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诚信名言 时间:2019-02-07

【www.myl5520.com--诚信名言】

意识形态问题述评
篇一:“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意识形态问题述评

王桂芝 wangguizhi1987@126.com

摘要:“意识形态”指的是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它的概念复杂多变。那什么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什么?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有两层含义:“虚假的意识”和“观念的上层建筑”。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虚假的意识”即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的批判中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承袭并发展了下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一直是社会主义苏联跟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社会中对于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有了很多争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此,我们要认清他们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动摇。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虚假性 Abstract: "Ideology" refers to the people's spiritual things. It has a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concept. So what are “Ideology” and “Marxist Ideology”? Marx and Engels considered that, "ideology" has two meanings: "false consciousness" and "concept of superstructure". And for the criticism of the "false consciousness" which is the German ideology, Marx and Engels gradually formed a Marxist theory of ideology, which has bee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down by the later Marxists. Marxist Ideology has been the socialist Soviet Union and socialist China’s mainstream ideolog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ideology falsity problem has caused a lot of debating, some one even began to doubt the socialist ideology. Therefore, we must recognize their essence, and adhere to the Marxist Ideology.

Key words: Ideology, Marxist Ideology, ideology falsity problem

一、“意识形态”一词的由来

“意识形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学家特拉西首先在《意识形态概论》一书中使用。“意识形态”最初是用来命名特拉西所提倡的一门新的科学,即关于“观念的科学”。根据特拉西的提议,“意识形态”将是一门不包含任何形而上学“第一因”的关于观念的实证科学,它将各种错误观念与那些出自经验的真实观念区别开来并清除出去,它拒绝任何所谓的内在观念的教条,批判了那种不能经由观察加以确证而对传统宗教中的各种有关灵魂或心灵的设定。特拉西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门关于观念的普遍科学,将通过为其他各门科学中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提供说明并为它们提供一种共同基础。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最初只是一门科学的名称,它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是一个中性词。但是到了后来,当拿破仑发现法国的意识形态家们组成的哲学团体反对他的帝国野心时,就轻蔑的称这些人为“意识形态家”,将他们攻击为不切实际的、天真的和幻想的理论家们。自此,“意识形态”这个词带上了贬义,并持续至今。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

1、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作为认识缺陷的典型形态受到批评,这体现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有两种含义:一是“虚假的意识”,即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即一般的意识形态,指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借以维护自己统治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主要是从第一层面而言的,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他们所认为的“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含义,它指的是当时德国社会中的唯心主义体系的臆造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拿破仑的称呼,称那些持有唯心主义理论的思想家们为“意识形态家们”,主要包括当时的一些法学家、政治家、实际国务活动家、笃信宗教者以及伦理学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黑格尔也被算在了“意识形态家”之列。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主要对象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成员,如施特劳斯、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等。

青年黑格尔派认为,观念、思想等,实际上所有意识的产物,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社会的解放实际上是一种意识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这种错误认识。他们指出,思想、观念并不是独立产生的,而是要受到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恩格反对青年黑格尔派关于意识、观念的独立性的观点,认为把思想和意识同物质社会分割开来是徒劳无益。他们正是在强调意识与物质社会过程不可分割的基础上批判了过去对意识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意识是独立的、形而上的),并且正是过去这种对意识的错误认识使

得人们把意识和思想变成了“意识形态”。他们斯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形态”为虚假的意识,是一套以颠倒的方式反映社会现象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服从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帮助资产阶级维持自身在阶级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对一般的意识形态,即“观念的意识形态”作了概述和总结。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党宣言》等的写作中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雏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是生活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②“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③这两段话把“意识形态”的概念引入到社会历史领域,成为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意识形态便同各个阶级的阶级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具有阶级性。“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社会的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实隶属于这个阶级的”。④这些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苏联以及中国的发展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在十九世纪末,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列宁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以及时代的要求,认为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的思想体系,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维护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武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列宁首次赋予了意识形态以肯定的意义,它把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雏形。

列宁认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非科学的,虚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才是科学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客观真理和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⑤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样,根源于现代经济关系,是从反对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群众的贫穷和困苦的斗争产生的。”⑥列宁从俄国的革命实践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出发,担心当时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受到资产阶级的侵蚀,所以他非常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他认为,无产阶级要巩固新生的政权,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思想武器,以向人民展示它的合理性。正如他所说,“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人们经常谈论自发性,但工人运动自发的发展,恰恰导致运动受资产阶级的思想的支配。”⑦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还为其填入了新的科学成分。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就非常重视把马克思主义

