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综合试题 时间:2020-07-19

【www.myl5520.com--综合试题】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探索与实践
篇一: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相继组建起来的各级安监部门成立的时间较短,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体制及运行机制尚待加强和完善。在这种的情况下,如何对一个地区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综合监管,全方位地组织和协调各部门,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保证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和不断好转,是我们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限,对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代表政府履行监督检查、综合协调、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职责,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本地区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概括地说,综合监管就是较宏观的、高层面的、全局性的、全面性的、全方位的监管。其功能和内涵包括运筹谋划、导向促进、立规执法、组织部署、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宣教培训、统计分析、通达反馈、综合调度。

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是伴随着安全生产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和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相对于部门专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而言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2个方面:一是对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综合监督管理;二是对各项专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在原国家安监局提格为现国家安监总局后,中央要求各级安监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监督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下级政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安监局的提格就是要增强政府安全监管的权威性。黄菊副总理也要求安监局要找准定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安全生产的大格局。因此,我们要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就必须从这个大概念、大安全的角度,全面理解和对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

二、如何做好综合监管工作

总结辽宁省沈阳市近几年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具体做法,有以下4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1.抓好队伍建设,是综合监管工作的前提

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2002年初成立的,当时由市经贸委管理。成立伊始,就面临着3大难题:一是体制问题。随着机构改革,有的企业主管部门不存在了,依靠主管部门抓行业安全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同时,各类所有制的小企业大批出现,给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提出了新课题。二是队伍问题。机构改革后,安全生产工作划分到多个部门分别监管,再加上行业主管部门撤销,安全战线人员锐减。而新组建的安监局人员来自各个方面,队伍需要整合,人员需要培训,机关作风建设和各项基础工作都需要加强。三是资金、装备问题。安监局成立后,首先面临开办资金、车辆装备、办公条件等具体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逐步打开了工作局面。一方面,抓好队伍建设。我们从加强全市安监队伍自身建设抓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4次为市安监局增加编制和人员。到2005年,沈阳市和各县区安监局均已升格为政府的直属机构,人员从二三十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为提高全市安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安监局实施了全员培训教育。每月集中培训1次,请专家和专业人员讲课,理论结合实际,使全市安监队伍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监管能力和执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努力,取得各方支持。 机构逐步健全,队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增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实现综合监管一要靠人,即安监系统本身队伍要强、素质要高;二要依靠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树立综合监管部门的权威性;三要依托市安委会,建立和谐、高效、顺畅的部门关系。

沈阳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市长现场办公会议,听取安全生产工作专题汇报,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同时,安排主管公安的副市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任命了协调安全生产工作的专职副秘书长,聘任了安全生产顾问,市政府还设立了5 0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重大问题。

2.落实各级监管责任,是综合监管的保证

落实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也是现阶段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根本保证。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从2002年下半年起,全市建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县、区-乡、镇(街)-社区(行政村)“四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用责任制体系确立了市安监局对市直各委办局和各区、县(市)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分级管理、分级承担行政责任的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四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的框架下,市安监局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一是落实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来落实责任。市安委会制定了《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经市政府同意,由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严明奖惩,严格考核。考核标准定为优秀、达标、不合格3档。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达标单位,对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给予不同数额的奖金;发生死亡和重伤事故及超指标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受到经济处罚。三是强化责任追究,维护监管权威。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辖区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职责分工、管理范围和权限,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

“四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开展,使沈阳市连续3年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各类事故的主要指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3.发挥安委会办公室的作用,是综合监管的有效手段

要对一个地区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综合监管,就要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利用安监局承担同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的有利条件,发挥安委会办公室的谋划部署、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和调度综合作用。以安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对部门之间存在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以及由此造成的相互扯皮、推诿等问题,代表政府出面综合分析情况,明确部门责任,进行协调指导,共同配合加以解决;对各专项监督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等问题,代表政府出面协调、监督解决。

近年来,沈阳市安监局在加强安委会综合协调能力方面,结合形势的发展,先后3次调整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修订了市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规则,制定了每月召开1次专题分析协调会议的工作制度。通过协调会,使一些难以解决或只靠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得到解决或落实。

现在,凡是涉及安全生产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关部门都主动提交市安委会办公室或安监

局来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4.摆正位置,理顺关系,是综合监管的要求

综合监管工作涉及的行业、领域多,职能交叉重叠,情况错综复杂,矛盾问题较多。事实证明,要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和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基本职责,摆正位置,理顺关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可以看到,在实施综合监管工作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2个关系。

一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即处理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认真履行我们的职责,又要注意不能替代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和工作,要依靠和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和积极性。要特别注意与建设、质检、卫生等部门在交叉业务上的协作,坚持按规定办事,不争论、不扯皮。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安监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

