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环境材料定义

化学教案 时间:2021-10-11

【www.myl5520.com--化学教案】

环境材料定义【一】

关于环保的资料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土壤遭到破坏。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四、森林面积的减少。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六、化学污染。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空气污染。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环保行为规范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 节约用水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3)一水多用——不浪费资源,让水重复使用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少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16)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17)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18)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19)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保护土地

  20)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21)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22)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23)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24)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25)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26)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27)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28)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29)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30)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31)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

  32)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33)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4)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

  35)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36)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37)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38)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39)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40)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41)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

  42)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43)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44)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

  45)植树护林——与荒漠作斗争

  46)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47)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

  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环境材料定义。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环保资料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环境材料定义。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环境材料定义。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环境材料定义。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有关环保的节日

  2月2日 国际湿地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9月16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

  10月4日:国际动物日

  12月29日:生物多样化国际日

环境材料定义【二】

保护环境的资料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理所应当保护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保护环境的资料 ,欢迎阅读!

  一、我国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强;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副产品,出现有害残留物超标现象,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等。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二、环保名人名言

  1.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4.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5.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埃斯库曼斯

  6. 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7.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8. 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张立文《和合学概论》

  9. 为了制造一支铅笔,人们必须掠夺自然资源;因此扔掉一支铅笔,就是对自然的暴力。——甘地大约在年对其孙阿汉·甘地扔铅笔于地上的教育。

  10.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贾谊

  11. 我们追求健康环境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它应该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安南

  12. 人们经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做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13. 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恰当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蒙田

  14.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长冈半太郎

  15.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大的决策。——陈云

  16. 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环保人士

  17. 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俗语

  三、环保小知识

  1.城镇空气污染最重的时候

  城镇大气污染的程度,与季节气候及每天人们的生活活动有关,一般是夏、秋两季,空气最清洁污染最轻,冬季和春季的头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一天中,中午和下午空气较清洁,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较重。其中晚上7点和早晨7点左右为污染高峰时间。当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天空中形成逆温层,象一个盖子一样压在地面上,各种污染物不易扩散。一般在晚间和冬春季逆层较厚,影响地面污浊的空气稀释和扩散,因此空气污染最重。

  2.室内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环境专家们公认,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严重。

  据加拿大一个卫生组织对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些新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病因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人体污染,人可以排出25种有毒物质,成人每小时呼出25升二氧化碳,人体的排汗、排气、不洁的衣物食物也会造成室内的污染。少数人吸烟也是室内污染很重要的因素。

  现代化的室内装饰,人造板、胶合板、壁纸、各种涂料、化纤地毯等,都会释放出醛、苯、酚类有害气体。室内办公设备及家用电器,也会形成严重的室内污染。据德国专家指出,电视机的“放毒”现象必须引起警惕。厨房内煤气、液化石油气、燃煤、也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油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美国环保科学家发现有 11种有毒化学物质浓度高出室外, 其中6种是致癌物质。

  3.世界上铅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原联邦德国西部的施尔贝格市,是世界上遭受铅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施托贝格本来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该市年产80000吨铅,由于公害防治设施不足,每年有18吨铅和400公斤镉的粉尘落在人、畜身上和各种农作物上,从而使整座城市受到严重的铅污染。据测定,假若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一顿饭吃下本地产的土豆和蔬菜各200克,就等于同时吞下约100微克的铅,其剂量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不超过70微克的限度。

  4.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地方

  美国约翰斯岛位于夏威夷西南约700英里,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地方。该岛长仅2英里,宽1.5英里,是一座珊瑚岛。岛上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核武器试验场,钚2.5万桶化学脱叶剂和几千枚神经毒气弹、芥子气弹被埋在岛上那些混凝土“园顶建筑”内,美国储存在该岛的1.2万吨化学毒剂将在这里销毁,这个数字超过美国化学武器总量的1/3。

  5.世界上最脏的城市之一

  开罗由于人口增长率特别高,工业迅速发展,这个拥有 1500万人口的城市已成为世界上最脏的城市之一。该城市二氧化碳、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惊人的程度。与此同时,该城闹市区交通警察血液中铅的含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开罗大学医学院的埃马博士对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给开罗市中心的工人和居民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据他估计,开罗市至少有15%至20%的人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开罗空气污染的程度甚至比墨西哥和洛杉肌还严重。据埃及卫生部官员说,大部分灰尘不是来自沙漠,就是来自开罗以南的几家水泥厂的有害的硅酸盐。

