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感知押题

中考满分作文 时间:2022-09-03

【www.myl5520.com--中考满分作文】

篇一:感知押题

2015中考作文押题

  2015中考作文押题


  预测趋势一:关注“五觉”。

  人是靠“五觉”感知生活的,因此从“五觉”命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生活,是意在引导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灵敏度。事实上,很多地区都在这样命题,用不着举例。味觉,依然是我今年预测的一个重点。

  视觉:《读》;《我最喜欢的色彩》;《那一抹 色》;《给青春着色》;

  听觉:《静听回声》;《最美的声音》;《来自 的声音》;《有一种声音,让我 》;

  触觉:《触摸》;《 的温度》;

  味觉:《我喜欢这味道》;《不一样的味道》;《生命中难忘的味道》;《舌尖上的 味道》;

  嗅觉:《 的芬芳》;《香》。

  预测趋势二:关注“电视影响力”。

  电视关系国计民生,牵动千家万户。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关注电视。如习近平、王岐山都曾经在正式场合提到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关注呢?请留意本年度那些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中央1套《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等。

  题1:《 去哪儿了》

  题2:《舌尖上有 的味道》或《舌尖上的记忆》

  题3:《读你》

  题4:《电视影响了我》

  题5:《电视,我家的 》

  预测趋势三:时间维度。

  时间只有三个维度:过去、现在和将来。2015,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个春天,发生了太多事情,无法让忘怀。今年继续要注意“情境式”命题。

  题1:《那个 的春天》

  题2:《春天里,我 》

  题3:《致青春》或《致童年》

  题4:《初三是 》

  题5:情境式命题:

  时间:2015年春天

  地点:家中

  人物:我和家人

  内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预测趋势四:数字、汉字和符号。(这也是去年的预测,包括深圳在内,去年多地考过)

  中考作文,总是力求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标新立异,总是不断涌现新题。在内容方面甚至细化到“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成语”、“一篇课文”等等。如2012西安的“逗号”、贵阳的“我最喜欢 这个成语”,2013深圳的《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以及“我(或我家、我班)的年度汉字”等等。因此,我大胆推测,数字、图形符号(如“圆”)也完全可能成为作文题目。

  题1:“加、减、乘、除”——《给 做 法》;

  题2:《最难写的汉字》、《最 的汉字》;

  题3:《我想画(划)个 》(填写基本图形或符号);

  题4:《让我 的名著》(“名著阅读”的有效导向);

  题5:《写好“一”字》或《感悟“一”字》

  预测趋势五:成长体验或心灵感悟。

  中考作文要求抒写学生生活体验和感受,中考作文倡导写真情实感;那么成长体验或心灵感悟类的作文一定是主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不做准备。

  题1:《我骄傲,因为我 》;(因果式)

  题2:《我很 ;但是我 》;(转折式)

  题3:《我想长大》或《我不想长大》(思辨型)

  题4:《跨过那道坎》

  题5:《 也是 》(判断式)

  预测趋势六:思辨型题目。(这几乎是是中考永恒的主题,关键是怎样变换命题形式)

  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是当今中考作文的主流。但是宁波作文经历了“半命题——选择式全命题——全命题”的变化,今年已经到了当变之年。如果回归半命题,那么在半命题形式应该会有变化,如双空式半命题;如果求新的话,那么思辨型题目,将是首先要考虑的。因为2013年台州卷被评为浙江最佳中考试卷,作文就是思辨型题目——“这就够了”或“这还不够”,因此有可能被借鉴。

  题1:《生活需要做加法》或《生活需要做减法》

  题2:《这就是爱》或《这不是爱》

  题3:《青春需要等待》或《青春不能等待》

  题4:《 真的很美》或《 其实不美》

  题5:《这只是梦》或《这不是梦》

  以上就是中考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2015年中考作文预测,还有更多中考作文题目预测等着你来挖掘。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5中考作文素材汇总

  2015年中考作文预测汇总

  2015中考作文预测汇总(32篇)

  2015中考作文预测汇总【50篇】


中考优秀作文 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英语作文

篇二:感知押题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最新押题及答案(2)

