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普中行文子出亡

语文试题 时间:2020-07-17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篇一:普中行文子出亡

2016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

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

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其实古人早就讲过:“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很有道理。

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标志性的符号。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就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书法的教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如果我们现在还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聊书法,仅仅是局限在一种所谓的书法“界”,局限在文人趣味、展厅效应,那是狭隘的。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书法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很多人对书法产生了误解,把它理解成了脱离书写内涵的纯艺术。

B.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论中有完整、缜密的审美评判标准。今天,中文系继承了对这些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

C.人们对书法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的方式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

D.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能不能把握好汉字的内涵,关系到能不能弘扬好“中国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文字是诗歌、历史、哲学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在文化的传承中,汉字的书写内涵比其书写艺术更重要。

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这阻碍了当今的书法教学。

C.当代书法,要处理好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汉字”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应背着传

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

D.把书法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对书法的低估,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需要人们认识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中国书法,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文字为“皮”,艺术为“毛”,如果丢掉了文字的内涵,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传统书法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审美艺术,而且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繁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C.古人常有通过书法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风度、品行的做法,所以说汉字在民族性格的塑造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D.当下,书法教育存在着局限在书法“界”、局限在展厅效应的现象,这不仅是狭隘的,而且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

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滶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曰:“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滶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滶,令立功。滶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

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

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D.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5分)

2)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8.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9.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

“ , ”写出了生活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

初二课外文言文答案
篇二:普中行文子出亡

《献媚取宠》

1.①离开; ②赠送; ③何,什么; ④“珮”同“佩”,佩戴。 2.AD (AD都是逃亡,逃跑;B同“无”,没有;C丢失。)3.①w i ②x

4.①晋国的中行文子逃亡,从一个县城经过。②我恐怕他用我(作资本)向他人献媚取宠。5.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啬夫)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①什么,疑问代词; ②依赖 ③你,代词; ④如果,连词。2.①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身上背着柴草。②你不知道它的皮磨坏了,那毛也就没有地方附着了吗?3.A.表顺承 B.表顺承 C.表修饰 D.表修饰 4.世界上的事物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任何事物不能失去了它的存在基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可以联想到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人类某些破坏

环境的行为或保护环境的举措。 5.略(言之有理即可)。

《马价十倍》

1.①拜见 ②尊称对方,您 ③回头看 ④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1.①认为?不对 不对 ②以?为乐 快乐 2.B 3.C 4.①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 ②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5.与民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者有四失》

1.①把??看轻 ②补救 2.C 3.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4.略

《景公闻命》

1.“公被狐白之裘”中“被”通“披”,穿。2.“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名词“雨雪”活用为动词,“下雨雪”。3.jī 雨后或雪后转晴 光风霁月 4.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5.因“公被狐白之裘”。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

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开宝年间被授职为参知政事。当时赵普主持中书省,曾经说:“我观察吕公向皇上奏事,得到嘉奖不曾高兴,遇到挫折不曾害怕,也不表现在言谈话语中,真是宰相的气度啊。”太宗想要用吕端为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已经属意于吕端。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主抓要领,办事清平简约。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

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皇帝任他为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主持朝政,上朝时,一起登政事堂,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课外文言文试题
篇三:普中行文子出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8分)

唐太宗论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

人!”德彝惭而退。

12.解释句中的加点字。(4分)

(1):久无所举 (2):正患己不能知 ..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

曹彬,字国华。初,将伐江南,彬之总师也,宋太祖谓曰:“俟①克李煜,当以卿为使

相②。”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③,乃能成事,吾何

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

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

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注】①俟:等待;②使相:官名,唐宋时期一种官职名;③庙谟:谟,同“谋”,计策;

庙谟,朝廷的谋略。

11.“各种传奇恶曲,

(2分)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为什么有功劳呢。

B、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竟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

C、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

D、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竟能取得胜利,我为什么有功劳呢。

13.联系上下文,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4.从上文可以看出曹彬是一个(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岇山②。有人贻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③。.

