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描写北京秋天的作文

散文欣赏 时间:2017-02-06

【www.myl5520.com--散文欣赏】

描写秋天的唯美散文赏析
篇一:描写北京秋天的作文

  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秋天的唯美散文赏析,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描写秋天的唯美散文赏析篇一:迷人的秋

  时光不停的向前流去,天气渐渐的凉爽起来,吵人的蝉鸣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草丛中的蟋蟀的名声。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来到了我们中间。

  看,那山那水那林间小道,哪一处不都是那么美。仰望,山重重叠叠一片深绿,看不到黄色的秋叶,全是苍翠的松树,没有丝毫的秋意。山上蜿蜒的石阶隐隐约约的出现,像一条蜿蜒的长蛇在林中爬行。天,蓝的像海水,几朵飘飘悠悠的浮云,洋洋洒洒地点在天空中,像一幅美妙的图画。

  走在小道上,道边的矮小植物真是好看,红的、黄的、绿的混在一起,像神奇的调色盘。那红的是那么的红如同烈火,那黄的是那么的黄金光闪耀,那绿的又是那么的绿,绿的逼你的眼。我想全天下的颜色属它们最漂亮了。路边还有一些高大的植物,它们几乎都是松树,绿油油的,特别是雨后阳光照在上面格外的好看。顺着小道往上看,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幽静。

  一路风景迷人,来到山顶上更是美不胜收。往下俯视,一切都是绿的,只在松树林中的缝隙里看到了一点金黄。湖在眼下显得很平静,青山倒映在湖面上,湖面就像滴翠似的,美极了!山外的下面是城市,城市尽收眼底,白色的居民楼,灰色的工厂,银光闪烁的停车场,是显得那么渺小。远看连绵起伏的山若隐若现,多么像一幅水墨画。天和山也连成一片,天显得那么低。近看,大片大片的矮小植物红的似火,中间还点缀着小白菊,红白相映,看上去多像一个花园。蜜蜂也在中间凑着热闹。

  一阵秋风吹来,带来了一丝凉意。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并没有因为是下午,空气变的干燥。这风使我心旷神怡精神轻松了,疲惫的身子抖擞了一下,又挺立了起来。秋风如同一支神气的画笔,给树叶涂上了红色、黄色、绿色、紫红色等各种各样的色彩,绘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山水画。秋风还带来了清脆的鸟叫,那叫声优美婉转。

  美丽的秋,希望我再能听到你那轻盈的脚步声。

  描写秋天的唯美散文赏析篇二:浪漫的季节是秋

  “万美之中秋为最”。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季节更替的轨迹,秋愈发显出那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

  人的一生,多象一朵轻云,一缕清风,在不经意间伴你走过人生四季。我们需要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更需要秋天的收获,这是人生最灿烂的收获季节。

  冥冥秋季,似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真正的内涵在于它成熟的魅力。秋天的诗中漂浮着阵阵稻香;秋天的情感流溢着苦尽甘来的味道;秋天的生活蕴含着沉甸甸的永恒。

  秋天是一个让人怀念和期待的季节。在秋天漫步,穿过田野,跨过小溪,习习秋风,吹起秋的美丽,随着思绪在寂寞的秋风里飞舞,飘扬……

  丰盈流溢的秋意,是一首需要用人生阅历来读的诗,金黄的树叶被秋风吹落,那是树叶在山岗上的舞姿。收割一空的田野,那是大地坦露的赤诚。石缝中死去的秋虫,那是生命的赞歌。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下加心就是愁,秋天不见人字形的大雁飞过,也不知道夏虫何时隐身而去。只觉得有莫名其妙的寂寥,逃不掉凄楚的印象。

  秋天的饱满和闪亮,并不是用眼睛就可以去感受的。在许多人眼中,秋天是用来寄托愁思的,是清高的,孤独的,容易忘记很多东西的季节。那飞扬的雨丝,让漂泊的浪子百感交织,如烟的客愁,如雾的梦乡,有幽怨、有感怀、有彻悟、有千百种托不起的心绪。秋水潺潺呢喃,象和白云与蓝天互道珍重的依依低语,那若有若无的音符弹跳在心间,带来的是一阵莫名的心悸,洗涤着心扉,叫人心怡。

  枯黄的秋叶好似在向人们诉说不久前的美丽及光彩照人的葱绿。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倾心怒放那生平唯一的绿色。直至秋的来临,它才依依不舍的带着那个酝酿已久的梦想,在秋风阵阵寒意的催促下,万般无奈的离开了大树,告别了那份葱绿。

  月朗风清,最是相思无眠,蔚蓝的月夜,密密的星云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镶嵌在丝戎蓝般的苍穹。薄薄的月纱,流淌的月海,枕着老树的年轮,银色的月浪载你飘向秋的梦乡!

