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往生咒念诵

自荐信 时间:2022-01-22

【www.myl5520.com--自荐信】

往生咒念诵【一】

往生咒全文

  往生咒是佛教净土宗信徒经常持诵的一种咒语。亦用于超度亡灵。持咒的方法和利益:如要持诵往生咒,应该清净三业,沐浴,漱口,至诚一心,在佛前燃香,长跪合掌,日夜各诵念二十一遍。若此就可消灭四重罪(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爱、憎恨、愚痴),连毁谤大乘经典的罪都能消除。现世一切所求都能如意获得,不被邪恶鬼神所迷惑。若能持诵二十万遍,就会萌生智慧的苗芽。若念三十万遍,就能亲自看见阿弥陀佛。

  往生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诵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诚心念此咒,阿弥陀佛常在头上保佑,怨家不能伤害,可享安乐之福。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持此咒须身口意悉皆清净。虔诚持念,即能消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并且阿弥陀佛,常在其顶以护行人。持诵此咒,现世心生欢乐,喜悦无比,消除一切烦恼;临终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往生咒全文

  ná mó ā mí duō pó yè duō tuō qíe duō yè

  南 无 阿 弥 多 婆 夜 哆 他 伽 多 夜

  duō dì yè tuō  ā mí lì dū pó pí

  哆 地 夜 他 阿 弥 唎 都 婆 毗

  ā mí lì duō xī dān pó pí

  阿 弥 唎 哆 悉 耽 婆 毗

  ā mí lì duō pí jiā lán dì

  阿 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帝

  ā mí lì duō pí jiā lán duō

  阿 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多

  qíe mí ní qíe qíe nuó

  伽 弥 腻   伽 伽 那

  zhǐ duō jiā lì suō pó hē

  枳 多 迦 唎 娑 婆 诃

  往生咒注音

  以下为往生咒咒文及注音标识。括号内为注音标识。

  (nā mó ā mí duō pó yè。duō tuō qié duō yè。duō dì yè tuō)

  南 无 阿 弥 多 婆 夜。 哆 他 伽 多 夜。哆 地 夜 他。

  (ā mí lì dū pó pí。ā mí lì duō。xī dān pó pí)

  阿 弥 利 都 婆 毗。阿弥利 哆。 悉 耽 婆 毗。

  (ā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ì。ā mí lì duō。pí jiā lán duō)

  阿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帝。阿弥唎 哆。毗 迦 兰 多。

  (qié mí nì。qié qié nuó。zhǐ duō jiā lì。suō pó hē)

  伽 弥 腻。伽 伽 那。 枳 多 迦利。娑 婆 诃。

  往生咒语发音注解:

  南无:发音(nā mó),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

  阿:应该读成(ā啊),“阿弥多婆夜”梵译实际上是“阿弥陀佛”的意思。

  他:古音读(tuō托)、(tuó陀)。

  伽:读(qié茄)。

  都:咒内此处读音为(dū督)。

  毗:发音为(pí皮)。

  耽:读作(dān丹)。

  迦:读(jiā加)。

  腻:读音(nì逆)。

  伽伽那:“那”读成(nuó古音“娜”)。

  枳:发音(zhǐ止)。

  (1)南无阿弥多婆夜

  梵文:namo-amitabhaya

  汉语拼音注音:na-mo-a-mi-da-ba-ya

  现代汉语注音:拿摩阿眯搭巴呀

  注释:此句意译为‘归命无量光佛”。

  无量光佛,梵名Amita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此佛即是阿弥陀佛,梵名Amita-buddha,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另有梵名Amitayus,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其最后音节(ya)为感叹词,相当于‘啊”。

  (2)哆他伽哆夜

  梵文:tathagataya

  汉语拼音注音:da-ta-ga-da-ya

  现代汉语注音:达塔嘎达呀

  注释:此句意译为“如来”。

  tathagata的其他译法还有怛他伽哆、怛他揭多、怛哆伽哆、答塔葛达等多种。

  (3)哆地夜哆

  梵文:tad-yatha

  汉语拼音注音:da-d-ya-ta

  现代汉语注音:达得压他

  注释:此句意译为“即说咒曰”。

  tad-yatha在密典中最常见的译法为怛侄他,亦有译为怛你也他。发音时注意,第二个音节‘得”(d)应轻声,一带而过。

  (4)阿弥利都、婆毗

  梵文:amrtod-bhav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ou-ba-we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兜、巴威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主”。

  阿弥利都婆毗意为甘露的源泉,亦有译为阿蜜栗妬婆吠。

  (5)阿弥利哆、悉眈婆毗

  梵文:amrta-siddhambhav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a-xi-dan-ba-we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达、悉眈巴威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成就者”。

  Amrta意为甘露,亦有译为阿蜜多、阿蜜利多、阿蜜栗多。Siddham意为成就。

  (6)阿弥利哆毗迦兰谛

  梵文:amrta-vikrmt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a-wei-ge-lan-d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达、威哥兰谛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播洒者”。

