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学历考试 时间:2020-07-11

【www.myl5520.com--学历考试】

2014年社会工作学理论考试答案
篇一: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2014年

第一题: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待在家。

问题: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答:1.贫困的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从本案例描述的内容分析来看,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包括如下:①个人因素。从案例提供的情况看,部分人员缺乏正确的择业观,个人对就业和自食其力与享受低保的认知存在偏差。如有些人学历低、没技术,缺少找工作的有利条件;有些人认为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呆在家。②社会因素。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可能造成了贫困。如提到的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的局面,周边虽然提供了一些岗位,但不理想,这些问题也间接导致了个人的贫困。③文化因素。如文中提到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说明该地区出现了贫困文化。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这也是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原因。④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也可能与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有关,由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没有为穷人改变

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以下服务:①从政府层面来说,社会工作者要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可以对本地区低保家庭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收集分析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整理提炼本地区社会救助工作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提炼适合本地区救助工作的典型经验。同时,运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帮助救助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②从社会层面来说,可以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影响,给予救助对象捐钱捐物的物质援助,或者提供及时的志愿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专业服务,同时还可以引进其他发达地区的组织和资源为本地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③从社区层面来说,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结合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调动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知识讲座。④从个人层面来说,改变他们的错误认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致富价值观,教育他们低保政策还是养懒人的政策,只有通过脚踏实地、自食其力,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通过家庭、邻里之间的帮助,加强沟通,了解就业新动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例子来为他们树立榜样。增强他们就业的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二题: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答: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以下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这个教材中有收集材料的方法):①询问(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妇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②咨询(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询问。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③查阅(查阅服务对象相关记录)。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④观察(观察服务对象情况)。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⑤家访(对服务对

象家庭进行采访)。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

2.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把你记得的所有类型都答上,不管案例中有没有。因为答多答错不倒扣分):①身体虐待。儿媳常常打老人。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②性虐待。(这个确实没有,命题人对王老先生手下留情了。)③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儿媳常常骂老人。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④经济虐待。老人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⑤他人疏于照顾。儿媳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⑥自我忽视。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第三题: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答: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在于:①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很有帮助,可以增强子女各方

面的能力。②参与的父母可以成为培训者,由于父母清楚地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且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可以提升子女的自我价值。③由于双方都参与亲职教育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方的鼓励,从而增强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可以增进亲子双方的理解和改善亲子关系。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

A:学会积极倾听(抄写小组目标,同时与右侧的“学会积极表达”相对,类似于小学语文中的写反义词。)

B:我眼中的爸妈与左侧的“学会积极表达”相对。)

C:跨组训练;知己知彼直接抄写左侧的“跨组训练;知己知彼”,这就是小学语文的抄写题。)

D:情绪管理(抄写小组目标,同时与右侧的“应对批评”相对。不会专业术语,写成“减少批评”也可以。)

E:自我肯定(直接抄写左侧的“自我肯定”)

第四题: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对此,

增权理论
篇二: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Empowerment Theory 增权理论

一、理论概述

(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世界(以美国为代表):

社会工作中的增权取向实践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6年,Solomon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正式诞生。但是,社会工作中的这种增权取向实践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经过了历代社会工作的倡导者与哲学思想家们的智慧的积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

(Gutiérrez & Lewis, 1999; Simon, 1994)。Simon(1994)在《美国社会工作中的增权传统:历史》一书中,追溯增权取向实践在美国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1893年至1917年。在此期间,美国社会受工业化、移民潮、劳工运动等的影响,大量劳工进入城市及工厂,期待获得经济安全及政治自由。但事与愿违,由个人不同的地位所造成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因而形成阶级、性别、种族等社会分化议题。 这个时期,增权取向实践的特点是:

(1)提供具体及社会性的支持。(社区发展及研究工作、心理评估及危机介入的个案工作)。

(2)传授技巧。比如,个案工作者着重传授有关母职、家管等技巧,社区工作者则教授所需要的参与能力,这被认为是最早的增权取向实践。

(3)重视案主的参与。(要求尽量少用怜悯、同情的语言,鼓励案主参与等等)