  人生有四季,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特别是逝叹嗟卑深秋,总是令人联想到人生芸芸众生的感伤。

  踏着凋零的树页,迎着清凉的晚风,随裙襟飞舞,任夕阳余辉,秋天虽枯萎了碧绿的原野,却也拂红遍山的枫叶。宽厚坚实的金色之秋,让人觉得一种想去飞翔、想去歌唱的愉悦。

  秋风萧瑟的时节,心底总会有一丝惆怅和几许淡淡的忧伤。树叶在无情的秋风中瑟缩颤抖,拼命的将大树攀住,充满了对生的渴求。阵阵的秋风将秋叶毫不怜惜的从树梢拽下,枯黄的秋叶在空中翻飞,无可奈何的随风飘散,是怎样的孤立无助。

  描写秋天的唯美散文赏析篇三:迷人的秋景

  云彩吹着号角,雨点打着节奏,欢迎着秋姐姐,她来到了我们身边!他一挥衣袖,抹去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丝丝的凉意。知了不好意思地收起了自己的鸣叫,水果门把自己挂在树上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秋风像是一把神奇的扇子,扇呀扇,大地没有了秋天的生机,没有了夏天的激情,那秋是怎么样的呢?看,校园里的芙蓉花开的那么艳,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大的圆盘,近看就像是被人细心折过的纸花。往地上看,小草一片绿一片黄,真像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拍打着绿油油的草地。我来到梧桐树前,秋风阵阵,使它显得饱经沧桑,但是秋风的吹拂并没有让它的树叶凋落。抬头一望,在它的枝头一片片嫩绿的树叶越长越密,使它又充满了勃勃生机。显然秋不一定是那样寂静而又没有生机的。

  我家里最近栽了一盆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只露出了几瓣弯弯的花瓣,微微向上翘起,一阵秋风吹来,它们摇动着可爱的花蕾,像是小孩举着灯笼一般。在这朵菊花的旁边,一朵菊花开放着。它黄地可以赛过金子,仔细一看,它的花瓣细长细长的,它的叶子像一把“芭蕉扇”,可爱极了。秋风一吹,它送上一阵的清香,偶尔有几只小飞虫爬到叶子上面,可想而知,这菊花的香味,都让小飞虫沉醉不已呀!这菊花难道不能体现出秋的迷人吗?

  总而言之,秋是一个迷人的季节,从大地上的一花一草就能感受到。秋像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在夜间静静地拉着,带人们进入一个秋的梦境……
 

看过“描写秋天的唯美散文赏析”的人还看了: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描写北京的散文6篇
篇二:描写北京秋天的作文

  首都北京在大家的心中是充满魅力的地方,只要有条件就会去观光看看。不过去过北京或者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北京的经典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1:北京的早春

  来到北京一个多月了,除二月底下了一场小雪外,到现在一直没有下过一场春雨。但是春姑娘没有停下妩媚的脚步,悄悄地把春天的讯息撒播在北京的大地。春日下,大地冰消雪融,树上喜鹊嬉闹,到处显露出春天的气息。进入三月份以来,除了四五天的雾霾天气以外,其它天数都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气温回升很快,到了三月十六号,北京停止了输送暖气。没有了暖气,走出室外,一轮朝阳早早地悬挂在北京的上空,天空变得蔚蓝宽广,几片白云在蓝天上悠闲的飘动着,使原来灰蒙蒙的天空变得生动亮丽、充满着朝气。在朝阳的照耀下,北京的大地显得非常的明亮,目光无挡,视觉宽广,人的心情也感到特别的舒畅。阳光照在身上,使人真正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你看马路上的行人,大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穿着清爽的春装,高高兴兴的去上班。小区里,那些怕冷的老人们,也都来到小区花台的空场上,去晒那暖融触的太阳。

  其实,真正知晓北京春来了的还是道路两旁的树木和小区里花草。你看,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显露出了春的萌动:魁伟的梧桐,那高高枝条上挂着的圆果,在春风里摇摆,摇醒了树枝上的叶芽;高耸的白杨,在春风的轻拂下,拂醒了僵硬的树枝,使它们布满了饱满的芽;秀气的槐杨,在人工修剪的枝条上,又长出了崭新的芽,让它们在来日的春光中展示自己更加的美丽;婀娜的柳树,在和熙的春风里,摇摆着发芽的枝条,把春天的讯息向人们传播。小区的花圃里,扁叶的兰草,在枯死的黄叶下又长出了新的叶片,而且一天一个样,慢慢盖满了枯黄的地面; 庭院中的木棉树,在高大的枝干上已经长出了花的骨朵,只等春暖花开时一齐怒放;花台边的带刺月季,在修剪后的枝梗上,又长出了一截紫红色的嫩叶,你去细看,嫩叶中还有一个个的花蕾,它们在等待一场春雨后,就会开出鹅黄、粉红、紫色的美丽花朵。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木花草,都在发芽着蕾,把妩媚的春色展示在人们面前.....

