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抽条加固图片

手抄报图片 时间:2020-06-24

【www.myl5520.com--手抄报图片】

第17讲 2K313020:明挖基坑施工(三)(2015年新版)
篇一:抽条加固图片

2K313023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一、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与方法选择

(一)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

(1)基坑地基按加固部位不同,分为基坑内和基坑外加固两种。

(2)基坑外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止水,并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3)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等。

(二)方法选择

(1)在软土地基中,当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基坑工程施工前宜对基坑内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便提高被动区土体抗力,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类,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采用墩式加固时,土体加固一般多布置在基坑周边阳角位置或跨中区域;长条形基坑可考虑采用抽条加固;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裙边加固;地铁车站的端头井一般采用格栅式加固;环境保护要求高,或为了封闭地下水时,可采用满堂加固。加固体的深度范围应从第二道支撑底至开挖面以下一定深度,考虑地表有施工机械运行需要时,也可以采用低水泥掺量加固到地面。

(2)换填材料加固处理法,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为主,适用于较浅基坑,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3)采用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注浆或其他方法对地基掺入一定量的固化剂或使土体固结,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为主,适用于深基坑。

二、常用方法与技术要点

(一)注浆法

(2)注浆材料有很多,其中,水泥浆材是以水泥浆液为主的浆液,适用于岩土加固,是国内外常用的浆液。

(3)在地基处理中,注浆工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可分为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和电动化学注浆四类;其应用条件见表2K313023。

不同注浆法的适用范围 表2K313023

(二)深层搅拌法

(1)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

(2)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技术具有其独特优点:

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

2)搅拌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可在密集建筑群中进行施工,对周围原有建筑物及地下沟管影响很小;

3)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可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等加固形式;

4)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可节约钢材并降低造价。

(3)深层搅拌法施工步骤由于湿法和干法的施工设备不同而略有差异。其主要步骤应为:

1)搅拌机械就位、调平;

2)预搅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

3)边喷浆(粉)、边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灰)面;

4)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

5)根据设计要求,喷浆(粉)或仅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灰)面;

6)关闭搅拌机械。

(三)高压喷射注浆法

(1)高压喷射注浆法对于硬黏性土,含有较多的块石或大量植物根茎的地基,因喷射流可能受到阻挡或削弱,使冲击破碎力急剧下降,造成切削范围小或影响处理效果。

(2)高压喷射有旋喷(固结体为圆柱状)、定喷(固结体为壁状)、和摆喷(固结体为扇状)等三种基本形状,它们均可用下列方法实现(见图2K313023-4):

1)单管法:喷射高压水泥浆液一种介质;抽条加固图片。

2)双管法:喷射高压水泥浆液和压缩空气两种介质;抽条加固图片。

3)三管法:喷射高压水流、压缩率以及及水泥浆三种介质.

由于上述三种喷射流的结构和喷射的介质不同,有效处理长度也不同,以三管法最长,双管法次之,单管法最短。

(5)高压喷射注浆的全过程为钻机就位、钻孔、置入注浆管、高压喷射注浆和拔出注浆管等基本工序。

(四)加固体水泥掺量与加固体强度

加固体材料技术指标,包括加固体材料强度指标(水泥标号)、水泥掺量、加固体龄期、加固体强度等。加固时水泥(固化剂)掺入量,是以每立方米被加固软土所拌的水泥重量计。加固体的强度取决于水泥掺量和龄期

(1)注浆加固时水泥掺入量不宜小于120k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水泥土加固体的28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原始土体的强度提高2~3倍;

(2)双(单)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入量不宜小于230k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水泥土加固体的28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低于0.6MPa;

(3)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入量不宜小于360kg/m3,水泥土加固体的28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低于0. 8MPa;

(4)旋喷加固时水泥掺入量不宜小于450k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水泥土加固体的28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低于1.0MPa;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篇二:抽条加固图片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抽条加固图片。

三轴搅拌加固施工方案
篇三:抽条加固图片

目 录

1.编制依据 ................................................ 3

2.工程概况 ................................................ 3

2.1工程概述 ..................................................... 3

2.2工程地质 ..................................................... 3

3.施工总体部署 ............................................ 6

3.1施工进度计划 ................................................. 6

3.2材料与设备计划 ............................................... 7

4.施工方案 ................................................ 7

4.1三轴搅拌桩 ................................................... 7

4.1.1技术参数 ................................................. 7

4.1.2工艺流程 ................................................. 8

4.1.3施工方法 ................................................. 8

4.2袖阀管注浆 .................................................. 10

4.2.1技术参数 ................................................ 10

4.2.2工艺流程 ................................................ 11

4.2.3施工方法 ................................................ 11

4.3质量控制及检验 .............................................. 13

4.3.1质量检验 ................................................ 13

4.3.2质量验收标准 ............................................ 14

4.3.3袖阀管注浆质量控制 ...................................... 14

5.安全保证措施 ........................................... 15

5.1一般安全要求 ................................................ 15

5.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 16

6.其他技术组织措施 ....................................... 17

6.1质量保证措施 ................................................ 17

6.2环境、文明保证措施 .......................................... 19

6.2.1环保措施 ................................................ 19

6.2.2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 ...................................... 19

