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优秀散文 时间:2020-09-19

【www.myl5520.com--优秀散文】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篇一: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探讨

杨徽财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福建泉州;36200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采取各项措施,建设好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对于促进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对策

民主党派干部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主党派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作为党外人士相对集中的的民主党派,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更好地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履行参政党职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民主党派干部队伍中的现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合作水平与层次以及政治格局的平稳保持,既取决于执政党的面貌,也取决于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认真仔细分析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现状是建设好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民主党派人才队伍起基础性的工作。

1.干部队伍数量和质量同步快速增长。新时期以来,随着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民主党派的干部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快的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八个民主党派的总人数已经超过60万,相对改革开放前有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干部队伍中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相当一部分成员都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这是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2.专业素质较高与参政议政能力较差并存。民主党派人士大都具有中高级职称和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员较多,他们在业务工作中进行长期的专业研究,所以他们各自领域大都颇有建树,不过同时也使他们很少主动接触社会,对自己承担的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放松不够。因而他们参政议政和社会

活动能力稍显不足。

3. 代表性广泛性的扩大与“旗帜性”人才相对缺乏同在。新形势下,新社会阶层的出现,知识分子的扩大,使得民主党派人士与过去相比,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在成倍增长,涉及的社会层面也越来越广,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竞争意识更强,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可靠保证。但是,随着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导队伍的淡出,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较有社会影响力的民主党派人士还没有大批成长起来,在一些领域中明显缺乏“旗帜性”的民主党派人才,不少新产生的民主党派人士的个人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难以与老一代相比,影响了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

4. 政治参与意识与功利性强兼有。民主党派人士普遍拥护和肯定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们对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人大、政协的工作表现比过去更为积极,对于参政议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也有一部分民主党派人士,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民主党派人士受到功利主义至上观念的影响,存在为自已披上政治外衣容易办事、容易升职的想法,在政治参与中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

5. 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与政治素质显弱共存。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主气氛空前浓厚。民主党派干部不仅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因而,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比较活跃,不乏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高涨;同时具有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更保持着对新事物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但是,新形势下,一些年轻的民主党派干部,由于缺乏与我们党长期合作共事的经验,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对于统一战线和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他们的政治素质相对年老的民主党派干部就显得比较弱。

二、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1.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源头而言,很长时期内,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基本都是中高级的知识分子,这决定民主党派人才结构缺乏行政管理人才;就人才观而言,社会各界对民主党派的干部评价形成思维定势,民主党派自身也难以突破某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人才观和人才评价标准,一味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苛求身份和资历,而对加入党派时间长短、党派工作经历、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重视不够。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而要取得中高级职称,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民主党派的干部都是年龄相对较大的。

2.干部队伍学习锻炼机会不够。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以及上一级组织所能

提供给其成员的学习锻炼机会是有限的,民主党派干部的培养主要靠所在单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只能提供一些党章学习、理论学习的机会。实践锻炼方面,党派所能提供的机会很少,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兼任党派市委会、省委会副主委的实践锻炼,又不能作为实职安排的一个台阶。即便是一些任实职的干部,其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的机会途径也不多,无论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提高,还是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育锻炼都难以与中共干部齐步。

3. 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培养手段滞后。当前统战工作的重点还是以现有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组织中的干部人才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渠道。开展统战工作也主要以联系交友为主,对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培养也以一般的会议、联谊、培训等为主要工作方式,尚不能完全符合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部的特点和要求,影响了实际工作成效。而且民主党派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尚未形成规范、长效的选拔培养机制;同时,现有的培养手段依然遵循传统的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民主党派干部的特点。因此,在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中,存在着工作视野较窄、选拔渠道不畅的问题。

4.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表面上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但事实上,由于缺乏文件的硬性规定,约束力不够强。统战部门长期只能听其诉说衷肠,而无力为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间一长,就逐渐降低对统战部门的信任度和依靠度,这十分不利于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建设。

5.考核评价民主党派干部不够科学合理。当前,民主党派干部与传统的统战民主党派干部相比,其队伍的构成更为复杂,来源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科教文卫领域,还有不少来自于新社会组织等“体制外”领域。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民主党派干部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多样化而又迅速成长的群体,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民主党派干部队伍评价体系,因此,对他们的评价容易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

三、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和坚持科学理念,强化民主党派干部意识

近年来,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按照“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要求,广辟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人才,民主党派中有非常突出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敢于和有能力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而且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点。我们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民主党派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坚决克服僵化思维、“清一色”思想,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

