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27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麋鹿》教案

  《麋鹿》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让我们一起认识它。(板书课题)

  2、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

  字,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悄然无声

  遁入

  雌鹿

  跋涉

  每胎

  撰文

  杀戮

  公爵

  别墅

  乌邦寺

  已逾千头

  颠沛流离

  轻纱

  《封神榜》

  棕红色

  饲养

  选自

  销声匿迹

  例外

  惨遭厄运

  厘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②了解下列词意掌握情况。

  滩涂

  遁入

  沼泽

  跋涉

  传奇

  厄运

  销声匿迹

  a.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讲意思。

  b.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②讨论分段。

  一(1)

  二(2~4)

  三(5~7)

  3、书写指导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和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了什么?

  2、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①观察课文中第二幅图,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层,第一层(2)概括介绍麋鹿奇特的外形,第二层(3)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第三层(4)介绍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②理解第一层内容。

  a.指名读。

  b.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c.“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③理解第二层内容。

  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a.指名读。

  b.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的?

  c.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d.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e.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为什么?

  f.讨论。

  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已经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再写是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第一层是概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而第二层则是具体的介绍。这样就使读者对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第二层介绍麋鹿外形的同时也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让读者认识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g.引导体会。

  ④理解第三层内容。

  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的?(一是雌鹿的怀孕期超过九个半月,比其它鹿类长;二是它每胎仅产一仔)

  (2)学习第三段。

  ①指读课文。

  ②出示“传奇”,齐读。

  理解“传奇”:经历离奇,不同寻常。

  ③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3、配乐朗读二、三段。

  第三课时

  1、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2、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海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4)通过对课文二、三段的学习,我们对麋鹿已经全面充分地了解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堂练习

  (1)祟课后第5题。

  (2)交流复述方法。

  ①结合插图,抓信麋鹿的角、蹄、尾、手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形及生活习性。

  ②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

  ③要学习讲解员讲解的神情和语气。

  3、练习复述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与问》教案

  《学与问》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船长》教案

  《船长》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特点,继续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想内容、掌握其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2.《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出生在纽约附近长岛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迫于生活很早就出外谋生,当过杂役、木匠、排字工人、新闻工作者和编辑等,他只受过几年初等教育,后来靠自学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但哺育他成长为时代歌手的,主要还是美国沸腾的社会生活。他的主要作品有《为了你,民主》、《大路之歌》、《今天的军营静悄悄》、《起义之歌》、《啊,

  法国之星》和散文《民主展望》等。这些诗歌都编在《草叶集》中,这部优秀诗集成为美国近代文学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典范。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艺术上进行大胆革新;打破长期以来诗歌因袭的格律,首创后来称为“自由体”的新诗形式,即以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大量采用重叠句、平行句和夸张的形象语言,并吸收了一部分劳动人民的语汇和少量外来语,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

  2.写作背景

  1783年,美国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后,国内存在着雇拥劳动制和黑人奴隶制。

  1860年11月,以反对奴隶制而著名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几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而独立,1861年4月,又首先出兵叛乱,引发了内战。林肯总统上任不到半年,就领导联邦政府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了四年的奋战,击败了南方叛军,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的成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林肯总统为美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功勋卓著。在全国欢庆大胜利的时刻,对民主怀有刻骨仇恨的南方奴隶主派间谍暗杀了林肯总统。在林肯总统死后,惠特曼写下了《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以表达对林肯的痛悼与怀念之情。

  (二).文本分析

  1.思想内容

  全诗三节,逐层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林肯总统的热爱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1)航程结束,大船凯旋,船长却倒下了。噩耗伴随着胜利的巨大欢乐而来,人们为船长的死而悲恸、痛惜。

  诗人把美国比作“大船”,林肯比作“船长”,把林肯率领联邦政府军战败南方叛军的过程比作是“度过了一切风险”的“艰苦航程”。这里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做大船,把林肯比做驾驶美国这个大船的船长,把南北战争比做艰苦的航程,通过大船的胜利返航表现林肯的功绩,形象地赞颂林肯,表达对他的爱。

  这一节描绘了大船的形象:稳定、威严而英武;突出了航程之艰苦,胜利的来之不易。借此来肯定船长林肯的伟大功绩。

  在这一节里,在抒情方式上,诗人直称林肯为“我的船长”“我们的船长”,表达了一个士兵,一个水手,抒发对自己的统帅亲切爱戴之情。

  (2).人民群众为大船凯旋而热情欢呼,钟声军号齐鸣,旗帜飘扬,鲜花飞舞,但船长倒下了,人们是多么悲痛!

