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计算机考试 时间:2020-05-23

【www.myl5520.com--计算机考试】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 课程的考试 80分
篇一: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 课程的考试 8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A.5.88万元

B.8.51万元

C.10.97万元

D.13.65万元

2.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城乡人口数据推算,2011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A.32.7万亿元

B.28.6万亿元

C.24.5万亿元

D.19.6万亿元

3. 根据2006、2009、2012年的三次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和研究,发现2011年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至少应为()

A.27.83万元

B.24.34万元

C.21.51万元

D.18.84万元

4. 根据本讲,居民消费的低估程度()居民收入的低估程度。

A.大于

B.小于

C.基本等于

D.不确定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以下关于居民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居民消费在数量上也有某种程度的低估

B.居民消费的低估程度应该大于居民收入的低估程度

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能准确反映最终消费

D.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并没有被低估

2. 经常有人反映,认为统计部门公布的CPI低估了通货膨胀率。其原因是()

A.居民对一些经常购买的商品(例如食品)价格变动比较敏感,对不经常购买的商品(例如耐用消费品)价格变动不大敏感

B.近年来消费者感觉最强烈的房价上涨,恰恰没有包括在CPI中

C.对消费品价格的统计,是按照不变的品种计算的

D.与监测样本产品的选取也有关系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统计部门目前除了靠样本户自报外,没有其他途径来核实居民收入数据的真实性。

正确

错误

2. 居民收入低估也会导致GDP本身一定程度的低估。

正确

错误

3. 在统计理论上,如果居民住的是自住房,那么他不用交房租,他既没有房屋的收入,也没有房屋方面租金的收入和支出。

正确

错误

4. 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的严重程度。

正确

错误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中) 90分
篇二: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A.5.88万元

B.8.51万元

C.10.97万元

D.13.65万元

2.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城乡人口数据推算,2011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A.32.7万亿元

B.28.6万亿元

C.24.5万亿元

D.19.6万亿元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3. ()是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A.CPI

B.社会保障

C.工资收入

D.房价

4. 根据2006、2009、2012年的三次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和研究,发现2011年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至少应为()

A.27.83万元

B.24.34万元

C.21.51万元

D.18.84万元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以下关于居民收入统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城乡人口数据推算的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自直接的住户抽样调查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B.根据资金流量表推算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是根据经济普查获得的全国企业和其他各类机构数据对居民收入的推算

C.理论上说,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的居民随机抽样调查能够反映全国居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D.统计部门目前除了靠样本户自报外,没有其他途径来核实数据的真实性

2. 资金流量表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缺点是()

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A.不反映人均收入水平

B.数据可靠程度较低

C.数据真实性无法核实

D.无法区分城乡、地区、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差别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统计部门目前除了靠样本户自报外,没有其他途径来核实居民收入数据的真实性。

正确

错误

2. 在统计理论上,如果居民住的是自住房,那么他不用交房租,他既没有房屋的收入,也没有房屋方面租金的收入和支出。

正确

错误

3. 居民收入低估也会导致GDP本身一定程度的低估。

正确

错误

4. 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的严重程度。

正确

错误

财政学作业
篇三: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财政学》课程实践活动成果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收入分配情况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世人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展成果,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研究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要研究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具体存在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以解决的对策。

一、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是高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二是五等分组显示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三是高低收入组的收入增长不平衡,收入越高增长越快。

(一)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日渐扩大;

尽管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趋缓,但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快于2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致使一季度20%的最高收入户与20%的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一季度,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03元,同比增长9.4%,20%的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6元,增长5.3%。两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4377元,高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由去年同期的5.9倍扩大到6.1倍。

(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日渐扩大;

2007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速度有所加快。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75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的幅度。低收入与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有关专家指出,城镇里的下岗、失业问题不断增加,使城市的失业群体有所加大,城市中形成了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使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大,远远超过了城乡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近期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发布的调查显示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相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同样已成为一条“鸿沟”。

(四)同一个地区不同行业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显示, 1995年后按行业分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年以后持续扩大,从2.23一直扩大到2.99。同时不同行业薪酬的方差的对数也在急剧上升,说明行业之间报酬的平均主义正不断打破,报酬差异逐渐拉大。从2004年开始,平均工资最高的始终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同样的,从1999年开始,农、林、牧、渔业一直是行业报酬最低的,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也是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原因

(一) 城镇、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原因

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原因有多种,第一,占有资产等要素多少不同,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资产等要素带来的非劳动收入可能还会有所增加,这就使可以取得非劳动收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收入差距出现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二,人力资本投资多少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表现为工资收入的差别是世界各国普遍出现的一个经济社会现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人力资本投资差距造成的收入差别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别表现在能不能找到工作以及工资收入多少。

第三,体制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目前的就业体制、社保体制等不尽合理,有可能造成某些群体的收入高一些,某些群体的收入低一些。

(二)地区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地区差异的扩大,是在各地区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前进中的问题。

(三)不同行业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的原因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反映。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民收入低是传统农业的产物。城镇居民从事的产业,就是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现在的问题是,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的速度不理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中央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已经对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综合各阶层收入差距的原因,总结分析导致差距出现的根本原因

