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岳阳县一中2016高考喜报

语文试题 时间:2020-01-24

【www.myl5520.com--语文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篇一:岳阳县一中2016高考喜报

岳阳县2016届高三阶段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的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

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引号中的内容,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

A. 《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B. 《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人,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 “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概括,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 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但他把《春秋繁露》当作一部哲学著作,使“春秋笔法”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 来,

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C.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

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

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

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

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注】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

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选自《明史》)

【注】剖符: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知骁骑卫事 知:掌管 .

B.明年出参政陕西 出:外出 .

C.淹通经史 淹:深入 .

D.率以勋臣领其事 领:处理 .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B.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C.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D.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B.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C.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

D.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

⑵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本诗作于其被贬为睦州司马,路经长沙时。

8.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5分)

9.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

“ , ”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破屋将遭夜雨的苦况,满眼黑云,以黯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悲苦的心境。

(2)《观刈麦》中描绘了一幅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 ”更是写出了劳作农民的反常心理,让人唏嘘不已。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试卷(历史,后附答案)
篇二:岳阳县一中2016高考喜报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

分 值:100分 时 量:90分钟

命题人:刘文兵 审题人:李正新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1、“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材料表明罗马法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

C.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 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当行仁政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兼相爱、交相利

3、《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日.:‘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4.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5、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6、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7、“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A.捍卫人民主权 B.主张天赋人权

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棉布价廉物美 B.英国工业经济优势明显

C.中国土布质量较好 D.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9、“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离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岳阳县一中2016高考喜报。

10、下图是英、德、美、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D.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12、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不能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之一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小农经济高度发展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3、“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光是画中的主角”

14、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6、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不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对未满65岁死亡者给予抚恤金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岳阳县一中2016高考喜报。

C.救济未成年人、盲人弱势群体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17、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

④传统交通工具消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18、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19、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A20、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21、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B.三年自然灾害

C.三大改造中存在着的左倾冒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D.强化斯大林模式

23、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24、国家机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2003年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D.市场经济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25、“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明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24分)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二: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

(3)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

——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张太雷《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篇三:岳阳县一中2016高考喜报

2016年湖南省岳阳一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个年级有12个班,每个班的同学从1至50排学号,为了交流学习经验,要求每班学号为14的同学留下进行交流,这里运用的是(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抽签抽样 D.随机抽样

2.设全集U=R,集合A={x|x≥2},B={x|0≤x<5},则集合A∩B=( )

A.{x|0≤x} B.{x|0<x≤2} C.{x|0≤x<2} D.{x|2≤x<5}

3.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c∥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 )

A.一定是异面

4.已知函数B.一定是相交 C.不可能平行 ,则D.不可能垂直 =( )

A. B. C. D.

5.已知倾斜角为θ的直线,与直线x﹣3y+1=0垂直,则tanθ=( )

A. B.3 C.﹣3 D.

6.设M=2a(a﹣2),N=(a+1)(a﹣3),则有( )

A.M>N B.M≥N C.M<N D.M≤N

7.在△ABC中,A:B:C=1:2:3,则a:b:c等于( )

A.1:2:3 B.3:2:1 C.1:

8.已知函数:2 D.2::1 ,则该函数是( )

A.非奇非偶函数,且单调递增 B.偶函数,且单调递减

C.奇函数,且单调递增 D.奇函数,且单调递减

,则=( )

9.如图,在△ABC中,已知

A. B. C. D.

10.已知函数f(x)=2sin(ωx+φ)(ω>0,0<φ<π)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若将函数f(x)的图象向左平移

解析式为( )

A.f(x)=2sin(x+

=2sin(2x+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当输入的值为5时,输出的值是 ) ) B.f(x)=2sin(x+) C.f(x)=2sin(2x+f) D.(x)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P的

1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棱BB1长为,则二面角B1﹣AC﹣B的大小是 度.

13.已知A、B、C为△ABC的三内角,若,则A= 14.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小值为 15. 方程|x2﹣a|﹣x+2=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过程) 16.已知二次函数f(x)=ax2﹣4x+c.若f(x)<0的解集是(﹣1,5)

(1)求实数a,c的值;

(2)求函数f(x)在x∈[0,3]上的值域.

17.已知向量

(1)已知∥且

(2)若,求x; ,写出f(x)的单调递减区间. .

18.甲、乙两校各有3名教师报名支教,期中甲校2男1女,乙校1男2女.

(Ⅰ)若从甲校和乙校报名的教师中各任选1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选出的2名教师性别相同的概率;

(Ⅱ)若从报名的6名教师中任选2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求选出的2名教师来自同一学校的概率.

19.设数列{a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1=2,a3﹣a2=1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

20.已知圆O:x2+y2=4和圆C:x2+(y﹣4)2=1.

(Ⅰ)判断圆O和圆C的位置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hitiku/10090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