6.2.3噪音控制措施 ............................................ 19

7.劳动力计划 ............................................. 19

8.搅拌桩工程量计算书 ..................................... 20

9.附图 ................................................... 20

1.编制依据

⑴中铁二院工程设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

⑵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⑶本工程合同及招标技术文件要求;

⑷施工规范及标准:

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⒊《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

⒋《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⑸本行业工法及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2.2工程地质

根据岩土时代成因、地岩层及工程特性,对岩土进行地质分层,各层土的岩性特征及埋藏条件分述如下:

第1单位层,第四系全新人工堆积层:

<1-2>素填土:灰红、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状,稍湿,土质以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角砾为主,局部地段底部为种植土,处于欠固或稍固结状态。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2.5-9.8m,属Ⅰ级松土。

第7单位层,第四系洞穴堆积层:

<7-1>粘土:红褐色或灰黄色,可~硬塑状,局部少量碎石角砾,充填于泥盆系上统宰格组白云质灰岩发育的溶蚀洞穴及沟槽内,层厚1.4m,属Ⅰ级松土。

<7-2>角砾:红褐色或灰黄夹灰白色,稍密状,稍湿,充填于泥盆系上

统宰格组白云质灰岩发育的溶蚀洞穴及沟槽内,层厚5-7.3m,属Ⅱ级普通土。

第8单元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8-1>粉质粘土:浅灰色或灰褐色,可塑状,层厚0.8-8.2m,在场地内表层素填土层以下广泛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8-1-1>粉质粘土:灰色、灰褐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层厚0.9-8.5m,在场地内表层素填土层以下局部地段分布。属Ⅰ级松土。

<8-1-2>粉质粘土:灰褐色,硬塑状,土质均匀,层厚2.8-6.5m,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8-2-1>粘土:灰色、灰褐色,可塑状,层厚2.8m,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8-2-2>粘土:灰色、灰褐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层厚3.3m,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8-3>粉土:灰褐、深灰,中密,局部密实,湿,层厚0.7-3.6m,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属Ⅰ级松土。

<8-4>有机质土:深灰、灰褐色,可塑状,有机质含量5-10%,质轻,易染手。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钻孔揭示层厚1.4m,属Ⅱ级普通土。

第13单元层,第四系下更新统坡冲洪积湖积混合(Q1a1+p1+1): ﹤13-1﹥砾沙:深灰或灰黄色,中密,稍湿~湿,砾石含量占30%~50%,粒径为2~30mm,砾石成份为灰岩、砂岩,场地内12m深度以下局部地段零星分布,钻孔揭示厚度1m,属Ⅱ级普通土。

﹤13-2﹥粘土:灰黄夹灰白、浅红色,硬塑状,局部夹粉质粘土,测段内较广泛分布,层厚4.2~12.5m,场地内2.7m~15m深度以下广泛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13-2-1﹥粘土:灰黄夹灰白、浅红色,可塑状,土质较纯,粘性强,层厚1.3~7.2m,场地内7.6~21.2m深度以下广泛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13-2-2﹥粘土:灰黄、红褐色,软塑状,粘性强,夹少量碎石及角砾,层厚2~4.4m,场地内18.8~19.8m深度以下零星分布,属Ⅰ级松土。

﹤13-3﹥粉质粘土:灰黄、浅红夹浅灰色,硬塑,粘粒为主,局部夹少量粉土,层厚2.6~15m,场地内2.5~18.4m深度以下广泛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13-3-1﹥粉质粘土:灰黄、浅红色,可塑,局部含少量粉土,层厚

1.7~21.9m,场地内10~19.3m深度以下广泛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13-3-2﹥粉质粘土:灰黄、红褐色,软塑状,夹少量碎石及角砾,钻孔揭示层厚2.15m,场地内16.85m深度以下零星分布,属Ⅰ级松土。

﹤13-5﹥碎石:灰白色,稍密,碎石占50%~70%,其余为粘性土充填,碎石成份为灰岩,场地内地零星分布,钻孔揭示厚度为1.4m,属Ⅲ级硬土。

第24单元层(Fbr):

<24-1>断层泥(Fbr):深灰色为主,局部灰黄色,岩芯呈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中粗砂、砾砂状。分部于断层破碎带中,属Ⅱ级普通土。