军事理论 (1)
篇二:“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1 根据国防的涵义,(D)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    A、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颠覆 C、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D、为公民正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 ()不属于国防的类型。     A、扩张型 B、自卫性 C、独立型 D、联盟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不是西汉时期的国防政策。     A、汉匈和亲,文武并用 B、固边以防,出击匈奴 C、南征百越,设立郡县 D、屯田耕守,赏功罚过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4 学习军事理论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国人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国防活动涵盖了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不是唐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     A、万国归附,居安思危 B、改良兵器,发明火药 C、穷兵黩武,北伐突厥 D、水路畅通,驿站遍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2 ()不是开元盛世的标准。     A、周边无强国 B、周边无弱国 C、周边无敌国 D、周边无有敌意的强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不是宋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    A、闭关锁国 B、强干弱枝 C、火箭、火枪首开先河 D、积贫积弱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隋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是:集中军权,拓宽兵源;修成路河,以御赴急;征战西域,三 伐高丽。()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宋朝的国防政策给后人的一个教训就是:封建统治者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导致国弱。()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不是明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    A、炮船称盛,海陆统筹 B、威震北边,兵学复兴 C、火箭、火炮首开先河 D、抗倭御虏,忧患迭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不属于清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    A、变化武备,抵御外侮 B、炮口立约,国门大开 C、开疆拓土,中兴治国 D、举办洋务,安内降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俄国历史上的伟大统治者有: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列宁和伊凡三世。()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关于丰臣秀吉临死前制定下的日本称霸三步走策略,说法错误的是()。     A、第一步,侵占朝鲜 B、第二步,占领中国 C、第三步,称霸亚洲 D、第三步,称霸世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   A、经济 B、广袤的国土面积

  C、教育 D、国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3 俄罗斯曾经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因为历史上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并且被打败了, 因此现代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向日本学 习。()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关于文革期间,中国国防形势和取得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    A、经济上没有外债和内债 B、发明了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 C、没有国家同中国建交 D、牛胰岛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国防形势,()不是给我们的启示。     A、国防服从于政治,服务于政治 B、为了国防,完全可以放弃经济的发展 C、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 D、国防战略的指导方针是决定国防事业能否真正强大起来的关键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不属于世界上主要的国防战略模式。  A、前苏联:抑民重军

   B、美国:以军带民 C、两瑞:寓兵于民 D、西欧:藏兵于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不属于制定国防战略的客观依据。     A、国际战略形势和战争预测 B、国家周边环境安全 C、国家历史民族状况 D、分析国家安全环境的基本着眼点和方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日本的国防战略模式属于重农抑商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的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 A、巩固国防 B、抵抗侵略 C、保卫祖国 D、进行经济建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不属于国防相关立法。  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国防经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D、《国防教育法》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军事答案尔雅
篇三:“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不是元朝的国防形势。

 A、

以兵立国,横扫欧亚

  B、

兼收并蓄,兵器无敌

  C、

以战养战,征伐不已

  D、

积贫积弱,执意求和

 我的答案:D

2

下列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位,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 B、

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  C、

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  D、

是马克思的思想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我的答案:D

3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的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巩固国防

 B、 抵抗侵略“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 C、 保卫祖国

 D、

进行经济建设

我的答案:D

4

()不是唐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

 A、

万国归附,居安思危

 B、“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改良兵器,发明火药

 C、

穷兵黩武,北伐突厥

 D、

水路畅通,驿站遍布

 我的答案:C

5

()是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 A、 发展经济

 B、 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强国 C、

  D、

促进社会稳定

 我的答案:C

6

世界上第一支激光枪出现在()。

 A、

1973年 苏联

 B、

1976年 德国

 C、

1978年 美国

 D、

1975年 美国

 我的答案:C

7

下列关于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  B、

后备力量对国防斗争的影响巨大

  C、

后备力量的强大与否同战争的胜利与否完全没有关系

  D、

在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中,后备力量有重要的作用

 我的答案:C

8

()不是伊拉克为伊拉克战争所做的战前准备。  A、 展开外交活动,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 B、 装备准备

 C、

重新划分防区

 D、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篇四:“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20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周学良 学号:0202014015

摘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经历一百七十多年而长盛不衰,之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大主流理论形态,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的基本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是永不过时的。本文论述了与时俱进的内涵,阐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产生的源泉、生命根基、认识论源泉和表现形式,从而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与时俱进的事业,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理论品格

引 言

回顾马克思诞生的一百七十多年,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对社会产生过这么巨大的推动作用,有过这么大的影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译本的序言中说:西方社会科学先后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冲击,因而深深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烙印。马克思还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在马克思主义的具有大跨度的时空范围内保持生命力的基本原理中,重要的是唯物史观提供的方法论。唯物史观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从而与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性。邓小平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的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①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与时俱进的内涵

