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一鹭图,阅读答案

语文试题 时间:2020-05-20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篇一:一鹭图,阅读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综合题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历与读书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 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

1. 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 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 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 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2. 下列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B. 因为阅历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所以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1

C.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D.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这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B.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C.一个人的阅历与其年龄无关,只要有理性的经历就会形成一定的阅历。

D.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

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

B.绐载行市 绐:欺骗。 .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

2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7.翻译下列各句子。

(1).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一鹭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8.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9.第四句“叹”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未婚妻

(法)玛·奥克罗克斯

假期后,我回巴黎去。到车站时,车上已坐满旅客。我在最末一节车厢寻着一个空座,上面放了两个鸡鸭篮子,里面的鸡鸭不停伸头窥探。我正迟疑,有个农夫对我说:‚小姐,请等一会儿,我把那个篮子拿下来。‛

我于是把放在他膝上的果篮拿下来,他这才立起身来,将鸡鸭篮移在座位底下。我坐下后,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旅客,问农夫的鸡鸭是否带到市场去卖。

‚先生,不是的。‛农夫回答,‚带给我儿子的,后天他就要结婚了。‛

他容光焕发,四下看着,很像要人人都知道他现在是非常幸福的人似的。

火车开了。问他鸡鸭的那个旅客,展开了他的报纸。这时候,农夫又和他攀谈起来:‚我儿子在巴黎一家商店做事,他就要和一个青年女郎结婚了,她也是在商店做事的。‛

旅客将报放在膝上,静听了一会儿道:‚那个女郎很美丽吗?‛

农夫说:‚不知道,我们还没有见过她呢。‛

旅客说:‚倘若她很丑,你恐怕不喜欢她了罢?‛

村人答道:‚也许她是很丑的。不过,我们仍是欢喜她,因为我们最疼爱的孩子,愿意娶一个貌丑的妻子。‛

坐在我旁边的农夫妻子接口道:‚若是她能令我们的菲力欢喜,一定也能叫我们欢喜。‛ 她转过来看着我,她的小圆脸上,温和的眼光,表示着笑容。她问我是否到巴黎去。我点头承认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又说起笑话来:‚我愿意打赌,这位青年女士就是你儿子的未婚妻。她是秘密地来会她的公婆的,却不说出她是谁。‛

人们都望着我,我脸不由得红起来。村人和他的妻子一同说道:‚倘若这是真的,我们真欢喜极了!‛

我告诉他们那完全不对。但是,那位旅客仍然不相信。他的理由是,我将上 车的时候,窥探了两次,好像在找人似的,并且迟疑了半天才进来。别的旅客都笑了。我极力解释,说那是因为寻觅座位的缘故。

村人说:‚若是我们的媳妇真像你一样,我们就幸福极了。‛

那位旅客仍保持着他的戏谑态度,看了我一眼,对农夫说:‚等到了巴黎,你就知道,我并没有弄错。你的儿子将要对你说,‘这就是我的未婚妻。’‛

过了一会儿,村妇从篮子里寻出一块饼,对我说,这是她亲自做的。我没有什么话可以推辞,只好说,我身体有些不舒服,受了寒,将饼退还给她。她却又给我一串葡萄。我无法推辞,只好接受了。她丈夫要去替我弄热水喝,我又无法阻止他,觉得十分不安。

我看着两位慈善的老人,不禁很懊恼,因为我不能真正当他们的媳妇啊!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唉!我到处漂泊,没见过我的父母,永远是异乡过客。

我时时看见他们在注视我。

车到巴黎,我帮他们把篮子拿下车,并且给他们指路。一个少年向他们奔来,双手紧紧搂抱着他们。我赶紧躲开了。离他们远些站着。他和他们不住地接吻,亲了又亲,亲了又亲。他们面含笑容,一望而知他们心中无限快乐。

我跟着他们到了出站口。儿子一只手臂挎着一篮鸡,另一只手紧搂着他母亲

4

的腰。他愉快的眼睛含着笑容,和他父母亲一样。

站外面很暗,我将大衣领子翻了起来,相隔数步跟在这对老夫妇后面。儿子

出去看他的马车。村人用手抚摸着一只大头鸡,对妻子说:‚若是我们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我们应当把这只鸡送给她。‛

妻子也抚摸着鸡说:‚是的,要是早知道就好了。‛并抬头四下搜寻……

儿子和马车来了,他扶着他父母进了车,他坐在一旁,仍然不住地看着他们。他看起来强健和蔼。我想,他的未婚妻,真是一个幸福的女子呢!

马车走远了,我慢慢地走到街上去。今天的所遇,感动着我,使我不愿再回一鹭图,阅读答案。

到我那孤寂的小屋子里。我已经二十岁了,还没有人向我求过婚呢。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两口所带的鸡鸭、果篮等行李,除了表明其农夫身份外,还说明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们却感到非常幸福。小说告诉人们:浓浓的亲情是幸福的源泉。

B. 看报的旅客说“我”就是农夫老两口的儿媳妇,不过是开玩笑而已,老两口却信以为真,所以他们才对“我”格外热情,备加爱护,使“我”感到十分不安。

C. “我”是个孑然一身的姑娘,到处漂泊,连自己的父母亲都没见过,永远是异乡过客。农夫一家其乐融融的亲情,激起了她对亲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D. 在“我”眼里,少年男子是那样完美——对父母满怀爱心,“愉快的眼睛含着笑容”“强健和蔼”„„这些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表明,“我”已深深地爱上了他。

E. 少年的未婚妻始终没有出现,而“我”却贯穿全篇。这是小说的暗示:“未婚妻”之说,是少年为了安慰父母而编造的美丽谎言,真正的未婚妻应该是“我”。

(2)请根据小说的有关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文中的画线部分表达了两位老人的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以“未婚妻”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一条鱼的狂奔

周海亮

①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

②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惟一本钱和留下来的全部希望。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

5

16高一语文
篇二:一鹭图,阅读答案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2016-10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寥(liào)廓 明澈(chè) 雏(chú)形 须臾(yú) ....

