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锦集五篇

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www.myl5520.com--数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优秀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创设情境:

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

二、导入新课:

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

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部分?学生随便指。

(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教师演示)

(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xx,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xx。

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

1、找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

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

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场景一: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场景二:描述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

场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较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边问边答并板书)

六、布置作业:

通过画一画,看出a楼挡主了b楼部分用户的阳光所以发生了争执。

板书:

观察的范围

【篇二】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2、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

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

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

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交流。

(3)、反馈信息:

生1:我觉得。

生2:我认为。

生3:我是这样想的。

(4)、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方法,了解到,那老师觉得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共同讨论。

(4)、完成练习题。

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个别展示。

(4)、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出示题目。

(2)、学生读题思考。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选代表展示。

(5)、集体订正。

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本堂课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业:(第页第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内容简析)

教学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自我评习:这个万能教学模板实用性较强,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篇三】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直角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篇四】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

教养方面: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育方面:

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及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认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及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联系。

1、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抓住重点、精讲点拨;

4、对比拓展;

5、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6、课堂小结。

一导学预习案

1、探索活动

a、通过预习自学,你学会了什么?

b、你的困惑是什么?

二教学案

(一)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一双灵巧的小手完成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提前预习的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上展示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大桥。最后展示的是世界第一的苏通大桥。

这些雄伟的大桥凝聚了无数设计师们的辛勤劳动,小明的爸爸就是这样一名桥梁设计师。瞧,小明正在和爸爸学画设计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当一回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画出这幅设计图。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棒,师生合作再画一幅,在学生的叙述中先画2条横线,再画2条竖线,最后从竖线顶端向下画一些斜线。

(三)抓住重点、精讲点拨

1、认识线段。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明白了,这幅设计图就是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这些线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线段。(板书:线段)

请你在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找学生说说画法,然后在学生的叙述中老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条线段。

师:画线段是从一点开始画,画到另一点结束。也就是说线段有两个头,这两个头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线段,说出线段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两个端点;第三:可以度量长度。(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举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可以看成是线段。

2、认识射线。

师:我们继续来画线。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是要画直,二是老师没有说停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下来。

引导学生说出射线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一个端点;第三:无限长。(板书)

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线为:射线。(板书)

在纸上怎么画射线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

举例在身边哪些现象可以看成是射线。

3、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向一端延长得到一条射线,要是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观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第一:直的;第二:没有端点;第三:无限长。(板书)

师:在数学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

师:你能在纸上完整的画出一条直线吗?怎么画就能表示出这是一条直线?明确直线的画法。

4、出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板书课题)

(四)对比拓展

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说明线段、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展示课件)

(五)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判断直线、射线和线段。

2.由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3.直线上有a、b、c三点,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条线段?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通过学画设计图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到同学们真正设计建造的桥梁,建筑。老师期待这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三作业设计学案(可以自由设计幅数)

利用线段、射线、直线等图形,设计几幅美丽图案。

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在这一节课中,我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且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篇五】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教师抛一元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

2、为什么有人猜正面,有人猜反面呢?

3、小结:在没有看到结果前,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三种颜色的球:红球、黄球和绿球,告诉学生这些颜色的球被装在了三个黑塑料袋里,选三位学生上来参加摸球游戏,一共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的获胜。

2、摸球游戏

(1)让三位学生从上面三个布袋各选一袋,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人各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将球放入袋中,搅拌一下,再摸第四次,并记录结果。(一人摸到了5个红球,一人摸到有红球也有黄球,还有一人一个黄球也没摸到)

(2)观察记录下的摸球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

(1)提问:谁摸的红球多?如果让你摸,你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2)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全是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一定)

(3)你最不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4)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没有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子里会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5)还有一个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6)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红球黄球)

提问:在这个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板书:可能)

4、小结: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内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书p99“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来装球,然后摸

3、判断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1)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分页标题#e#

(2)后天下雨

(3)10月11日是星期三

(4)老师明天穿黑色的衣服

(5)每天有48小时

(6)秋天过去是冬天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

四、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72177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