由上述得出结论:收入差别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思路。这符合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设,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会迅速扩大,尔后暂时稳定,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目前中国可能正处于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

三、不合理的居民收入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促进腐败成本的增长

税前收入差距越大,要求重新分配的呼声就越高,从而导致政府对资源的再分配和政策的再调整,包括政府公共项目、立法管制,税收政策的调整等。富人为阻止政府的再分配可能会进行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活动,使经济信号发生扭曲,投资减少,从而损害经济增长,相应的消耗资源并产生腐败的情况也越普遍,贪污腐败的成本也就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加深各种社会矛盾复杂化

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人们与周围参照群体比较后容易产生利益受到剥夺的感觉,从而对社会充满各种不满情绪甚至怨恨,这样就很容易深化各种社会矛盾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吸毒贩毒等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引起社会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冲突。

(三)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抑制经济增长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与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区域之间居民的需求结构差异度较大,某些必需的耐用消费品在东部区域市场上已趋于饱和,而在西部区域市场上却缺乏有效需求,导致新兴耐用消费品的区域性传导及消费的地区间梯度转移出现梗阻,造成区域差别性市场之间的“断裂”,影响到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四)延滞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高低收入群体存在消费断层,致使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两难的选择。由于行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劳动者收入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努力程度的大小以及工作条件的好坏,而主要由所在的行业和部门决定。因此,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宁愿用非所学,也要选择高收入的行业,从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五)限制低收入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实支付能力,制约经济增长

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过低的收入水平会限制低收入人群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实支付能力,他们只能拥有低水平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会影响他们及其子女的素质。

四、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措施

(一)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平等;

1、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有效途径。第一,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潜在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

(二) 建立公平分配的分配机制,提高分配比重;

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努力解决劳动参与初次分配相关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过程公平问题,进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在初次分配上的差距。

(三)健全机制,发挥收入二次分配的功能;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是缓和社会分配矛盾、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个人所得的存量、增量及变量的调节来控制高收入阶层收入的过快增长,同时弥补政府转移支付、扶贫等方面的资金不足,从而遏制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问题。一是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三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篇四:根据本讲,2011年,城镇住户调查取得的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数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3.1 第三章的“引子”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的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如下:

表3.6 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等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

的依据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你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的结果?

3) 你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练习题3.1参考解答】:

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Yt??1??2X2t??3X3t??4X4t?ut 回归结果如下:

由F统计量为17.87881, P值为0.000001,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解释变量参数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t0.025(27)?2.052,或P值均明显小于??0.05,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的参数估计值为5.9911,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6辆。由于城镇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的必要性,X3的参数估计值为-0.5231,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5231辆。汽车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的使用, X4的参数估计值为-2.2677,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 “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2.2677辆。

3)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6652,说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变解释了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变动的66.52%,还有33.48%未被解释。影响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的因素可能还有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等,还可以考虑纳入一些解释变量。但是使用更多解释变量或许会面临某些基本假定的违反,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

3.2 表3.7是1994年-2011年中国的出口货物总额(Y)、工业增加值(X2)、人民币

汇率(X3)的数据:

表3.7 出口货物总额、工业增加值、人民币汇率数据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出口货物总额计量经济模型: Yt??1??2X2t??3X3t?ut,估计参数并对

模型加以检验。

2)如果再建立如下货物总额计量经济模型: lnYt??1??2lnX2t??3X3t?ut,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

3)分析比较两个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有什么不同。

【练习题3.2参考解答】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

3.3 经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中为对某地区部分家庭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

表3.8 家庭书刊消费、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数据

1) 作家庭书刊消费(Y)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和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多元线性回归:Yi??1??2Xi??3Ti?ui

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对模型加以检验,分析所估计模型的经济意义和作用。 2)作家庭书刊消费(Y)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一元回归,获得残差E1;再作家庭月平均收入(X)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一元回归,并获得残差E2。 3)作残差E1对残差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E1??2E2?vi,估计其参数。

?和??2后,你对家庭书刊消费(Y)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和户主 4)对比所估计的?2

受教育年数(T)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参数的性质有什么认识? 【练习题3.3 参考解答】:

1)作回归 Yi??1??2Xi??3Ti?ui,结果为:

检验:模型f统计量显著、各解释变量参数的t检验都显著.估计结果表明家庭月平均收入(X)每增加1元,家庭书刊消费(Y)平均将增加0.08645元。户主受教育年数(T)每增加1年,家庭书刊消费(Y)平均将增加52.37031元。

2)作家庭书刊消费(Y)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一元回归,获得残差E1

生成E1=RESID

作家庭月平均收入(X)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一元回归,并获得残差E2:

生成E2=RESID

3)作残差E1对残差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E1??2E2?vi,估计其参数

??0.08645和??是剔除?2?0.08645,这正说明了多元回归中的?4)对比:所估计的?22

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影响或者说保持户主受教育年数(T)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月平均收入(X)对家庭书刊消费(Y)的影响,也就是偏回归系数。

3.4为了分析中国税收收入(Y)与国内生产总值(X2)、财政支出(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的关系,利用1978-2007年的数据,用EViews作回归,部分结果如下: 表3.9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N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30/13 Time: 19:39 Sample: 1978 2007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0717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