  6.世界上噪声最高的城市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已成为世界上最喧闹的城市。据巴西声学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材料称:该市噪声已达85分贝,在一些汽车流量最大地区的4小时内,噪声竟高达93分贝。 现在在市区周围,噪声正以每年1.5分贝的速度增长,噪声已使本地市民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白天噪声为55分贝,晚间噪声为45分贝尚属适宜。

  7.环境污染最轻的城市

  当今环境污染最轻的城市是欧洲冰岛共和国的首都雷克雅未克。冰岛全境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4座(据统计,近百年来平均每五年有一次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的频繁活动使冰岛岛国地热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全国有温泉上千处,其水温多在90℃以上,该市市民充分利用地热取暖,建造温泉热能温室;城市照明、工业动力用电,是靠地下喷出的高达 270℃的热气发电,致使雷克雅未克城基本上没有黑烟、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当然,汽车尾气、工业性粉尘、废气污染还是存在的,我们所说主要是减少了燃煤、油等能源对环境 造成的污染。

  8.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据1991年环境报介绍,由联合国环境保护计划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根据在世界60个国家进行10 至15年的监测,空气中含二氧化碳最高、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是:意大利米兰、中国沈阳、伊朗德黑兰、南朝鲜汉城、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西安、法国巴黎、中国北京和西班牙马德里。

  9.全球城市环境之最(1991)

  据1991年中国环境报介绍,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美国的塔科马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而最差生活区是尼日利亚的拉格斯,扎伊尔的金沙萨。这是设在华 盛顿的世界人口统计组织——人口危机委员会的350多名都市专家,用两年时间对全球100多个城市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调查报告的统计数字表明,居住房屋最宽裕的有美国人,加拿大人及澳大利亚人,平均每个人拥有超过两间房屋。而拉格斯和中国的广州则是居住最拥挤的,每间房住5.5人以上。 台北、悉尼和墨尔本是空气污染最少的城市。最污浊的有印度加尔各答、新德里、印尼的雅加达、伊朗的德黑兰、意大利的米兰、中国的北京、沈阳。噪声最严重的城市有美国的纽约、伦敦、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与拉合尔、印度的马德拉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印尼的水和墨西哥的蒙特雷、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而最宁静的城市是新加坡、曼彻斯特与达拉斯沃思堡。世界上最洁净的街是瑞士苏黎世的巴荷夫街是世界闻名的“超净”街,这条街长约800米,几乎是欧洲的中心点,它距离维也纳、罗马或柏林几乎相等。巴荷夫街被辟为行人专用区,除了电车外,不准其它车辆进入。因此,街上的空气清新,且带有甜甜气味,那儿没有汽车废气的污染。街道两侧种有两百多棵成年橄榄树,这种树能净化空气。市政当局为维护这条街的清洁,还雇专人经常擦洗地面,使街面清洁无尘。街上所有建筑物都不超过5层,大部分是19世纪的新古典形式建筑。

  10.最早命名酸雨的人

  酸雨一般是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沉降物。酸雨成分比较复杂,它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造成地面水、地下水酸化,对人体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金属、橡胶等。因此,国内外把酸雨称为“现代空中死神”,成为世界各国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英国科学家史密斯,1852年化验分析了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附近的雨水成份,发现雨水中含有硫酸、酸性硫酸盐,硫酸铵、碳酸铵等成分,认为是受大气严重污染造成的。史密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酸雨存在和研究酸雨的科学家。他对酸雨进行了20年的研究和调查,于 1872年编著并出版了《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首先采用“酸雨”这一术语。

  四、生活中的环保措施

  1、 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

  2、 收集用过的草稿纸和旧作业本及试卷,找到合适的途径,送到造纸厂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纸张。

  3、 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

  4、 尽量节约用纸,无论是手纸还是餐巾纸,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 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6、 有些包装纸,可以做成手工艺品,美化生活。

  7、 尽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8、 方便筷或竹签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艺品。

  9、 不要用机械的方法破坏、损害树木。

  10、 多种植植物。

  11、 把装修中剩余的木头、木屑送去造纸厂,减少砍伐树木的数量。

  12、 和日本人一样,珍爱自己国家的每一棵树,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保护意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8648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