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宋史吕大防

语文试题 时间:2019-10-15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2015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篇一:宋史吕大防

2015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他的修辞、句式和篇章组织的生命感,都是与渗透于其间的诗性直觉和用典密不可分的。直觉与用典,是诗学领域的两种文化现象。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象,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象。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直觉。但据传他梦见族弟谢惠连,似有神助而拾得此句,因而李白《送舍弟》云:“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这就成了用典,成了对谢氏直觉的再生性处理。钟嵘《诗品·总论》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现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里的用事即用典,直寻即直觉。但钟氏的话带有片面性,好诗是不废直觉,在不少场合也不忌用典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直觉的文化密度较疏,用典的文化密度较密,诗中的文化疏密度应该得宜。更重要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

李白为诗,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神韵,因此直觉在他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以山水为友,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他这样写《对雨》:“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他这样写《晓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水纹不起,你何必发愁?风线难牵,你岂能感到它重?这些不可言喻的感觉,都是把风线水纹牵系着自己感觉神经所致。雨后初睛,清池积雨而满,绿树淋湿而低垂,但是迎着晓光已是鱼跃莺吟的生命欢快,诗人已经以直觉切入自然界的生命节奏之中了。他这样写郊外:“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隐居》)他这样写县府衙门:“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赠崔秋浦》)在郊外,他体验到青牛趋暖、白鹤栖高的情趣,直觉到大自然饶有意味的沉默。在县府衙门,他体验到无为而治的县令公事清闲和诗酒兴浓,竟然与花鸟同乐了。由于他以直觉拾取清新的意象,有些诗行几乎语语珠玑,带有自然的光润性。

直觉的魅力,在于它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还原出诗的天然本性和天真情调。面对这种天然纯真,人们当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思无邪”。也就是说,直觉的本质在于真,它卸去了某些文化化妆。如《越女词》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作假,反而觉得她胸无城府,脱口而出,天真无邪。作诗作到这个份上,也可谓化境矣。 (摘编自杨义《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直觉的一项是(3分)

A.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C.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直觉具有始发性,和用典一样都是诗学领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

得比较充分,这也使得李白诗歌语言富有弹性。

B.“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这些诗句无不是由

直觉而得来,意象新鲜,犹如带着露珠。

C.钟嵘在《诗品》中特别强调了直觉之于诗歌的作用,作者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因

为作者认为诗歌需要直觉,但也并不排斥“用典”。

D.诗歌既要用典又要直觉,只要平衡好二者在诗中的作用,让它们在诗中各得其所,

就能彰显诗歌的文化真趣和自然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所说“直觉”是特殊术语,因为它不是简单指对审美对象的外形描摹,而是要

