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外汇储备干什么用

国外名人名言 时间:2012-04-28

【www.myl5520.com--国外名人名言】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篇一:外汇储备干什么用

  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外汇储备尤为值得关注。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逐渐深入和扩展,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或多或少受到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诸多国家的货币都被纳入国际货币体系之中。

  国际储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到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数据显示,在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外汇储备比例不断增高。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

  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外汇储备尤为值得关注。

  所谓“外汇储备”,是指可以自由兑换货币形式的国际储备,包括可兑换货币存款及其他短期金融资产。外汇储备的实质就是储备货币。二战后外汇储备以平均每年递增9.5%的速度增长,其在国际储备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总之,外汇储备已成为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对外支付,调节短期国际收支。一般来说,从外汇储备形成的根源来看,一个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形成增量来源于该经济体的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的变动,反映的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结果。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进行支付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外汇储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维护汇率稳定。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外汇储备量大,说明央行对汇率进行干预的能力强。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

  3、提高融资能力,抵御金融风险。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中国外汇储备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1992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个部分组成;1992年起启用新的外汇储备统计口径,外汇储备中仅包括国家外汇库存部分,与国际惯例接轨。

  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根据LWEP的一篇研究报告,2007-2009 年,美元、欧洲货币和日元这三种货币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大约为75%、20%、5%。显然,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此外,改革开放30年来,外汇储备迅猛增加,这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很好的“风向标”。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多年以来对外贸易累积的巨额贸易顺差。依托较低的要素成本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中国加工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并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性出口基地,贸易顺差持续高速增长;

  二是FDI(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改革开放后中国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和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欢迎态度,导致FDI流入规模迅速攀升;

  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

  四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导致的国际热钱的流入。特别是近一年来,人民币多次对美元升值,与此同时国际热钱流入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

外汇储备的好处是什么
篇二:外汇储备干什么用

  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外汇储备的好处是什么吧。

  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当国家进出口交易出现比较明显的缺口或者因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贸易差,可以用外汇储备来填补逆差,保住本国的国际交易声誉,避免更多的经济危机,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国家的汇率是由该国家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国家的供求关系出现了紊乱的想象,导致市场汇率发展出现异常,会给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运行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政府就会通过运用持有的外汇储备来买进外国债券的手法调整市场,稳定汇率。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外汇储备的多少就代表了国家清偿外债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体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经济能力的体现,可以根据此来判断国家的资信力.同时这也帮助我们获取了更多国际竞争优势。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外汇储备也是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多的话,代表央行的资产储备高,在我们国际间的经济事务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如果发生金融危机的话,更多的外汇储备可以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风险。

  中国外汇储备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1992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个部分组成;1992年起启用新的外汇储备统计口径,外汇储备中仅包括国家外汇库存部分,与国际惯例接轨。

  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根据LWEP的一篇研究报告,2007-2009 年,美元、欧洲货币和日元这三种货币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大约为75%、20%、5%。显然,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此外,改革开放30年来,外汇储备迅猛增加,这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很好的“风向标”。

  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 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

  (三)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1994年初,中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近年来,中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 从国际金融体系角度观察,中国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但结构仍以美元为主。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已有成果和未来命运承受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美元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五)结构相对单一,增大了储备风险 目前,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中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也将十分激烈,因此汇率风险增大。另外,一国大量地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假使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六)巨额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来维持币值的稳定 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
篇三:外汇储备干什么用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

  (一)基本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其中涉及的资源、商品、劳务以及资金、技术的流动就必然需要外汇储备充分发挥国际间的流通手段、购买手段以及支付手段的功能。

  一般来说,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商品、劳务的贸易顺差形成了外汇储备的债权来源;资金流入,如FDI形成了外汇储备的债务来源[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就与这两大来源密不可分。债权与债务带来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被中国用于向国外购买资源、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技术落后、资源不足的情况,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其他作用

  除了上述基本作用之外,外汇储备还起到了维持汇率稳定,调整国际收支,提高融资能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作用。