  北京的早春,以她特有的柔韧,了却了冬日的裸露与萧杀,涤荡了往日的失落与尘埃,洒下了充满希望的绿色。其实,北京的春天比哪里的春天来的都早,那就是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会上确定的全年发展蓝图,通过的各种惠民政策,就象一阵阵和熙的春风,早就吹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温暖了亿万人民的心窝。愿我们的祖国象春天一样,万紫千红,花开遍地,春意常存,春色永驻!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2: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北京大学的名称,是从民国元年起的;民元以前,名为京师大学堂;包有师范馆仕学馆等,而译学馆亦为其一部;我在民元前六年,曾任译学馆教员,讲授国文及西洋史,是为我北大服务之第一次。

  民国元年,我长教育部,对于大学有特别注意的几点:一、大学设法商等科的,必设文科;设医农工等科的,必设理科。二、大学应设大学院(即今研究院)为教授、留校的毕业生与高级学生研究的机关。三、暂定国立大学五所,于北京大学外,再筹办大学各一所于南京、汉口、四川、广州等处。(尔时想不到后来各省均有办大学的能力。)四、因各省的高等学堂,本仿日本制,为大学预备科,但程度不齐,于入大学时发生困难,乃废止高等学堂,于大学中设预科。(此点后来为胡适之先生等所非难,因各省既不设高等学堂,就没有一个荟萃较高学者的机关,文化不免落后;但自各省竞设大学后,就不必顾虑了。)

  是年,政府任严幼陵君为北京大学校长;两年后,严君辞职,改任马相伯君,不久,马君又辞,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辞,乃以工科学长胡次珊君代理。民国五年冬,我在法国,接教育部电,促回国,任北大校长。我回来,初到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这当然是出于爱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数的说,既然知道他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我到底服从后说,进北京。

  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拼命的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全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了。于是他们不用功的习惯,得了一种保障了。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点,他们就借个话头反对他,虽罢课也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一方面整理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我信为应用起见,白话文必要盛行,我也常常作白话文,也替白话文鼓吹;然而我也声明:作美术文,用白话也好,用文言也好。例如我们写字,为应用起见,自然要写行楷,若如江艮庭君的用篆隶写药方,当然不可;若是为人写斗方或屏联,作装饰品,即写篆隶章草,有何不可?

  那时候各科都有几个外国教员,都是托中国驻外使馆或外国驻华使馆介绍的,学问未必都好,而来校既久,看了中国教员的阑珊,也跟了阑珊起来,我们斟酌了一番,辞退几人,都按著合同上的条件办的,有一法国教员要控告我;有一英国教习竟要求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来同我谈判,我不答应。朱尔典出去后,说:“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我也一笑置之。

  我从前在教育部时,为了各省高等学堂程度不齐,故改为各大学直接的预科;不意北大的预科,因历年校长的放任与预科学长的误会,竟演成独立的状态。那时候预科中受了教会学校的影响,完全偏重英语及体育两方面;其他科学比较的落后;毕业后若直升本科,发生困难。预科中竟自设了一个预科大学的名义,信笺上亦写此等字样。于是不能不加以改革,使预科直接受本科学长的管理,不再设预科学长。预科中主要的教课,均由本科教员兼任。

  我没有本校与他校的界限,常为之通盘打算,求其合理化。是时北大设文、理、工、法、商五科,而北洋大学亦有工、法两科;北京又有一工业专门学校,都是国立的。我以为无此重复的必要,主张以北大的工科并入北洋,而北洋之法科,刻期停办。得北洋大学校长同意及教育部核准,把土木工与矿冶工并到北洋去了。把工科省下来的经费,用在理科上。我本来想把法科与法专并成一科,专授法律,但是没有成功。我觉得那时候的商科,毫无设备,仅有一种普通商业学教课,于是并入法科,使已有的学生毕业后停止。

  我那时候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两科,是农、工、医、药、法、商等应用科学的基础,而这些应用科学的研究时期,仍然要归到文理两科来。所以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的研究所;而此两科的教员与毕业生必有若干人是终身在研究所工作,兼任教员,而不愿往别种机关去的。所以完全的大学,当然各科并设,有互相关联的便利。若无此能力,则不妨有一大学专办文理两科,名为本科,而其他应用各科,可办专科的高等学校,如德法等国的成例。以表示学与术的区别。因为北大的校舍与经费,决没有兼办各种应用科学的可能,所以想把法律分出去,而编为本科大学;然没有达到目的。

  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教育学与美学,也渐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地理学的人文方面,应属文科,而地质地文等方面属理科。历史学自有史以来,属文科,而推原于地质学的冰期与宇宙生成论,则属于理科。所以把北大的三科界限撤去而列为十四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清代教育宗旨有“尊孔”一款,已于民元在教育部宣布教育方针时说他不合用了。到北大后,凡是主张文学革命的人,没有不同时主张思想自由的;因而为外间守旧者所反对。适有赵体孟君以编印明遗老刘应秋先生遗集,贻我一函,属约梁任公、章太炎、林琴南诸君品题;我为分别发函后,林君复函,列举彼对于北大怀疑诸点,我复一函,与他辩;这两函颇可窥见那时候两种不同的见解,所以抄在下面:(略,见本书“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

