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雪白王开岭

语文试题 时间:2020-05-21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2014连云港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篇一:雪白王开岭

2013~2014学年连云港市高三教学二模语文试题(一)

语 文 Ⅰ 注意事项 2014.3.19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耄耋 钟灵毓秀 德高望众 筚路蓝缕

B.朔源 切磋琢磨 平心而论 金碧辉煌

C.甄别 蓬荜生辉 喧宾夺主 以逸代劳

D.暮霭 涸泽而渔 韬光养晦 急流勇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个字)(4分)

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5分)

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

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

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①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

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

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注】①万户:一万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 乖:不和 .

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 县:悬挂 .

C.齐勒兵待之 勒:部署 .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 济:救助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7.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3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陆 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4) ▲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6)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7)防民之口, ▲ 。(《国语·周语上》)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无欲则刚。(林则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猫 婆

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他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

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我房前房后去找。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我说:“五六天了。”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猫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猫婆死了。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忽然,后墙下雪白王开岭。

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不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

1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4分)

13.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6分)

1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王开岭

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

主题阅读:渐行渐远的颜色
篇二:雪白王开岭

主题阅读:渐行渐远的颜色

孙俊强

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65205

电话13697894787 QQ:1025281762(山东孙俊强)

邮箱Sunjunqiangsdly@163.com

颜色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让世界赏心悦目,美丽可爱。颜色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颜色却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渐行渐远的记忆。

【选文一】

蓝印花布

祝勇

蓝印花布盖在每一张床上,安详,如夜晚的植物。被子是用土纺的纯棉布做的,阳光的香味渗进纤维。被面上印着蓝白图案,植物花卉,秀才仙女,“百子图”——白胖的孩子,长着圆脸和细长清秀的眉眼,幼小的身体的各种梦境里笨拙地出没。印染蓝印花布,用的是一种蓝靛草,这种植物可以入药。中药抽屉上书写的秀丽小楷,在南方变成大片大片的野草。每年十月,山地住民们将割下来的叶子放到土坑中浸泡,经过七天七夜复杂的搅拌、过滤等工序,植物终天变成深蓝的溶液。盖着蓝印花布做成的被子,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味。

这种蓝曾经以不同的形状出现在人们的衣裙、被褥、枕头、手帕、头巾、背民上。朴素的蓝色,唤起我对少年时代穿着的记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对着镜子,为蓝褂子系上最后一个扣子时的那份郑重。人们对蓝色的偏好,不仅流露出人们在着装用色上的含蓄与谨慎,更重要的,蓝色使人们在贫寒中保有适度的自尊。红色躁动,白色挑剔,黄色轻佻,紫色奇异,惟有蓝色沉稳、内敛、温静、亲切。它不但经脏,而且几乎可以和任何一种衣裤搭配,在衣服不能被轻易舍弃的年代里,它的使用价值刚好和它的气质呼应。蓝色像山野间的平民,安静地承载所有悲喜。

蓝印花布翻译成学者的话就是“夹缬”。术语简洁准确:“夹”是制法,“缬”是材料。《辞源》上这样解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作为一种流行装束,它在唐代诗歌中反复呈现:“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李贺《恼公》),“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白居易《赠皇甫郎中》)。听起来时尚动感。但我还是喜欢叫它蓝印花布,这个词不仅有色泽,还有温度,诱发的联想同时满足审美和饱暖。

刚刚干燥过的蓝印花布铺在庭院的地面上,上面的图案(花朵、草叶、鸟兽、童子)宛如大地的果实,朴实自然、健康茁壮。我意识到这一场景的象征意义,蓝印花布与大地的重合暗示着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它的一切都来源于大地,包括机理、颜色,甚至图案。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对大地的亲近,使我感觉到空气中,人类和大地交替的呼吸。现在的织物大多与化学有关。化学的应用,使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着物质的成分结构。一个世界的颠覆可以在玻璃试管里全部完成,人类的这份聪明中蕴含着某种危险。化学消解着生活的诗性成分。往昔生活的一切都简单地取自大地,它们有着诗一样的名字:泽兰、蝉衣(入药)、玉黍(食物)??而被化学炮制的物质,名称里却无不包含恶俗的词根,诸如酸钾、苯丙、碳酸、氧化等等。在我看来,化学是离诗学最远的一门学问,化学把世界微观到元素,化学元素在实验室里跃跃欲试地与大地断绝联系。棉花、蓝靛草变成了蓝印花布,物质的成分却没有发生改变。它的每一根神经都与大地相连,风将它吹拂,使我觉察到草木的晃动。

很少有一种颜色像蓝色这样越旧越美。对于许多颜色来说,时间的堆积只能加对它们的磨损,令它们显得破旧不堪。而旧蓝则别有味道,恍如陈酒,或老去的亲人。它条理清晰的

纹脉里混合了山野的气脉和时光的表情,这种旧蓝,让人想起所有经历过的岁月,以及在岁月中积累着痛楚与快乐的吾土吾民。

选自《蓝印花布》作家出版社 有删改

【赏析】

这篇散文写的是民间生活中常用而普通的一种印染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工艺已经渐渐失传。作家怀着对传统文化和民间生活的缅怀,对渐渐消逝的历史的追忆,从古老的工艺中寻找精致朴实的美,寻找与传统不绝如缕的最后一丝联系,企图唤起日常生活的温馨感。这种被作者称为“文化乡愁”的情感,正是对逐渐湮灭的传统文化的纪念。这篇散文笔触洁净雅致,处处体现了作家对诗性的追求。

【选文二】

雪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

在我的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她使我隐约想到“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和集体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极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宽仁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的心里溢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多得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呵??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连续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很令人鼓舞和感动。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开头即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如今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的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

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们全笑了,连戴眼镜的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接着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从此学得这个成语的。老师讲“异想天开”的时候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家贫便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是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儿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也是最伤感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的女儿是用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诉如泣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那些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另外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时间已悄悄印证了这点。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甚至有了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雪白王开岭。

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是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这个时侯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空气的浮躁,河流、树木和鸟的稀少??眯起眼睛,我辨认出菜叶上的斑点,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最后,我还跟踪一只绿色的苍蝇,于是发现了第二,第三??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

人类创造一切的同时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消解了,包括季节、生态、法则、价值、信仰和艺术??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一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的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已经流逝和几要逝去的东西,比如童年、雪、自然和本色,比如古典、村野、棉布、美和纯净??