  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具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作用。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亚洲金融危机了,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通过公开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购入人民币的方式,提高了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维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外汇储备对于稳定汇率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一种货币具有强大的贬值压力,通过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买卖只能换取短时间的稳定,并不能改变其贬值的趋势[2]。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幅贬值。尽管日本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但是在日元贬值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却很难发现日本巨额的外汇储备起到了什么作用。目前中国跟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具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此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人民币可以保持完全稳定,毕竟外汇储备对于维护汇率稳定只能起到有限作用。

  外汇储备还具有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说,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因此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可以使用国际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来调节国际收支。以中国为例,1979年到1993年,由于外汇短缺或者储备不足,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很大制约,国际收支逆差时有出现,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的短缺,经济增长难以形成良性循环。1994年以后,随着外汇储备的逐步积累,经济增长的技术资源制约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国际收支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外汇储备的增加,经济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 除了上述的作用之外,强大的外汇储备还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融资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外汇储备的增长意味着一国偿债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家的融资成本。一般来说,外汇储备多的国家资信也较高,就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资金融通。外汇储备的另一巨大作用是增强了国家在复杂多变环境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现代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不受各国政府控制的流动资金,这些游资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一国如果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就很容易成为这些资金的攻击对象,进而引发该国的货币危机。因此,外汇储备对于抵御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当然,除了上面论述的这些作用之外,外汇储备还在很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在近些年来一直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重要原因。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近期外汇储备消息

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851.67亿美元,较7月末减少158.9亿美元。这是在前期消耗压力缓解后,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再次出现下降。市场人士表示,外汇储备重现“缩水”情形,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增加。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双双下跌,累计贬值0.59%。

  外汇储备面临风险

  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几年来猛开印钞机大量投放货币,例如美国持续不断的量化宽松政策,欧洲保持的超低利率和无限量购买国债政策等等。专家指出,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质是大量增发货币,此举对中国而言不仅增加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还令庞大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

  美欧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将使美元欧元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购买力下降,资产遭受损失。

  专家建议,针对新的形势,我国央行应该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及时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逐步减持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债券,鼓励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外汇贷款,用于支持国内企业扩大对欧洲、美国的直接投资和高科技产品进口,从而为世界经济摆脱困境做出更大贡献。

 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相关文章:

论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
篇四:外汇储备干什么用

财富之池

——论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

近几年来,围绕外汇储备的话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了国民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焦点。“中国两万亿外储”、“池子理论”、“外储投资两房”、“外储缩水”对于我们都不是陌生的字眼;但作为不同的主体,关心的内容又不尽相同:国民关心的是外储的变化会对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国家关心的是外储是否对中国经济造成波动抑或是否能有助于维稳中国经济;世界关心的是中国持有巨额外储是否影响到人民币汇率。

中国外汇储备究竟有多大作用多大影响,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为了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中国外汇储备概况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以一个较高的速率迅速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年,除了偶尔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外储下降外,在大多数时间里,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不断积累着外汇储备。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8473.3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①

其中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根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

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估计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作用:积极与消极

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可分为基本作用和衍生作用。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是国际支付;外汇储备的特性又决定着其有强大的衍生功能:既能维持汇率稳定,又可平衡国际收支,还可维稳一国经济。然而,外储亦有其负面作用,在2008-2009年经济危机中,这一负面作用极大显现出来。以下将对这三方面作用作分别的阐述。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

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是国际支付。一国的外汇储备就如人们的储蓄一样,是财富水平的一种体现;拥有较多储蓄的人有能力购买更多的东西,或则决定更多的投资,同样的,一国拥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从某方面说明了一国的支付能力较强。

中国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是靠连年的贸易顺差积累而成的,在这个环节中,中国实现了商品的一重输出;另一方面,中国将所得的外汇用于投资国外的资产,实现了商品和资本的二重输出。这增加了投资的多元化,将市场的范围从本国扩大到世界范围内,能更好地抵御国内经济波动所造成的投资损失。

改革开放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我国吸收先进技术,并有利于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然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资本的缺乏,中国主要以“引进来”为发展主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不具备“走出去”的实力。近些年来,情况有了转变,于2010年在厦门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与会的有意向有能力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达200多家。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让中国企业有了“走出去”的基石。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衍生作用