二是上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下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都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领导责任。因此,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紧紧依靠同级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下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如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市安监局都吸收区、县(市)安监局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注重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一些关系全市的重大问题,如机构建设、力量配备、资金投入等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协调解决。

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部门管理的关系
篇二: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正确处理综合监管与部门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泰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下一级政府和同级行业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监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法律规定,安监部门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代表政府对消防、道路交通、建筑、煤炭、特种设备、水利、林业、农机、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行业系统实施综合监管。安监部门成立时间比较晚,面对发改、经信、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建设等综合部门,这些部门成立时间早,基础雄厚,影响大,加之法律虽赋予了安监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权,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怎样进行综合监管。因此,安监部门怎样处理综合监管与部门管理的关系,如何进行综合监管,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本文就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部门管理的关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属地管理”、“谁投资、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本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做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有12项职责:

1、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综合督查、专项检查、执法监察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跟踪监管;要根据其级别,通过责令立即整改、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挂牌督办、派驻工作组、领导包保等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对未按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的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监管部门、当地政府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特别是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整改指令督办制度。

2、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冶金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牵头部门针对各行业领域特点和实际,制定并落实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电力、通信、建材、轻工、机械、人防、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领域要针对事故易发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明确各自的整治重点和整治措施。

3、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依法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评估和监控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应急预案,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切实做好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和动态监控,制定落实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可控在控。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制定和完善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划布局,从严控制高危行业和高危项目市场准入,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技术装备,制定限制剧毒危险化

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等高危企业的措施。负有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必须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进行审查、审批,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日常监管,一旦发现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暂扣、吊销、撤销相关证照或审批手续。

5、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建设项目设立的重要条件,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建设项目联席会审制度。要求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必须通过安全评价和 “三同时”审查。凡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划布局的,发展改革、住建、规划、安全监管、卫生、消防、质监等部门联席会审时,一律不得立项、施工和生产。对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整改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6、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负有行业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指导所属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标准。加快各类高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试点活动,努力创建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同时,鼓励引导基础较好的企业认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减少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7、加快“科技兴安”战略步伐。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安装集散控制和紧急自动联锁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臵自动化控制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重点企业、重要设施、重点岗位进行安全监控,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

8、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健全完善执法体制,积极创新执法机制,按照各自职责,依法监督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政府决定关闭取缔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吊销其所有证照。对抗拒执法的,要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9、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将安全生产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各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新闻部门要会同安全监管部门建立突发事故灾难新闻发布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将安全生产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安监、质监、公安消防、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每年都要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经过相关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任职和上岗。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安全培训中介机构的监管,认真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保证培训考核质量。对没有开展安全培训、没有经过严格考核、没有做到持证上岗的,要依法查处,责令其限期改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监督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全面加强全社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10、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及时将灾害性天气通报给安全监管、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林业、质监、供电、通信等有关部门、单位和新闻媒体,各部门单位要立即向本系统、本行业、本领域发出预警指令并提出预防措施,督促企业、单位迅速采取防范措施,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协调有序、科学处臵,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加快安全预警信息直通系统建设,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高危行业企业、大中型企业、位于水库下游、河堤旁的企事业单位要安装安全预警信息接收设备,确保第一时间接受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每年汛期,要把防范强降雨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工作重点,对预报有大风、暴雨天气时,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逢大雨必须停产撤人”规定,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跟踪监督落实到位,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11、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政府授权开展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和行业组织优势,参与安全检查和督查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12、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信访问题,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掌握实施综合监管的手段和方法

安监部门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好以下手段和方法。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一)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近几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持续稳定好转的趋势,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安监部门要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总抓手,完善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一是签订责任书要做到全覆盖。要以

创新城管格局 整合监管资源 完善管理体制
篇三: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创新城管格局 整合监管资源 完善管理体制

市城建局组建7个城区综合监管中心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曾维书记到市城建局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完善城市管理体制,适应大城管要求,尽快把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升到全国一流水平。市城建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杭州、天津、成都等市的城市管理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业务指导、综合监管职能,组建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东陵(浑南)、于洪等7个城区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下移城市管理重心,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在城市运行过程中,一个城市管理问题往往同时涉及市政、绿化、环卫等多个部门,在按行业进行监管的体制下,各支监管队伍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造成监管资源的浪费。原来的巡视监管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全部使用机动车巡视,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速度相对较高,难以发现市政设施、树木、植物细微的动态变化和安全隐患;二是多名监管人员乘坐同一巡视车辆,监管责任不清,浪费人力资源;三是巡视车辆与管理的设施量比较相对较少,只能保证主要街路的监管工作,在巡视管理的同时处理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市城建局打破原有按行业实施监管的工作格局,整合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行业监管队伍,以区为单位组建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构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一盘棋”的新格局。目前,各区监管中心组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10月21日开始,各区监管中心将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定频次” 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开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巡视相结合的复合式巡视监管工作。非机动车巡视按照各区的市政设施量和管理职能, 对每名巡视监管人员的巡视监管范围进行科学的详细的划定,具体到街路明细和分界线,明确巡视监管范围内涉及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市容景观详细的工作任务,按照规定的巡视频次开展巡视监管工作,使监管工作从主要街路的巡视监管延伸至对区管街巷路的各类问题处置的督查督办。