具精神深度,能传达诗人对审美对象特殊观照。

B.“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其中含蕴着作者的大胆想象,融入了作者独到的生命

体验,因此完全可以称得上“直逼事物本原”。

C.若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中的“青池满”和“绿树低”已能诉诸视觉的形

象,“鱼跃”和“莺吟”则透示着生命的欢快。

D.李白在《越女词》其三中跟着直觉,使用“佯羞”一词,却没因此损害诗中形象给

读者留下的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可见李白作诗堪入化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畏,字子安,其先遂宁人,父徙洛阳。畏幼孤好学,事母孝,不事科举。党友交劝之,..乃擢进士第。调成纪主簿,不之官,刻志经术,以所著书谒王安石、吕惠卿,为郓州教授。自是尊安石之学,以为得圣人之意。除西京国子监教授,舒亶荐为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有盗学士院厨钱罪,为王安礼所白,畏抗章辨论。亶罢,畏坐左转宗正丞,出提点夔州路刑狱。.吕大防、刘挚为相,俱与畏善,用畏为工部员外郎,除监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防、挚之争,畏助大防攻挚十事。挚罢,苏颂为相,畏复攻颂。颂罢,畏意欲苏辙为相。宣仁后外召范纯仁为右仆射,畏又攻纯仁,不报。畏本附辙,知辙不相,复上疏诋辙不可用。其倾危反覆如此,百僚莫不侧目。宣仁后崩,吕大防欲用畏谏议大夫,范纯仁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迁畏礼部侍郎。及大防为宣仁后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称述熙宁、元丰政事与王安石学术,哲宗信之,遂荐章惇、吕惠卿可大任。惇入相,畏遣所亲阴结之,曰:“畏前日度势力.之轻重,遂因吕大防、苏辙以逐刘挚、梁焘。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惇至,徙畏吏部,引以自助。中书侍郎李清臣、知枢密院安焘与惇不合,畏复阴附安、李,惇觉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平日所为于惇,遂以宝文阁待制出知真定府。寻落职知虢州,入元祐党。蔡京为相,畏遣子侄见京,以元祐末论苏辙不可大用等章自明,又因京党河南尹薛昂致言于京,遂出党籍。畏颇为纵横学,有才辩而多捭闽,与邢..恕缔交,其好功名富贵亦同。然恕疏而多失,畏谋必中,其究俱为措绅祸云。

(节选自《宋史·杨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友交劝之 交劝:结交勉励。 ..

B.为王安礼所白 白:揭发。 .

C.畏前日度势力之轻重 度:揣度。 .

D.又因京党河南尹薛昂致言于京 致言:献言。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B.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C.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D.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苜/为相公开路者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杨畏原本没有仕途功名之心。虽自幼好学,却一度不愿涉足科举;被调任成纪主簿,

他也不赴任,仍志在经术。

B.杨畏对私恩与公责不分。他受舒亶荐举,自觉舒亶有恩于他,便不顾舒亶丑行,竟

然上表相争,招致贬官之罚。

C.杨畏与多名重臣交恶。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先后诋毁刘挚、吕大防、苏颂和范纯仁,

甚至还有他一度依附的苏辙。

D.杨畏政治立场有时并不坚定。他曾举荐章惇,后章惇做了宰相,让他供职吏部,而

他却不忠于章惇,终致一贬再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亶罢,畏坐左转宗正丞,出提点夔州路刑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畏颇为纵横学,有才辩而多捭阖,与邢恕缔交,其好功名富贵亦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8~9题。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②③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

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③峻:尖锐。

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

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韵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2)《诗经·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

强”,文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瑜打败的事。苏轼写于同一时期的《念奴桥·赤壁怀古》对此事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冰 释

刘腊梅

这个暑假又长又闲,夸大了人的所有知觉。

芝化刚参加完初中升学考试,在家等待结果。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她报考了城里一所师范学校。

每年暑假,表妹都要来家里玩一段时间,尽管母亲从没有好脸子。对于褒和贬她都以没心没肺的坦诚笑容一一收受,高兴与不高兴都挂在脸上,心眼儿浅得一眼可以望到底。她并不知道自己成了舅妈与外婆恶劣关系的牺牲品,照样每年放暑假就来乡下消磨。有时候芝化也不亲表妹,因为她一来就分走了奶奶对她的专宠。奶奶对这个外孙女藏着好,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偏偏几次都被芝化撞见。比如偷偷塞个煮鸡蛋给表妹,或者悄悄拿两元卖破烂的钱给她零花。对于这份私情,表妹很懂事地配合,从不在第三者面前显摆。但这种私赠私授的诡秘感情,并没有瞒过母亲和芝化,芝化把它沉到心里,母亲把它挂在脸上。

这天晚饭时分,桌上多了一道薏米炖排骨,是奶奶用自己的私房钱来给表妹接风的,母亲才不会因为这个小客人的到来而改善伙食。而对于因表妹而开的洋荤,母女俩都不会领情。母亲因为头天晚上和父亲争论舅舅过生日送礼金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一张脸冷得瘆人。芝化把喝汤的声音降到最低,排骨上残留的肉渣子也不敢用力地吮,怕弄出声响来给母亲找到发作的理由。