  这两函虽仅为文化一方面之攻击与辩护,然北大已成为众矢之的,是无可疑了。越四十余日,而有五四运动。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他们因愤激的缘故,遂有焚曹汝霖住宅及攒殴章宗祥的事,学生被警厅逮捕者数十人,各校皆有,而北大学生居多数;我与各专门学校的校长向警厅力保,始释放。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我个人且将有运动学生保持地位的嫌疑,不可以不速去。乃一面呈政府,引咎辞职,一面秘密出京,时为五月九日。

  那时候学生仍每日分队出去演讲,政府逐队逮捕,因人数太多,就把学生都监禁在北大第三院。北京学生受了这样大的压迫,于是引起全国学生的罢课,而且引起各大都会工商界的同情与公愤,将以罢工罢市为同样之要求。政府知势不可侮,乃释放被逮诸生,决定不签和约,罢免曹、陆、章,于是五四运动之目的完全达到了。

  五四运动之目的既达,北京各校的秩序均恢复,独北大因校长辞职问题,又起了多少纠纷。政府曾一度任命胡次珊君继任,而为学生所反对,不能到校;各方面都要我复职。我离校时本预定决不回去,不但为校务的困难,实因校务以外,常常有许多不相干的缠绕,度一种劳而无功的生活,所以启事上有“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汽可小休;我欲小休矣”等语。但是隔了几个月,校中的纠纷,仍在非我回校,不能解决的状态中,我不得已,乃允回校。回校以前,先发表一文,告北京大学学生及全国学生联合会,告以学生救国,重在专研学术,不可常为救国运动而牺牲(全文见《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下册337至341页)。到校后,在全体学生欢迎会演说,说明德国大学学长、校长均每年一换,由教授会公举;校长且由神学、医学、法学、哲学四科之教授轮值;从未生过纠纷,完全是教授治校的成绩。北大此后亦当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决不因校长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全文见《言行录》341至344页)。

  那时候蒋梦麟君已允来北大共事,请他通盘计划,设立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请蒋君任总务长,而顾孟余君任教务长。

  北大关于文学哲学等学系,本来有若干基本教员,自从胡适之君到校后,声应气求,又引进了多数的同志,所以兴会较高一点。预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国学四种研究所,止有国学研究所先办起来了。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比较的困难一点。自民国九年起,自然科学诸系,请到了丁巽甫、颜任光、李润章诸君主持物理系,李仲揆君主持地质系;在化学系本有王既五、陈聘丞、丁庶为诸君,而这时候又增聘程寰西、石蘅青诸君。在生物学系本已有钟宪鬯君在东南西南各省搜罗动植物标本,有李石曾君讲授学理,而这时候又增聘谭仲逵君。于是整理各系的实验室与图书室,使学生在教员指导之下,切实用功;改造第二院礼堂与庭园,使合于讲演之用。在社会科学方面,请到王雪艇、周鲠生、皮皓白诸君;一面诚意指导提起学生好学的精神,一面广购图书杂志,给学生以自由考索的工具。丁巽甫君以物理学教授兼预科主任,提高预科程度。于是北大始达到各系平均发展的境界。

  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有人问我:“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我说:“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从前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得上,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我是佩服章实斋先生的,那时候国史馆附设在北大,我定了一个计划,分征集纂辑两股;纂辑股又分通史,民国史两类;均从长编入手。并编历史辞典。聘屠敬山、张蔚西、薛阆仙、童亦韩、徐贻孙诸君分任征集编纂等务。后来政府忽又有国史馆独立一案,别行组织。于是张君所编的民国史,薛、童、徐诸君所编的辞典,均因篇帙无多,视同废纸;止有屠君在馆中仍编他的蒙兀儿史,躬自保存,没有散失。

  我本来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学及美术史教课,除中国美术史由叶浩吾君讲授外,没有人肯讲美学,十年,我讲了十余次,因足疾进医院停止。至于美育的设备,曾设书法研究会,请沈尹默、马叔平诸君主持。设画书研究会,请贺履之、汤定之诸君教授国画;比国楷次君教授油画。设音乐研究会,请萧友梅君主持。均听学生自由选习。

  我在爱国学社时,曾断发而习兵操,对于北大学生之愿受军事训练的,常特别助成;曾集这些学生,编成学生军,聘白雄远君任教练之责,亦请蒋百里、黄膺伯诸君到场演讲。白君勤恳而有恒,历十年如一日,实为难得的军人。

  我在九年的冬季,曾往欧美考察高等教育状况,历一年回来。这期间的校长任务,是由总务长蒋君代理的。回国以后,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坏一日,我处在与政府常有接触的地位,日想脱离。十一年冬,财政总长罗钧任君忽以金佛郎问题被逮,释放后,又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君提议,重复收禁。我对于彭君此举,在公议上,认为是蹂躏人权献媚军阀的勾当;在私情上,罗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教育时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守,为我所深信,我不免大抱不平。与汤尔和、邵飘萍,蒋梦麟诸君会商,均认有表示的必要。我于是一面递辞呈,一面离京。隔了几个月,贿选总统的布置,渐渐的实现;而要求我回校的代表,还是不绝,我遂于十二年七月间重往欧洲,表示决心;至十五年,始回国。那时候,京津间适有战争,不能回校一看。十六年,国民政府成立,我在大学院,试行大学区制,以北大划入北平大学区范围,于是我的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始得取销。

