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延续中华文脉

个人简历制作 时间:2021-11-15

【www.myl5520.com--个人简历制作】

延续中华文脉【一】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解说词:延续中华文脉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 延续中华文脉。 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以下是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解说词。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解说词:延续中华文脉

  【解说词】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

  如果这道防线失守,受伤的将不只是公正。

  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使个别司法裁判异化为正义污点。

  公平正义如同空气与水。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也会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正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解说词】

  2014年2月,早春的北京迎来了又一个吐绿的时节,万物复苏中萌发出的每一棵新芽,都会给人带来一丝小小的欣喜。

  就在这个早春二月,新一轮司法改革按下了启动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证公正司法、加强政法队伍、维护人民权益、提高司法公信,4个有力的动词,托起了改革的核心目标。

  改革的鼓声敲响。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统筹部署被提高到了中央层级。

  【同期】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姜伟

  对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顶层设计。一些重大的司法改革举措都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审定。从这一轮司法改革的领导层级、推进力度、配套举措、科技含量来看,十八大以来的司法改革不同以往。

  【字幕】2014年12月15日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同期】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 赵建平

  我代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你们表示真诚的道歉,对不起。

  【解说词】

  2014年12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再审宣判,沉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被宣判无罪,公检法27名办案人员被追责。

  然而,这份追责名单上的人员,没有一个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行政化的,办案子的法官、检察官对案件没有决定权,而是要报上级领导层层审批、集体决定。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所以发生错案的话不知道是谁的责任。而且法官遇到疑难案件,为了推卸责任,他也不作出决定,他把案件往上交。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这就导致责任不清。假如这个案子出问题了,那么是由审理者负责呢,还是由审批者负责呢?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给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一招——“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司法责任制,短短5个字,直指要害。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对症下药,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落实司法责任制,就是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同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司法”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亲历性。所以司法责任制,说到底,它最大的(改变)就是去行政化,让法官、检察官真正成为司法工作的主体。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办案法官、检察官将独立判案,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也就是说,法官自己办理的案件,怎么判,自己就能说了算。谁办案、谁有权;谁用权、谁负责。案子判得对不对,是否公正,考验的就是法官个人或合议庭本身。

  放权不等于放任。那么,谁能够经受这样的考验,担当这样的责任呢?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这个责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担当的,它是要有政治上的要求,要有品格上的要求,要有职业上的要求。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 胡仕浩

  就是我们对法官要实行员额制的管理,要把我们现有的一些不适合独立承担审判责任的法官,让他从事审判辅助事务或者其它的工作。

  【字幕】广东 汕头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曾曼,你现在是副科级吗?副科级,到了正科级了?

  【解说词】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经都是汕头中院的法官,但一场员额制改革,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个人进入了员额,其他人已经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员额制改革,就是要分类定岗,择优入额。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额法官、检察官不能超过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法官、检察官在改革后不能入额,必须调整到其它岗位。

  一句话——减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实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汕头中院的员额竞争非常激烈,每四个法官中,只有一个能入额。

  员额考试过后,40岁的黄晓忠名落孙山,他选择去执行局成为了一名执行员。32岁的曾曼由于年龄原因,审判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参加入额考试,她选择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经穿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而如今却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曾曼

  可能我比较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是想(以后)做一名法官。我觉得其实不是说员额制之后没有机会了。而是说你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你这个时间段用来积累。只要你能够积累,其实对以后是会有更好的帮助的。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解说词】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上,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员额制就是要选出符合这五个“过硬”的司法人员。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员额制改革完成后,林立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责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林立自己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不需要再报庭长、院长审批。这样一个签字看上去简单,但落笔之后的责任和压力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同期】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林立

  落实司法责任制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了。作为员额法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顾永忠

  这件事情做错了、做坏了,你要承担责任,这就是最大的制约。因为他自发地要对自己约束了。因为他知道,我办错了,后面要承担后果的。

  【解说词】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把司法责任制称作“牛鼻子”,是因为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有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发现,以前困扰多年的难题,随着司法责任制的推进也迎来了排难解困的机遇。

  【字幕】吉林 长春

  【同期】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孙权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解说词】

  以公诉人的身份站在法庭之上,对于检察官孙权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出庭支持公诉是他干了十多年的老本行,陌生是因为他曾离开检察官一线工作已经三年。

