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茵陈根的功效与作用

教学参考 时间:2022-01-24

【www.myl5520.com--教学参考】

篇一:茵陈根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以下是生活百科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有治疗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的作用,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3、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6、茵陈治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7、茵陈治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8、茵陈治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9、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10、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11、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2、茵陈治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茵陈的食用方法:

  茵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茵陈用药禁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附子干姜汤

  功效:主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蜷卧。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按之空虚,寒湿相合之阴症发黄。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3钱,干姜(炮)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草豆蔻(面裹煨)1钱,白茯苓(去皮)3分,枳实(麸炒)半钱,半夏(汤泡7次)半钱,泽泻半钱,陈皮3分(去白)。

  用法:上(口父)咀。为1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茜草茵陈茶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症见发热,食少疲倦,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尿黄便秘,或伴肝脾肿大,舌红苔黄,脉弦滑。茵陈根的功效与作用。

  组成:茜草、茵陈、淮山药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适量。

  制法:上方前四味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7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饮时取清汁,加入适量糖。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长期饮服。

  来源:《急难重症新方解》

  茵陈羹

  功效:主治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疠。

  组成:茵陈。

  用法: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食医心镜》,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五。

  茵陈饮

  功效:主治挟热泄泻,热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黄疸湿热闭涩。噎膈反胃。

  组成:茵陈3钱,焦栀子3钱,泽泻3钱,青皮3钱,甘草1钱,甘菊花2钱。

  用法:水3-4钟,煎2钟,不时陆续饮之。治热泻者,1服可愈。

  附注:六味回阳饮(《证治宝鉴》卷四)。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茵陈根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干姜饮

  功效: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性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

  材料:茵陈15克,大枣4个,干姜6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

  茵陈玉米须茶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①胆囊炎、胆石症,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舌红杏黄,脉弦滑,有时伴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②传染性肝炎。症见恶寒发热,神疲,纳差,厌油,肝区饱胀,肝脾肿大,皮肤及巩膜黄染,色鲜明,小便发黄等。

  组成: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1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6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来源:《食物中药与便方》

  茵陈苏叶汤

  功效:主治阳黄。表无汗,而身热者。

  组成:紫苏2钱,茵陈2钱。

  用法:水煎,加酒半杯,冲服。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茵陈石膏汤

  功效:主治黄汗。

  组成:石膏2钱,茵陈1钱,赤芍药1钱,黄耆1钱,麦冬1钱,豆豉1撮,甘草(炙)5分。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简明医彀》卷二。

  茵陈绿茶

  功效: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主治:①急性黄疸型肝炎,见身目俱黄,色鲜黄如橘皮,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②阻塞性黄疸,见全身皮肤、巩膜鲜黄,皮肤瘙痒,大便干燥,色如陶土,苔腻,脉滑。

  组成: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3克。

  制法:原方前二味药量加大20倍,共研粗末。每次用30——5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0分钟后,加入绿茶3——4克,再盖闷5分钟,开始代茶饮用。每日1——2剂,连服10——15天。

  宜忌:黄疸日久,身目黄染颜色晦黯,形寒喜温者忌用。

  来源:《药茶治百病》

  茵陈散1

  功效: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皮肤如曲尘色。

  组成:栀子仁30克 石膏90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栝楼1枚(干者) 甘草30克(炙微赤,锉) 木通30克(锉) 茵陈3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葱白7寸,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茵陈散2

  功效:主治感冒,自汗面垢,脉微头痛。

  组成:香薷散加茵陈。

  用法:3根葱白5寸,生姜3片,同煎,热服。

  来源:《得效》卷十。

  茵陈散3

  功效:主治伤寒后,余热在心,恍惚多惊,不得眠睡。

  组成:茵陈3分,犀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3分,茯神1两,赤芍3分,生干地黄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茵陈散4

  功效:主治伤寒4日,头痛,背膊急闷,骨节烦疼,心燥口干。

  组成:茵陈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2分,防风2分(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九。

  茵陈散5

  功效:主治时气瘴疫,头痛壮热,心如火煎,面目黄黑,四肢沉重,不得睡卧。

  组成:子芩1两半,秦艽2两(去苗),知母2两,大青1两,赤芍药1两,川芒消2两,土瓜根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茵陈2两,黄连1两半(去须),栀子仁2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新汲水下,不拘时候。须臾便吃白粥饮半大盏,以次吃葱茶1碗。腹中稍觉转动,下利,额上似微润,即以衣盖取汗,汗解便愈。

  来源:《圣惠》卷十六。

  黄耆茵陈散

  功效:主治黄汗不止及黄疸。

  组成:黄耆1钱2分,赤芍药1钱,茵陈1钱5分,石膏8分,麦门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来源:《杏苑》卷五。

  茵陈荷叶茶

  功效:清利湿热,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材料: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圣济总录》。

篇二:茵陈根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是一种中药。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也被称为野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葛根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的基本介绍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萝的块根,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也可作为药物应用。野葛和甘葛藤属多年生落叶藤本,野葛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甘葛藤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出三块制作于新石器时代、在今天看来依然技艺精湛的葛布残片,这三块葛布残片是我国从6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见证。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

  1、扩张血管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2、解肌发表

  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体温恢复正常的作用,对多种发热有效。故常用于发热口渴,心烦不安等病症。