  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一经回忆,不胜惭悚。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3:北京“798”游记

  初冬的北京有些干冷,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第一次幅度较大的降温。我们从温暖的旅游大巴上下来,脸上的皮肤立即被迎面而来的寒风吹得紧巴起来,但大家依然对即将参观的“798”艺术区兴味盎然。

  “798”,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片废墟上造就的神话,神秘,也让人冲动。在主办方安排的文化采风活动中,参观“798”工厂,只有一个半小时,我们不能不快步前行,都想利用这很短的时间,对这充满神秘感的文化区域一探究竟。

  斑驳的红砖墙、空旷的厂房、废弃的烟囱、粗大的铸铁管道,废旧工厂的痕迹清晰可见。只不过如今那些斑驳的红砖墙上,多了一些不均匀的光怪陆离的涂鸦;空旷的厂房仅仅被抹了一层薄薄的白石灰水,就成了表现当代艺术的展厅,画廊,或是某种艺术门类的书店;而那些废弃的烟囱和铸铁管道则被巧妙地当作了某种装置艺术品的一个部分。这里没有多余的东西,旧的存在被包装成时尚,新的表现也恰到好处的和固有的设置对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协调,浓郁的现代文化气息无处不在。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工业区的闲置厂房,因为租金廉价,最早在1995年被中央美院一个雕塑教授租用了一块厂房作雕塑车间,这就成了如今“798”艺术区的伊始。到2002年,中外艺术家的进驻达到高峰阶段。2003年艺术区举办首届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从此“798”艺术区声名鹊起。如今方圆60多万平方米的艺术区,已有数百家中外文化机构进驻。有300多位包括美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外艺术家,以及我国著名的文化人刘索位、洪晃、李宗盛、李永存等就直接居住在“798”艺术区。这些艺术家所涉的门类包括创作展示和交流、设计两大类,这成了如今“798”艺术区的主体存在,同时也带动了传播发行、书店业、工艺品销售及餐饮酒吧等边缘文化产业的兴起。

  时间短,项目多。我们对“798”艺术节区的欣赏只能是浮光掠影式的。穿过一个原来工厂的车间通道,然后走过一条街道的一段路,我只看了偌大的艺术区的一个皮毛,匆匆随意选择了几个艺术选项。

  记得我看过一个主题叫“年华似水”的雕塑展览。雕塑材料为铸铜和不锈钢。12件艺术作品,从一个男人的出生到回归,被压缩到一年的时间,每一个月代表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讲述着一段小故事,故事里包含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和体会。整个作品在形式上都采用睡觉的姿态呈现,而承载人物主体的并不是床,而是一个的水泡。作者试图说明,睡觉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刻,它很漫长,但又转瞬即逝,既虚幻又很现实。在恍惚间时间一点点逝去,而自己却毫无察觉,就像睡在水泡上一样,起起伏伏,飘飘荡荡------。作家试图在告诫人们,如梦,可待你梦醒时,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另一个展览我是被门口的一幅招贴画吸引的。一个中年女人面无表情的睡恣,招贴画上没有主题内容。进去后一看,不是通常的图片展览,而是一个短短不到一分钟的屏幕影视。影视的内容表现出的就是门口招贴画上的那个女人,从中年到青年的面部生长形状的改变。影片用回放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一个如今天红颜不再的中年女人,曾经是怎样一个青春勃发的美少女的,那定格后的中年女人表情似成熟、也似麻木、抑或无奈------。用回放的形式让你去回首过去的如花的青春岁月,不能不说作者是独具匠心的,也是残酷的。过去的,一去不复返,未来的更需去面对,苦短,青春不在,是去奋进,抑或沉沦,选择去吧。

  一声轰隆的巨响,我循声而去。一个幽暗的大空间里,四幅巨大的屏幕相对环抱。影视开始,画面静止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突然间轰隆一声,石头炸裂得四分五裂,巨大的回响在空间弥漫,屏幕上粉碎的石块和粉尘渐渐扩大,空间本就悬挂布满的大大小小石块在幽暗的灯光下闪烁,人仿佛置身太空,无依无靠,充满恐怖。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震撼着人们心灵,地球本就是一个大石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还没有爆炸的大石头上-------,让那些政客们在德班气候大会上讨价还价去吧,已经不堪重负的地球瞪着眼睛在看呢,他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随后我还看了几个摄影展和画廊,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有关台湾作家三毛的摄影展览。那是展览的创作者,在我国的西部某地区与同行的真实记录。身着随意服装的或大步在小街上行走,或跷着大腿坐在路边的木橙上,或口含一指香烟在随意的张望,一个异常率性、充满活力作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看了这个展览再去读的作品,也许更能认识一个真实和可爱的形象。

