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百度创业史

励志创业 时间:2008-10-03

【www.myl5520.com--励志创业】

鼓励创业的励志文章精选两篇
篇一:百度创业史

  我们歆羡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向往他们的光环和掌声,但我们却没注意到他们背后的承受和坚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鼓励创业的励志文章精选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鼓励创业的励志文章精选·职业经理人创业为何成功的少

  职业经理人作为职场里的高手,为什么自己创业了,成功的机会少呢?这些高级职场人士,有的是高管层,也有的是中层职业经理人,投资有千万级也有几十万级的。原因在哪呢,听我来分析。

  首先:归零心态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无异于凤凰涅磐的过程,一般职业经理人创业有选择原来熟悉的行业,也有选择新的行业,前者会居多。无论选择什么行业创业心态很重要,大多职业经理人在创业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资源,在创业的激情梦想驱动下在创业之路上启航。人有思维定势的弱点,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产生习惯行为。很多创业者在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这个巨大的身份变化过程中,没有真正适应这个角色的变化。从位高权重一呼百应的职业经理人,到单枪匹马或三两个兵的创业者,这是个巨大的落差,很多创业者还生活在职业经理人那段过去光辉岁月中,用过去成功的办法来解决今天面临的问题。成功是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在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变化的今天,就需要从零开始面对问题。很多职业经理人背景的创业者,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想当年如何、如何”,即使没有挂在嘴上,在潜意识中根深蒂固,在这个思想意识状态下的行为也可想而知了。当年的成功在遭遇挫折后聊以自慰,有积极的一面,但长期处于这个状态下就需要警醒了。简单的道理类似刻舟求剑。而往往是,最简单的哲学人们却最难真正做到。职业经理人,当决定创业的那一刻起,你就意味着和你的过去决裂,告别过去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和你今天的创业没有大的关系。所以走在创业路上的职业经理人时刻要保持自我反省的状态。

  其次:耐得寂寞

  创业的过程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王国维曾比喻说,治学要历经三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作为创业者,笔者认为此说的顺序调整下,即可充分概括创业的过程。其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时处于创业的起航期,豪情万丈,梦想之果就在眼前。其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时则处于创业的彷徨期,挫折、困难出于意料之外,坚持还是放弃,创业失败的企业90%是死在这个阶段即成功的前夜。其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历经挫折和困难历练而坚持下来的企业迎来了成功的曙光。纵观创业的过程,其中有一永恒的规律即“创业= 坚持”。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知易行难,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相对普通创业者而言,有个叫“机会成本”的魔鬼会不断地叫你放弃,往日的你拿高薪、指挥千军万马,今天的你可能没有薪水要在山间的小道上独行,这个巨大的机会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蚕食的你的创业梦想,等梦想蚕食的差不多了,意味着创业离失败不远了。等梦想的信念大于蚕食力量,也就意味着创业离成功不远了。

  最后:宏观思维

  创业的过程相对创始人来讲是个系统知识的聚集过程,从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等企业管理对象的要素,对职业经理人来讲可能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有经历企业的创立期间的工作背景则好,反之则需要宏观的思维布局,用微观的行动控制好每个要素的流动,毕竟创业期间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钱的企业资源很重要。创业的过程是首先是要企业活下去,企业的资源是企业活下去的血液,只有活下去的企业才能步入“企业活得好”的第二阶段。,很多职业经理人可能以前在企业中的角色是某一环节的高管,对某一环节的业务很熟悉,但是当你成为创业者面对的环节将是整体,所以要具备宏观整体思维,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我曾见通过三年创业年销售破千万,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期而商标却被抢注的尴尬局面。类此如此低级的战略错误实属可惜。

  鼓励创业的励志文章精选·他们的成功教我们学会坚持

  我们常以“坚持就是胜利”来自勉,坚持对于成功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事难为”。有些人“一曝十寒”,有些人“半途而废”,好一点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再好一点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但很多人没有那个耐心和执着。我们多数人歆羡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向往他们的光环和掌声,但我们却没注意到他们背后的承受和坚韧。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此非虚言。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 雷军:不后悔干的蠢事

  18岁上大一那年,我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后,激动不已。我就想可以做点什么?远在中国的大学生,有没有机会像硅谷英雄一样,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就这样,18岁那年,我有了坚持至今的梦想。

  1991年,我去了金山,那时候WPS刚起步。1996年时,我们进入困境,拳头产品WPS遭受到微软极其惨烈的竞争。那时第一波的民族软件公司基本都死了。我们也快要关门了,收入几乎跌到了没有,很多人离开。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选择:革命何去何从?后来我们想清楚了怎么生存,方法就是游击战,什么微软不做,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做了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其实这些选择很容易;真正难的是,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能跟跨国公司竞争吗?我们还要做WPS吗?