  3、降糖降脂

  葛根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油三酯,用于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病症,有显著疗效。

  4、益智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对学习记忆障碍有明程的治疗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东度警碱所致的记显碍。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智力障碍,记忆力差等病症。

  5、止渴止泻

  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

  6、祛脂降压

  葛根能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7、解酒

  葛根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可解酒后头痛脑涨,脸红等症状。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保护胃粘膜。

  8、养颜护肤

  葛根能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

  9、生津止渴

  葛根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适宜口干、眼干、思虑过度、睡眠不足、讲话过多的人群。

  10、壮阳壮腰

  葛根能够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葛根的营养价值

  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含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黄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种;并含有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葛根汤”这一著名方剂,至今仍是重要的解表方。 《本草正义》谓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

  葛根味甘微辛,气清香,性凉,主入脾胃经。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热病口渴、主治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酒毒,胸痹心痛等病症。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现代医学研究,葛根黄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女性养颜,尤其对中年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养颜保健作用明显。

  对女性的保健作用:

  1.调节内分泌效果

  食用葛根粉后出现了以下变化:

(1)原先的黄褐斑减褪、消失。

(2)排卵期出血症消失,白带变得清爽、透明(中年女性)。

(3)青春痘明显消退。葛根中所富含高活性的异黄酮能有效调节内分泌。

  2.修护肌肤的效果

  98%以上用户反映食用后,全身皮肤显著变的细腻、润滑、有光泽、皮肤弹性增加,斑疹疮痘逐渐减少和消失、脸部皱纹明显减少。

  3.对降血糖、降血压血脂有功效

  据法定中药药材与临床介绍葛根素与阿斯皮林合用对肾上腺素高血糖有降血糖和较强的降血脂作用。

  4.丰胸效果

  根据用户反馈,原先大小不一的乳房下垂者得到明显改善,先天性平胸者乳房明显增大。乳房结实上提、富有弹性。尤其产后乳房松弛有明显结实上提功效。

  葛根的选购

  1.野葛根完整的块根呈圆柱形,表面褐色,具纵皱纹,可见皮孔及须根痕。质坚实。商品药材多为斜切、横切或纵切的块片,大小不等,断面粗糙,淡黄褐色,隐约可见1至3层同心环层。纤维性强,略见粉性,气微,味微甜。

  2.粉葛根为甘葛藤的块根,呈圆柱形或类纺缍形,有的为纵切、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除去外皮的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质坚硬而重,纤维性弱,有的呈绵毛状,全粉性。以块大,质紧实,粉性足者为佳。

  推荐阅读:

  当归的功效和作用

  党参的功效和作用

  天麻的功效和作用

篇三:茵陈根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玉米是杂粮,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你知道玉米须也有很大的作用呢!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的使用方法:

  夏季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浪费。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它还能利水、消肿。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中医认为玉米须,甘平,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 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玉米须的民间应用:

  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4.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5.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6.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8.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9、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0.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

  12.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4.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5.尿血:玉米须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

  16.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

  玉米须的作用有哪些:

  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质轻渗降。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

  1、玉米须治急性肾炎: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国中草药汇编》)

  2、玉米须预防习惯性流产:在怀孕以后,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时为止。(《全国中草药汇编》)

  3、玉米须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4、玉米须治慢性副鼻窦炎:玉米须晒干、切丝,与当归尾干粉混合,入烟斗燃点吸烟,每日5~7次,每次1~2烟斗。(《全国中草药汇编》)

  5、玉米须治尿道感染: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6、玉米须治糖尿病

  方一:玉米须30g,黄芪30g,山药30g,木根皮12g,天花粉15g,麦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方二:玉米须60g,薏苡、绿豆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7、玉米须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8、玉米须治胆石症(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9、玉米须治尿血: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10、玉米须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11、玉米须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12、玉米须橘皮治咳嗽: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13、玉米须治糖尿病:取玉米须30克,猪胰200克,水煎,食猪胰,喝汤,每天1剂。

  14、玉米须治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15、玉米须治慢性前列腺炎: 取玉米须6克,马齿苋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2剂。

  16、玉米须治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7、玉米须治急性膀胱炎: 取玉米须50克,车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温服,每天2剂。

  18、玉米须治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19、玉米须治肾炎水肿: 取玉米须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饮,每日1剂。

  20、玉米须治特发性水肿: 取玉米须50克,大枣5枚,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天1剂,连服1个月。

  21、玉米须治妊娠水肿: 玉米须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5天。

  玉米须归膀胱经,利水而通淋,尤宜于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涩痛,可单味大量煎服,玉米须亦可与车前草、珍珠草等同用;玉米须用于石淋,如《贵阳市秘方验方》以本品单味煎浓汤顿服,也可与海金沙、金钱草等同用。玉米须甘淡渗泄,功专利水渗湿消肿。玉米须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玉米须大剂量煎服,玉米须或与泽泻、冬瓜皮、赤小豆等利水药同用;亦可治脾虚水肿,与白术、茯苓等相伍;玉米须能利湿而退黄,药性平和,故阳黄或阴黄均可用。可单味大剂量煎汤服,玉米须亦可与金钱草、郁金、茵陈等同用。

  玉米须营养知识: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头。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玉米须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厘米,直径0.5毫米,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质柔软,气无,味淡。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玉米须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玉米须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玉米须食疗作用: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质轻渗降。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20756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