选自《精美散文》

【赏析】

作者以抒情、雅致的笔调回忆起了童年的雪,并在童年的雪和现在的雪的对比中表达了对文明进步的质疑。童年里,没有如雪花的棉花和雪花膏,可是有大的雪、美的雪,有美得令人伤感的女孩儿的雪;如今,物质不再贫乏,可是诗意的精神正如冬日的雪一样日渐稀疏。作者在经意的对比中显示了如今这个物质年代抒情景观的消失,以及在这种表层的消失之下人类深层的精神萎缩。散文的语言自然、优雅、纯净、飘逸,行文充满理性的光辉。

【选文三】

天青色

王太生

天青色,是一种什么颜色?像鸭蛋壳一样青,有着蛋清一样的透明。

观看这样的天空颜色,需要早起的。这样的颜色,想是农人见过,只是他们无心欣赏,匆匆走过。

梁实秋早起散步,他看到草叶上的露珠和路边的死田鸡,这是黎明和黑夜交织时的博奕所呈现于人间的淡青色的景象。这时候,天空就像一只鸭蛋,磕碰即破,月亮和太阳的双蛋黄,隐身其中,一磕一碰,天就亮了。

这样的天空颜色,大约是在江南,气候湿润,草木氤氲。天青色,先从河上、水面上开始亮起来,整个大地、房舍、田地和庄稼就渐渐亮了。

我有几次早起,就看到天青色。有一次,失眠,天不亮就起床,看到房子后面的河流上,驶来一条机帆船,好久没有在城市的河流上,看到这样的船了。它从淡淡的天青色中驶来,驶过很远的地方,渐渐成了一个小黑点,这时候,已经天光大亮。

天青色是一种很让人怀念的颜色,住在城里是看不到的。城里的雾霾天,四周灰蒙蒙的,人变得影影幢幢。有一次,夜宿山村,一抬头,看到头顶上那么多密密麻麻的星星,一户人家屋顶的炊烟,在天青色的天幕上袅袅吹过。这时候,远山的轮廓渐渐泛红,冷色调中孱入一点点暖红,天青色像张宣纸,为晨曦铺一层底子,太阳出来了,穿透寒冷,山野变得明朗起来。

古徽州的粉墙黛瓦,是最适宜铺在天青色里的。铺在天青色里的房子,像铺在幽蓝幽蓝

雪白王开岭。

月光的水里。远山轮廓,幽蓝的村庄,不仅适宜生长茶,还适宜生长故事,一村子的青蓝风月,水清莲香。

少年在天青色里写诗。美人撑着红油纸伞,在天青色的古桥上走过。

若干年前,我的邻居周老七在城河里捕鱼。天青色的清亮里,周老七捕上一条二十斤重的大青鱼,他下到河里,像抱起他的胖儿子,抱着那条鱼,放在身后的蚕豆地里,那条鱼仍在蹦跶蹦跶地淘气。

在江南,可以看中国最纯净的乡村天青色。水墨难绘的儒雅,在一层宣纸上晕化,山岚烟云,一朵雨云,慢慢地消散,天空一点一点地亮起来,一点一点地青,整个画纸上是一幅宁静安详。

我向往纯净悠远的天青色。在天青色里,可以心旷神怡,想象今后的美好生活,我在天青色里看风景。那时,我坐在屋顶上,我的老婆,最好能够隔着竹梯,给我递上一杯茶,杯子里不但放了碧螺春,还加了一点野菊花,我坐在天青色的屋顶上发呆。

选自《青岛早报》2014年2月28日

【赏析】

本文通过形象的描述渲染了“天青色”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作者是这样来描述天青色“像鸭蛋壳一样青,有着蛋清一样的透明”“天空就像一只鸭蛋,磕碰即破,月亮和太阳的双蛋黄,隐身其中,一磕一碰,天就亮了”,运用生动的比喻轻轻巧巧地把难以言传的色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还绘就了孤帆远影、山村炊烟、粉墙黛瓦、少年写诗、美人过桥、邻人捕鱼几个画面,寥寥数笔,笔墨简省,犹如一卷水墨淋漓的山水画册,纯净悠远,意境优美,令人沉醉。

这种天青色的意境“住在城是城是看不到的”,与城里灰蒙蒙的“雾霾天”形成巨大的反差。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染的加重,雾霾正越来越殷勤地光顾我们,天青色逐渐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

2014连云港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篇三:雪白王开岭

2013~201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文I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耄耋 钟灵毓秀 德高望众 筚路蓝缕

B.朔源 切磋琢磨 平心而论 金碧辉煌

c.甄别 蓬荜生辉 喧宾夸主 以逸代劳

D.暮霭 涸泽而渔 韬光养晦 急流勇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分)

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同的雾霾使艮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士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义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个字)(4分)

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5分)

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日:“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齐闻大怒,立斩从。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呜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檐,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成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

【注】①万户:一万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 乖:不和

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 县:悬挂

C.齐勒兵待之 勒:部署

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 济:救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7.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3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0679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