  (7)阿弥利哆、毗迦兰哆、伽弥腻

  梵文:amrta-vikrmta-gamin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a-wei-ge-lan-da-ga-mi-n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达、威哥兰达、嘎弥尼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遍洒者”。

  (8)伽伽那、枳多、迦棣

  梵文:gagana-kirti-kare

  汉语拼音注音: ga-ga-na-gei-di-ga-li

  现代汉语注音:嘎嘎那、给地、嘎利

  注释:此句意译为‘遍虚空宣扬(甘露)者”。

  Gagana意为虚空,其他译法为哦哦曩、誐誐那。

  Kirti意为名闻、名称,其他译法为吉底、计哩底。Kare意为造作、造作者。

  (9)娑婆诃

  梵文:svaha

  汉语拼音注音: si-wa-ha

  现代汉语注音:司哇哈

  注释:此句意译为‘成就圆满”。

  

  往生咒回向文:

  往生咒语:

  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 阿弥利哆 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 毗迦兰帝 阿弥唎哆 毗迦兰多 伽弥腻 伽伽那 枳多迦利 娑婆诃

  结束语:

  我***身上的所有冤亲债主,我刚才为你们皈依了三宝,又为你们颂阿弥陀佛圣号两千声,心经一遍,往生咒二十遍,这些法语都是送给你们的,希望你们不要障碍我,赶快离开我身,找个地方好好的修行,破迷开悟,明心开性,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三遍)

  注:

  1,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即能消灾障,破迷开悟,顺达彼岸。

  2,业力现前时,修行精进时,头痛,腿痛或身体其他部位不适时采用此法。

  3,修行中产生业障时,用此法,不要用其他回向文,应用往生咒超度他们往生,即是给他们的回向文,此法灵验 ,请诸位同修验证。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往生咒手印:

  往生咒手印:结弥陀定印即可。

  手印如果不会结就不要结手印,结错手印反而是没多余的,有人说如果没有学过密宗怎么可以叫人家念咒语手印?其实有用的,法法相同都是相通的。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咒功德利益

  【一】此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二】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命终之后,任运往生。龙树菩萨愿生安养(西方极乐世界),梦感此咒。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等銹法师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来,受持咒法,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晨夜藻漱嚼扬枝然香火,于形象前跪,合掌诵三七遍,日日恒尔,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除灭。现在不为一切诸邪鬼神之所恼乱,命终之后,任运往生阿弥陀国,何况昼夜受持诵读,功德不可思议!

  【三】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不令冤家为害。现世安稳。命终任意往生。若满二十万遍。即菩提芽生。三十万遍。非久面见阿弥陀佛。晋时远法师诵此咒。有神人。从西持白银台来云。法师寿终。当乘此往生阿弥陀佛国。众人闻空中如奏音乐。异香数日不歇。

  【四】《法苑珠林》卷60:「此之神呪先已流行。功能利益不可说尽。于晨朝时用杨枝净口散华烧香。佛像前胡跪合掌。口诵七遍。若二七三七遍。灭四重五逆等罪。现身不为诸横所恼。命终生无量寿国。又此呪能转女身令成男子。今别勘梵本。并问真婆罗门僧等。此呪威力不可思议。但旦暮午时各诵一百遍。能灭四重五逆。拔一切罪根得生西方。若能精诚满二十万遍。则菩提芽生得不退转。诵满三十万遍。则面见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安乐净土。」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是出于《小无量寿经》(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曹魏三藏菩提流支译)。它完整的名称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又名《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通常称为《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众生为什么会流浪生死,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不息呢?就是因为业障重。这些业障从那 里来的呢?就是因为有贪嗔痴等烦恼,造了杀盗淫妄种种的恶业,这些恶业的种子慢慢滋长,形成了众生受苦的原因,循环不息,没有了期。我们想把这些业障的烦恼根本拔起,不受轮回的痛苦,就要虔诚地持诵往生咒。往生咒能帮助我们拔掉一切业障的根本,使烦恼不再生起来,在世时自然幸福快乐,将来必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陀罗尼:梵语,译成中文就是‘咒’,意思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意思是说,咒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是能把一切佛法的意义都包含了,可见咒的功德是无量的。

  平常我们一提到往生咒,一般人望文生义,总以为那是我们在临命终时才用得著,对现实的人生,不但不相干,而且还是不吉利的。这种想法,实在是错误的!我们了解了往生咒真正的定义以后,就知道往生咒是拔除一切业障的神咒,时时常念,阿弥陀佛会照顾我们,除了临终可以帮助我们往生,在现实人生更使我们得到平安幸福。它那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实在是‘冥阳两利’的!