<24-2>断层角砾(Fbr):深灰色为主,局部夹灰黄色、浅灰色,角砾岩性为白云质灰岩或砂岩,其余为硬塑状粉质粘土或粉土填充,局部夹断层泥。分部于断层破碎带,属Ⅲ级硬土。

第19单元层,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

<19-2>白云灰质岩:灰、青色,灰白色,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岩溶弱~中等发育,中等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呈灰黄色,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场地内广泛分部,属Ⅴ级次坚石。

第23单元层,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1c2):

<23-1-1>页岩夹砂层(全风化):灰黄色、红褐色,泥质胶结,粉细粒结构,层状结构,全风化,基本已风化为可~硬塑性粘土状及粉土粉砂状,残留风化角砾,局部有层面等残余结构,手捏易碎或成泥团,岩芯呈土柱状,钻孔内揭示厚度为2.8~8.2m,测段内大部分地段分部,属Ⅱ级普通

搅拌桩方案
篇四:抽条加固图片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工程地质情况 ................................................... 1

1、场地环境概况 ................................................. 1

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 1

四、工程范围及工程量 ............................................... 3

1、槽段加固 ..................................................... 3

2、地基加固 ..................................................... 3

五、深层水泥土三重管搅拌桩施工工艺 ................................. 4

1、施工准备 ..................................................... 4

2、施工工艺流程 ................................................. 6

六、特殊情况处理措施 ............................................... 8

七、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 8

八、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 ..................................... 9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管理制度 .................................. 10

2、安全保证措施 ................................................ 11

九、环境保护措施 .................................................. 11

1、卫生管理 .................................................... 11

2、污染控制 .................................................... 11

3、现场文明施工 ................................................ 12

十、施工进度计划 .................................................. 12

一、编制依据

1、***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车站土建工程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

2、***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 ;

4、***地下管线产权单位交底记录;

5、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水泥搅拌桩分为周边建筑物保护、槽段加固、地基加固搅拌桩。建筑物保护采用φ850@600mm水泥土三轴搅拌桩,深度为地面以下25米(局部20米)。槽段加固主要针对<3-3>淤泥质粘土层,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四搅二喷工艺,为φ850@600mm水泥土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采用裙边加固与抽条加固相结合的方式,加固采用φ850@600mm水泥土三轴搅拌桩。加固主要针对<3-5>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深度为地面至基底以下3米,其中靠近地连墙内侧的一排结合槽段加固施做(搅拌桩参数按照槽段加固要求执行)。

三、工程地质情况

1、场地环境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面高程一般20.24~20.48米之间,最大高差0.24m,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I级阶地。

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各层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

(1)填土

杂填土(地层代号1-1):杂色,湿,压缩性不均,该层为人类活动堆填而成,分布范围和厚度缺乏规律性,带有极大的人为随意性,往往在很小范围内,变化很大。拟建场区局部为水泥路面,其下含有较多的砖渣、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夹有少量黏性土,个别钻孔存在中粗砂,力学性质不均,工程性能差,硬杂质含量不均匀,部分地段超过50%,层厚0.5~4.6m,平均厚度2.7m,场区内均有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10年,局部小于10年。

素填土(地层代号(1-2)):黄褐~褐灰色,以粉质黏土为主,软~可塑状态,含植物根系、小碎石及砂性土,局部夹有淤泥及淤泥质土。其厚度1.0~2.6m,

平均厚度1.8m,层顶标高17.95~19.83m,场区内仅局部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10年,局部小于10年。

(2)第四系全新统湖积(Q4l)及冲积(Q4al)层

①淤泥(Q4l)(地层代号(1-3)):灰~灰褐色,切面光滑,富含有机质,偶见螺壳碎片,稍有臭味,无摇振反应,呈流塑状态,压缩性高。其厚度6.0m,埋深2.8m,仅在初勘孔LQJz4-Ⅱ12-ML02号孔揭露。

②黏土(地层代号(3-1)):灰~黄褐色,切面光滑,含氧化铁及氧化物结核,呈可塑状态,压缩性中等,韧性较好,干强度较高。其厚度1.5~4.5m,平均厚度3.0m,层顶标高16.43~18.83m,场区内仅局部分布。

③黏土(地层代号(3-2)):褐黄~褐灰色,饱和,软塑状态,压缩性高。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1.1~

5.4m,平均厚度2.8m,层顶标高15.94~18.81m。场区局部位置缺失。

④淤泥质黏土(地层代号(3-3)):灰~褐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压缩性高,含有机质、腐植物,局部为淤泥;该层局部夹有薄层粉土,摇振反应轻微,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厚度2.6~15.6m,平均厚度6.0m,层顶标高11.57~18.10m。场区内均有分布。