首先,外汇储备能够调节中国的国际收支,让国际收支实现平衡。国际收支总全平衡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总体情况。未来中国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是保证国际收支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没有国际收支均衡,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如果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仍然外部严重失衡,那么内部均衡也将受到严重威胁,最终要保证无通胀下的充分就业,以及高速的经济增长都将是困难的。当一国的经常项

目有盈余或短缺时,常常动用外汇储备,通过资本项目的调整来平衡国际收支。以中国2010年国际收支数据为例,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为305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5%;为了使收支达到平衡,动用外汇储备向国外进行资本输出;资本净输出2260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其次,通过调节外汇储备有助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简单地解释,当本币对外币的需求上升,也就是本币贬值的时候,央行就会放出一定量的外币,换回市场上一部分本币,以使市场本币减少,即供给减少,使本币回到正常的价值水平。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许多国家货币贬值,泰铢仅在7月2日当天,兑美元汇率就下降了17%,人民币也面临着极大的贬值压力。然而,就在这个危机时刻,中国政府毅然站出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用行动证明了这一承诺——在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8.27。这背后,是通过外汇储备的调节在维持汇率的稳定的,通过这段时期内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调节方式。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稳定的正增长率,然而,在1998年一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于2月份、4月份、6月份出现了负增长,其他月份的增长速度也几乎为零。这种抛出外汇的策略意在回收国际货币市场中人民币的数量,从供给源头上缩紧,以控制有贬值压力的人民币币值。以下是1998年的外汇储备的数值和增长率②:

第三,外汇储备有助于维稳中国经济。2010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面对国际上流入中国的投机热钱,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池子理论”。周小川说:“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但是储备有不同的板块,这些板块也可以分成不同的池子,一些是保证进出口支付的;一些是为外资企业的分红预备的;一些则是为“热钱”准备的,它们进来后央行100%对冲掉,总量上不要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从个体上我们并没有

②外汇储备的作用是什么

阻止它们赚点钱。”热钱定义是境外流入的投机性短期资金。它的危害主要是,推动境内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待其撤退时,又会导致境内资产价格大跌。至于这些热钱会套利多少,反在其次。为了减少热钱流入,我国实行了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且限制外国自然人及公司投资中国A股、房产。央行一边投放大量外汇占款(人民币)以“收购”入境美元,一边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回收这些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数量对冲操作,热钱对应或曰派生的人民币多半能被央行蓄起来,冻结住,不让它们进入银行与实体经济,从而减少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控制通货膨胀。面对国际上流入中国的热钱,2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当一个池子,将超出限额的投机资本收容入池子中,使得经济体中的热钱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这一举措虽然不能阻止外来热钱从中牟利,但最起码,将投机的热钱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外汇储备的消极作用

外储虽有如此多的作用,但持有庞大数额的一笔外汇储备,其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前文中提到,据估计,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中70%是美元,因此,美元的稳定是外汇储备总价值稳定的一个保障。然而,美元一旦贬值,将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严重缩水,财富如蒸发般消失。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一步升级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又加以美国采取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迅速贬值。美元贬值对全球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输入性通胀和外汇储备的严重缩水,中国也难逃其害。

2008年8月份,2009年1月份、2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缩水分别达到了1.36%、1.67%、0.07%,其影响是可感可知的。③

三、总结

无论是从国际支付,还是从维持汇率稳定、平衡国际收支、维稳中国经济等方面考虑,中国积累一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然而,国家在利用外汇储备调节经济稳态的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值这笔资产,防止世界经济波动造成的外汇储备的缩水、国家财富的蒸发。如此,才能将外汇储备的消极作用控制在最小,让外汇储备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未来会让国民自行决定外汇储备的用途
篇五:外汇储备干什么用

周小川:未来会让国民自行决定外汇储备的用途

来源:搜狐财经

2011年10月24日11:03

[提要] 周小川演讲的主要观点: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日本花了20年还没转型成功;二,不管人民币升值还是工资上涨,国内厂商应对余地其实都很大;三,中国经济不平衡程度好于许多国家,个别国家发难或有自身政治考量;四,未来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转向民间,藏汇于民,让国民自行决定外汇用途。[网友有话说]

搜狐财经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0月24日表示,未来可能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转向民间,要将更多的外汇“藏汇于民”,让国民自行决定外汇的用途。