下一步,市城建局将指挥中心和指挥调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利用GPS技术,依据对每台巡视监管车辆划定管理的区域、工作职能、工作责任、进行定位管理,最大程度的发挥管理效能,工作中以就近处理为原则指挥调度监管人员、车辆到现场进行快速处置。同时,通过城建局指挥中心协调、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中各类动态问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政务活动市容环境综合保障工作。

市城建局开展“迎全运、创一流”工作,深化城市管理体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制改革,组建区级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有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将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率和各类问题处置效率,形成城市管理信息迅速共享,问题处置快速反应,城市管理“无缝衔接”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加快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进程。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南方日报评论三打两建
篇四: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三打两建

今年2月以来,?三打两建?统一行动在全省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广东市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如今,经过两个月的探索,?两建?试点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对于社会各界而言,?两建?到底要?建?什么?该怎么?建??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两建在广东?专栏,连线权威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解读?两建?的体系建设、剖析?两建?探索中的个案、介绍?两建?工作进展,并围绕各界关心的话题多方互动,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的?两建?工作,以飨读者。

8月16日,全省?三打两建?工作会议对?三打?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全面部署?两建?工作。随后,省?两建?办、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工商局,以及?两建?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及时组织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建设方案、具体工作分工、部署试点工作,使?两建?从筹备、谋划进入到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经过两个月的探索实践,目前?两建?试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昨日,省?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两建’办?)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就?两建?工作两个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重点、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推动 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

当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行业会员制模式。参照这三种目前较为完备的模式,广东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该走哪条道路?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广东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进行探索。?省?两建?办负责人表示,广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综合现有体系建设经验,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

难点全社会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广东目前仍处于体制转型期,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薄弱、征信中介机构发育迟缓,单纯依赖信用服务市场的自我发育,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信用环境

省?两建?办负责人介绍,广东目前仍处于体制转型期,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薄弱、征信中介机构发育迟缓,单纯依赖信用服务市场的自我发育,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信用环境,因此,广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综合现有体系建设经验,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

?首先,政府应充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充分发挥自身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其次,积极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加快培育引进和规范发展一批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推进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再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在行业信用建设、诚信宣教、外部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格局。?该负责人表示。

重点全省征信系统将共建共享

广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将通过共建共享方式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促进行业和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省?两建?办负责人表示,政府应加快建设公共征信系统,建立健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并通过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市场机制,最终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建立起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围绕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广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省?两建?办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从完善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和培育引进专业信用服务机构等方面重点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据介绍,针对当前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各类征信行为缺乏法制保障等问题,省?两建?办正抓紧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规范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等行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将针对?三打?中发现的法律制度漏洞,开展立法论证。

?政府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掌握了大量信用信息。因此,要推动这些行业和部门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加强对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完善信用档案,并实施信用分类监管。?上述负责人称,为了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将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促进行业和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社会成员信用行为的行业和部门联合奖惩。此外,还将培育引进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促进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使用,实现对社会成员信用行为的社会联合奖惩。

亮点实现社会信用主体全覆盖

广东在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的基础上,将医院、学校、慈善团体等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也纳入了社会信用建设的范围,实现信用主体的全覆盖

综合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已经成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但目前我国这一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省?两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因为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探索相对空白,广东将继续?先行先试?,从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入手,努力争取并做好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当前个别医院、学校、慈善团体等的失信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也纳入了社会信用建设的范围,实现信用主体的全覆盖。?该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难等问题,省?两建?办正努力完善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社会成员信用信息标准、采集方式和信用评价方法,加强对其等级评定结果的应用,从而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此外,广东还将进一步探索推进政府公共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等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征信系统的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建设十大子体系 执法权下移

?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省?两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主要是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各自的市场监管活动分散实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没有形成合力。?省?两建?办负责人表示,在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上,主要是改革创新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重点推进市场准入体系、市场竞争秩序监管体系等十大子体系的建设。

重点推进十大子体系建设

通过对现行制度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三打?实践,广东发现市场监管体制现行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在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上,将改革创新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