  《小无量寿经》与《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都有这样的记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持诵这咒语,阿弥陀佛时常住在他的头顶,日夜拥护他,以免受到怨家的逼迫和恼害,现世经常得到平安幸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及圣众会来接引,可以自由自在地往生净土。’可见称念往生咒的人,不管是在生或往生,都有很大的利益。

  隋朝流传下来的《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中记述了持咒的方法和利益:‘如果我们要持诵往生咒,应该清净三业,沐浴,漱口,至诚一心,在佛前燃香,长跪合掌,日夜各诵念二十一遍,就可以消灭四种严重的罪过(杀人、偷盗、邪淫、大妄语)、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爱、憎恨、愚痴),甚至连毁谤大乘经典的罪业,都能够消除。现世一切所求,都能如意获得,不被邪恶的鬼神所迷惑和扰乱。如果有恒心地持诵了二十万遍,就会萌生智慧的苗芽。如果念了三十万遍,就能亲自看见阿弥陀佛。’

  因此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在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以外,如果能同时兼诵念往生咒,生前可拔除一切业障,临终必定能往生极乐国土。

  我们每天究竟要念多少往生咒呢?这要看各人的环境和时间而作决定;如果环境许可,时间充裕,不妨经常持诵,希望能早日达到三十万遍的最高目标。不然,就得自己酌量规定一个数目,但至少每天早晚要诵持二十一遍,必须持之以恒,日久自然获得殊胜的效果。

  现在流行的往生咒,一般称为《往生净土神咒》,共有五十九个字,一共有十四句,也有说是分为十五句的。说实在的,所有的咒是不可以解释的,只是翻音,没有翻义,字是中文,音仍然是梵语。字义既然没有翻译,就不知究竟是讲些什么了。但是为了让诸位对所念咒语的意思,多多少少有所了解,我就方便地、勉强地加以说明一下,并没有把全部的意思讲出来。

  南无阿弥多婆夜:皈命无量寿。(吉祥的)

  多他伽多夜:如来。(佛的十种称号之一)

  多地夜他:即说咒曰。(所谓)

  阿弥利都婆毗:无量光明。(智慧身佛)

  阿弥利多:无量

  悉耽婆毗:吉祥光。(功德身佛)

  阿弥利多:无量

  毗迦兰帝:无碍行。(应化身佛。表示自由自在。)

  阿弥利多:无量

  毗迦兰多:无垢行。(如如身佛。表示无限清净。)

  伽弥腻:清泰故乡。(清净安泰幸福的极乐世界,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伽伽那:虚空。(空间,指从娑婆到极乐世界之间的十万亿佛土。)

  枳多迦利:坚往谛往生。(有坚强的信念,相信只要有诚心,一定能往生。)

  莎婆诃:速疾圆成。(很快达成目的。)

  为什么咒语不翻译呢?密咒,是五种不翻中的秘密不翻。咒,是诸佛、菩萨的‘密语’,既然是密语,就是在印度也不能解释的。只要具足信心,虔诚持诵,不必了解意思,日久自然感应道交,在冥冥之中获得不可思议的效益。

  拓展阅读:

  《往生咒》又名《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或《四甘露咒》。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要这么多名字,其实意思是一样的,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站在大圆满成就者阿弥陀佛的高度,它叫《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也就是他老人家给你这把钥匙,请您开门进去。但是众生接不住这把钥匙,不能证入这个境界。为什么?因为心不清净。为什么心不清净?因为业障重,有千奇百怪的习气。为什么有这么多习气?因为不只这一生,是累劫以来的习气身。不把这些业障连根挖掉怎么行?所以又叫《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经》,可以除灭习气,至少可以带业往生净土。

  在阿弥陀系咒语中,《往生咒》是第一个出现的咒语,此咒文内共使用四次甘露,因此另有一个俗名叫四甘露咒。

  为什么叫《往生咒》?就是往生净土,很多人以为往生净土是死后的事情。实际上,活着的时候也可以去净土。昔日龙树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梦感阿弥陀佛传授《往生咒》,这个神咒就是这样来的。可见龙树菩萨活着的时候就到了净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临终时说: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完全相同。

  净土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对净土的境界有详细的描述,无量色好,无量妙音。那么净土到底在哪里呢?它不在地球上,不在太阳系,亦不在银河系。它离阎浮提(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也就是百万亿佛刹之遥。这么遥远如何到达呢?尽虚空遍法界,皆是我们心性的变现之物,不论距离多远,总不会超出我们心的范围。既然在心性之内,一念之间即可达到。念力的快速周遍,绝非任何物质所能比拟。光的速度每秒可达三十万公里,而心的念力在一刹那间(不到一秒)即可周遍无尽的虚空法界。不然,怎么敢称心王呢?怎么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呢?