  在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我们居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把WPS进行到底,把办公软件做到底。这是个极为艰难的决定,做了这个决定后,就是长达十多年“暗无天日”的金山创业史。

  在1990年代末,金山比现在这些IT公司大很多,我们有一两百人、几千万到一亿营业额时,1998年12月腾讯创业,1999年李彦宏创业,1999年末阿里巴巴创业。但我们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我们把最优秀的人大部分派往WPS,做的所有产品都是为了以战养战,挣来的钱全部用来养WPS。我们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在长征,那几年的仗打得非常苦。在这十几年里,金山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

  后来那几年我反复在复盘,假如我们不坚持做WPS呢?当时我们是中国最大的IT公司之一,我们顺势转成互联网呢?但我们做了WPS,失去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40岁时,我新办了小米科技。可能很多人认为40岁已经很老了;我不这样看,因为40岁时我觉得人生目标还没有完成,愿意再去试一把。我那时的确有很大的压力,最担心的是失败了没面子。因为我曾“冒充”创业导师,参与创办了20多家公司。

  支撑我跨过这些,最重要的是18岁那年,我曾经有过梦想,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此生无憾。

  现在的数据是,在PC上,每个月使用WPS的是5800万,手机上是1800万人,这还不包括政府采购的不联网的WPS。15年的坚守,WPS又获得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过去三年里,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历史重新回到1996年,我还会不会坚持做WPS?有了今天的商业经验,有了成为腾讯第二、百度第二、阿里第二的巨大诱惑,我还会不会这样选择?

  现在我想出了答案:假如生命能再来一回,我还是会选择坚持做WPS。这就是人的宿命。因为在我的骨子里,在18岁那年,我选择了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所以太平凡的事对我没有吸引力。所以才会选择,十来人的小公司像唐吉可德一样,做一点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个决定不是我今天40几岁能做的。

  40岁之后,我一再讲顺势而为。我觉得20来岁的雷军,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呢?叫逆天而为。顺势就该转互联网,可是当时我不服气,要扳回来,所以才会做那个决定。

  志存高远与顺势而为冲突时,我们选择了前者。不是傻,不是看不到,是年轻人一腔热血,我们就是想干一番伟大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后悔。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秉军:不能把自己放进漩涡中

  台湾有一个作家,在他没成名之前写过很多书,但是没有人愿意给他出版,偶尔发表一些文章也没有稿费可拿。但他乐在其中,还是特别喜欢写,就这样坚持写了很多年。

  终于有一天,他成名了,金钱、掌声、鲜花,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一切,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功成名就的他,对那些羡慕他成功的人说了一句话:“做一件事,最难的就是忘掉自我,忘掉利益,只为喜欢而倾情投入,坚持走到最后,就会有意外收。”

  当然,他是作家。我们企业家有的时候为了企业的利益要学会妥协,不能太偏执,但我很欣赏他的这种精神。有一些事情,不是为了钱也应该去做,很多时候我们坚持的只是心中的一份美好,一种信念。

  最近,我的压力比较大,经常去球场看泰达足球队踢球。在那里我也会遇到一些球迷市领导,他们对球队的热爱与执着,让我突然意识到,在中国足球天天被骂的现实情况下,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能坚持这么多年并且还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是缘于一群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

  众所周知,维持一个足球队的资金是相当庞大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前几天,我听有人给广州恒大算过一笔账,恒大这几年给足球队投入每年约5个亿,相当于同期的广告费,但回报亦相当可观。这种说法的真假我没有考证过,恒大是私企,可能会在营销这方面花更多的心思。

  但最初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是我们按照市政府的指示组建的,我们对泰达足球队从来没有过太多的利益诉求,更多的想法是为天津市增光。天津以前有三个球队,现在只有我们一个,而一般城市连一支球队都养不起。

  这个品牌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为了维持这个品牌,我们一直在不断投资,而且每年都在这个品牌上注入新的内涵。但是,仅仅为了荣誉感而将球队坚持下来之后,给我们赢得的品牌效应出乎意料。

  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强烈感觉到泰达跟别的企业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一个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的“泰达”品牌,走出去会更受当地政府的欢迎。泰达足球队在润物无声中,成了我们泰达企业实力的象征。

  其实,在国有企业做领导,只是看上去风光,大部人的内心是比较难的。成功了,别人说你有国家当靠山。不成功、总亏损,员工不但会骂你,还会有人写信告你,上级领导对你不满意。所谓的成就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就荡然无存。

  所以,做企业和做足球,我现在是一样的心态,不能把自己放进利益纠葛的漩涡当中,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太多的个人私利想法,做事情才会更洒脱。