  “798”艺术区内几乎每一个街铺门脸都有独特的设计,当代艺术也许追求的就是与众不同。遍布艺术区道路两旁的各种雕塑造型更是融汇了艺术家的智慧和独到的创意。创作者有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表达的材料,用以表达生命或时空的某种命题;有时将各种非艺术材料(比如建筑材料、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等)巧妙的装配起来用以表达作家的某种概念;有时通过连续的物体堆积,作为一种过程艺术,用以表达某种瞬间即逝的存在。各种时尚新潮的现代艺术呈现在“798”艺术区几乎无处不在,美不胜收。那当然艺术家的所有创作都来自生活,仅以中国的艺术家为例,他们的创作素材从建国初期、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的今天。只不过生活的记录被艺术家用艺术智慧给出了不同的诠释,我们所需要的当然是像“798”这样的艺术氛围,让艺术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人们在美的享受的同时,能看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具有真知灼见的理性表达。

  “798”的美,让你感觉鲜活而单纯。一群勃勃生机的艺术家们自己创造了“798”的神化。他们用自己敏锐的直觉通过改造和利用把这里废弃的厂房变成了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和时尚文化的中心,也为城市的复兴注入了文化的别样的力量。“798”的美也是时尚和包容的,艺术家们在自己的探索和研究领域自由地发挥其艺术想像,大胆地创造自己的最新力作。这里除了各种静态的展示外,经常性的种类繁多且活泼生动的会议、讲座、电影放映与艺术家表演交相辉映,使这里成了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和体验现代艺术的平台。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携夫人参观“798”时不无感概的把这里称为“中国苏醒的标志”。据介绍,除法国总统外,瑞士、瑞典首相,德国、奥地利总理,欧盟主席都曾到访“798”。他们称这里是中国最能体现活跃思想和创造力的地方。“798”在2003年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美国的《新闻周刊》将北京入选为世界上最有风格的12个首都之一,“798”的存在和发展是其重要原因。

冬天北京散文_描写冬天的北京的散文
篇三:描写北京秋天的作文

  人,物,自然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美丽风情画。这,就是北京的冬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冬天北京散文,供大家阅读!

描写北京的秋天散文欣赏

  冬天北京散文:北京的冬天

  俗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伴随着场场秋雨的“滴哩”声,秋和冬就像色彩的渐变一样,在近乎完美的过渡中完成了交替。一切都那么自然,不被人们所察觉,可我们眼前已是属于另一种季节的美了。

  北京的冬,虽没有热带地区那样的阳光,却也晴空万里,令人心旷神怡;虽没有江南冬季那样的秀美,却另有一种大气雍容的美,伴随在人们身边;虽没有海边城市那样的温暖,却更没有凛凛刺骨的寒风,那暖在人们心中。是的,北京的冬,是最美的——

  “冬天来了,冬天来了!”成群候鸟愉悦的鸣叫声告知着我们这一喜悦的讯息。仰望碧空,只见它们一圈圈地,围绕在我们上空飞着,还不时变换着方阵。我就伫立在那里,痴痴地看着。它们就不知疲倦地一直在飞。“喂,留点体力吧,你们还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呢!”我不禁高喊。它们依旧飞着,回答我的是阵阵鸟鸣。于是我静下心去聆听它们的诉说,不知怎的,我竟从中听出了一丝悲伤。转念一想,是啊,它们正在经过的每一片天空、云彩,以及这下面对应着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它们曾经飞翔、生活过的地方啊!没错,这一丝丝悲伤,正是它们心中的不舍,与对这里的万般留恋。它们在向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一切做着告别。再细听,离别的伤感表露无遗。是的,它们是要把自己的体力连同眼泪一起毫无保留地挥洒在这片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哪怕自己会因为这点儿时间的耽搁而晚到温暖的地方,还会在途中饱受许多不必要的折磨……那一刻,世界好像静默了。“不,不用悲伤,你们只走几月而已,明年还会回来的啊。这里的一切都会等着你们的!”一声比一声欢快的鸟鸣在空中回响。它们走了。“一定要等着我们啊!”的鸣叫声却在空中久久回响着,是留在了空中,也是留在了人们心中。我想,如果我的眼睛再好些的话,我一定能看到那些鸟儿,是带着微笑走的。

  初冬来了。

  冬风让树妈妈的孩子们终于有了“自由活动”的时间,或金黄或火红的叶子跳着、跑着,在风的怀抱中转着圈儿地落下来了。这不是秋天的景观么?不,秋天树上的孩子们是含蓄的,微风一来,它们便三三两两地飘了下来,踏着轻盈的舞步落在地上。但冬天却大有不同,只要风儿吹来,它们便争先恐后地从树上跳下来,跳到地上,铺成一条厚实的毯子。也许是知道天气凉了吧,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厚大衣,炫耀着自己的存在。诶哟,可是它们却忘了自己真正的母亲,只有那么数得过来的几片叶子还依恋、保护着树妈妈。树也只好光秃秃地站在那儿,让人看了既觉得好笑,又心生怜惜。