选拔、安排、使用,放到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大背景下,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来认识和落实。当前,主要应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坚持基本政治制度的意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选拔民主党派干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保证基本政治制度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二是强化党外有人才的意识。切实纠正目前在党内存在的“优秀分子都入党,党外没有人才”,“民主党派干部缺乏经验,干部难选”,职数那么少,中共党员都用不过来,哪有位子安排民主党派干部等片面、保守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民主党派干部历来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民主党派干部,在选拔任用的条件标准上,选拔任用的程序上,党对干部的总体要求上,以及干部的责权利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三是强化民主党派干部作用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拓展民主党派干部干部队伍选拔渠道,广识各界人才、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大胆选拔,使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素质更优良、结构更合理、数量更充足。营造一种鼓励民主党派干部干事业、支持民主党派干部干成事业、帮助民主党派干部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2.拓宽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推荐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发现、物色一批可培养的民主党派干部是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基础。统战部门要研究和把握民主党派干部的成长规律,科学制定民主党派干部的推荐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人选标准上,应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衡量。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明确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干部的标准。在坚持政治第一的标准的前提下,民主党派人士还应具备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特点。在物色确定民主党派干部时,不能简单地为物色而物色,应该慎重行事,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必要的考察制度,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注重质量。二是制定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纳入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选拔规划,使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更具权威性、规范性。三是在物色和选拔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民主党派人士多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的骨干,更多的时间在基层岗位,对他们的了解、教育、培养、考察一定要依托基层党组织,注重听取所在单位党组织和一道共事群众的意见,得不到组织肯定,群众公论差的,不能列为民主党派干部人选。在干部的选拔推荐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明确重点选拔对象。对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要在培养的基础上,适时确定优秀民主党派干部名单,作为向政府、人大、政协及各相关部门单位组织推荐的后备基础,名单应充分考虑尽可能多的专业学科,照顾广泛性。在推荐对象上,要根据民主党派干部的特长和专业,创造条件和机会

将他们安排到一定的行政业务领导岗位,以利于民主党派干部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二要完善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对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关键在于同组织部门的合作效果。要逐步形成两部门在民主党派干部的推荐、选拔、使用上目标同设、人选共选、责任共担的机制,以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民主党派干部的教育培养与选拔使用不脱节。三要注重通过政治安排的渠道对素质较好的民主党派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长期在业务技术、教学科研岗位工作的民主党派干部,在使用上可走先政治安排,后实职安排的路子,先在人大、政协组织中获取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和参政议政能力,以便将来一旦走上行政领导岗位,就能较快适应领导角色,较快成熟起来。四要不断改进选拔任用方式,形成有利于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在民主党派干部中适时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方式选拔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努力创造条件,把优秀民主党派干部选拔到重要工作岗位任职,特别优秀、有培养前途的民主党派干部,可选拔担任政府部门行政正职;对于各方面条件比较优秀的民主党派干部,任职资格和年龄可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可以越级提拔。这样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拔,不断充实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实现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

3.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素质

做好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加强日常教育培训至关重要。要注重从教育培养机制上创新,不断增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效性。一要创新教育培训内容。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内容要以能力培训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合作共事能力,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党外人士开展知识更新教育,切实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二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机制,开展具有前沿性和指导性的教育培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学员的参与程度,使党外人士开阔视眼、增长见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参政能力。三要创新教育培训制度。要构建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为阵地,每年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举办相应类别的培训班,为各级各类党外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互相切磋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四要创新挂职锻炼形式。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教育培训对象增长见识和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拟作一定政治安排或实职安排的党外人士,要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外派挂职,让党外代表人士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安排优秀党外干部到经济主干线或重要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丰富工作经验;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基层一线以及情况复杂、困难较大的地方任职或挂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对拟担任较高

中国民主党派的变迁
篇二: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中国民主党派的变迁

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中国民主党派的变迁。在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想对党这个词做一点分析。我想我们这几十年来所理解的政党,和通常使用的党派概念略有不同。如果按照政治学解释,党派或者说是政党,应有独立的政治主张、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经费来源,而且应有自己的代表性,就是说它代表了某些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它要为这部分人说话,争取他们的权利。现有的各民主党派具有趋同性,不具备这些明显特征。

现在来分析中国近代的政党。中国近代的政党,有浓厚的会党成份,不符合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特征。追溯以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结社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农民结社,就是以秘密结社的方式反抗官府,有些还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种组织往往成为农民暴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比如白莲教;另一种是知识分子结社,这种形式在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东汉党人就是知识分子结社,组织形式比较松散,相互间有一定的共同政治主张,也有自己的一些政治目标,试图推翻宦官政治的,唐代的清流党,宋代的元祐党人,明代的东林党以及清朝的复兴社,都属于知识分子结社类型。明代的这种结社,在明亡之时,出现重新组合的趋势,就是说知识分子同农民民间会社的融合。这个融合是什么呢?那时的民族矛盾,是反清复明。知识分子不见得有那么多枪杆子,没有武装力量。像黄宗羲、顾炎武、朱舜水、傅青主,这些大知识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民间搞秘密结社,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