  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 李亦非:坚持要有战略性的眼光

  通常来说,坚持是一种美德,但是不能瞎坚持。应当是一种长期对知识以及成功渴求的坚持,是为了成为更有影响力、能够积极影响社会的人的坚持。

  在坚持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战略性,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这就成了错误的坚持。因此,对待坚持,首先应当像鹰一样在空中盘旋,有一种战略性,看准几个关键点。之后,就要像鹰捕捉食物一样扎下去,稳准狠地抓住机会,将一件事做实。二者必须配合,缺一不可,没有战略性的坚持会偏离方向,没有坚持的选择则是空谈。

  对待坚持,我们要像登山一样,不断勇攀高峰,永远有突破。通过这样的锤炼,你自身的坚毅、执行力、战略性等素质就会得以彰显,且这些素质在各个领域都是通用的。

  就像别人问我是如何从娱乐转向金融,而且是对冲基金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很高深的领域。正是因为别人看中了你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力,从政治经济到人文的宏观战略把控能力;同时你还具备快速集中的对焦能力,能够快速命中且执行完毕。这一切经历和里程碑都是有口碑的,随着口耳相传,人们会知道你在怎样的时期实现了怎样的跳跃。到最后,行业上的束缚对于你来说就已经不重要了,别人看中更多的将是你的优良素质。

  既然选择了坚持,难免会有自我怀疑,其实我每天都在这样问自己。其实自我怀疑是人生成功道路上必备的一个素质。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确实要自我怀疑,问自己:“你行吗”?另外,在自我怀疑的同时,你也要考虑:“你哪里不行?”你就可以找到自我怀疑的理由,进一步深耕,力所能及地成为你想扮演的角色。

  最后,我想要告诉年轻人,永远不要对自己说NO,一定要抱有远大的目标。如果每个人都是50%,你若把目标调高至100%,那你有可能就是50%或更多。若是只把目标设置为50%,那么你也许就只有25%。

  唱吧CEO 陈华:有能力就去折腾

  我算是典型的“互联网老兵”。

  最开始是1999年在北京大学网络实验室做“天网引擎”的FTP搜索任务,北大毕业后我就去了微软,继续做搜索。当时的想法是要去成熟的大公司学习系统化的开发和经验。酷讯是2005年的时候和吴世春(食神摇摇创始人)一起业余做出来的。当时我还没离开微软,但酷讯业务开发得很快,产品上线20天全球排名2000,但那时连服务器都是借的,所以在职期间就拿到了风投。现在回想第一次创业风险非常小,一切都挺顺利,公司高速发展,文化也特融洽,现在很怀念那段日子。

  后来退出其实挺遗憾的(2008年底,由于与投资人意见分歧,陈华离开酷讯网),相当于把公司在一个很低的价位卖掉了,当时真是挺伤心的。

  2009年初,我去了阿里巴巴,在杭州带团队继续做搜索引擎技术,也做了不少事情。2011年2月,我还是选择再次出来创业。

  但这次创业一直不顺利。我拿投资挺快,然后定下方向是移动+电商,不过做出的产品非常不满意。接下来又做了最淘网,这是优惠券领域的,动用了很多朋友来推,但那时候PC流量获取太困难了,都转移到了移动上,这个项目也失败了。

  接下来业务陷入了停滞,当时整个团队士气都很低落,很迷茫,那时自己也不知道干嘛,对自己开始没信心,想着当时做个酷讯还挺火的,现在怎么做什么都不行,什么路都不对呢?

  那年我30岁,刚有了小孩,家里开销不少,一直都在花当年在阿里赚的钱,所以压力真挺大。我确实犹豫过,以我的资历到风投公司做个合伙人,没准也能走得挺辉煌的,但创业真的很酷,我舍不得走。

  最让人欣慰的是,一年多时间各种失败的折腾,但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四个技术、四个市场、一个运营、一个后勤,加上我,就是这11个人,一路坚持下来。

  2012年5月,唱吧出来,刚上线一周服务器就爆了,大家都很兴奋,终于熬出来了。上线三个月用户数突破1000万的时候,整个团队都沸腾了,我也充满成就感。整整苦了一年多,但我们还是坚持了过来。

  我觉得出来创业,必须要拥有自信,必须要相信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坚持下去直到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坚持是什么?你认为还有能力去折腾,不甘心,那就尽所能地去折腾一下。这也是创业最酷的地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鼓励创业的励志文章精选两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不后悔干的蠢事
篇二:百度创业史

  18岁上大一那年,我看了《硅谷之火》这本书后,激动不已。我就想可以做点什么?远在中国的大学生,有没有机会像硅谷英雄一样,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就这样,18岁那年,我有了坚持至今的梦想。

  1991年,我去了金山,那时候WPS刚起步。1996年时,我们进入困境,拳头产品WPS遭受到微软极其惨烈的竞争。那时第一波的民族软件公司基本都死了。我们也快要关门了,收入几乎跌到了没有,很多人离开。

  我们面临一个重大选择:革命何去何从?后来我们想清楚了怎么生存,方法就是游击战,什么微软不做,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做了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其实这些选择很容易;真正难的是,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能跟跨国公司竞争吗?我们还要做WPS吗?