“我们可能将更多资源从分布的角度转向民间,更多的„藏汇于民‟。”周小川表示,“所谓„藏汇于民‟并不是老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他们自行决定运用包括投资等机会。” 周小川估计,中国今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在4%左右。去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5.2%,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8%。

周小川并称,“从国际收支总平衡,也就是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总和来看,中国今年国际收支的总顺差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周小川演讲实录:国际收支走势及其调整的过程

首先,我们说这是国际上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国际场合下的讨论,特别是在G20上强调了"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都涉及到全球的平衡问题,而其中对中国来讲,我们主要观察的对象还是我们自己的国际收支,也就是对外部的平衡关系。

第二,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也是我们国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我们说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很多政策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那么结构调整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过程中,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怎么样,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是我们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同时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家考核和分析、论现有的结构调整的政策是否针对性强,是否效果好,是否得到了优化这样一个题目。

第三,它也和我们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人民币"走出去"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第四,我们说国际收支的观察是我们宏观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我们看到经济学界的分析里也有很多的分析提出国际收支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像外汇储备增长过多、过快,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也和国内的物价指数有关系,也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健康化有关系。因此,国际收支的走势和它的调整效果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上就是我点一下今天我想利用这个论坛所讲的题目。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讲: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国际收支的走势。

国际收支的走势,如果有什么数字图表(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发言的场所是什么样的,所以没有做这个准备,只是想口头说一下。

首先,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我们可以从80年代、90年代一直看到最近的这十年,最显著的变化还是最近这十年,在这个十年里头,中国贸易顺差开始显著地提升,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十分强劲。此外,我们在国际收支的其它一些主要项目,比如说收益项下,也就

是对外投资的债券和分红的收益也增长比较快,对外承包工程和其它劳务收入项目也比较快,所以这些变化确实是值得进行深入地分析,对大家可能各种分析研究都会有好处。 我们首先一个观察,在2005年,中国开始了汇率机制的改革,在汇率机制改革之后,可能有些人认为汇率机制变化以后,国际收支的形势应该有比较明显的转变。但是实际上,这里头有很多时间滞后产生影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在国际收支的一些项目,我们看到,从贸易顺差的角度,贸易顺差主要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在2002年就开始比较明显地走高。那么高峰期是在2007年和2008年随后又所调整,当然,这中间也有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随后开始调整,从现在开始下降。

那么从衡量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有绝对额来进行分析还不是太有效的,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的GDP大小都不一样,一个绝对额可能对一个大国来讲还不算太大,对于一个小国来讲可能很大。所以说,我们是用贸易差额或者经常项目差额和GDP之比来进行衡量,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我们说,有的地方有时候有笔误,写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我在这里提一下,这个提法可能不太对。我们是说,为了衡量经常项目或贸易项目的差别,用它和一个参照系,就是和GDP相比,但不是"比重",就是不是GDP的成份,这里说明一下。

中国经常项目对GDP之比,最高的年代2007年、2008年在10%左右,或者还略微高出10%,随后就有所降低,到2010年下降到5.2%,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8%。从今年全年来看,现在还要等一个季度才能拿到数字。但大体上看,今年的经常项目差额对GDP之比会比去年又有明显的下降。

第四季度往往是西方发达国家圣诞节季节,圣诞节期间,有时候消费很旺,有的消费会消费不太旺。今年市场上的情绪似乎不是太乐观,但是究竟怎么样,还要再等这个季度的数字来看待。

总的估计,中国今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在4%左右,所以有一个明显的改进。从贸易顺差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对GDP之比是1.4%,全年也是比较乐观的,都表明中国的结构表示有明显得改进。

但与此同时,今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比较快,这个增长比较快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流动性是相当得充裕,就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环境;二是全球经济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情况不是太好,所以投资回报目前来看也是有疑问的。更多的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得到FDA的量也比较多。也有同志会议论到,中国的FDA里也会混杂了一部分热钱,但从法律形式和统计上来讲,它们是在FDA项下的。总之,FDA今年会比较强劲。因此,从国际收支总平衡,也就是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总和来看,中国今年国际收支的总顺差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我们说真正关注到外部不平衡的经常项目顺差会得到改进。在这种趋势之下,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而且中国这些数字来讲,从不平衡的程度来讲,和世界、全球上很多其它国家相比,这个指标还好于世界许多其它国家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看到有些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发难,可能是"醉翁不在酒",可能由于他们自身国内政治的考量。