  推荐阅读:

  《心经》全文

  《大悲咒》全文

  《金刚经》全文

往生咒念诵【二】

中元节是几月几号

  中元节,俗称鬼节。那么中元节是几月几号?留学网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元节是几月几号】

  中元节时间: 农历七月十五

  2016年中元节时间:2016年8月17日 农历七月十五 星期三

  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盂兰盆会节日仪式】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所谓盂兰盆,据唐·宗密的《佛说盂兰盆经疏》所说∶“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仍为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法会的形成渊源于这部八百余字的佛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

  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盂兰盆会一般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举行。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特称“中元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

  根据清仪润所著的《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兰盆仪轨摘要》记载,整个盂兰盆会的仪式是这样的:

  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

  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

  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这套盂兰盆会仪式较为复杂,因而真正照此实行者不多。倒是民间的以荐亡度鬼为主要目的的一套盆供仪式更为流行。民间的这套仪式是:往生咒念诵。

  预先设立三坛,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清晨,由六位僧人组成的行法小组,在一片唢呐合奏声中,粉墨登场,走在队伍前列的手持铃铎的是“导师”,紧随其后的是手执大鼓、木鱼、铛子、铪子、小手鼓的五位僧人。他们的程序是先净坛后开坛。首先,要“演净”,即面向佛坛念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再念用好纸写好的文疏,祈求佛菩萨慈悲下界指导;其次,行“引魂”仪式,读诵用黄纸写好的疏文,招引鬼魂入坛,读诵疏文后,念诵《心经》、《往生咒》、“三真言”;最后,由主办盂兰盆会的功德主在法会的“榜文”上用朱笔一点,预示着开坛完毕。

  开坛后的仪程是拜忏,大多依照《慈悲水忏》的仪礼进行。拜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时间较长,其间还得穿插进行上供与斋僧活动。

  普施仪式在晚上举行,主要是施放焰口。焰口结束后,要放河灯、烧法船、烧灵房,在一片火光闪烁中,法会圆满结束。河灯照亮了水中鬼魂暗淡的心灵,法船将他们统统渡往了充满欢乐的彼岸世界;灵房则提供了亡灵世界所必须的广厦和别墅。盂兰盆会的所有目的,在这一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推荐阅读:

  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与钱袋封面的书写格式

  中元节用品的折法

  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

往生咒念诵【三】

受戒读后感600字

  汪曾祺的《受戒》主要讲述了和尚小明子与小英子之间的懵懂之恋,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的受戒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受戒读后感600字(一)

  《受戒》中的桃花源,仿佛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界。 这是一篇理想的乐土,在庵赵庄的人们心中,和尚种地、织席、箍桶、画画与常人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而赵大伯一家生活自由欢乐,自给自足,从这家人的生活,就可以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往生咒念诵。

  在这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小主人公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渐渐地,他们成了好朋友,明子常到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之间朦胧的初恋就这样悄然萌生了。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的一段描写“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01hn.com),在柔软的田埂上印下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搅乱了。”多么生动的描写啊!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妙初恋啊!作者把少年情窦初开懵懂写的曲尽其妙,让人感到温馨美好。 《受戒》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种原始和自由的恣肆,作为狭隘空间中的文明人,或许蒙上了不真实的色彩,猛然停住脚步面对这美丽的影射,才发现我们的很多天赋,已经被遗弃,错失了许多美好。

  受戒读后感600字(二)

  《受戒》篇幅不长,却写得十分有画面感。我读着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故事性很强。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场面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仅是白描的笔触却也写得生动。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饱满,是完整的人。比如写明子受戒时,有一个山东和尚受戒烧戒疤太疼,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烧了!”简直就是村野俗夫!这和尚的反应让人觉得非常的真实,直爽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虽写的是和尚,却不是超脱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斋念佛,不食人间烟火。和尚也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潇洒,可以自给自足,靠着自己的本事获得吃穿,那里的和尚可以偶尔吃肉,甚至可以娶妻。还有小英子家房子独村独落,有田没有全拿来种粮食,而是有半亩种了小英子喜欢的荸荠。这种有些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应该是有些超凡的。

  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的爱情纯纯的。从开始到结尾,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些微妙。开头埋了伏笔,将两人从空间上拉近,到后来两人之间不断的交集。似乎只是孩子间,玩伴间的情谊,没有明确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一直简简单单,似水长流,一点一点渗透到故事中,一种朦胧的感情,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高潮。最后,文章用一个省略号结尾,留下空白,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却也让故事更加精彩。

  受戒读后感600字(三)

  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我读得不多,记得在2003年吧,我在自学中山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中,第一次读到《受戒》一文,一口气我接连读了三遍,感觉只有两个字:纯美!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和尚——明海和一个和尚庙——荸荠庵的零碎琐事,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平常之极。整篇文章没有深奥的人生哲理;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事件;没有高大光辉的人物形象,却处处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清新隽永、悠远绵长!

  和尚出家不是因为贫穷、走投无路才遁入空门,当和尚也要有关系、要有一定的门槛:“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还要认得字读过书”,当和尚还可以赚钱,经营产业、娶老婆,甚至包小妾******。说白了当和尚其实就是一种职业,而且是好职业!

  没有僧人的苦行修持,没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欲,“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可以收租、放债”,“可以赌钱、可以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乍一看来有点离经叛道,有违清规,却是世俗人情,人间烟火,饮食男女。和尚们过的是一种慵懒闲适的生活,与世无争,率性随意,自给自足,不是世俗人家,胜似世俗人家!