  在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我们居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把WPS进行到底,把办公软件做到底。这是个极为艰难的决定,做了这个决定后,就是长达十多年“暗无天日”的金山创业史。

  在1990年代末,金山比现在这些IT公司大很多,我们有一两百人、几千万到一亿营业额时,1998年12月腾讯创业,1999年李彦宏创业,1999年末阿里巴巴创业。但我们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我们把最优秀的人大部分派往WPS,做的所有产品都是为了以战养战,挣来的钱全部用来养WPS。我们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在长征,那几年的仗打得非常苦。在这十几年里,金山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不后悔干的蠢事

  后来那几年我反复在复盘,假如我们不坚持做WPS呢?当时我们是中国最大的IT公司之一,我们顺势转成互联网呢?但我们做了WPS,失去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40岁时,我新办了小米科技。可能很多人认为40岁已经很老了;我不这样看,因为40岁时我觉得人生目标还没有完成,愿意再去试一把。我那时的确有很大的压力,最担心的是失败了没面子。因为我曾“冒充”创业导师,参与创办了20多家公司。

  支撑我跨过这些,最重要的是18岁那年,我曾经有过梦想,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此生无憾。

  现在的数据是,在PC上,每个月使用WPS的是5800万,手机上是1800万人,这还不包括政府采购的不联网的WPS。15年的坚守,WPS又获得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过去三年里,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历史重新回到1996年,我还会不会坚持做WPS?有了今天的商业经验,有了成为腾讯第二、百度第二、阿里第二的巨大诱惑,我还会不会这样选择?

  现在我想出了答案:假如生命能再来一回,我还是会选择坚持做WPS。这就是人的宿命。因为在我的骨子里,在18岁那年,我选择了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所以太平凡的事对我没有吸引力。所以才会选择,十来人的小公司像唐吉可德一样,做一点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个决定不是我今天40几岁能做的。

  40岁之后,我一再讲顺势而为。我觉得20来岁的雷军,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呢?叫逆天而为。顺势就该转互联网,可是当时我不服气,要扳回来,所以才会做那个决定。

  志存高远与顺势而为冲突时,我们选择了前者。不是傻,不是看不到,是年轻人一腔热血,我们就是想干一番伟大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后悔。

  网: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不后悔干的蠢事,你学到什么?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5个
篇三:百度创业史

  名人是怎样创业的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创业励志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1:李彦宏

  怎样创立百度的在回国创业前,李曾供职硅谷着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那里,李彦宏亲历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春风得意以及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惨淡。李彦宏还将自己在美国积累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硅谷商战》。经过大起大落,李彦宏明白:股市上的瞬间成功,很可能是最致命的诱惑,股价的疯狂上涨曾掩盖了企业自身的问题,在网络股泡沫崩溃后,这些问题又给不少网络科技企业致命一击。

  李彦宏在1999年底回国创办百度,那时的他几乎默默无闻。斯时,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狂热到了极点。而怀揣120万美金风险投资的李彦宏,被朋友调侃为像小老板一样神色慌张地在北大校园里张贴招聘广告。招到6名员工后,李彦宏在北大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开张营业。他穿梭在北大校园里,仿佛一位邻家大学生。李彦宏一向寻求将美国的硅谷创业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国。在百度,员工穿着随便,没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时网上聊天和打游戏被视为正常。李彦宏对员工只有两条禁令:不许带宠物上班,不能够在办公室抽烟。李彦宏嗓音醇和磁性好听,讲话既不高亢也不低沉。

  他为人温和内敛、思维缜密,也正正因李对一些事情交代得过于琐碎,员工们私下则戏称之唐僧。李彦宏确与唐僧有几分相似。投资商曾要求李在半年内烧光120万美元,李彦宏却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预算。当然,这也换来了员工对李彦宏的又一个绰号:抠门老板。但唐僧式的保守让李彦宏和百度抵御了互联网寒流的袭击。正如唐僧坎坷跋涉西天取经的专注一样,即使不被人明白,李彦宏始终对中文搜索技术情有独钟,梦想做属于中国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为了这份痴迷,他甚至砍掉了利润丰厚的彩信业务。我们只做一件事情,这就是中文搜索。李彦宏说。李彦宏喜爱古诗词,取名百度的灵感就取自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百度上市前的路演中,李彦宏对美国听众把这一中国名句做了一个幽默、浪漫且形象的解释:一个痴情的男生千百次地搜寻他的爱人。这位唐僧有敏锐的嗅觉,他注意到:google公司开始凭竞价排行的商业模式迅速成长,其盈利秘笈是:凭借技术领先而以点击量收钱,以域名登记为例,排行在前面,一个点击能够收费5到10美元,注册一个就收100美元。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向门户网站带给搜索技术服务,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向门户网站收取费用。李彦宏意识到原有模式只能是为人做嫁衣裳,他欲让百度转