(4)公开分享机构的信息(机构拥有的研究发现、机构信息、移民规定等等),这也是当时具有增权取向实践的行动之一。

第二阶段,1917年至1945年。这段时期: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失业率很高。因此,罗斯福总统展开―新政‖计划。在一片公共福利大幅扩张建制与社会充满积极改革气氛的环境中,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干涉主义与增权取向这两个迥异的传统取向都同时找到了发展的空间。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融入了佛洛伊德有关个人潜意识冲突的释放的学说、黑人意识觉醒的国家主义思考、存在主义思潮中倡导个人自由权和社会主义提倡的社会改革行动等主张,并以下列方式协助缺少权力的案主:

一是倡导建立社会安全制度(一系列永久性及全面性的福利制度)。

二是注意母亲及儿童的健康照顾议题。在Lathrop和Abbott等几位著名社会工作学者的倡导下,美国国会通过有关母亲与儿童健康的法案。

三是建构美裔黑人的社会工作学校。(亚特兰大社会工作学院和霍华德大学)

四是社会服务的正常化运动。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者倡导在邻近地区和工作场所设立服务机构或输送服务,以便人人易于接近及使用。

第三阶段,1945年至199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却面临着经济与社会秩序的重建议题,除了战士返家的调适外,国内社会亦充满劳工骚动、住宅不足与通货膨胀等问题,加上移民与种族冲突日渐升高,社会的不安似乎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个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大社会‖计划,大幅增加福利预算改进国民的生活。但政府的福利建制因不同执政党的理念而摇动不定,一会儿大幅建立社会安全制度,一会儿又大幅缩编受惠范围。受多元化与全球化思潮的影响,社会工作的发展百花齐放,增权的观点也于此时进入繁荣发展的阶段,包括了从重视案主的自我决择到强调集体行动的社区发展。特别是在1980年左右,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到了―增强权能‖的时代。

其发展特色如下:

其一,社会工作的介入必须以回应案主认定的需求为依归,强调要尊重案主,去除标签化,鼓励案主对其问题与需求的自主性。

其二,鼓励案主参与同辈网络的建立。

其三,强调机构的工作重心在增进与维系改变。增权取向的实践不仅增进案主的自我效能、建构同辈网络来提升其权力,长期上还应训练案主的领导能力、熟悉政治经济方面的信息,继续增进与维系案主的改变,最终成为掌握自己命运、机会的有权力者。

2、国内:

就中国而言,增权理论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在最近的30年内。在港台地区,增权理论已经成为许多服务机构的基本工作理念和工作策略;但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实践起步较晚,自2002年之后,增权理论方向的文献才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有关增权的理论研究也开始被国内的研究者有意识地植入本土文化情境中加以讨论,并在矫正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戒毒社会工作、女性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等领域中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 但是在这些研究和实践中,更多地将增权致力于提升弱势群体的能力,而较少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改革。此外,增权理论的价值基础、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模式都来自西方,引进到中国来,本土化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二)理论的相关概念

增权是由―empowerment‖一词发展而来。

1、权力:在―增权‖这一概念中出现的―权‖指―权力‖或―权能‖(power),指的是一种接近、取得、控制资源与他人的能力。

在何为权力的问题上学者们看法不一。

张时飞在各位学者的观点基础上,总结了三方面的权力:(1)个人权力——得到某人需要的东西的能力;(2)社会权力——影响他人思考、感受、行动或信任的能力;(3)政治权力——在社会系统如家庭、组织、社区和社会中,影响资源分配的能力。

2、无权:不仅是指缺乏能力或资源的一种状态,而且是人们通过一种内化过程形成的无权感。

无权感/无力感(powerlessness):社会阶层的分化把某些人排斥在外,受排斥者对权力、资源及自己的人生计划几乎全无控制能力,加上来自外在的负面评价,使受排斥者产生无助。