  朋友们来测试一下自己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吧,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最新押题及答案(2)”,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2.(  )阶段的儿童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C.兴趣测验D.成就测验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5.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认知心理学家B.行为主义心理学家C.格式塔心理学家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6.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7.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和态度D.经验和方法9.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A.2~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普遍伦理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1.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集体B.组织C.社团D.班级12.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A.阿尔波特B.布鲁纳C.勒温D.艾宾浩斯13.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B.情境C.教材D.学生14.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的时期是(  )。A.童年期B.幼儿期C.少年期D.青年期1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A.兴趣B.爱好C.热爱D.忠诚16.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A.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形象联想策略D.元认知策略17.(  )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A.课堂纪律B.课堂气氛C.课堂教学D.课堂常规18.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人本主义者B.认知主义者C.建构主义者D.行为主义者19.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B.行为产生的条件C.行为的标准D.具体目标20.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2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为(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B.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2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  )。A.诊断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D.非正式评定23.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B.低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2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A.原因性维度B.稳定性维度C.可控性维度D.两极性维度25.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26.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7.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是(  )。A.运用B.分析C.综合D.评价28.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29.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教学计划B.教学过程C.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30.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E.上述说法都不对2.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3.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具体逻辑推理C.思维的不可逆性D.自我中心4.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成分?(  )A.认识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自我评价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教学方法6.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划线B.记笔记C.列提纲D.画关系图7.动机的一般功能有(  )。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强化功能D.调整功能8.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  )等。A.学习的兴趣B.爱好C.努力D.学习的信念9.个体创造性的标志有(  )。A.创造态度B.发散思维C.创造能力D.创造性开发10.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A.智力B.认知过程C.主体活动积极性D.主体的求知欲望E.主体的知识经验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罗森塔尔效应即是指教师预期的预言效应。(  )2.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第三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5.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  )6.道德观念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7.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它们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8.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  )9.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0.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可以消除。(  )1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2.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等八类。(  )1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14.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15.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一)(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某小学三年级学生马桌没完成作业,其语文老师罗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语文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1.你认为这则材料中应由谁负主要责任?(  )[单选题]A.教师负主要责任B.学生负主要责任C.学校负主要责任D.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均都有责任2.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多选题]A.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B.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C.学生自身的因素D.应试教育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哪些是合理的?(  )[多选题]A.该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并不恰当B.该教师应向学生郑重道歉,并赔偿医药费及精神损失费C.学校应当严厉处分该教师D.该教师在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权,此举并无大错(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放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1.这位教师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单项选择题]A.分散学生注意力B.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2.根据心理学,这位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一个规律?(  )[单项选择题]A.超限效应B.增减效应C.无意注意D.蝴蝶效应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2.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以命题形式进行。3.A【解析】略。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C【解析】略。6.B【解析】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7.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8.B【解析】见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9.C【解析】儿童(2~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10.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11.A【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12.C【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13.D【解析】能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14.C【解析】略。15.D【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16.C【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17.A【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18.D【解析】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华生,属于行为主义流派。19.A【解析】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是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20.B【解析】效度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达到其所要测量目的的程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优劣的最重要指标。21.C【解析】在注意课堂细节方面,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并没有明显的区别。22.A【解析】诊断性评定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23.A【解析】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24.C【解析】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可控性维度。25.C【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26.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27.D【解析】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故认知的最高目标是评价。28.C【解析】问题解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9.C【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30.D【解析】题干是标准参照评价的定义。二、多项选择题1.A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独立学科。2.ABCD【解析】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3.ACD【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ABC【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5.ABC【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6.CD【解析】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7.ABC【解析】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8.ABD【解析】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9.AC【解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10.CDE【解析】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2.√【解析】略。3.×【解析】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4.√【解析】略。5.√【解析】略。6.×【解析】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7.×【解析】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8.×【解析】经验类化理论是由贾德等人提出的。9.√【解析】略。10.√【解析】略。11.√【解析】略。12.×【解析】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3.√【解析】略。14.×【解析】同辈群体也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15.√【解析】略。四、情境分析题(一)1.A2.ABD3.ABC(二)1.A2.C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经验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上半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汇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三:感知押题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最新押题及答案(3)