  身,做成类似google的搜索门户。但此想法却遭到董事会抵制,2001年在深圳举行的关键会议上,董事们态度坚决地反对李彦宏他们认为李的想法是疯狂、不理智的冒险。外表温和的李彦宏被激怒了。应对众口一词,李毫不怯场,大吵大嚷,指责董事会保守和懦弱,甚至当场怒摔手机。最后,被震惊的董事们勉强同意李的冒险。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业模式搜索引擎竞价排行。此时,百度一天的点击量寥寥可数。李彦宏深知:百度务必在google的阴影下学会成长。最后,百度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推出了更贴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文搜索。李的竞价排行方法也立竿见影,竞价排行带来的销售收入直线上升,百度2003年销售额是2002年的5倍,并在2003年实现盈利。

  进入2005年,百度收入持续增长,在中国国内互联网的市场占有率为44。7%。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受到华尔街投资者的追捧,并最终在纳斯达克引起轰动。在纳斯达克引起轰动后,李彦宏遇到新的挑战:华尔街分析师质疑百度股价;全球五大唱片巨头起诉百度在音乐搜索方面侵权;网络上的反百度联盟仍然不依不饶;竞争对手的拥趸也指责李彦宏在竞争中使阴招。这时候,google的创始人佩吉和布林也开始向李彦宏伸出橄榄枝,表达合作愿望,并在百度第三次融资时购买了2。6%的百度股权。事实上,google依然具有卷土重来的强大实力,百度在纳斯达克发行股票后,google还以颜色再次配股融资40亿美元。在google虎视眈眈之下,李彦宏务必带领百度学会如何更好地应战和成长,温文尔雅的李一向拒绝被收购。将会继续持续独立发展。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2:柳传志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正因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向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正因前面没有路可走,因此选取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能够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能够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之后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因此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户外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之后正因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留意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但是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之后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务必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之后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3:丁磊

  1999年1月中旬,从广州赶往北京,参加CNNIC颁奖仪式的丁磊徜徉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脸上始终洋溢着按捺不住的笑容。此时的丁磊不到28岁,此时的网易不到2岁,此时仅有的两次CNNIC排名,网易两次荣获国内站点第一。

  特别是在1999年1月公布的这次排名中,网易得票6 029张,新浪得票仅1 469张,相差5倍,不仅如此,当时靠网易免费邮件系统起家的163.net和263.net也分别以5 019票和4 883票名列CNNIC排名第三和第四。

  北京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丁磊这个宁波少年身上,丁磊全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无往不胜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此番进京,丁磊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当时舆论已经开始厌烦搜狐式的“炒作”,但又苦于没有其他题材可供选择,丁磊和网易来得正是时候。良好的网友口碑,未曾公开的创业史,略带神秘的传奇经历,腼腆的面孔,未被组织和概念包装的言谈……如此这些构成了完美的网络少年英雄的组合。

  网易成功于广州,但此次进京所受的礼遇让丁磊真切地感到成名要在北京,做市场要在北京。丁磊决定将网易搬到北京。

  网易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网易北上”仪式非常成功,各方人士前去捧场,席间一曲“回家”虽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但也算荡气回肠,但是,这支悠扬的曲子尚未曲终人散,丁磊最亲密的技术合作者——

  陈磊华走了

  丁磊在北京忙着招兵买马,陈磊华在广州忙着注册自己的新公司。

  1999年4月,丁磊和陈磊华为技术上的一件事最后一次吵翻了。在陈磊华看来,吵不吵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在网易干了。

  在丁磊看来,吵翻原因是:网易要从Internet软件公司转“门户”,而陈磊华是个技术型的人,对“门户”商业模型不是很看好。

  陈磊华则说,不是他不看好“门户”商业模式,而是“做‘门户’,注册用户的重要程度高于公司实际收入,商业人才的重要程度高于技术人才”。“转型后,我在网易的位置就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而丁磊却很适合,从做网易开始,他就不是工程师了。”

  丁磊很理解陈磊华此时的“技术情结”:“网易原来做Internet软件,软件工程师会很有成就感,他们可以用市场占有率评估自己的成就感。网易转‘门户’后,软件变成为网易一家公司做,程序员的成就感要通过网易的成就感来体现,而在很多时候,这种成就感不一定能立刻感受到。”

  “还有一个原因,1998年,网易赚了500万,我给了陈磊华近100万元报酬。他当时大学还没毕业,十分年轻,从来没在一家公司做过,从来没吃过苦头,他可能会觉得太好做了。”“中国哪个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赚到100万元?”