  【同期】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孙权

  回到这个业务部门吧,多多少少有点兴奋,这个工作我自己熟悉。

  【解说词】

  几年前,孙权从一名检察官被提拔成办公室主任,从而离开了办案一线。在吉林检察系统,曾经“官多兵少”。孙权所在的公主岭市检察院在改革前共有78人在职,其中,真正在一线直接办案的只有18人。

  【同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克勤

  机构多了,领导就要多。领导多了以后就在忙开会,忙指导,忙协调,忙应酬。做了很多无效的劳动,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相对不足。

  【解说词】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给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办案不需要再进行层层审批,很多机构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检察院从以前的34个牌子变成了现在的10个。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机构,清扫着人浮于事的作风。

  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这曾是司法机关内部的顽疾,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司法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实际上那些错误执行者,他也是有一本账的,这个账是记在那儿的。一旦他出事了,这个账全给你拉出来了。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解说词】

  2015年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是防止以权力干预司法的“高压线”,也是保障法官、检察官独立运行司法权力的“防火墙”。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当你给他讲清楚,我们是有规定的,中央是有规定的,那么如果你要打这个招呼,我们是要记录在案的。起码我接触的这个层次,没有任何一个要坚持、要继续给你打这个招呼的。

  【解说词】

  有责先有权,用权必担责。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权力到位,责任到人,牵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创纪录地达到了89.2%。

  案子判出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马怀德

  这些改革包括我们说综合性的改革,它的价值取向或者追求,就是要确保司法的公正,确保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质量,让老百姓能够通过司法责任制的改革,感受到每个案件的公平和正义。

  【解说词】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

  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字幕】云南 勐腊

  【解说词】

  30年前,我国的西南边陲小镇,15岁的少年卢荣新,在自己的卧室门上写下了几个字——“吉祥红(鸿)运”。然而,40岁那年,命运却把他拖入了深渊。

  【同期】卢荣新

  三天三夜都不停地在审讯,手上这样铐的。要喝水我求他们求多了,他们就(拿)那个矿泉水打开,随便滴两三滴给你。实在是熬不住了,所以就承认了。

  【解说词】

  2012年9月,卢荣新被关进看守所,被迫承认自己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之后,等待他的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书上写明:根据卢荣新的有罪供述和DNA鉴定等物证,足以认定卢荣新就是凶手。

  一般来说,DNA鉴定就是铁证。卢荣新要想洗清罪名,难如登天。2014年6月,拿到判决书后,卢荣新提出上诉,但内心充满绝望。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几千里之外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推动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会改写他的命运。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解说词】

  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 卞建林

  实际上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前,呈现出了一种侦查为中心的样态。就是“公安做饭,检察院端饭,法院吃饭”。这个饭端上来以后,夹生了,糊了,你不吃不行。

  【解说词】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出之后,法院对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直接采信,而是要把证据拿到法庭上通过质证的方式,来确定它的合法性与客观性。程序上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证据,一律被列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同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王敏远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就是要求庭审实质化。你当时到底怎么做的鉴定,你这个凶器到底是哪儿得来的?如果得来的途径不对,那么你就不能作为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解说词】

  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可以说,这场变革推动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的速度。幸运的是,已经关押在看守所四年之久的卢荣新赶上了这一场变革。

  2016年,卢荣新的一纸上诉状摆到了云南高院法官汤宁的面前。

  汤宁发现,卢荣新案存在诸多疑点。作为一起强奸杀人案,警方在被害人身上没有提取到卢荣新的任何生物痕迹,认定卢荣新有罪的主要证据是遗留在现场的一把锄头。这把锄头被认定是凶手掩埋尸体的工具,有鉴定书证明在这把锄头上检验出了卢荣新的DNA。

  这份给卢荣新定罪的最为关键的证据,放到法律的准绳下,却经不起推敲。

  【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汤宁

  这把锄头是在案发现场的小河中提取到的。它(DNA)是一个水溶性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能提取到DNA,就很让人感到有一些疑惑。

  【解说词】

  鉴定书上提供的锄头擦拭物基因图谱,与卢荣新的基因图谱几乎是严丝合缝。鉴定专家认为,在河水浸泡过的锄头上不可能提取到这样清晰的DNA图谱。

  法官汤宁要求对锄头重新进行鉴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结果是,这把锄头上没有卢荣新的DNA。

  那么当时的DNA鉴定结果是怎样得出的呢?