  要相信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岁月会回馈给你最好的,现在好好复习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拿起笔做些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并通过考试吧。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最新押题及答案(3)”,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小学儿童心理发展规律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A.探究法B.班级授课制C.发现法D.讨论法4.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6.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7.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8.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A.讲演慢一点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9.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6岁B.7岁C.8岁D.9岁10.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12.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  )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13.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14.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B.杜威C.加涅D.布卢姆15.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A.班级文化B.组织制度C.凝聚力D.班级管理16.(  )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A.观摩教学B.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C.开展微格教学D.反思教学经验17.有意识记属于(  )策略。A.组织B.复述C.精细加工D.计划18.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D.无结构19.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20.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这种想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B.深度加工说C.图式理论D.知识分类学习论21.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2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  )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23.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错的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个案分析法D.文献研究法24.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  )。A.同化B.条件反射C.顺应D.无条件反射25.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回答,并据此收集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26.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新旧知识的联系B.对新知识的理解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D.对新知识的应用27.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A.概念B.表象C.概念和表象D.符号28.瞬时记忆又称作为(  )。A.知觉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记忆D.视觉记忆29.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  )。A.学习概念B.学会学习C.认知刺激D.元认知策略30.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  )。A.男性与女性相等B.男性多于女性C.男性少于女性D.与性别无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学媒体包括(  )。A.投影B.录像C.计算机D.黑板E.图片2.对技能分类的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成(  )。A.言语技能B.操作技能C.记忆技能D.心智技能E.体育技能3.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结尾部分B.都一样C.开始部分D.中间部分E.不一定4.问题解决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A.目的性B.结构性C.序列性D.主动性E.认知性5.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A.爱国主义情感B.集体主义情感C.义务感和责任感D.事业感E.自尊感和羞耻感6.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思想目标7.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A.流通的空气B.适宜的温度C.空间范围D.室内布置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A.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B.各种类型的课堂C.课后练习D.课后习题E.课后作业9.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A.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B.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C.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D.家庭气氛比较民主10.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  )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3.按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之为言语信息。(  )4.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6.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7.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8.示范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示范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9.感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0.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理解问题是首要环节。(  )11.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2.焦虑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精神症的共同特征。(  )13.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14.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是一样的。.(  )15.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1.你是否认同这一做法?(  )[单选题]A.认同B.反对2.该做法属于(  )。[单选题]A.正强化B.负强化C.直接强化D.惩罚3.采用这一方法,有可能产生什么结果?(  )[多选题]A.使学生厌倦学习,产生心理障碍B.容易引起记忆疲劳C.降低学生记忆的效果D.使学生丧失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扇动一张纸,一个孩子感到空气在脸上拂过。过了一段时间,在有风的一天,他感到了风。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由于树的晃动。1.你认为这种因果表征处于思维发展的哪一阶段?(  )[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儿童心理认知四个阶段的发展论,其提出者是(  )[单项选择题]A.洛克B.皮亚杰C.孟子D.荀子3.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不定项选择题]A.反射B.客体永恒性C.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D.据一种事物的表象推出另一种事物的表象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小学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C【解析】由人格的发展阶段可知,6~11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3.C【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4.C【解析】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它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5.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6.A【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7.C【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8.D【解析】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9.D【解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10.A【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11.D【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12.D【解析】略。13.C【解析】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见教学事项的定义。14.D【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提出来的。15.C【解析】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6.C【解析】由微格教学的定义可知。17.B【解析】有意识记是复述策略的重要方法。18.C【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很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这就是有结构的问题。19.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指个体准备对人、对事、对物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0.A【解析】双重编码理论是指识记一件具体事物时,可以采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抽象材料难以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而形象材料可以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去记忆,因此,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21.C【解析】操作技能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22.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的特征,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23.B【解析】皮亚杰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现象,设计编拟一些包含道德价值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中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这种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或间接故事法。24.B【解析】发令枪声本是中性刺激,因此该行为现象是条件反射。25.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调查法的方式之一。26.C【解析】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27.C【解析】教育心理学认为,概念和表象是知识的基本单位。28.C【解析】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29.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学会学习”。30.B【解析】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男性多于女性,但这两个极端上的人数很少,只能认为男性在智愚上较为悬殊,女性在智力发展上较为均匀。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2.BD【解析】言语技能与体育技能属于操作技能,记忆技能属于心智技能。3.AC【解析】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一般效果不好。4.ACE【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5.ABCDE【解析】略。6.ABC【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7.ABCD【解析】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8.ABCDE【解析】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9.ABCD【解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故以上选项均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10.ABCD【解析】以上选项均为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教师作为教学的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2.√【解析】略。3.×【解析】按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之为智慧信息。4.√【解析】略。5.×【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人物是阿特金森,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6.×【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7.√【解析】略。8.×【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9.×【解析】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10.×【解析】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首要环节是发现问题。11.√【解析】略。12.×【解析】焦虑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而非精神症。13.√【解析】略。14.×【解析】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5.×【解析】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四、情境分析题
(一)1.B2.D3.ABCD(--)1.A2.B3.CD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经验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上半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汇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四:感知押题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及答案