  陈磊华说,他最终也没拿到100万。“直到我走,也只拿到了40万到50万。和丁磊一起干的时候,就说好了我得20%,但是,500万收入中有些应付款一时不能到位,而我又不想再被拽着往前走。”

  办公司人来人往,丁磊心里并不是太在意,但陈磊华的走着实让丁磊“不好受”,“网易至今只流失过一个开发人员,但是满主要的。”

  163.net是谁做的

  在广州和深圳有不少人对丁磊的技术不服气,不少“知情”的人在讲着丁磊和陈磊华不同版本的故事。

  1997年,丁磊和陈磊华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高手“过招”,一句话就能知道对方的“功底”,丁磊立即邀请陈磊华到网易兼职,陈磊华欣然前往。

  丁磊与陈磊华最重要的合作是开发免费邮件系统。丁磊称,免费邮件系统整个事情都是他想出来的,“我虽然没有具体写程序,但系统的整个结构全都是我设计的。”“关于结构,我们两个曾经争论了很久,最后定下来,用我的结构实现,后来,他也觉得我这个结构是对的。”“具体程序由他和另一个人写,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他离开是一件满可惜的事情。”陈磊华称,丁磊懂的东西很多,是个系统专家,但“他是学无线电的,不善于写程序”。从程序员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程序更重要的了。

  陈磊华是谈好了163.net这个用户后,才和丁磊正式分手的。丁磊称,他可以不同意陈磊华这样做。“一名员工怎么可以将公司原有的客户带到自己的公司里面去,而且,还做同样的产品?但我觉得一个公司不要在意这些事情,公司要关心更长远的发展。”“我和陈磊华现在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陈磊华称,163.net、263.net现在用的免费邮件系统都是他的盈科公司重新写的。“老的邮件系统用户超过100万以上就不太适用了,新写的邮件系统现在能支持到200万用户以上。新的系统和老的系统完全不一样,我也怕知识产权方面的麻烦,另外,我也要证明我的结构设计。”“网易现在也是我们的用户,它的免费邮件系统也是盈科开发的。”融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经过3个月的努力,1999年7月,丁磊终于拿到了网易第一份融资协议,金额为100多万美元。严格讲,这是一份贷款协议,这笔贷款必须基于下一次融资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转化为投资,如果下一次融资不成功,这笔钱要还。

  融不到资的Internet企业是拆除了发动机的汽车。

  刚在北京安定下来,丁磊就开始跑融资,但是从4月到7月,斩获甚少,“基本上没融到钱”,”“而且,7月份签下的这100多万美元直到八九月份才到位。”

  “这很正常。尽管网易当时在国内排名第一,但是,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国外受教育的背景,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公司收入也不到100万美元。”而且,“我又没做过有关融资的一系列事情,我不够专业,没融到多少钱,花了很多时间。”

  网易真正融到资是在1999年11月底,千万级的数目,单位是美元,占网易10%左右的股份,这笔融资在1999年12日正式到位。

  从第一跌到第五

  1999年7月,一直呈上升势头的网易第一次遭遇挫折。

  就在丁磊为融资四处奔走的时候,1999年7月,CNNIC公布了中国互联网调查第三次排名,新浪以12 799票名列榜首,网易得票9 044张,排名落到第五,以网易产品起家的263.net得票都要比网易多。

  丁磊说,他不太在意这个调查结果。“很正常,首先,调查本身不能十分客观地反映一个网站的质量,而且,我们在调查之前也没做什么推广工作,没鼓励大家去投网易的票。”尽管丁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清楚,他的员工会很在意这个结果,同行会在意这个结果,舆论会在意这个结果。中层很难找

  丁磊说,网易至今仍然缺乏一支中层管理的队伍。技术出身的丁磊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显出过度的害怕和担忧。

  1999年1月,整个网易只有12名员工,网易挥师北上的“大军”中除了主帅丁磊,只有一名先锋黄志敏。

  到了北京,网易第一个任务是招人,第二个任务是招人,第三个任务还是招人,但是人不好招。

  气愤之余,丁磊责怪,北方人不像南方人那么容易管。“南方人大学毕业已经受过商业化熏陶,很职业化,知道自己来这家公司为的是什么,北方人会觉得自己机会很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丁磊需要的不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电视,什么都不用思考”的员工,但丁磊很快发现和他一样将网易当做事业的人很难找,更多的人将网易当做一份工作。对事业可以无条件地付出,对工作则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公司在招人方面有没有一些失误呢?当然有。在技术方面,因为我自身的管理能力比较强,即使招到一般的人也能做出好的产品,但是,在管理方面不行,6个月当中,招了130个人,这当中有15%到20%的人要被换掉,是很正常的事情。”黄志敏走了