  “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令人忍俊不禁之余笑话和尚的迂腐!受戒烧戒疤太疼,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烧了!”活脱脱的村野俗夫!这是真的吗?我想应该是真的,起码是存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和尚也是人啊。

  小和尚明子英俊聪明,好学多才,又纯朴老实。“得了半套《芥子园》,照着描,画得跟活的一样”。而小英子则是一个美丽、伶俐、敢爱敢恨的农村小姑娘,“一天叽叽喳喳地不停,像个喜鹊”。不像情感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从头到尾爱得死去活来。故事中男女主角,对世事懵懂,却不无知!明子与小英子谈不上是恋人,最多是青梅竹马的邻居,孩童的纯真、两小无猜的玩伴,又蕴含着丝丝青春萌动的情愫,写小英子喜欢明子,“小英子爱采荸荠,拉了明子一起去,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而明子呢,“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一种朴素纯真、如诗如画的情感跃然纸上,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叹!对于明子的受戒,善因寺要选他当沙弥尾,小英子怕失去心上人,毅然决然的要明子“不要当方丈”,“也不要当沙弥尾”,勇敢地表白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故事在真情流露中达到了文章的高潮。

  我不知道这种情状是不是汪老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小说中没有如诗如画的情景描绘,没有千回百转的情感纠葛,更多的是人物细腻的语言、动作描述,但是我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同时又充满温馨宁静、乐天安命的生活境界。文章的末尾汪老写道“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更感受到作者在那种战争动荡时代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深刻感触。正如作者自己是这样说的,“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噢!原来文字是可以这样纯美的!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受戒读后感600字(四)

  《受戒》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庵赵庄的地方。“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而这个菩提庵在这个庄里十分重要,因为这个地方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在这里,和尚算是一种职业。这个庵如此重要,却被大家叫讹了,叫成了荸荠庵。这篇文章就写了发生在荸荠庵的零碎琐事,这些事全似信手拈来,全都平常之极。整篇文章没有深奥的人生哲理;没有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高大光辉的人物形象,却处处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这里的和尚,没有僧人的苦行修持,也没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欲,“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可以收租、放债”,“可以赌钱、可以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让人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之感。但因为和尚在此地不过是种职业,所以这些实实在在的世俗人情与人间烟火让读者们看到了和尚们过的闲适的生活,看到了他们的与世无争,率性随意。

  而本文的主角——小和尚明海,是个聪明好学,悟性高而多才,纯朴又老实的一个孩子。他与同样纯朴善良、聪明伶俐的农村小女孩——英子之间的丝丝情愫,似乎形成了这篇文章的线索,但都淡得让人把握不住。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回想着一部小时候看的电影,是林志颖主演的《旋风小子》,又叫做《笑林小子》。释小龙演的那个小和尚,和那个古灵精怪的郝邵文,他们和明海一样纯真无邪,无所谓尘世如何,自有自己的欢乐。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好像是和表哥一起看的,那时候会去租VCD来看,五毛钱一张。后来我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地看这部电影,因为那时候电影频道总会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地放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除了有郝邵文和释小龙带来的欢笑,还有包括林志颖他们带来的关于少年时代的幻想——少林寺,打棒球,滑轮,开车,女朋友……

  那时候的我还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五点半的动画城,六点的大风车,从来都不会错过。蓝皮鼠和大脸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西游记,哪吒……部部经典,时至今日提起仍然如数家珍。那时候的生活平淡但也不失精彩——红领巾,升国旗,合唱赛,眼保健操……还有每个周末去少年宫上奥数班。那时候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追求,所谓的理想似乎都在很遥远的以后,也从来不会有面对尘世的辛劳之感。

  读着《受戒》就好像回到了那时候,看到了无拘无束的自己。

  受戒读后感600字(五)

  曾经,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

  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

  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写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后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后终于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希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美好,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

  受戒读后感600字(六)

  7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慒懂的认识和向往的年龄,难怪,只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了。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真和美好的。他虽始终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的小英子对自己的爱。于是,在他等到了爱狂风暴雨般来袭时,他大声说出了心里话,虽然,这还是小英子的鼓动下,而这一次,他的勇敢已战胜了怯懦。复苏的人性让他把幸福紧紧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胆。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许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诚;她很大胆,但很谨慎。她深信自己的可爱灵巧一定可以打动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对那个漂亮温顺的少年暗暗倾心,于是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正是这种主动的交流和呼唤,才让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有时候,人与人心灵的交汇就在那么一刹那,错过了那一刹那,恐怕两个人的手永远也不会牵在一起。聪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她身上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人性之善让她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小说虽是描写一派纯美宁静和谐舒淡的乡野风情,但其中也隐藏着淡淡的忧伤,如明海为什么出家,明海与小英子之间似爱非爱的纯美情感能保持多久。这些都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闲适,自由灵畅,可见作者自然通脱的生活追求,平淡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让人有一种隐隐的悸动。

  推荐阅读:

  受戒读后感

往生咒念诵【四】

受戒读后感

  《受戒》是汪曾祺的短篇代表作,作者通过明海与小英子的懵懂爱情。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受戒读后感,欢迎阅读。

  受戒读后感(一)

  在我的印象中,和尚——守着孤灯寡影,清规严律,敲度一生,和尚的世界里,万物皆空。 虽说落地生根,逢根生源,但何尝不是如浮萍般漂浮于空暝之中,生于尘世之间,却又苦苦追寻 境界,是真忘我还是假忘我?真亦假 时假亦真,吃斋念佛,岂不是虚度光阴?