“与时俱进”是我们这个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经济全球化”、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起,成为当前的标志性概念。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①这是对时代发展历史脉搏的科学判断,也是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思想,在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俱进”,突出了一个“进”字,表明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实事求是,都要着眼于前进、发展、创新,着眼于紧跟实践,着眼于对事业的超前引领。

(一)与时俱进的传统内涵

“与时俱进”一词,渊源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最早见于《易经》中所说的“与时偕行”、“与时消息”。在古人眼里,《易经》位于五经之首,其以精约之辞推演繁复变换之世,极尽变异通汇之道理。《说文解字》中说:“偕,俱也。”而“行”,则指前行,行进。“与时俱进”作为汉语成语,其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早已渗透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里。儒家特别强调“人与时”的协调关系,强调个人确定自己的人生使命时,必须考虑到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生存环境,当进则进,该退则退,有时可“与时俱进”,而有时可“与时俱退”。“大抵时当止,则与时俱止;时当行,则与时俱行,君子之行止,唯随其时而已。”以《易经》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与时偕行,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与时迁移”,无论与时偕行,还是与时迁移,都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追求进步。

(二)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理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很多理论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的遗迹,有的甚至连遗迹也没有留下来。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历经一百六十多年而久盛不衰,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其重要的原因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②“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①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283页。

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①这个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六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珍贵理论品格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所谓“与时俱进”,是指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现实、社会、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来不断分析解决不同时代、历史条件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得出创新性结论。它的实质就是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待时代和对待自己的方式与态度。能否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能否保持生命力和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它与时俱进品格的源泉“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形态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的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以他毕生的艰辛劳动从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文化矿藏中发掘和提炼出了最光辉的结晶,从而为人类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严密的、科学的、完整的、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大厦,而与此同时和后来产生的学说,只是部分地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且它们都不能不极大地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启迪。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它的开放性的体系的特点。海内百川,有容乃大,一百六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正是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来反对把他们的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因而,一百六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断地得到实践和发展,并且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一般的科学和理论。一般的学说和理论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时代局限性,而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超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的东西,不是它的条条框框,而是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它对人类最先进文化的吸纳,是一代一代马克思主义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珍贵品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灵魂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它与时俱进品格的生命根基

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从前一切旧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即一切以实① 中共十六大报告。

践为基点,这样它就具有了从前一切学说所不可企及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是顺应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

19世纪中叶,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正在经历一次次经济危机的震荡,日益强大的工人阶级正被迫在痛苦中挣扎,这时候,一个新的伟大学说诞生了,它被惊恐万状的资产阶级视为“幽灵”,被探索新的社会制度的人视为阳光,这个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树,深深植根于深厚的科学土壤之中,深深植根于深厚的实践土壤之中,因而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被印证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虽然历史环境和各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在世界各地引起、推动和指导摆脱剥削、争取正义的斗争,这一点不容否认。一百六十多年来,全世界的文化都曾受到并还在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到处留下它的痕迹,或者是受到它的触动。马克思主义就像一把犁头,耕耘整个文化,以至于在当代,还没有任何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学说那样给人类命运的改变起到如此巨大的震撼作用。

3,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挑战而发展的

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科学的昌明,以及前人提供的思想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此后,每当生产力的性质有了变化,每当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出现新的变化,每当科学有了进步,每当敌对思想提出挑战,每当实践提出急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时,马克思主义都会有新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同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物理学经历了自牛顿以来最大的变革,列宁以唯物主义的原则,以辩证的方法概括了这个进程,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唯心主义者和一些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科学家以不同的态度惊呼原子坍塌了,所以物质也坍塌了的时候,列宁对物质概念做出了史上最经典的表述。

在20世纪中叶,人类对物质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根据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指出物质无限可分,日本科学家坂田昌一出于尊敬,建议把新发现的基本粒子命名为“毛粒子”。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这一切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同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认识论根源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或概念,都处在生成或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宇宙是辩证发展的,人类历史是辩证发展的,人们不能离开历史给他们提供的条件来创造历史;人类的思想也是辩证发展的,人类思想中体现的主观辩证法只不过是宇宙发展的客观辩证法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全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哲学,全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都印证着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说明了人类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如果要正确,就只能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一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指明了人类正确认识世界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正确说明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第一次指明了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性。马克思不仅看到人们的思想动机,更看到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看到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提出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的认识论和历史观,这就指明了我们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道路。它不仅被自然科学的发展所证明,而且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所证明。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看一看当前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就能明白这一点:什么时候把马克思主义看做全部真理所在,而不是把它看成是认识和发展真理的道路,我们就受到挫折;而什么时候我们不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现成的结论,而是沿着它指明的方向去认识和实践,我们就在什么时候取得成就。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自觉用它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特征。

(四)马克思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形式上表现为两种历史超越

1,革命导师根据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对自己原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的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是其理论的自身超越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即资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9505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