  丁磊和黄志敏关系不可谓不好,在北京他们同住一套2 000元租来的两居室;丁磊对黄志敏不可谓不器重,在广州,黄志敏是市场总监,到北京,丁磊让他做网站总监,统辖编辑部、设计部等核心部门,负责整个网站的内容;黄志敏对丁磊不可谓不忠心,网易“迁都”北京,打前战的只有黄志敏一人,累死累活。

  然而,就在丁磊为招不到得力中层苦恼着急的时候,丁磊来北京唯一的一个助手黄志敏于1999年10月离开了丁磊。

  黄志敏和丁磊的矛盾,产生于丁磊经常越过黄志敏管理黄志敏的部下。

  黄志敏对丁磊说:“你应该先和我说,然后,我再和他们说。”丁磊打断黄志敏:“不对!”“应该是,我和你手下说的时候,你在旁边听着。你不像我这样有经验。”

  丁磊不顾黄志敏反对,继续亲自察看每个编辑的工作方法,发现问题立即指证。黄志敏觉得,丁磊这样做他没办法开展工作;丁磊觉得,他在不停地推动黄志敏的工作,在不停地教黄志敏怎样管理。

  丁磊觉得黄志敏不必太在意面子问题。“在公司里面,可以有人当着所有同事的面骂我,向我拍桌子,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Nothing,我不介意。”丁磊可以不在意,但他没法要求黄志敏不在意。丁磊是丁磊,黄志敏是黄志敏,位置不同,面子不同。

  丁磊试图说服黄志敏接受这种工作方式:“你要把我当成Team Leader,不要将我当成CEO。”黄志敏反驳丁磊:“下面的人会当你是CEO,我也当你是CEO,没有人将你当成Team Leader。”

  丁磊说服不了黄志敏,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黄志敏手下所犯的错误,黄志敏看不到,我发现员工在做错事,我当然要说NO。我需要速度,需要快速地解决问题。”

  黄志敏承认丁磊比他聪明,比他能干,承认丁磊专注任何一件事情都“肯定会比我强”,但“他不能事无巨细将任何事情都管到底”。“在广州时,网易只有12个人,作坊式的管理效率最高,在北京130多人,必须分层次管理。”

  处在和丁磊不停争执中的黄志敏觉得很累,“累在管理流程上”。“我心里很烦,烦在时间没花在工作上,而是内耗掉了。”

  终于,黄志敏对丁磊讲:“我在网易不开心。”丁磊对黄志敏说:我们的矛盾不是个人矛盾,我们没有个人利益的冲突,我不是要摆平你,将你搁置起来,放在一边去,也不是想将你架空。”

  黄志敏头也没回地走了。

  丁磊说:“我挽留过他。”“但我不介意会有很多人问,我这种管理方法到底对不对?我只知道,速度对我来说最重要。”

  黄志敏称,他离开网易的原因还有,觉得网易来北京之后,方向就模糊了,创新和突破少了。“很多创意停留在浅尝辄止,没有最后落到实处。”黄志敏称,丁磊很聪明,很能干,但他同时认为,丁磊是一个“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人。”

  黄志敏走了,陈剑峰也没待住。陈剑峰是丁磊从搜狐挖来,用以加强丁磊总认为很弱的网易市场推广部分。丁磊请了陈剑峰3个月,陈剑峰在网易干了3个月。最后,丁磊说,陈剑峰和网易不匹配。“我们的工作习惯是一周七天,每天从9点干到12点。他没有这样做。”

  我占大部分股份

  “大多数在我这里,员工和管理层占15%。”丁磊认为,他能占网易大多数股份,道理很简单,“是网易没有融到钱。”“不是网易不想融到钱,而是网易一直没有融到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黄志敏1999年10月离开网易,网易员工配股从1999年10月开始,黄志敏对此一点都不后悔,他说,就是等到配股,“我也不知道丁磊会给我多少股份”。

  在1998年的日子里,网易根本没有股份这个概念,丁磊说,原因是“1998年网易还没来北京,还没想到Internet会有这么高的价值”。“一开始和我一起干的人并不能够看到前景,他们更看重手中的工资。网易全部投资是我的50万元,靠不断地编软件,卖软件赚钱养这个公司,这种情况不可能有股份的事情啊。一个才10几个人的公司,怎么可能有股份的事情,他们和我一起开发软件,我付工资而已。”

  “我开网易这个公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在广州没有一家公司能给我提供机会让我做想做的事,今天的网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个时候,网易的程序员和我一样都很满足于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精神,大家满足于在网易这里有支队伍能将想做的事情做出来,这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当时最重要的不是股份。”

  “在意也没有用,当时这公司才有多少钱?赚回来的几百万块钱又都投了出去。网易配股要到融资了,公司价值做到很高了,这时候才讲清楚大家要有多少股份。”公司的价值做到很高了,员工和管理层15%的股份也十分可观。

  “投资商给钱是看中网易的未来,我也希望整个Team的人都看重未来,所以,需要用产权的关系来明确我们的共同利益。”另外,“配股计划,你不擅长,我不擅长,网易有了CFO以后才能作配股计划。”