  《受戒》并不是倾诉和尚苦行的载体,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读本。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为这呗世人推崇的名篇不过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念叨。我怀着闲读的心情往下看,不知不觉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静闲适的村庄,朴实憨厚的村民,美丽纯朴的英子,助人为乐的明子,构成了一幅最为和谐的景图。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美的故事,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极乐世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亩亩良田,一座座青山,一个个人家,而不是险恶的人心,利益熏心的村民。这儿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和尚不用受清规戒律,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妻生子,活似神仙。仿佛到现在,我还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听见山间英子优美的歌声。村民之间相处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邻不识;人们互相帮助,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观别人的悲惨;人们之间无私奉献,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久违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辉。

  其作者汪曾祺将这个爱情故事谱写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尽显文致。他的语言美,但不是矫饰。他写的爱情纯,干净的如溪水一般,并不像外国多数作家那样露骨,明子与英子并没有经历什么风吹雨打,却让人刻骨铭心。他们的爱情不像是张爱玲说的,经得起挫折却经不起平凡。他们的故事是那些在一起以及不在一起的时光,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里。那份淡淡的却又浓厚的爱,沉淀在文中的每个字里,在那小舟上方升华。

  再看现在,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层纱,彼此看不清,识不透。再看社会,处处宣传构造和谐社会,可是食物毒加工,贪官污吏,打砸抢烧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是人心乱啊!正如韩寒所说,社会不和谐就是两种人给闹的,一种是吃不饱饿的,一种是吃饱撑的。人人都在道和谐,但还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谐也是需要从身边做起的道理。政府时时倡导和谐,人民盼着和谐。政府出台政策,是靠人民去构造和谐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只能尽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于人民。和谐也是一种人性美。

  人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能够超越功利与得失,懂得悲悯、敬重和宽容。

  受戒读后感(二)

  初读《受戒》,看着文中光怪陆离的和尚生活,脑中真只有“荒诞”二字。首先,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去看,和尚应该是正而八经、吃素念佛、不近女色、严守清规的。然而文中的和尚却吃肉打牌娶老婆、杀猪抽烟唱淫歌,活象一堆江湖混饭吃的骗子。其次,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进行曲”。小明子先是莫名其妙地当了和尚,后是与小英子日久生“情”。个人认为,这类型的透明恋情很有肥皂剧的味道。再次,是文中所谓“正经人”――“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偷鸡”这行当,是“正经人”所为吗?……一个个“荒诞”的设定层出不穷,第一次看完《受戒》真的只是“荒诞”而已。

  为了不让自己仅仅停留“荒诞”的层面上,我便把课本上有关《受戒》的部分浏览了。对于课本上讲到的一些观点,我有自己的看法:

  一、离题之说。

  “小说的题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侧写的,作者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课本列举的这些例子,会让人觉得离题。我觉得其实不是的。我觉得作者是故意让人错觉离题,然后再体味作者的用心良苦。“受戒”后,和尚本身就应该是过着平淡的清修生活的,可是他们“不正经”,于是题目与正文便产生了反差效果,而这种反差效果恰恰是表达了作者心中想讽刺的现象。

  二、“桃花源”之说。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理想生活。”

  我不讨论这“主人公”观点正确与否,我要说的是我不赞同课本中“桃花源”的说法。照着《受戒》原文来说,和尚们不守清规,我若是当地的村民,我就会觉得活得不安稳。例如文中写到:“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就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与其说这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还不如说这分明是借着和尚的幌子来诱骗良家妇女。另外,对于和尚杀猪的描写我也觉得不爽。不杀生,本身就是和尚的戒律,然文中的和尚杀了,“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只不过在猪临升天时假惺惺地多了一道“往生咒”。恶心!有这种伪善的和尚在身边,这里还是“桃花源”吗?

  三、“超功利”之说。

  关于这一点,我是听了同学的发言后深有感触的。文中和尚有“攒钱”的“本事”,把“和尚”当作职业,可以白吃饭、分辛苦钱……这实质还是在追求功利。

  以上,是我对课本的一些看法。

  除却课本,我又看了一遍《受戒》。我始终觉得“受戒”在文中只是一个“形式化”的东西,它对于“和尚”而言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作者应该是想借这些和尚来讽刺社会上一些名不副实、尸位素餐的人吧?