  这一节描写的欢庆胜利的场面极为壮观,通过侧面描述人民群众对林肯的爱戴、敬仰之情,来赞颂林肯。

  在抒情方式上,这一节里,诗人称林肯为“亲爱的父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人,这比上节只称林肯为船长感情更近一层。对林肯直接称为“你”,这第二人称与“父亲”的称呼相配合,直接与林肯对话,感情热切而真挚。

  (3).航船下锚,大功告成,而船长永远倒下了。

  这一节诗人从历史的角度肯定了林肯的成绩,并表达了自己万分悲痛之情。诗人终于从想象(梦境)中回到现实中来,明确地知道“船长”真的是死了。在这一节里,诗人把林肯改称为“他”,表明诗人清醒的绝望、极度的悲痛。

  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来描述林肯这个人物的形象,赞美林肯的业绩,表达对林肯的敬仰与爱慕之情。

  2.《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反复咏叹。诗中以“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为主句反复咏叹,其中又有人称上的差别,这样的手法使本诗在表现上既保持悲怆感情抒发的一致性和沉重性,又体现了这种情感的发展过程。

  2.象征。诗人在这首诗中采用整体象征手法,把美国比作一只大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这只船上的船长,当这只大船凯旋时,船长却牺牲了。诗人形象而又鲜明地表现了对林肯的敬仰爱戴和对林肯之死的无限悲痛。

  3.《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的,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林肯卓越的功勋的赞颂。

  诗人把林肯比喻成船长,把美国比喻成一只大船。在第1段中,这只大船在船长的指引下,“艰苦航程已经终结”,“渡过了一切风险”,“显得威严而英武”,突出大船的凯旋,借以表现林肯的功业;在第2段中,“旗帜正为你飘扬,军号正为你发出颤音”,“为你,送来了这些花束和花环”,“他们为你欢呼,他们的热情的脸转朝着你”,表现了广大人民对林肯的爱戴、拥护和敬仰;在第3段中,“这只船安安稳稳下了锚”,“大功已经告成”,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对林肯的功勋作出极高的评价。诗人在诗中一步步地深入表现林肯的功勋,使人倍感诗人对林肯的推崇之情。

  (2).诗人对林肯的个人感情。

  在第1段中,诗人将林肯称为“我的船长”、“我们的船长”,这时他流露的是战士对统帅、水手对船长的敬仰之情。在第2、3段中,诗人的感情进一步深入,他深情真挚地称林肯为“亲爱的父亲”、“我的父亲”,表现诗人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这样的深入变化使诗人的感情更加浓郁深重,在第1段中只是为失去领航人而悲伤,在第2、3段中则是为失去慈父般的亲人而惨痛,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诗人感情上的深入。

  (3).诗人对林肯的悼念之情。

  在第1段中,诗人对于林肯之死,只是客观地叙述道:“甲板上躺着我们的船长,倒下来了,冷了,死了”,林肯之死的突然,使诗人在震惊中感情麻木而没有感到过度的悲伤,只是当作一件客观事件来接受,来陈述;在第2段中诗人从震惊中惊醒,悲伤涌上他的心头,但是他在感情上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不肯相信船长已经死去,他呼唤“亲爱的父亲”,他用“手臂把”船长的“头支起”,他宁肯相信这是“在一场梦里”,他对船长仍用“你”来称谓,表示船长和他一样,仍是在人世间活生生的人,只是暂时“倒下来”而已;在第3段中,诗人不得不接受这惨痛的现实,他不得不承认船长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手臂,船长“他已经没有知觉,也没有脉息”,自己支起船长的头呼唤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只好放下船长,“踏着悲哀的步子”在“甲板上走来走去”,诗人忍受“他倒下了,冷了,死了”给自己带来的悲痛。诗人用第三人称“他”称谓船长,表示诗人已经承认船长和自己已是冥世人间永隔了。

  在第2段中诗人还觉得像“梦”,还有一丝希冀,而现在却只有绝望了。整首诗诗人对船长由无人称到第二人称再到第三人称称谓的变化,呈现了诗人悲痛心情的发展过程。

  (4)总结:本诗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旋律是起伏波动的,每一段的感情主旋律都是由欢乐的激昂转到悼念的悲痛。第1、2段的前部分都是欢快的语调,船已经回来了,“争取的胜利已经获得”,港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欢呼”,但是在这两段的下半部,却都一下子跌入沉痛悲伤的气氛之中;第3段除去前几行叙述船长的语句,也基本上和第1、2段一样,从“大功已经告成”的欢乐中又跌入到“悲哀”之中。整首诗这种情感上的强烈反差,更使人体会到诗人心中那种悲怆欲绝的感受。

  4.《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这首诗表达了对建立自由美国而献出生命的领袖林肯的无比崇敬和悲悼之情,诗中的林肯是自由、平等、民主的象征,实际上就是赞美了为追求人民的自由平等而不惜一切的奉献精神。

  5.《啊,船长,我的船长!》共三节,在思想感情方面不断上升、加深,请留意体会。“倒下来了,冷了、死了”这句诗多次间隔反复,起了什么作用?

  反复咏叹,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诗中以“倒下了,冷了,死了”为主句反复咏叹,其中又有人称上的差别,这样的手法使本诗在表现上既保持悲怆感情抒发的一致性和沉重性,又体现了这种情感的发展过程。

  6.为什么说《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用得很巧妙?

  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庇佑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一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任务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船长却倒下了,具体可感地增添并表现了诗的悲壮情感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23793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