总之,我第一部分向大家介绍国际收支大致的今年以来的变化方向,当然这个变化方向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变化方向。

第二部分,我想讲国际收支的调整有两种调整的主要方式。如果扩展一下可以说三种主要调整方式,大家在经济学中的理解,基于价格的调整方式,当价格发生了变化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会做初步统的选择,使得它能够优化自己的利益。具体来讲,不管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还是汇率发生变化,从国内的制造业生产者来讲,他就会选择究竟是外销合算还是出口合算,国内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也会选择究竟是买进口货合算还是买国产货合算。这都是在价格信号下直接做出的选择,中国经济结构中供求关系中和价格关系中都有明确的描述。 如果扩展一下可以说三种主要调整方式,大家在经济学中的理解,基于价格的调整方式,当价格发生了变化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会做初步统的选择,使得它能够优化自己的利益。具体来讲,不管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还是汇率发生变化,从国内的制造业生产者来讲,他就会选择究竟是外销合算还是出口合算,国内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也会选择究竟是买进口货合算还是买国产货合算。这都是在价格信号下直接做出的选择,中国经济结构中供求关系中和价格关系中都有明确的描述。

首先,跟随价格变化的调整,假设两边市场都有深度,也就是说本来一种内销的产品现在打算外销了,假设我把这部分量转到外销的时候,出口市场的深度是足够的。不会说你忽然拿出一个批量去出后,那边的市场没有那样的深度,你卖不出去。同时出口产品转到内销的时候,内销的市场也有足够的深度,也不会说转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反映就会及时的,短期就可以发生调整的,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决定。

首先,跟随价格变化的调整,假设两边市场都有深度,也就是说本来一种内销的产品现在打算外销了,假设我把这部分量转到外销的时候,出口市场的深度是足够的。不会说你忽然拿出一个批量去出后,那边的市场没有那样的深度,你卖不出去。同时出口产品转到内销的时候,内销的市场也有足够的深度,也不会说转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反映就会及时的,短期就可以发生调整的,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决定。

但这种假设和现实可能还是有一些距离,对一些产品可能是这样,对另一些市场,两边市场都有这种深度假设多少或许不存在,或许有一定的偏差。有些市场深度,这和一个国家市场的消费传统和消费者的品位,它对技术规格的要求,它对安全规格的要求,并不是说一个产品只要价格信号变化了,它决定从内销转到外销,或者从外销转到内销就是毫无阻碍的,它就可以立即做出选择,它可能对产品型号,对产品的工艺,甚至对产品的设计做出调整,甚至有可能对生产能力做出调整,才能够实现。

所以说,我们会看到,价格信号虽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像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简单的,就能够立即起到作用。这里也涉及到大家对结构调整捷径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一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们说第二个渠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渠道,它是通过产能,就是生产能力来进行中期的调整,也就是说如果价格信号发生变化了,如果结构调整开始生效了,那么就要对产能进行新的布局,这里也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制造业往往是可贸易的,服务业往往是不可贸易的,当然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现在也有一些服务业变成可贸易的状况。总之来讲,这也

是一个产能布局的调整,中间也包括了要素配置,也就是劳动力,特别是熟练劳动力的成长,包括投资、研发力量的配合。

也就是说,如果结构调整以及价格信号已经明确了的话,那么产能的调整它是通过投资,通过要素组合来逐步实现的,因此,往往是一个中期的调整过程。我们说,中国出口现在比较强劲,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实体,多数产能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逐步积累起来的,而且其中有相当多数,超过一半以上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培育的制造业及其出口的产能,很多企业的生产从最开始也是完全面向出后的。过去的政策也是鼓励这样的,但后来由于结构调整的政策,也鼓励过去传统的出口型企业面向内销。

政策已经发生变化了,但产能已经摆在那儿了。当产能摆在那儿的时候,我们就要看这些产能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涉及到劳动力的配置问题,除了涉及到厂房设备之外,也涉及到劳动力的配置问题,劳动力有熟练化的过程,他在某一个行业熟练化并不等于在另一个行业马上就用上,所以在一个行业的熟练化就会出现大量的技工、工程师和有关的设备投资来配合。