  【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汤宁

  我们从卷宗中发现,对于这个DNA的鉴定检材的提取,有最少三种以上不同的说法。最终是哪一种说法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解说词】

  由于警方一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卢荣新案中的DNA证据,最终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随后,卢荣新案的定罪证据只剩下了口供。八份口供中,只有一份是有罪供述。然而,这份口供对应的同步录音录像,却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这样的证据,按照规定,也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同期】审判长

  原判认定卢荣新故意杀人强奸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卢荣新有罪,依法予以改判。

  【解说词】

  对于45岁的卢荣新来说,这一次蒙受冤屈让他失去了四年自由。“以审判为中心”,让他最终找回了清白,重归无罪之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

  而司法改革环环相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仅对审判环节提出了要求,更促进了公安执法的规范化。今天,公安机关取证过程必须规范,这样才能在庭审时经得起检验。

  【字幕】浙江 乐清

  【解说词】

  2014年7月,浙江乐清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诈骗案件过程中,被告人尹贵当庭翻供,声称自己身上有伤,是受到了刑讯逼供才作出了有罪供述。

  对此,主审法官要求办案民警陈晓庆出庭作证,说明情况。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 陈晓庆

  刚开始有一点蒙了,不知所措。侦查破案过程当中,是我们去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庭上的话,是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反而要被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解说词】

  根据法院审理需要,侦查人员出庭证明结果真实性与过程合法性,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 陈晓庆

  犯罪嫌疑人身上的伤,是在逃跑过程中被草丛划伤的。

  【解说词】

  抓捕录像表明,尹贵身上的伤,是在逃跑过程中,抗拒抓捕导致。法庭对尹贵所称遭到刑讯逼供的辩解不予采信。

  【同期】浙江省乐清市民警 陈晓庆

  幸亏还有一个资料。如果没有这个资料,我们没法子作出一个正面的解释。

  【解说词】

  这件事让陈晓庆和同事们认识到执法记录仪的重要性,执法记录仪,对他们的执法行为,既是约束,又是保护。

  2016年6月,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安民警6类执法现场应全程记录音视频,全国一线民警普遍配备了执法记录仪。

  埋藏在这些记录仪摄像头背后的,就是两个字——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成为了诉讼制度改革中又一个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截止到今年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以公开促公正,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围绕“审判”这个中心,锚定诉讼制度的短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一系列改革措施从顶层陆续推向了基层。

  法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关口,正在改革的“破”与“立”中,成为守护公正的一扇铁壁。

  【字幕】2015年3月24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2015年3月25日,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中提出,“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司法改革“为谁改”和“往哪儿改”,给出的定盘星。

  【字幕】2006年 浙江

  【解说词】

  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法治浙江,他把法治浙江的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为四个字——“法治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法治就要在哪里落脚。

  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公正司法、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定位从未改变,一脉相承。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与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一起,构成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三驾马车”。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实实在在地对准百姓心中的难点和痛点去改。

  立案难,这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难题”。因为难立案,很多老百姓遇到了矛盾纠纷,最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上访。

  2015年,全国法院同时展开立案登记制改革。改革的要求很重要,也很简单——“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2015年5月4日,这是立案登记制实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律师吕中旭拖着一个拉杆箱来到北京朝阳法院立案大厅。箱子里装的是积压了几年都立不上的案子,一共有208件。

  法院当场全部立案受理。

  【同期】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吕中旭

  来的时候也没想着说能把200多个案件都能立了,预期没那么大,想着二三十个可以立上也可以。

  【解说词】

  目前,北京朝阳法院平均每天立案500多起,平均用时十分钟。

  【同期】立案群众

  很方便这个。进去以后拿号,拿完号以后排队,然后查完资料就可以立案了。

  【同期】立案群众

  以前立案特别难,但是现在立案很容易。有案就立,有案就审,真是挺好的,我觉得挺正义的。

  【解说词】

  如今,在上海浦东法院,通过二维码就能自助立案。在福建、浙江,为方便群众打官司,全省范围内都实现了异地立案服务。

  执行难,也是困扰百姓的司法“老大难”。因为执行问题,有些老百姓甚至把法院的裁判文书称为“盖着官印的白条”。而就在去年,一项政策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49岁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建筑承包人老秦,承包了王某的建筑工程。没想到工程结算的时候,王某却开始打起了太极。到2008年,老秦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法庭,官司胜诉了,王某却拒不执行,老秦只能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同期】申请执行人 老秦