鹤轩翥不复能飞④,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公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

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臵,使飞去。

【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晋时和尚。②剡(shàn):剡县,属会稽郡。岇(áng)

山:山名。③铩(shā):摧残。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毛。④轩翥

(zhù):高飞的样子。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⑴、有人贻其双鹤 ( ) ⑵、乃反顾翅( )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时候,鹤伸长羽翼想起飞,支公舍不得它们。

B. 过了一些时候,小鹤伸长羽翼想起飞,支公想爱惜它们。

C. 小时候,小鹤渐渐长出羽翼想起飞,支公想爱惜它们。

D. 过了一些时候,小鹤渐渐长出羽翼想起飞,支公舍不得它们。

13.支公“养令翮成,置,使飞去”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请选出从本文得出的启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爱,并不只是占有。 B.放飞,才是真正的爱。

C.尊重动物,与动物做好朋友。 D.给喜欢的一个事物一个自由的空间。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8分)

鹦鹉噪虎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

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

②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

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虎行地者也( ) (2)故噪而去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晋中行文子出亡

①②晋中行文子出亡,过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①

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以求容于我者也,

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

【注释】①中行文子:晋国大臣。 ②啬夫:本指田官,后也通用作小官名。 ③佩:

古人系在衣带上的饰物。 ④求容:讨好的意思。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晋中行文子出亡 ②乃去之 .

11、翻译划线句子(2分)

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行文子不肯住宿县城的原因是不忍心连累故人。

B、“公之故人”和“乃去之”中“之”的意思相同。

C、从文中来看,中行文子出亡印证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D、文中的“果”字,证明了中行文子有正确的判断力。普中行文子出亡。

13、这个故事对我们交友的启示是(2分)

③④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8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

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普中行文子出亡。

——《世说新语》

1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王子猷居.山阴(

故 ( )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4. “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3分)

) ②人问其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8分)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臵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 (2)是为赵襄子( ) ..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14.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

承人。(用原文回答)(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8分)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臵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

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

又寝③。

(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

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 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寝:停止。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无地置土( ) (2)或曰(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鲁公认为这个办法好,准备行动。

B.鲁公认为这个办法好,准备走了。

C.鲁公对他很好,准备行动。

D.鲁公对他很好,准备走了。

14.鲁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8分)

使人索回书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

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

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

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③

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独不肯去( ) (2)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宁可得罪你;没有得到回信,我不敢回到县里。

B.宁可得罪你;没有得到书籍,我不敢回到县里。

C.宁可获罪;没有得到书籍,我不敢回到县里。

D.宁可获罪;没有得到回信,我不敢回到县里。

14.文中的县令“后卒为名臣”的原因是(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8分)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普中行文子出亡。

寻亦收至④。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

①被收:被逮捕。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③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寻亦收

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了无遽容( ) (2)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希望罪责仅限于我自己,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B.希望罪责仅限于我自己,能否保证两个儿子的安全呢?

C.希望只惩罚我自己,能否保证两个儿子的安全呢?

D.希望罪责在我这儿停止,这样两个儿子不就安全了吗?

14.请从“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一句中概括出一个成语(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8分)

养柑蚁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

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臵蚁穴旁,蚁入中,则持

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故园户之家( ) (2)则持之而去( ) ..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常害怕小虫,损失其实(很多)。

B. 常常遭受小虫的侵害,使柑橘的果实受损。

C. 经常以小虫为祸患,损失实际上(不多)。

D. 常常害怕小虫,其实是担心柑橘受损失。

13.“养柑蚁”的现象说明了______ _的道理。(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8分)

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①。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②,使门人往,

以一金③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④眼,今

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⑤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

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注释: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②邸:官办的旅馆。③金:银子。 ④鸲鹆:鸟名,俗称“八

哥”。⑤值:遇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1436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