  正式入冬了。

  前几天还是雨呢,这几天雪花竟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宛若一个个白衣小精灵,舞动在空中。她们舞了一整夜,又一整昼,眼前就成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清晨红日的光芒打在雪花上,精灵们便恢复了小女孩的本性,换上了粉红的纱裙,想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曼妙地身姿;午后黄灿灿的阳光照在雪花上,竟使精灵们被照得睁不开眼睛,个个流出了眼泪。阳光一照,显得晶莹剔透了许多;晚上清冷的月光撒在雪花上,在白日里不愿露面的精灵们也出来参加晚会了,雪越下越大。地上的雪也越来越厚,纯白色的,不被一丝一毫的世俗所玷污。安静的时光过去了,转眼间身边处处是在雪中玩闹的人们了,打雪仗的,滚雪球的,还有把脚下的雪地踩得“咯吱”作响的。可我却不想把这难得的纯净美丽破坏掉,只是望着身前的白雪,而没有任何动作。

  隆冬已到。

  人,物,自然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美丽风情画。这,就是北京的冬天。

  冬天北京散文:北京的冬天

  北京的冬天来的可真叫快,恰好这一年又出奇的冷,改写了这些年对北京冬天的印象,还没有等到像往年那样去看菊儿胡同的槐树叶,香山遍野的火红冬天就在转瞬间突如其来了,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北方的冬天让走在外面的人,有衣不遮体的感觉,因为那无孔不入的寒流总能从你衣服的缝隙间找到入口,冰凉便迅速在你的身上流动,一会儿便让人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想起早些年在北京的日子,那冬天的冷再也没有今年让人可怕,虽则四处不见厚厚的冰,一天到晚不停的寒风就已经让人够头痛的了。

  日子仿佛也比夏天短了许多,我和妻子出门的时间明显地提前了两个钟点,大约接近下午5点的时候,天就慢慢地黑了,太阳早不知道跑哪里。两个人紧紧地依偎着,沿着朝阳路过四环去那边的华堂商场买东西,她竟说要去马路对面的胡同转转,在这难耐的冬季,她有这样的雅致实在让我侧目。马路边布满了烤羊肉串的摊位,稀疏的人民在寒风中围在长长的木炭炉子边,表情严重地吞嚼着热气腾腾的羊肉串,比起夏日而言少了一些喧嚣。连那浓重的烟气也被疾驰而来的寒风挤到半空中,马路看起来竟少有的干净。北京一年四季除了夏天风比较少之外,无不是终日不停地吹。记得前年与友人斗酒,曾戏言北京一年刮两次风,只是每次刮半年。春天的风沙很大,出去一圈回来早已蓬头垢面,不像在家乡一样衬衣两天一换也无人看出的光景。

  沿着小马路往里面一直走下去,街上的人们无不是埋头疾步,发廊的招牌在萧瑟的风中咣当地摇摆着,里面的生意也是异常的惨淡,浓妆艳抹的洗头妹坐在庞大的理发椅上发呆,满街都找不出一抹繁华的迹象。穿过一个无名的铁桥,我指着夜幕下的臭水河对她说你看竟别有一番别致呢。是呵,那河水的脏在夜晚下看不出任何来,倒映着远处参差不齐的灯火,像元宵节的烟火夺人眼目,使人想起苏州的枫桥,只是没有那汽笛的低吟。走着走着就到鲁迅文学院,隔着豪华的大门往里面张望,黑咕隆咚一片,只能依稀看出些花坛的影子。比不上我住在惠新街那边的现代文学馆,几次夜归,路灯下巴金老人的题词都清晰可见,北京几年来的发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城市突然大了许多,往昔那些偏远的地方不再是一排排矮小的民居,都被褐黄橘红的塔楼所替代。如今你若想看一些传统的民居,就要到后海附近去找,大多来北京匆匆游览的客也都无福观瞻,单就那些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也可以让人走马观花几天了。记得年初回故里,和人谈起北京印象,说到四合院的风情,他们竟茫然不知。

  走着前面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有待改造的地方,或许政府早已把这里化为新型的地产。命运也无非像其他地方一样,取而代之的高楼正在蠢蠢欲动了。我对她说往回走吧,前面有家肉串店,我们进去吃些就回家吧。一间极小的简易门脸,里面更是简陋的可怜,两个来自东北的小孩子在那里经营,我想这样惨淡的生意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果腹。东北人素来有一股子热情,这倒叫我们有点实料不及,偏偏她又吵着要吃冰棒,小老板大方地从冰箱里取出一只来,说是免费赠送,冬天仿佛有点淡了。

  回去的路上她拉着我的手紧紧地塞在口袋里,夏季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北京的冬天竟然来得如此迅速,我们甚至是在刚刚脱下短袖就换上了棉衣。上午走到樱花街看到路边的垂柳,叶子还密密麻麻地悬挂在上面,偶然一阵疾驰而来的风吹落几片,那叶子竟不见一丝黄色,通体都是浓绿。可怜的树们哦,它们也没有料到这冬季的快,正在夏季中疯长的时刻遭受如此的打击,随风摇曳的树枝看上去可怜楚楚的。进入冬季已经快一个月的时间,一场雪都没有下,雨更是不必提的事情,整个城市在干燥中忍受寒冷的洗涤,偏偏我的习惯每天必定要洗澡,涂了许多不知名目的护肤油也无济于事。皮肤一层层的皱纹,隔不一天就脱落下一层皮,露出里面鲜红的肉,手触到哪里都隐隐疼痛,房间里的暖气倒是热的逼人,蔬果在一夜之间能干枯出脱水的状态,令人惊讶!