“芝化,快吃,完了和我一起去晒谷场收包谷。光吃不做,会消化不良的。”

除了芝化被迫接收这个信息外,全家人都当没听见。表妹把一块骨头拿在手里,啃得翻来覆去,有滋味得很。

母亲拿着笤帚与竹篓向晒谷场走去。芝化只好草草结束了晚饭:“表妹,我们一块儿去吧,东西多了我拿不了。”临走时她叫上了表妹,这算是好心还是歹念?表妹乐颠颠地跟在芝化后面,不知道她领受表姐给她找的这个为这餐好食必须付出代价的理由没有。表妹把事儿做得像玩游戏,有两分调皮,手上快一拍慢一拍,由着性子打发,晚饭的不愉快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母亲看不惯这种小姐派头的作风,脸上写着嫌恶与不屑,呼呼的扫帚带起一层扑面的灰,像千军横扫的沙场。

“姐,我妈说你上了新学校,要经常来我家耍哟。”在表妹眼里,表姐可是要飞出山窝

了,她先替表姐新鲜和高兴起来。母亲也受了点感染,脸色暖多了,对表妹说:“你爸爸一车货下来可不少挣钱,以后你外婆还指望着你们呢。”表妹并不懂得母亲在旁敲侧击地推卸责任。住了一个星期,表妹回城了。

暑假很快结束,芝化落榜了,屈在家里不知去向。母亲病倒了,医生说是肝火过旺,气急攻心。

第三天里,表妹顶着毒辣辣的大阳来了,手里拎了两袋奶粉,两条黑亮的辫子和一张油亮的脸庞像被阳光镀了一层金。人在门外两米,声音已闯了进来:“姐,听外婆说舅妈生病了,我妈让我来看看。”芝化嘴角向里屋呶了呶,眼睛替母亲领受了谢意。表妹推开屋的门,把奶粉搁在床头:“妈让我拿了奶粉,你冲水喝,别人送的,我家没人喝”。表妹从不拿别人的人情替自己献礼。“我爸找人打听了,表姐只差两分,找个管事儿的熟人问问,再拿些钱应该还是可以去读的。爸爸说他先给表姐把学费垫上,去学校报了名再说„„”芝化听得很囫囵,她看不到母亲的脸色,却知道她脸上一定正发生着阴晴变化,还是应接不暇的那种。

“你爸真这样说吗?”母亲找不到为自己下台的话来说,有点不敢相信那个发了迹的姑父。表妹这时候已经在找电视机的遥控器了,顾不上回答母亲,自己打开好多天不闻声息的电视,专注而投入。

“芝化,给表妹冲杯糖水,这么热的天,看这汗„„”母亲怕表妹反悔似的,也不追问刚才的问题了。芝化不喜欢那黏腻的感情,给表妹端来一大杯凉白开。表妹咕咚咕咚灌了一杯。短短的十分钟内,芝化像是走了一程长长的路,风雨也淋了,风景也看了。母亲坐了起来,陪着表妹一起看电视。芝化敢说,这是母亲平生第一次认真看自己一点不喜欢的动画片,表情上写着看不懂的热情,是那种小孩子全心全意凑热闹的虔诚。表妹成了动画片里的一个角儿,被母亲一起慈爱地看进眼里。表妹还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忘我得很。

厨房里,奶奶又在张罗着腊肉猪脚汤。芝化静静地待在一边,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受。闻着肉香,好像这几天缺乏的烟火味儿全都找补回来了,特别饿,特别馋。

(选自2014年6月9日《羊城晚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城里的表妹,暑假来舅舅家玩,舅母对她从没有热情款待,这说明这位舅母并不喜

欢城里人,或者对城里人有妒忌之心。

B.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她不仅爱自己的孙女,而且也爱自己的外孙女,只是爱的方