  陈磊华说,他一开始是想要股份的,而“丁磊对我说,你是学生,不好给你股份。他还说,给了你股份,你就不努力了,可以坐享其成了。那个时候,我还没听说过股票期权的说法。”

  陈磊华说:“丁磊在商业上很利害,眼光很远大,很早就看到卖服务比卖技术好,而且,他商业操作能力很强,后来的发展都是按照他的设计发展的,但这些不能用在员工身上,我承认,从头到尾,丁磊都没有骗我们,只能说,他比我们看得远。”

  丁磊志向的确很远大,有人愿意以9位数的价格买下网易,如果丁磊签字同意的话,他可以立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富翁之一,“我可以安心去钓我的鱼了,而且我还可以拥有公司的一点股份,还可以在公司做我喜欢的技术工作,但是我没有卖。我还不想立即就去钓鱼,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Internet了,不想放弃进一步发展的诱人机会。”我能力很强

  丁磊看过不下五遍《阿甘正传》,原因是,阿甘捕虾也好,跑步也好,都是第一。丁磊也是什么都要做第一的人。“我本身能力很强,1997年,我是工程师角色,1998年是一半工程师,一半销售员,1999年做管理,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可以负载这么多角色。”

  但是,“我每天很头疼的一件事是,到北京静不下心来,你今天来采访,明天还有记者来采访,这么多事情打断我,不知道一天下来,还能做什么。”

  “AOL收购时代华纳,一会一个电话来问我对收购的看法,我已经很不耐烦了,但我接起电话还要笑呵呵的,回答完这个问题,又来了一个问题。”

  “这种采访我能拒绝吗?不能拒绝,我要推销我的公司。是想精选一下,但精选以后,曝光率就不够高。”丁磊最喜欢对记者说的一句话是:“网易市场很弱,根本不知道在北京怎么做市场。”丁磊在做市场。

  丁磊要安静想问题的时候,会飞回广州一天两天。都是北京记者惹的祸?网易产品多过新浪一倍

  2000年1月18日,晚10点45分,网易北京社区576人,广州614人,上海64人,网易聊天室2 403人。丁磊自豪地称:“网易虚拟社区绝对第一,而且我们没有作假,有些公司一个人断线一个小时了都不将他去掉,我们3分钟就将他去掉了。网易提出虚拟社区概念,多少中国网站跟在我们后面用‘虚拟社区’这四个字,是我告诉他们,这叫做‘虚拟社区’。”

  2000年1月CNNIC公布第四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新浪网以63 918票名列第一,网易以57 164票名列第二,仍然没有超过新浪,但丁磊认为,网易在技术上始终处在领先的地位,而且,“可以继续领先下去,因为技术是由我领导着”。请人做总裁

  子夜,丁磊依然在敲着他的IBM笔记本工作,在搞定最后一项事情后,丁磊点着一根烟,将自己堆在椅子里,尽量使自己舒服,开始想自己这种从早上9点到第二天2点的工作强度何日是个尽头。

  丁磊不觉得自己很成功,他没有时间照顾女朋友,没有时间孝敬父母,没有时间旅游,没有时间去蹦迪厅,没有时间到酒吧喝酒,没有时间和网友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享受人生另外一种风情。丁磊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丁磊很羡慕台湾有些企业家,企业做得好,生活也过得好。

  丁磊掐灭了香烟,叹了一口气:“我现在还在疲于奔命,公司要是做得好,早该下班了。”

  丁磊不想做CEO,想做CTO(首席技术主管)。“当我技术上有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会很有成就感。网易的免费邮件,网易的虚拟社区,都是我的主意,我多有成就感,尽管这种东西几年以后都会被淘汰,但我会觉得,中国的Internet如果没有网易,是不是会落后几年?”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4:福特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及其创办的汽车公司,在一项评选“美国独立百年20件大事”的民意测验中,被评为第10件大事,与阿波罗登上月球、原子弹爆炸等相提并论,为世人所瞩目。”

  “你必须去做生活给予的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怜悯别人,但你一定不能怜悯自己。”

  在美国建国200周年庆典之际,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及其创办的汽车公司,在一项评选“美国独立百年20件大事”的民意测验中,被评为第10件大事,与“阿波罗”飞船宇航员登上月球、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相提并论,为世人所瞩目。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汽车之父1896年亲手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竟是装有4只自行车轮子、凭借链条传动、没有刹车、只能进不能退的“怪物”。然而,福特汽车王国的崛起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福特12岁那年春天,母亲突然病逝。但母亲的一句箴言却永远铭刻在福特的心里,成了他一生创业精神的宗旨:“你必须去做生活给予的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怜悯别人,但你一定不能怜悯自己。”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lizhi/3458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