  关于《受戒》文中选用的对联,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大肚能容”联和“一花一世界”联,其实这两副对联就算不是明白地出现在文中读者也会联想到,但作者既然明白地写了出来,那就不得不说了。“大肚能容”,容的是一群混饭吃的和尚;“开颜一笑”,笑的是和尚道貌岸然的行经。“一花一世界”与胡为的和尚成为了鲜明对比。这种反差还是在加强所谓“受戒”的形式化。最后就是小英子家的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副对联有个跟和尚有点关系的传说:宋朝是苏东坡与高僧佛印是忘年交。佛印这天在做鱼汤喝,东坡突然来访逮个正着,佛印想隐藏自己做的鱼汤,但是东坡早已发现。东坡没有明白指出佛印的鱼汤,但是就用这副对联的上联引出了“罄有鱼”的答案。这个故事与文中和尚的行径多少有些共通点,天下对联何其多,作者偏偏选了这一副,我想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了。个人认为,这副对联在文中一有暗示小英子与明海的缘分、二有照应荸荠庵和尚们不受清规的作用。

  受戒读后感(三)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七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化代表作,汪曾琪老先生的短篇名著,《受戒》,就这样在小船哗啦啦的划桨声,水鸟扑鲁鲁的啪翅声,以及小英子欢快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当小舟离开了芦花荡,小和尚明子还会继续他的早课晚课,英子也还会拉着他东跑西跑,一刻不会停歇。但是,有一点不同了,那缕淡淡的,飘荡在明子和英子间若有若无的情丝,如今已经牢牢地系在了两个人的心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百年好合(01hn.com)。

  一切都是美好的。

  真的么?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每次阅读这篇充满着温馨感情的短篇时候,总有一种无法排解的担忧?那是一种怎样的担忧呵,就好比爱护一块小小的水晶工艺品,轻轻地捧着,小心翼翼地抚着,唯恐摔碎了。

  我惊异于自己的感觉,虽然我素来不是一个盲目乐观主义者,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在阴暗角落中诅咒一切美好事物的邪恶之徒。明子和英子虽然平凡,但近乎完美的爱情故事,却为什么让我这样不安,这样焦虑?

  于是我寻找,我一遍一遍地阅读,直到我发现了不安的始作俑者: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好一个梦,好一个“四十三年前”的梦!

  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年代呵,一九三七年,中国人永远忘怀不了的一年。这一年里,土星共同体和国民党刚刚实现了暂时性的停火,来自扶桑的罗圈腿们就开始在卢沟桥那里挑起了战火。七七事变,接着是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第二年,一九三八年,台儿庄血战,“三光政策”的大扫荡……

  英子和明子的爱情故事,原来竟是在这样一个国破家亡,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发生的。汪老在后来的《我的创作生涯》中写道:“1938年,我们一家避难在乡下,住在一个小庙,就是我的小说《受戒》所写的庵子里。除了准备考大学的数理化教科书外,所带的书只有两本,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本《沈从文选集》,我就反反复复地看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对我后来的写作,影响极大。”

  美丽平静的赵庄,风雨飘摇的家国,微小青涩的幸福,汪老惟有在梦中,才能给予英子和明子那份和乐美满。但是,脱离了梦呢?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就让我这个读者小小的放肆一次,将这个被汪老封存在“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这个结尾下的水晶之梦惊动些些罢:

  满载着英子和明子的爱情,小船回到了赵庄,可以想象,当英子宣布要和明子结婚的时候,她的父母是会小小惊异一下的,但是阻力不会太大。因为在赵庄人眼里,和尚与庄稼汉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会念几句经。更何况明子老实,肯吃苦,人又聪明。英子家田里的伙计他早已经帮办了不少。他赶牛打场的技术,替人画刺绣花样的本事,还有“很黑”的几手字,无论哪一样,都是没挑的。英子和明子,很容易就能够通过父母的这道关卡。

  之后呢?英子和明子会一天天长大,幸福地等待着良辰吉日的到来。直到有一天,从县城来的消息把整个赵庄炸上了天:鬼子来了!

  是的,鬼子来了。卢沟桥事变之后,鬼子兵开始全面入侵中国,北平、上海、南京……大城市纷纷沦陷,赵庄虽小,终究是会得到风声的。这时候赵庄的人们,会怎么反应呢?

  胆小的,会向卷起铺盖往南方或者内陆跑吧。胆大的,会想到报名参军吧。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庄稼人,是无论如何舍不下祖祖辈辈传承下来,自己一辈子伺候着的这片土地的。老实平凡的赵庄人,或许会害怕,或许会惊惶,但议论了几天以后,看看鬼子还没有立刻来,于是慢慢放心了,于是以为没事了。对呀,赵庄太小了,鬼子不会打到这里来的。

  英子和明子呢?明子住在庙里,三师父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跑惯江湖,见多识广,可能一听到风声后便找个由头往内陆去了。其他的诸如大师父二师父以及方丈,终究不会离开这座风水宝庵,明子自然也不会离开。只不过,在他和英子两个看谷场找荸荠的时候,或许会多一些话题罢。晃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就在明子戴上大红花,在赵庄一帮好事人的簇拥下去迎娶英子的时候,村头那里砰砰砰传来了几声枪响——鬼子进村了。