  在官司没有结束之前,外边到处都欠着账,每年到春节要账的,干啥的,打电话赖家里坐着不走了。甚至还有更强硬点,还有野蛮点的。这日子确实不好过。

  【解说词】

  2016年,老秦在病床上接到法官的电话。难得一见的“老赖”代理人,竟然主动上门要求还款。

  这让老秦又惊又喜。

  这一年的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惩治“老赖”的37项措施一出台,就被评价为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惩戒最严的整治“老赖”措施。

  这些措施成为了执行法官的杀手锏。法官将“老赖”王某列入了失信黑名单,限制其一切高消费活动。王某当时正在南极旅游,因为无法购买返程机票,被困在了南极。

  这一次,“老赖”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情,比申请人老秦还要急迫。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老秦终于拿到了十年前应得的177万工程款。

  【同期】申请执行人 老秦

  从第一次起诉到现在,到执行结束8年多了。8年,你想,人一辈子工作时间,满打满算,不超过40年。人生的1/5就没了。

  【解说词】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589万例。一大批“老赖”被限制乘飞机、坐高铁、住星级酒店、担任公职等。迫于压力,“老赖”们纷纷主动履行义务,执行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字幕】贵州 锦屏

  【解说词】

  清水江是贵州省境内第二大江流,江水原本和它的名字一样清澈透明。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化工企业违法排放污水、废渣,清水江局部水域遭到污染。

  眼看着江水一天天浑浊,住在江边的老百姓却束手无策。2015年,几位检察官的到来,给事态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2015年7月1日开始推进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让检察院多了一个新身份:公益诉讼人。有了这个新身份,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 郑新俭

  通过提起诉讼的这样一个督促,有效地使行政机关能够意识到自己要依法行政,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解说词】

  2015年,贵州锦屏检察院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向锦屏县环保局发出了督查整改的检察建议。但两次检察建议发出后,县环保局仍未履行职责。于是,检察院一纸诉状将环保局告上了法庭。

  【同期】福泉市人民法院法官

  被告锦屏县环保局怠于履行行政职权的行为违法。

  【解说词】

  法院判决后,锦屏县环保局立即开展了整治行动,同时也对全县达不到环保要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全部进行停产整顿或取缔。

  【同期】村民

  水比较清澈,鱼比较多了。

  【同期】村民

  这条清水江已经变清了,我们就安心了,群众的生活,其它都安心了。

  【同期】人民陪审员 马仲兰

  原告的父母没有生活来源,这个有没有相应的证据?

  【解说词】

  66岁的马仲兰担任陪审员工作已经多年。退休之前,马仲兰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她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生活经验,曾经给法官办案带来了很大帮助。

  人民群众是司法改革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改革的参与者。

  为了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先后推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选任办法和扩大陪审案件、监督案件的范围,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它标志着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开篇。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这一字之变,承载的是几代人的夙愿。全面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每一项合法权益,这是依法治国的时代强音庄严发出的百姓权利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追风踏浪,如今已经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补,不怕伤筋动骨。这是一场广度、深度、难度远超以往的司法改革。

  改革的成效要交给人民评判。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为什么这场波澜壮阔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历史足以铭记、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司法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这“四个坚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

  【解说词】

  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未来。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在五四青年节前夕,选择与政法大学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意味深长。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开足马力,好好学习,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解说词】

  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法学专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事关”论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与新高度。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声共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同步向前。

  让法之所向,成为民之所盼。

  在当下的中国,司法改革的每一个步伐,正如雕刻师手中的刻刀,将“公平正义”的信仰,深深地雕刻进时光的年轮,雕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延续中华文脉【二】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延续中国文脉


延续中华文脉。延续中华文脉。 延续中华文脉。 延续中华文脉。
申论真题 申论答案 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延续中国文脉》,希望广大考生们都能及时报考2018年公务员考试,并好好复习,通过考试!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延续中国文脉

  |背景链接*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延续中华文脉》紧紧扣住文化改革这个主题,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度思考和战略布局,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担当,展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勃勃生机和辉煌成就。节目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是成为文化战线干部群众的深切体会。

  |分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综合分析】

  文化是沟通的桥梁。桥梁的一端是过去,一端是未来,一端是中国,一端是世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让传统文脉在当代中国延续,用文化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清晰作答。