⑤淤泥质黏土夹粉土、粉砂(地层代号(3-4)):灰~褐灰色,饱和,黏性土状态流塑为主,局部软塑;粉土状态稍密~中密、粉砂松散状态。局部夹有淤泥,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摇振反应明显,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厚度2.9~8.5m,平均厚度5.4m,层顶标高5.44~12.30m。场区内局部缺失。

⑥黏土、粉土、粉砂互层(地层代号(3-5)):灰~灰褐色,饱和,黏土为可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态(该层局部黏性土的液、塑限指标受所夹粉土、粉砂影响,呈"假塑性",其状态以原位测试为依据,判定为可塑状态),粉土为中密状态,粉砂为稍密状态,局部夹淤泥质土,摇振反应明显,见有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压缩性中等。粉砂含量分布不均匀,局部位置较为集中,并含有细砂颗粒。厚度1.8~8.0m,平均厚度4.9m,层顶标高0.13~7.69m。场区内局部位置缺失。

⑦粉细砂(地层代号(4-1)):灰~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云母片、长石、石英等矿物,局部夹极薄层粉质黏土、粉土。其厚度2.7~

12.4m,平均厚度5.7m,层顶标高-2.70~6.35m。在场区内均有分布。

⑧粉细砂(地层代号(4-2)):灰~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云母片、长石、石英等矿物,砂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粉土,层底局部含有含少量中砂颗粒。其厚度8.1~15.4m,平均厚度11.1m,层顶标高-7.69~-3.01m。在场区均有分布。

⑨中细砂(地层代号(4-3)):灰色~青灰色,含云母、石英长石等矿物,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粉质黏土,呈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底部常混夹少量砾卵石。其厚度3.3~9.8m,平均厚度6.5m,层顶标高-20.29~-12.89m。场区内局部位置缺失。

⑩中粗砂夹砾卵石(地层代号(5)):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压缩性低,含石英、长石等矿物,砾卵石粒径10~50mm,个别最大粒径达90mm,成分主要有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等,磨圆度呈次棱角状、亚圆形。砾卵石含量约15%~40%,局部含量集中达60%,个别钻孔夹有少量黏性土。其厚度

1.5~6.8m,平均厚度3.8m,层顶标高-27.67~-19.22m。场区内局部缺失。

四、工程范围及工程量

1、建筑物保护加固

周边建筑物保护采用?850@600搅拌桩加固(见图1),西侧(变电站至地税局间)加固深度为20米,东侧(武建富强楼至1号出入口间)加固深度为25m和20m,桩体数量约为260组。详见设计图纸。28天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1.0MPa, 水灰比0.45~0.50,实桩水泥掺量为20%,具体施工参数的拟定应以现场试验参数为准。***周边建筑物保护加固平面图见附图1。

2、槽段加固

槽段加固采用桩径φ850@600mm的深层水泥三重管搅拌桩加固(见图1)。地连墙外侧加固深度为14m(局部地连墙接缝处加长至基坑以下3m),基坑内侧结合地基加固施做,桩体数量约为363组(地下连续墙外侧),详见设计图纸。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水灰比0.45~0.50,实桩水泥掺量为20%。***槽段加固平面图见附图2。

3、地基加固

地基加固采用裙边加固与抽条加固相结合的方式,加固采用?850@600mm水

泥土三轴搅拌桩(见图1)。深度为地面至基底以下3米,其中靠近地连墙内侧的一排结合槽段加固施做(本排搅拌桩参数按照槽段加固要求执行),桩体数量约为3211组,详见设计图纸。裙边与抽条加固区搅拌桩水泥掺量基底以上部分为5%,基底以下部分为15%。基底加固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加固后28天无侧向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地基加固平面图见附图2。

图1 φ850@600mm水泥三轴搅拌桩加固

五、三重管搅拌桩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成桩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各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层位置,钻孔取出一定的数量的试样土进行必要的软土物理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含量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强度试验,以验证软土的性质和设计的水泥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搅拌桩施工前最好分区段进行工艺试桩,以掌握适用该区段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成桩工艺试验桩不宜小于3组。

工艺试桩前,由施工单位书面通知甲方和监理参加。工艺试桩结束后,由施工单位提交工艺试桩成果报告,并以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作为该区段搅拌桩施工的依据。

获取操作参数,包括搅拌桩水泥掺量,钻机钻进与提升速度,钻进持力层时孔底电流值,搅拌的叶片旋转速度、喷停浆时间等。

(2)材料准备

水泥进场,按每一袋装水泥或散装水泥出厂编号进行取样、送检,不得有两个以上的出厂编号混合取样,并须在开工前取得水泥检验合格证,搭设水泥棚,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ouchaobao/11115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