B.峥嵘(róng) 脊(jí)骨 灰烬(jìn) ...沉湎(miǎn) .

C.迂回(yū) 磕绊(bàn) 给(gěi)予 靛(diàn)青 ....

D.蛮横(hèng) 句读(dòu) 慰藉(jiè) 跬(kuǐ)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终于成了过眼烟云。 ....

B.我年轻时的梦,正由你在延展,亦深觉人生之乐,莫过于耳濡目染下一代的成长、....

茁壮。

C.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厚非。 ....

D.2012年高考过后,终于拥有了休闲度假的时间,我和朋友来到浩瀚的大海边,面对滚滚的海浪,不禁望洋兴叹,激情澎湃。 ....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现在闭着眼睛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不是功课)的“迷样子”。

B.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C.如果我们错误地抬高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胜任经过选定和深思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

D.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演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

4、《边城》是下列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

A、鲁迅 B、沈从文 C、郭沫若 D、老舍

5、仿造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青年时代”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6分) 青年时代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青年时代 ; 青年时代 _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①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

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皇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②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①挈挈:急切的样子

②以:通“已”,太,甚。一鹭图,阅读答案。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奉承 .

B.君子不齿 (认为)不屑一提 ..

C.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遭遇 .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 .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今之世不闻有师 ②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 ..

B.①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②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

C.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其皆出于此乎? ..

D.①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②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

8、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写《师说》的背景,可以从乙段中看出,即“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B.从乙段文字,可以看出韩愈积极弘扬师道、不惧流言谤毁,并因此而多次迁徙官职。

C.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群聚而笑之”的行为在乙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柳宗元所说的“哗笑之”。

D.对比甲乙两段,可以看出柳宗元在弘扬师道方面,与韩愈一样敢作敢为,决心“抗颜而为人师”。

9、将课本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 (3分)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6)师者,________________。

(7)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9)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

[智利]佩•普拉多

老园丁培育出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通通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

“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她的敌人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她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12、作者在开头三节叙述人们对老园丁的妒忌与讨厌,其用意是什么?(4分)

13、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园丁却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请阅读全文,概述其原因。(6分)

14、请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两方面对画线语句作出赏析。(4分)

15、老园丁的感情生活为什么没有圆满的结局?这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

登月第一人

周有恒

1930年阿姆斯特朗出生在美国东部。六岁时第一次乘坐飞机,开始迷恋航空,期盼自己能早日插上飞行的翅膀。有一次下大雨,穿着新衣的小阿姆斯特朗突然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没有责怪他,只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

学生时代,与飞行相关的内容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最爱。小学期间,他开始学习制作飞机模型。上中学时,又尝试自制风洞试验设备。他十五岁参加飞行课程培训,十六岁生日当天,还没有达到法定许可驾车年龄的阿姆斯特朗,就已经拿到了飞行员执照。十七岁的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本已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但他选择了普度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专业。后来还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当年,阿姆斯特朗即加入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在七年的试飞员生涯中,他曾参与测试二百多种机型,完成了超过九百架次的飞行任务。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阿波罗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选择第二批宇航员。经过层层选拔,阿姆斯特朗最终脱颖而出。他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敬业精神极强,对工作的痴

迷程度在同事中素来闻名。某次试飞事故中险些丧命,但逃生后他立即返回办公室填写报告,“因为那里有没完成的事等着我做”。

命运之神似乎很青睐阿姆斯特朗。在他登月之前,已有美国宇航员环月球飞行,但他们均没有登陆月球。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飞船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测试,这是人类登月最后的“彩排”。此时,阿姆斯特朗已被任命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冲向太空。7月21日凌晨2点56分,身穿白色宇航服的阿姆斯特朗率先跨出登月舱,走下舷梯,左脚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那著名的脚印,成为人类历史上登陆月球第一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据说,美国政府要他说的原话是:我每前进一步,都是美利坚共和国的领土延伸。当阿姆斯特朗从月球返回地球与媒体见面时,有位记者采访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似乎想起了当年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回答说:“我想对妈妈说,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晚饭!”

在整个阿波罗计划中,美国共诞生了十二位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他拒绝所有电视台的采访邀请,也没有像其他航天英雄一样撰写自传。有人问,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阿姆斯特朗回答:“我希望某个人上去把它们擦掉。”

2012年8月25日,阿姆斯特朗因心脏手术并发症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美国总统奥巴(有删改)

16、从文中看,哪些因素使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6分)

17、文中画线句有哪两层含义?(6分)

18、阿姆斯特朗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6分)

七、作文 马给予他的评价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单是他的时代,而是所有时代的英雄。”

2015—2016学年(上)高一期末语文适应训练(2)
篇三:一鹭图,阅读答案

2015—2016学年(上)高一期末语文适应训练(二)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 。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 。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而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0666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