式不一样,常常要招致孙女的责怨。

C.芝化非常懂事,她知道母亲和父亲头一天晚上又起纷争,吃饭时就谨小慎微,压抑

着自己,害怕引发母亲情绪的爆发。

D.母亲很世俗,听说芝化姑父能赚钱,就想将婆婆推给他扶养,听说他帮助芝化上成

了学,才一改故态对“表妹”示好。

E.“落榜”对芝化的打击很大,以至让她食不甘味,浑浑噩噩;而命运的转折和母亲态

度的变化,又让她找到了些许的信心。

(2)作品中的“表妹”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芝化”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阶段(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篇二:宋史吕大防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阶段联考(11月)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他的修辞、句式和篇章组织的生命感,都是与渗透于其间的诗性直觉和用典密不可分的。直觉与用典,是诗学领域的两种文化现象。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象,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象。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直觉。但据传他梦见族弟谢惠连,似有神助而拾得此句,因而李白《送舍弟》云:“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这就成了用典,成了对谢氏直觉的再生性处理。钟嵘《诗品·总论》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里的用事即用典,直寻即直觉。但钟氏的话带有片面性,好诗是不废直觉,在不少场合也不忌用典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直觉的文化密度较疏,用典的文化密度较密,诗中的文化疏密度应该得宜。更重要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

李白为诗,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神韵,因此直觉在他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以山水为友,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他这样写《对雨》:“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他这样写《晓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水纹不起,你何必发愁?风线难牵,你岂能感到它重?这些不可言喻的感觉,都是把风线水纹牵系着自己感觉神经所致。雨后初晴,清池积雨而满,绿树淋湿而低垂,但是迎着晓光已是鱼跃莺吟的生命欢快,诗人已经以直觉切入自然界的生命节奏之中了。他这样写郊外:“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隐居》)他这样写县府衙门:“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赠崔秋浦》)在郊外,他体验到青牛趋暖、白鹤栖高的情趣,直觉到大自然饶有意味的沉默。在县府衙门,他体验到无为而治的县令公事清闲和诗酒兴浓,竟然与花鸟同乐了。由于他以直觉拾取清新的意象,有些诗行几乎语语珠玑,带有自然的光润性。

直觉的魅力,在于它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还原出诗的天然本性和天真情调。面对这种天然纯真,人们当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思无邪”。也就是说,直觉的本质在于真,它卸去了某些文化化妆。如《越女词》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作假,反而觉得她胸无城府,脱口而出,天真无邪。作诗作到这个份上,也可谓化境矣。

(摘自杨义《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直觉的一项是

A.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C.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直觉具有始发性,和用典一样是诗学领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得比较充分,这也使得李白诗歌语言富有弹性。

B.“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这些诗句无不是由直觉而得来,意象新鲜,犹如带着露珠。

C.钟嵘在《诗品》中特别强调了直觉之于诗歌的作用,作者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因为作者认为诗歌需要直觉,但也并不排斥“用典”。

D.诗歌如果既要用典又要直觉,这时就要平衡好二者在诗中的作用,让它们在诗中各得其所,如此才能彰显诗歌的文化真趣和自然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本文所说“直觉”是特殊术语,因为它不是简单指对审美对象的外形描摹,而是要具精神深度,能传达诗人对审美对象特殊观照。

B.“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其中含蕴着作者的大胆想象,融入了作者独到的生命体验,因此完全可以称得上“直逼事物本原”。

C.若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中的“青池满”和“绿树低”已能诉诸视觉的形象,“鱼跃”和“莺吟”则透示着生命的欢快。