感知押题。
高考语文真题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及答案


感知押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颔首/下颌 偌大/承诺 讪笑/氙气 乳臭未干/嗅觉灵敏

  B.眩晕/荤腥 掉色/颜色 歼灭/阡陌 桂棹兰桨/绰绰有余

  C.跻身/侪辈 悖论/烘焙 倩影/菁华 惴惴不安/逸兴遄飞

  D.骨骼/恪守 楔子/修禊 秩序/对峙 匍匐前进/惊魂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 按揭 功夫茶 浓妆艳抹

  B.亲睐 秸秆 大杂烩 以德报怨

  C.岑寂 戡乱 亲和力 皇天厚土

  D.幅员 晋升 白内瘴 惩前毖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涵“仁”“义”等81条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的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B.西博会后,省招商引资局将在全川范围内培训招商人员,帮助各市细化产业脉络,明确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而锁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

  C.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还将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并将率先垂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D.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并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的事情。

  D.对于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哀悼与慰问之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哲学家、艺术家、圣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①的追求。我们在广义上可以把他们都看作哲学家,因为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哲学要做的事情,即阐释人生的意义。尼采说,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一次跳跃”,即实现了“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

  自然产生哲学家的用意是要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哲学家应当不辜负自然的重托,负起这个使命。尼采发现,在他的时代中,只有叔本华是负起了这个使命的。他说,叔本华的伟大之处是“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它的完整的意义”。

  对于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凭借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始也只是为了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 ②。相反,那种空洞说教或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与叔本华形成对照的是那些“冒牌哲学家”,他们舍本求末,致力于详尽地研究生命之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而不是理解画本身。人们看到,“在哲学的大厦中,他们立刻就陷在那样一些地方了,在那里他们得以博学地赞同和反对,得以苦思、怀疑和辩驳”③,而对大厦的整体状况却毫无了解的兴趣。

  按照哲学界相当一致的看法,康德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似乎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因此,在康德之后,哲学向何处去便成了问题。尼采对此有深刻的感知,他说:“对真理的绝望……这一危险伴随着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康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影响,使得“一种具有腐蚀和瓦解作用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④得以流行。康德哲学引起了他们严重的心灵危机。例如,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克莱斯特,读了康德哲学之后,说自己 “最神圣的内心深处”被这个思想刺伤了,发出了痛彻心肺的悲喊:“我的最高目标沉落了,我一无所有了。”

  尼采自己也是因康德哲学而对真理感到绝望的人,但他不甘心停留于绝望,而要怀着这绝望继续前进,即使明知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之不可能,仍要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在这种心情下,从康德哲学出发而仍然试图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的叔本华哲学对尼采就有了一种向导的作用。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这幅画的悲剧涵义,创建了他自己的哲学。

  (选自周国平《<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译者导言》有删节)

  注:①“形而上”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包含做人做事的原则。②③④引自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5.下列关于“生命之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叔本华没有辜负自然的重托,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人的生命完整的意义。

  B.叔本华对“生命之画”完整意义的阐释是从他自己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开始,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

  C.叔本华最后的哲学研究背离了“生命之画”,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D.“冒牌哲学家”致力于研究“生命之画”中的局部细微的东西,不是对“生命之画”做整体理解。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的一项是

  A.哲学是由客观自然提炼出来的,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解释,需阐释人的生命意义。

  B.哲学是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最先是为了自己,再通过自己最终服务所有的人。

  C.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生命的悲剧涵义,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创建了自己的哲学。

  D.康德“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的哲学思想,使得诗人也对真理感到绝望,内心崩溃,使“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得以流行。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艺术家、圣人是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阐释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类的规律,做哲学要做的事情。

  B.康德实现了在哲学上的彻底的变革,在康德之后,哲学迷失了发展方向,引起了思想家们严重的心理危机。

  C.康德哲学对德国诗人克莱斯特的心灵伤害巨大,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诗人对康德哲学极其痛恨。

  D.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解释生命之画,创建自己的哲学,认为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并非不可能。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youxiuzuowen/25142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