另外,就是销售渠道的拓展,销售渠道不是一天就能拓展起来的,有时候需要花很多年的功夫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在不同的国别能够有效地进行销售。

第三,基础设施的投资。

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别。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到,中国出口能力是强的,中国制造业能力是强的,但是其它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也有追赶的潜力,但其中一项内容可能有些国家劳动力可能更便宜,劳动力素质也不错,但是基础设施比较差,所以一时半会和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基础设施的投资涉及到出口产业、制造业产业的整个环境,像我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样首先要推动引擎,通讯、物流各个方面都要配合上去,大家要想到这方面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础设施弱的话,在很多方面的成本就会显得很高,即便劳动力成本低也不见得有竞争性。

第四,原材料、零部件等配套的逐步形成。

最早期看到的一些制造业出口,也包括纺织服装的出口,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中国处于装配线的末端,其它东西,原材料、零部件大量都是进口的。虽然时间就发生变化了,如果只这样做最后附加价值就很少了,原材料加上零部件的进口,加上专利费用以及研发费用都需要付给别人的话,最后真正能赢得的贸易顺差是很少的,附加价值是很少的。如果基础设施和整个政策是有利益与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逐渐配套的投资,配套的劳动力,配套的知识技能就会向这个方向集中。因此,附加价值就会不断提高。附加价值提高,就会使得效益提高,它所带来的贸易顺差也会提高。

在中国我们看到这个明确的现象,在不同的产品线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过去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些所谓加工贸易的典型叫"三栏一补",可能能挣到的钱相对于出口价值低于10%,后来逐步提高,在2005年汇改的时候,我们附加价值率已经达到了35%。从今年的数字看,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率已经超过43%,也就是表明,中国在原材料、零部件涉及相关服务,在研发以及在部分知识产权方面都慢慢形成了一种汇集,也就是配合与最开始的出口装配线集结了生产能力。

这样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更长的中期过程,也就是说它有可能往往要花五到十年才能初步见到效果,逐步也就形成规模效应,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能力会对多种出口商品产生服务。这叫"集群效应",也就是围绕着最原始的出口装配产品进行配套。刚才所说的数字也表明,逐渐来说,加工贸易和现在所说的一般贸易的区别开始减弱了。

一般贸易,我们就说国产自己的东西,但是任何国产的东西恐怕中间也不能说没有进口的原材料,也不能说没有进口的零部件,也不能说没用外面的知识产权,这样的情况下,它就是逐渐产生连续化,在我们的产业里也还有装配型的。举例子,大家说iPod、iPad,我们附加价值很低,从百分之十几,一直到百分之三十几、百分之四十几一直到百分之百,分布开始均匀化。这些都是产能部署的结果,产能一旦向这个方向部署,它一定会有一个自身保护的过程,产能虽然有一个过程,即便价格朝不利的方向,即便是架构调整,包括对环境、上下游产品的比例关系,其它结构调整的政策,给了你压力之后,这个厂商还是要力求继续生产,继续销售,否则的话它的投资可能收不回来,或者投资回报会大幅降低,所以他一定会力求通过自我完善,继续保持它的生产和销售,这是他本能的反应,我们也是正当的反应。 只有说,这个调整还是跟不上整个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压力的时候,才被迫采用急剧的调整,比如关停、搬迁,严重的或明显的从产品或行业上进行转移。

我们也看到这种情况,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当国际市场条件开始发生变化,当初级原材料价格开始上当,当国内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快速发展服务业的变化,劳动力工资的变化等等的时候,厂商到底有多大余地呢?我们发现,厂商的余地往往超过我们想象,也就是说厂商最开始对政策的评估,这个调整比如说在3%左右的幅度我可能就受不了了,就需要关门了,但实际上最后调整3%,你看它还挣扎下来了,再调整3%,它又挣扎下来了。 观察什么原因,还是中间有相当大的余地,就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在工艺调整方面,在产品升级方面,产品可以升级以后卖更好的价钱。有些企业在研发方面可以设计新的型号,在销售渠道方面,如果发达国家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全球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收入在不断提高,购买力在增强。所以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5543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