D.《越女词》其三用了“佯羞”或直觉,却没因此损害诗中形象给读者留下了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可见李白作诗堪入化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畏,字子安,其先遂宁人,父徙洛阳。畏幼孤好学,事母孝,不事科举。党友交劝之,乃擢进士第。调成纪主簿,不之官,刻志经术,以所著书谒王安石、吕惠卿,为郓州教授。自是尊安石之学,以为得圣人之意。除西京国子监教授,舒亶荐为监察御史里行。舒亶有盗学士院厨钱罪,为王安礼所白,畏抗章辨论。亶罢,畏坐左转宗正丞,出提点夔州路刑狱。吕大防、刘挚为相,俱与畏善,用畏为工部员外郎,除监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防、挚之争,畏助大防攻挚十事。挚罢,苏颂为相,畏复攻颂。颂罢,畏意欲苏辙为相。宣仁后外召范纯仁为右仆射,畏又攻纯仁,不报。畏本附辙,知辙不相,复上疏诋辙不可用。其倾危反覆如此,百僚莫不侧目。宣仁后崩,吕大防欲用畏谏议大夫,范纯仁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迁畏礼部侍郎。及大防为宣仁后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称述熙宁、元丰政事与王安石学术,哲宗信之,遂荐章惇、吕惠卿可大任。惇入相,畏遣所亲阴结之,曰:“畏前日度势力之轻重,遂因吕大防、苏辙以逐刘挚、梁焘。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惇至,徙畏吏部,引以自助。中书侍郎李清臣、知枢密院安焘与惇不合,畏复阴附安、李,惇觉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平日所为于惇,遂以宝文阁待制出知真定府。寻落职知虢州,入元祐党。蔡京为相,畏遣子侄见京,以元祐末论苏辙不可大用等章自明,又因京党河南尹薛昂致言于京,遂出党籍。畏颇为纵横学,有才辩而多捭阖,与邢恕缔交,其好功名富贵亦同。然恕疏而多失,畏谋必中,其究俱为搢绅祸云。

(节选自《宋史·杨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友交劝之 交劝:结交勉励

B.为王安礼所白 白:揭发

C.畏前日度势力之轻重 度:揣度

D.又因京党河南尹薛昂致言于京 致言:献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B.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C.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D.方欲逐/吕苏二人觉/罢畏言职/畏迹在元祐/心在熙宁首/为相公开路者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畏原本没有仕途功名之心。虽自幼好学,却一度不愿涉足科举;被调任成纪主簿,他也不赴任,仍志在经术。

B.杨畏对私恩与公责不分。他受舒亶荐举,自觉舒亶有恩于他,便不顾舒亶丑行,竟然上表相争,招致贬官之罚。

C.杨畏与多名重臣交恶。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先后诋毁刘挚、吕大防、苏颂和范纯仁,甚至还有他一度依附的苏辙。

D.杨畏政治立场有时并不坚定。他曾举荐章惇,后章惇做了宰相,让他供职吏部,而他却不忠于章惇,终致一贬再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亶罢,畏坐左转宗正丞,出提点夔州路刑狱。(5分)

(2)畏颇为纵横学,有才辩而多捭阖,与邢恕缔交,其好功名富贵亦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①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②双耳峻③,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③峻:尖锐。

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9.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 , ”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书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2)《诗经·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强”。诗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瑜打败的事。苏轼写于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此事是这样描绘的:“ ,谈笑间,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冰释

刘腊梅

这个暑假又长又闲,夸大了人的所有知觉。

芝化刚参加完初中升学考试,在家等待结果。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她报考了城里一所师

范学校。

每年暑假,表妹都要来家里玩一段时间,尽管母亲从没有好脸子。对于褒和贬她都以没心没肺的坦诚笑容一一收受,高兴与不高兴都挂在脸上,心眼儿浅得一眼可以望到底。她并不知道自己成了舅妈与外婆恶劣关系的牺牲品,照样每年放暑假就来乡下消磨。有时候芝化也不亲表妹,因为她一来就分走了奶奶对她的专宠。奶奶对这个外孙女藏着好,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偏偏几次都被芝化撞见。比如偷偷塞个煮鸡蛋给表妹,或者悄悄拿两元卖破烂的钱给她零花。对于这份私情,表妹很懂事地配合,从不在第三者面前显摆。但这种私赠私授的诡秘感情,并没有瞒过母亲和芝化,芝化把它沉到心里,母亲把它挂在脸上。