3、增权(所罗门):指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利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利障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利障碍的运作的特定策略的发展实施。‖

所罗门强调这是一个―减少无权感‖的过程,方法是通过发掘―无权的一群‖的权力障碍,协助他们消除非直接权力障碍(如自我形象低落、强烈的无助感、宿命观等)的效果与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

(三)理论简述

1、基本假设: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帮助应该着重于增进他们的权能,以对抗环境的压力。

(1)个人的无力感源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

(2)阻碍人的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3)个人的权能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和衍生

(4)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即使处于艰难环境中;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协同的伙伴关系。

2、增权理论的三项伦理原则(古铁雷斯、帕森斯和考克斯):

(1)承诺提升社会正义;

(2)承诺尊重案主自决原则及自我实现的目标;

(3)承诺案主充分参与干预计划的订定。

3、增权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型:

索罗门提出社会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受助者提高权能:

(1)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服务对象了解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服务对象认识专业人员只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伙伴,他们则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4)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增权的三个层次:

(1)个人层次,指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聚焦于个人发展个人权力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方式;

(2)人际层次,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强调使个人可以有更多的影响他人能力的具体技术的发展;

(3)(政治)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助的制度和规则。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主要致力于协助经济不足或受到政治压迫的弱势族群,致力于增加案主的权能以增进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于改革压迫案主的环境或结构。

增权并不是―赋予‖案主权力,而是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权力存在于案主之中,而不是案主之外。

增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有微观层面的,也有中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的。

二、理论分解

Empowerment Theory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I. Overview概况

1. Principal social work authors Barbara Bryant Solomon(America)

《黑人增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

Barbara levy Simon(America)

《美国社会中的增权传统:历史》

Lee 《社会工作的增权取向》

Gutiérrez ;Parsons;Cox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增权》

2. Principal authors outside social work Paulo Freire(Brazil)

(批判教育理论作家)

Douglas D. Perkins;Marc A. Zimmerman(America)

(社区心理学家)

Everett M. Rogers(America)

(著名传播学家)

3. Closest to the other social work theories

与其最相关的其他社会工作理论 Strength Perspective Theory

(重视受助者的能力和优势而非缺陷)

Systems Theory

Cognitive Theory

Humanistic Theory

4. Level of integration into social work practice

与社工实务的整合水平 Home: Beginning

Abroad: Strongly influential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5.

Interdisciplinary utility

跨学科的有用性 2. Strong useful for other Profession

(Moderately useful for other Profession; Pan-professional)

6. Empirical base 经验基础 3. Moderate (5. Extensive; 4. Strong; 2. Emerging; 1. Minimal)

7. Extent of social work literature

社会工作文献的数量(范围) 国内:2. Emerging (1. Minimal; 3. Moderate; 4. Strong) (知网检索 主题:增能或增权 共93篇)

II. Attributes of Theory(理论特质)

8. Nature of therapeutic process

治疗过程的本质(内涵)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interpersonal and the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lient to use power;

Help the client obtain the right to decide their own lives and action;

Change adverse social environment.

9. Therapeutic vocabulary proper to theory

适用于治疗的专业词汇(术语) 1.membership成员资格;

2.Strengths Perspective优势视角;

3.Advocacy倡导;Assist 协助;Cooperation合作;Support 支持;Advisory 咨询;Motivate 激励,促动;

4.Empowerment 增强权力;

5.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持续性评估

10. Importance of gender, culture, race and ethnicity as variables 1. Essential; (6. Unclear; 5. Minimal; 4. Somewhat; 3. Moderate; 2. Strong; )

11. Importance of significant involvement in change

在改变方面有效参与的重要

性 1. Essential; (6. Unclear; 5. Minimal; 4. Somewhat; 3. Moderate; 2. Strong; )

12. Role of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治疗关系的作用(治疗师的角色) Advisory Counsellors;

Assistant Persons;

Supporters;

Partners;

sensitizer(激敏者—意识提升者)

To provide client or community with needed knowledge, skills,& support individual development& collective changes to end oppression.