  之后会怎么样,我不想再想了。幸福的人都很相似,但悲剧是各不相同的。或许,汪老将这个故事定格在小船驶入芦花荡的刹那,也是因为他老人家一样无法承受之后的可能,承受如此纯净美丽的爱情被轻易击碎的可能?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当我想起友人的这句话时,不由得苦笑了。我知道,这样解读《受戒》是错误的,我偏离了汪老的主旨,而去寻求一些与小说无关的情怀。但是,或许是因为我天性里的那股寻根究底的脾性吧,我看到了山之后的山:一座原本青葱美丽的小山,被一群双足野兽破坏殆尽之后的满目疮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悲情的断想告一个段落。让我们回到开头,“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如果,我不去打破这个梦,而是怀着美好的祝福继续想象下去呢?如果明子和英子的时代仅仅只是一九三七年,而没有其他一切的政治军事等等烦死人的东西,故事将会是怎么样的呢?

  “明子!你这个没用的男人!还不快叫我女王陛下!”

  “是!是!您用力的踢打我吧!我就是您没用的奴隶啊!”

  每天深夜,赵庄的上空就会回响着明子凄厉的惨叫和皮鞭的噼啪声。和着田野里青蛙万年不变的咶噪,远远地传了开去。

  受戒读后感(四)

  曾经,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

  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

  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写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后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后终于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希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美好,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

  受戒读后感(五)

  文章开篇就用缓慢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与其说独特更不如说荒诞。庵赵庄的人们太宽容了,在他们心中,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像是郎中,书生,当铺,商人之类的职业,没有区别。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还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赌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规还是和尚吗?——这样光怪陆离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涩全然无关,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再说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由此村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荸荠庵里,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然而却没有人指责,这一切的荒诞在村庄里是如此和谐。

  我并不赞同网络上大部分人所说,这是对人性最原始的复苏的赞美。更有甚者,说这是对人类原始的爱的赞扬。

  设身处地地想,《受戒》原文来说,“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就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这是爱吗?与其说这是自由恋爱,还不如说打着和尚的幌子诱拐良家妇女。那家人的父母知道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又会作何感想?

  另外,文章中关于和尚杀猪的描写也让我不舒服。不杀生,本身就是和尚的戒律,然文中的和尚杀了,“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只不过在猪临升天时假惺惺地多了一道“往生咒”。恶心!有这种伪善的和尚在身边,这里还是“桃花源”吗?

  在我看来,和尚本身不是一种职业,守清规也并不是对人性的压抑。对于那些看破红尘的人来说,选择出家反倒是解脱。给心灵困惑的人们一个远离尘世的机会。而文章中,和尚变成职业,用来赚钱,是对佛教信仰的侮辱。

  再说全文的主线,明海和小英子,二人两小无猜的感情倒是让人动容。也只有在庵赵庄这样宽容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成长发芽的恋情。这也是全文唯一让我觉得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文章题目是受戒,而受戒却放在结尾,被浅浅一带而过。作者是故意让人错觉离题,然后再体味作者的用心良苦。“受戒”后,和尚本身就应该是过着平淡的清修生活的,可是他们“不正经”,于是题目与正文便产生了反差效果,而这种反差效果恰恰是表达了作者心中想讽刺的现象。

  受戒读后感(六)

  曾经,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

  那是一片理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

  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这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可以吃现成饭,可以赚钱,可以还俗,可以娶亲,还可以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这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特别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写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后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后终于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希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美好,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

  受戒读后感(七)

  7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慒懂的认识和向往的年龄,难怪,只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了。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真和美好的。他虽始终只是在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但他坚定地相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的小英子对自己的爱。于是,在他等到了爱狂风暴雨般来袭时,他大声说出了心里话,虽然,这还是小英子的鼓动下,而这一次,他的勇敢已战胜了怯懦。复苏的人性让他把幸福紧紧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胆。她毫无顾忌地坦露心迹,但她并不鲁莽。她是在确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许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诚;她很大胆,但很谨慎。她深信自己的可爱灵巧一定可以打动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对那个漂亮温顺的少年暗暗倾心,于是她把这种爱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正是这种主动的交流和呼唤,才让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有时候,人与人心灵的交汇就在那么一刹那,错过了那一刹那,恐怕两个人的手永远也不会牵在一起。聪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她身上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人性之善让她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小说虽是描写一派纯美宁静和谐舒淡的乡野风情,但其中也隐藏着淡淡的忧伤,如明海为什么出家,明海与小英子之间似爱非爱的纯美情感能保持多久。这些都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闲适,自由灵畅,可见作者自然通脱的生活追求,平淡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让人有一种隐隐的悸动。

  推荐阅读:

  阿城《棋王》读后感

  红旗谱读后感

  读棋王有感1500字

  读《青春之歌》有感

  阿城棋王读后感1000字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20705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