这天晚饭时分,桌上多了一道薏米炖排骨,是奶奶用自己的私房钱来给表妹接风的,母亲才不会因为这个小客人的到来而改善伙食。而对于因表妹而开的洋荤,母女俩都不会领情。母亲因为头天晚上和父亲争论舅舅过生日送礼金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一张脸冷得瘆人。芝化把喝汤的声音降到最低,排骨上残留的肉渣子也不敢用力地吮,怕弄出声响来给母亲找到发作的理由。

“芝化,快吃,完了和我一起去晒谷场收包谷。光吃不做,会消化不良的。”

除了芝化被迫接收这个信息外,全家人都当没听见。表妹把一块骨头拿在手里,啃得翻来覆去,有滋味得很。

母亲拿着笤帚与竹篓向晒谷场走去。芝化只好草草结束了晚饭:“表妹,我们一块儿去吧,东西多了我拿不了。”临走时她叫上了表妹,这算是好心还是歹念?表妹乐颠颠地跟在芝化后面,不知道她领受表姐给她找的这个为这餐好食必须付出代价的理由没有。表妹把事儿做得像玩游戏,有两分调皮,手上快一拍慢一拍,由着性子打发,晚饭的不愉快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母亲看不惯这种小姐派头的作风,脸上写着嫌恶与不屑,呼呼的扫帚带起一层扑面的灰,像千军横扫的沙场。

“姐,我妈说你上了新学校,要经常来我家耍哟。”在表妹眼里,表姐可是要飞出山窝了,她先替表姐新鲜和高兴起来。母亲也受了点感染,脸色暖多了,对表妹说:“你爸爸一车货下来可不少挣钱,以后你外婆还指望着你们呢。”表妹并不懂得母亲在旁敲侧击地推卸责任。

住了一个星期,表妹回城了。

暑假很快结束,芝化落榜了,屈在家里不知去向。母亲病倒了,医生说是肝火过旺,气急攻心。

第三天里,表妹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来了,手里拎了两袋奶粉,两条黑亮的辫子和一张油亮的脸庞像被阳光镀了一层金。人在门外两米,声音已闯了进来:“姐,听外婆说舅妈生病了,我妈让我来看看。”芝化嘴角向里屋呶了呶,眼睛替母亲领受了谢意。表妹推开屋的门,把奶粉搁在床头:“妈让我拿了奶粉,你冲水喝,别人送的,我家没人喝。”表妹从不拿别人的人情替自己献礼。“我爸找人打听了,表姐只差两分,找个管事儿的熟人问问,再拿些钱应该还是可以去读的。爸爸说他先给表姐把学费垫上,去学校报了名再说……”芝化听得很囫囵,她看不到母亲的脸色,却知道她脸上一定正发生着阴晴变化,还是应接不暇的那种。

“你爸真这样说吗?”母亲找不到为自己下台的话来说,有点不敢相信那个发了迹的姑父。表妹这时候已经在找电视机的遥控器了,顾不上回答母亲,自己打开好多天不闻声息的电视,专注而投入。

“芝化,给表妹冲杯糖水,这么热的天,看这汗……”母亲怕表妹反悔似的,也不追问刚才的问题了。芝化不喜欢那黏腻的感情,给表妹端来一大杯凉白开。表妹咕咚咕咚灌了一杯。短短的十分钟内,芝化像是走了一程长长的路,风雨也淋了,风景也看了。母亲坐了起来,陪着表妹一起看电视。芝化敢说,这是母亲平生第一次认真看自己一点不喜欢的动画片,表情上写着看不懂的热情,是那种小孩子全心全意凑热闹的虔诚。表妹成了动画片里的一个角儿,被母亲一起慈爱地看进眼里。表妹还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忘我得很。

厨房里,奶奶又在张罗着腊肉猪脚汤。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9905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