13. Nature of relationship

关系的本质(内涵) Professional ~:

Partnership of equals who can grow & effect individual & social change

Social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eople,environment and society

14. Importance of transference in relationship

移情的重要性(可能性)

1. Minimal(2. Somewhat; 3. Moderate; 4. Strong; 5. Very Strong)

15. Significance of unconscious in functioning and change

无意识在功能与变化中的重要

性 2. Somewhat (1. Minimal; 3. Moderate; 4. Strong; 5. Very Strong)

III. Value Base(价值基础)

16. Basic human nature (in order of preference)

基本人性观 Good

(Neutral; Flawed ; Good)

强调应该看到人的优点而非缺陷

17. Activity (in order of preference)

活动取向 Doing(做事取向); Being in becoming (存在取向); Being (控制取向)

18. Relational

(所偏好的)人的关系顺序 Individual; Family; Group; Community

19. Time Preference

时间取向 Present

(Present; Future; Past)

20. Relation to Nature

(与自然的关系) in Harmony(nature; over nature)

IV. Perception of Person(对人的看法)

21. Free will- determination continuum

自由意志与决定性的连续统

Based on equal negotiation, more free will

22. Emotion-Rationality continuum

情感-理性连续统

4、Equally emotional and rational

23. Heredity-Environment as factor in development continuum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5.Environmental strong

(个人的无力感来自于环境的压迫)

24. Human ability to change

实务理论
篇三: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分析视角

一、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特点 实务中级是“能力为本”的水平测试:重点考查考生在政策法律框架下,基于专业价值观和伦理,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去特定领域帮助特定人群。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是《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基础,其中“价值”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和灵魂;“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人的发展理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介入理论;三大方法,特别是其中的介入模式是操作指引。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是《社会工作实务》的政策依据;要求考生学会在政策和法律框架下开展服务;运用政策和法律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宣传教育普及政策和法规知识、进行政策倡导、对政策和法规的修订提供建议和依据。 社工介入的焦点是人与环境所处的状态 1、对人的分析 2、对环境的分析

3、对人与环境互动关系分析

1、对人的分析: (1)角度:生理、心理、行为、情绪、价值观、能力、抗逆力、特长、权利

(2)内容:需要、问题、特点、角色、功能、困境、原因、优势、权利

2、对环境的分析 (1)类型:家庭、社区、朋辈群体、单位、社会组织、政府、医院、邻里、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物理环境等

(2)状态和特点:各环境的状态、优势、劣势、资源

3、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人在不同环境中的位置、角色和功能 (2)环境对人:压力、挑战、伤害、限制、优势、支持、训练 (3)人对环境:适应能力、辨识与整合能力、非理性认知、融入 (4)人与环境:社会支持、生态系统理论、人在情境中

解题思路

一、什么问题?

1、是谁有问题?2、有什么问题?3、为什么有问题?4、有没有资源和关系?

二、怎么办?

1、用什么理论:??2、用什么方法:??3、有什么程序:??

4、用什么技巧:??5、搞什么服务:??6、拿什么评估:??

三、具体运用

(一)案例分析题出题点

1、根据给出的案例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充分运用案例信息。回答问题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案例,看完提出的问题后,再次反复阅读案例,把案例中关于服务对象需要的描述充分地摘要出来,并进行梳理作答。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

如果题目要求考生依据一定的理论框架作答,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态系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一定回归理论知识点。如果是要求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分析,则要注意“栖息地”和“生活空间”等概念。

没有具体框架要求的,考生应注意案例中涉及的特定服务对象;如服务对象是妇女,要特别敏感社会性别概念,除了“生命保障、生殖健康、权益和发展保障”三大需求外,要特别注意关注妇女的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3)注意“问题”概念:第一,问题是指服务对象具有的心理或行为偏差?这些问题也可以从需要的视角看待;第二,问题是指环境造成的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阻碍和伤害;第三,教材中有的章节列出了关于服务对象问题的内容,有的章节没有,回答时要注意参考教材内容。也可能转变提问方式:如服务对象哪些基本权利被剥夺?