  中华文化,何以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行稳致远?缘于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这其中,始终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呈现勃勃生机的根本所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是文化改革的目标。近5年来,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文化人才不断涌现、文化获得感日渐增强,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中华文化感染整个世界,无不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以文化自信回应时代关切的改革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文化大有可为。自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化建设在改革方向和工作的布局上,由此搭建起新的“四梁八柱”。之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国有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系制度的出台,将全领域、多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推向纵深,而制度的创新也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

  通过观看《延续中华文脉》,带给我们的不只有丰盈的文化自信,也进一步夯实着我们的文化自觉。下一步,较好地把握“两效统一,社会效应优先的原则”;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挥舆论导向“定海神针”的作用;全面优化创作环境,创作更多时代作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让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等诸多措施和遵循,必将确保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文化自信的潮声,激发亿万人民的共鸣。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延续中华文脉,实现文化复兴。在多元文明共存的当今世界,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而今,全面改革助力中华文化行稳致远,“讲好中国故事”正成为中国积极走向世界的文化标识。面向未来,相信13亿中国人民必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极大地提升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申论推荐>>>

  公务员申论范文汇总(32篇)

  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汇总(27篇)

  国考干货!申论范文精选(100篇)

  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万能模板五套!

  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高分必背300句

  2018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汇总(22篇)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各类型题材分析汇总

  最新消息>>>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

  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你是个聪明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延续中华文脉【三】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800字

  2017年7月17日,中央台开始播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专题片,让我们对深化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相信看了这个节目您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下面是的小编整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s://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一】

  自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从2017年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播出以来,我每集都追赶着看,每集看完都心血澎湃,充满对新的未来的期待,因为里面讲的都是从十八大以来,包括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实实在在感受的变化、感受得到的实惠,专题片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唱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旋律。

  目前《将改革进行到底》已经播出了《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人民民主新境界》、《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以及《强军之路》上下集,气势磅礴地回顾和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凿破坚冰,全面深化改革的点滴,阐述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砥砺奋进,改革硕果让人民共享,为中华号巨轮驶向“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彼岸注入强大推动力。

  集中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好教材。《将改革进行到底》全景式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成就。学习永无止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要常学常新,我将以收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契机,把讲话精神读本上的学习与该专题片的学习结合起来,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我们这一代人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实现、也将全程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一定要努力学习,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二】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于7月21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本集聚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对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探索:中国出版业、演艺业、影视业,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五年中,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哪些文化改革成果?面对全新舆论格局,中国媒体融合之路走向何方?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文化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魅力?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承认,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还较弱小,文化软实力与我国经济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匹配。概而言之,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非是一个文化强国。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体制是保障,改革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审议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共开列出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并按照2015年、2017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进度要求,为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路线图、限定时间表、布置任务书,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到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再到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开启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时代,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着文化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不仅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也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此,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由此,让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回望过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展望未来,伴随着文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理由相信,作为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继续创造出新的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三】

  《将改革进行到底》全面系统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根据各行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变化情况,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切身利益入手,以极大的政治气魄和改革精神,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和政治担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的主题是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对各主要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现有体制下各领域出现的不适宜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些问题入手,从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关注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确立了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分十集分别对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进行了阐述,整个宣传片通过讲述一个个改革故事,既体现了该片较强的思想性,又体现了宣传的生动性,更有利于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接受。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改革之心,不仅体现在全局性的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上,更应该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改革创新上来,改革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创新来源,小到我们具体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中来,如现阶段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的全市农村党建现场观摩会,如何才能体现修武特色,才是我们工作中最应该努力的方向,要想“新”就必须“改”,坚持在全市统一安排的工作中改出新意,在全县自主工作中谋求亮点,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入手,大兴改革之风,大举创新之旗,为我县农村党建工作增光添彩。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更加依赖于全面改革的突破。改革的任务重,时间紧,更要求我们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恒心,常抓不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上来,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改革上来,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各项目标。我们要向先进学习、向改革之星学习,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要立足岗位、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切实履行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19351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