省?两建?办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市场监管体制现行制度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对?三打?实践发现市场秩序失序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市场监管体制现行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一方面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另一方面又互相推诿、扯皮;重审批轻管理,市场主体准入环节多,门槛、成本高;社会监督机制没建立,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管理靠执法部门唱独角戏;还有信息资源不共享,各职能部门间的监管信息相对封闭,形不成监管合力;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不畅顺,以罚代刑,使犯罪分子得不到有力惩治等,都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省?两建?办负责人介绍,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上,主要是改革创新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重点推进市场准入体系、市场竞争秩序监管体系、市场监管法制体系、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体系、行政执法体系、行业自律体系、消费维权和社会监督体系、质量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等十大子体系的建设。

亮点降低准入门槛多元监管

构建了?宽进严管?的准入体系,同时通过改革尽可能将执法权下移,并实现市场监管向多元监管、信用监管、柔性监管、综合监管和事前防范转变

针对市场监管体制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省?两建?办从创新市场准入机制、创新行政许可机制、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创新投诉举报机制和创新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市场准入机制方面,省?两建?办通过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和注册资本金制度改革,构建了?宽进严管?的准入体系,降低了准入门槛和准入成本。

对一个职能部门内部多个机构许可的,调整为一个机构统一行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对一个审批项目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多环节许可的,按职能就近原则,调整为一个部门许可,从而创新行政许可机制,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能。

与此类似,在行政执法方面,对同一违法行为涉及一个部门多个机构的,调整为一个机构集中执法;对同一违法行为执法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按照职能就近原则,确定一个职能部门承担。?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违法行为,由前置审批的部门统一执法;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违法行为,由品种或行业管理部门统一执法。?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革,尽可能将执法权下移,同一职能部门多个层级都有执法权的,一律下放到具有法定执法权的最低一级执法部门行使执法权。

而在投诉举报方面,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将群众投诉举报集中到一个平台受理,整合投诉举报电话,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的方式,实现?统一接听、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考核?。

?在此基础上,通过体系建设,实现市场监管向多元监管、信用监管、柔性监管、综合监管和事前防范转变,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机制,从而创新市场监管机制。?

难点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创新

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工作,要善于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创新

?由于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因此不能用老办法、老经验,像拼积木一样把原有的、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办法一拼了事,要善于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创新。?省?两建?办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大、部门多,体系建设的组织架构层次也多,这就要求试点地区和行业、负责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负责子体系建设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以及具体承建子体系建设任务的工作小组牵头单位,加强和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在工作中形成合力。?要注意通过试点工作取得的建设经验,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赢得良好开局。?

■评论

做好?两建?工作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为期半年多声势浩大的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三打?工作基础上,目前,广东展开了对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设。广东为什么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当作一个整体来抓?开展?两建?用意何在?

先来看广东面临的宏观环境。当前是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就外部而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国内其它地区后发优势凸显,广东原有的优势逐步减弱;就内部而言,国内普遍存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等问题。其中,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失位,欺行霸市、商业贿赂、制假售假等,在广东均有

不同程度存在。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既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建设幸福广东的迫切要求;还是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途径。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广东?三打?工作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不仅提高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创造了帮助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同时也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市场长效机制及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下了基础。

现阶段,?三打两建?工作重点由集中?三打?逐步转入?两建?,并不意味着?三打?的结束,而是表示?两建?作为广东今后五年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作重点,对在?两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整治,以?建?带?打?,推动?三打?向纵深发展。?三打?、?两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

与?三打?行动相比,做好?两建?工作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基础性、稳定性、长期性,更加强调从总体设计的高度统筹规划,更加突出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完善机制,更加注重从体系创新的角度打开局面。

回望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市场体制建设方面,广东均领跑全国。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省委、省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当作一个整体来抓,可谓抓住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牛鼻子?。通过对试点地区和行业的探索,接下来广东?两建?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或将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转型和改革创新提供样板,广东也将继续成为中央总结推广改革开放经验的试验田。

■链接

23个专责小组

合力推进?两建?

根据《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广东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两建?工作将细化为16个子体系,成立23个专责小组,各个小组设牵头单位,并明确其工作职责(见右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任常务副组长,在统筹小组下设立11个专责小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成立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由副省长许瑞生任组长,省工商局局长卢炳辉任常务副组长,在统筹小组下设立12个专责小组。

■进展

各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8月16日全省?三打两建?工作会议后,各地区、特别是试点地区迅速明确了试点行业,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召开了试点工作推进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珠海、顺德作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两项工作试点地区,按照省?两建?工作各子体系和行业试点的工作要求全面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各子体系及各县(区)的工作重点,确定了重点试点行业和项目,制定出详细具体的试点工作方案。

广州市在全市开展了食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1472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