2、结合案例分析服务对象的社会处境

此类题目主要参考第二章第二节预估的内容。可以提出的问题包括要求考生作出独舞对象的社会历史报告、画出家庭结构图、画出生态系统图、分析社会网络、基线测量等。 3、结合案例分析评价社工的服务方案

给出一个完整的介入案例,要求考生对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进行评价。回答此类问题可以从服务方案的价值理念、依据理论、实施的程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等层次回答。有可能试题会有具体的指引,例如要求考生从价值理念、依据理论、实施程序或运用方法及技巧等角度具体问题的具体要求。 4、根据给案例分析社会工作的四个系统

考点类容在第一章的第三节。试题会有具体的要求;如依据案例列出目标系统等。

5、结合案例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资源和有利因素

优势视角的基本观点

6、根据案例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成因

提问方式:根据xx理论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或者用xx理论解释,服务对象问题的形成原因。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先回答理论的基本观点,然后在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因此,对理论的熟悉掌握十分重要!!!

7、结合案例回答“目标、原则、特点、方法、技巧”等问题

回归教材知识点,并结合案例进行陈述或描述。

8、结合案例在界定问题及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介入策略 首先要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之后提出具体的目的与目标,最后提出介入策略(直接、间接、综合)。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介入或者按照案例中具体服务对象特别指出的方法或具体模式介入如系统脱敏法。

常见的案例分析题问法 1、按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分析xx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供问题原因的分析视角,及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解题技巧:(1)面临的问题(由材料分析得出或根据年龄特点得出)(2)问题产生的原因:自身的原因、环境原因(家庭、社区、学校、社会)

(3)问题解决的资源、方法、技巧、优势 (4)分析视角: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微观、中观、宏观)(内在、外在)(个人、环境)(主观、客观)

介入策略:

为xx提供心理和行为治疗,从优势视角理论的视角出发,帮助。

依据人在情境中的社工实务倾向

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等联系和资源

跟踪辅导,不断对xx及相关的系统进行评估,跟进或改进介入计划,直至结案

案例分析题第一问:服务对象的问题、需求;

案例分析题第二问:作为社工,该如何介入。

实质上就是搞清楚服务对象是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助人的主体是谁,该怎么去做。 实质上,第一问基本是每章的概述部分的知识点; 问社工该如何介入,一是重点记得每个领域每种服务对象服务的主要内容名称(如亲职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辅导等);二是重点把握该领域的主要方法。

答案解析

1、可以利用的模板:教材p41社会网络分析

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图表(非正式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专业系统)(谁来介入)

2、教材p46介入的系统(个人、家庭、团体、组织、社区、学校、社会等)

3、如何介入(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等)教材p50

(二)方案设计题答题思路

1、方案设计答题要点 通用过程模式适合于所有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工作方法,但是在回答方案设计题时不必一定完全按照通用过程的六个步骤回答。

特殊:危机介入

方案设计题的基本构成 (1)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界定:根据案例,归纳出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包括服务对象个人及环境系统的部分; (2)服务对象目的与目标:目的应该是方向性、概括性的描述;服务目标应该是具体的、需要解决的问头,要具体明确,且可以完成。也可以分层次设定目标,如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 (3)介入策略:直接介入:危机救助、对服务对象及目标系统(要确定目标系统,即需要改变的部分)的个别辅导(疏导情绪、调整认知、修正行为)、协调关系、提供救助、安置服务等,为服务对象开设或转介主题小组;

间接介入:环境改善、资源链接等 (4)方案执行。这是一个行动过程,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社工的主要角色、确认行动系统、预计的困难及解决的策略、监督机制等

(5)方案评估:包括用什么评估方法及如何收集评估资料等 (6)结案:主要针对服务对象负面情绪的处理;跟进服务

方案设计题模板: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1)问题陈述与分析2)方案名称3)方案目标4)实施策略5)方案执行6)方案评估 服务方案设计模板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1345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