  这么冷的天那些有水的地方也都结冰了吧,由于切近事物繁琐不曾到处走走,想起往年和大伙一起去后海滑冰,那宽阔的水面早已被冻成一面实实的镜子,男女老少在上面戏耍,这样的情景在南方是见不到的。那些善于掌握商机的小贩们更是蜂拥而至,冰糖葫芦、风车、爆米花……一切应有尽有,像春节的庙会一般喧闹。远处光秃秃的景山和白塔寺圆圆屋顶清晰可见,这些都是难得的,北京虽然正逐步减少工业,一年四季当中大多时候也是灰蒙蒙的,初来的时候还满心诧异,想着这天天的大雾是什么缘由。唯有冬天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早上起来,到处是蓬头垢面睡意朦胧的人,他们或端着炊具买早点或排在胡同公厕外大声地寒暄着。那卖豆汁的嗓音尤其高亢,引来早起的人们蜂拥而至,偶有一群鸽子呼啸而过,尖锐的鸽哨回荡在空中,还有一种锻炼用的空竹,声音低沉悠远,如歌如泣,无不折射出北京别具的情趣。走出胡同街上已经喧闹翻天,现代文明的发展带来许多弊病,塞车可谓首当其冲,公交车站聚集了上班的人民,他们或翘首仰望或低头看报或拿着煎饼果子大口吞咽,那公车在水泄不通的马路远处慢慢移动,等车的人开始蠢蠢欲动,还没有等车稳定下来便前仆后继地围上去,仿佛在抢购年货般热闹。

  冬天的晚上总是来的太快,马路虽然像往常一样灯火通明,立交桥也都盛装骄姿。但这都阻碍不了寒冷带来的萧条,人们不再喜欢逗留在外面,路人无不行色匆匆,急忙忙地赶回家。这时家人早已将火锅架好,现在条件提高,涮锅不像往年需要烟熏火燎地生木炭,都是插电的,顷刻便热气腾腾,桌上也收拾停当,殷红的羊肉片碧绿的鲜蔬溜圆的鱼丸……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脱了外套洗洗手赶快入座,一会儿的功夫已将冬天抛在九霄云外,说不准也感谢冬天带来吃火锅的机会哩!

  冬天北京散文:冬季的北京

  岁末年初的北京,至今还没有迎来一场冬雪,从初冬到新年人们在寒风中期盼一场迟来的瑞雪,似乎老天也在和人们捉迷藏、给你了阴沉沉的天气后,紧接着就是阳光灿烂的午后,温暖的阳光带给人们的是春天离我们很近了,丝毫不影响人们的出行与享受阳光的快乐。

  北京有一些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潭柘寺得钟声、钓鱼台的柳影、陶然亭的幽静、香山的红叶、卢沟桥的晓月、、、、任时光流转,从没有失去精彩的韵华。

  而故宫、前门,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无疑是京城景致的精华,为北京延续着珍贵的人文脉息。

  其实,北京是个需要慢慢游走的城市,漫步在明清两代的皇城,那;古;味才可以应和着你的呼吸入怀入心。

  入夜后,我很喜欢走在北京的街头。夜色北京的灯火让我熟悉的京城的古老景观似乎有了新的容颜。北京的夜幕,随着落日的余晖慢慢拉开,白天我们要紧跟城市的节奏,而夜晚却可以借着夜色掩映让城市的灯火陪着你漫步。此时心里会感触这若大的城市在呼应着你闲散的情绪。

  而更多的人喜欢夜色下的什刹海,这是个可以旧梦新寻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和朋友在水边喝杯酒,闲聊一些往事,也是叙旧的好地方,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从西域回到北京,和我的几个日本过来的朋友,来到了什刹海酒吧。

  傍着潺潺流水,一种细腻旖旎的风情像雾一样笼罩着大家,犹如一朵千娇百媚开不败的女人花。步子还没有迈进酒吧,就有了几分醉意。河岸两旁千年的京华古韵,让这些远来的外籍人士、艺术家、闲散人士,齐聚一堂,行行色色的的人们都融入这夜色中。

  也是在这样的夜色里,我想起了我在西域的时光岁月,犹如昨日般的清晰,西域的景色完全不同,相比而言,我更加喜欢大漠的风光,茫茫的戈壁,尤其是在落日的余晖中吸食着自然的景色,心也在寂静的旷野中得到释怀,落日的胡杨在沙海中坚挺着,拥抱无垠的沙漠,品味孤独,感受艰忍自由的生命带给你无穷的力量,多么伟大的神奇啊。

  沙漠的瀚海,就像美丽女人配上相映生辉的项链,更加魅力无限。我和我内地的朋友们说,如果你们有机会来西域,我一定带你们观赏大漠的落日、塞外夜色无垠,魅力无疆。
 

冬天北京散文相关文章:

故都的秋 散文
篇四:描写北京秋天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anwen/8336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