的会党,即三合会、洪门这些秘密团体的由来。知识分子参与其间,同民间反清势力的结合,从事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活动,这是一种新的组合形式。原有的那种农民的秘密结社还继续存在。

白莲教从辽代到清代持续活动了很长时间,它们还带有一种民间的秘密宗教的色彩。清嘉庆年间的林清、李文成起义,实际上就是白莲教的支脉。还有像义和团,它也有白莲教的血统。源于明末清初的洪门,后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也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太平天国虽然借助了基督教的形式,但在组织形式上,与天地会(洪门各流派,对外均称天地会)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先生曾经论述过这些问题,他认为,白莲教演变成了义和团,天地会演变成了革命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清末反清革命,包括同盟会的组成,也是采用知识分子同民间秘密结社的融合方式,比如兴中会是湖南的,它的背景是洪门,还有哥老会也被同盟会的反清势力结合了。从这种组织形式来看,此后演变成近代政党的时候还带有相当浓厚的会党色彩。会党色彩是指组织方式是家长制,它是有山门的,而且在这山门里另有山头,分成不同的各派。在它的内部有比较严密的组织纪律,也有帮规。如果违反帮规,就通过严格的措施处置内部叛徒。以这一套办法观察近代的政党,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全都承袭下来了。政党内部也有严密的组织,也有残酷斗争,存在着无情打击。对外又很团结,内部的事务按本帮的帮规处理,外人不得插手。

现在让我们反思这套组织形式。国民党成立的时候,又加入一个东西,就是列宁式政党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同西方政党那种比

较松散的结构不同。比如在美国,这一届登记选民,我登记共和党,下一届我觉得民主党好,就说我是民主党,它没有严格的程序,也不用宣誓,组织很松散。但是国民党形成的时候不是这样,既承袭了原来中国传统会党的这套组织形式,又以俄为师,接受了列宁的这一套,对自己的政党进行规范。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都是一样的,都是列宁式政党。我们观察国共两党,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民主党派这种色彩相对淡点,比较接近西方政党。民主党派在主张上普遍采用西方的,推行民主宪政,要求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民主党派是从民国初年开始形成的。在第一届国会召开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政党,这些政党有的就延续下来。现在大家已经不太注意的一个叫国社党(国家社会党),它的领导人是张君劢,后来改称民社党(民主社会党)。民社党由国社党和海外的“民主宪政党”合并而成,1946年8月15日成立于上海,自称“以民主方法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为宗旨。他们在血脉上是相同的,都是由原来主张君主立宪发展来的。还有一些政党,像五四时期的所谓“少年中国学会”这些人,他们后来发展成青年党,但不是全部,因为少年中国学会此后也走向分化。曾琦、左舜生、李璜曾经创办《醒狮周报》杂志,大体上就是这个系统的人,后来他们组成了青年党。再晚一些,又产生了我们看到的农工民主党,它是在大革命接近失败、国共即将分裂的背景下,由部分脱离中共的人士和一些国民党左派组合而成,政治主张既不赞成国民党,也不赞同共产党,是为第三党。其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是谭平山,谭平山是一个兼跨国共两党的人物,虽然他是共产党员,但脱离了共

产党。谭平山之后的主持者就是邓演达,后来被蒋介石杀害,其后的领导人是章伯钧。虽然这部分人既不赞成国民党,也不赞成共产党,但他们还忠于一些在国共合作时期社会改造的理念,比较接近社会主义,与现在国外的社会民主党的主张相似,所不同的是他们也搞武装斗争。还有一些政党因为非常多,我不能尽述。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政党就是致公党。它实际来源于洪门。在国父孙中山先生在美洲华侨中串联闹革命的时候,他曾是美洲洪门致公堂的帮会执法者,职掌惩罚。孙中山本身是革命家,但有些著作认为孙先生也是黑社会人物,我们现在看很多革命家可能都是来自黑社会,都会搞恐怖活动,至少在那个年代是这样。意大利的烧炭党,性质上也是秘密会社,不过它有政治主张,不像如今的黑手党,只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标。中国洪门这一系也是如此,它也干一些非法的事,但它有一个反清复明的主张。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孙中山把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推翻满清王朝。致公党创始人是陈炯明,孙中山同陈炯明反目后,陈炯明就创建了致公党,目的是团结海内外的袍泽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陈炯明与孙中山不同,孙中山主张武力统一,而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所谓“联省自治”就相当于联邦制的国体形式。致公党会党色彩比较浓厚,与其他的知识分子政党有所不同。其它党派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或者到了海外。

现在最主要的一个民主党派就是民盟。它是由“三党三派”组成的,三党就是刚才讲的,一个青年党、一个民社党、一个第三党。三派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社派和沈钧儒的救国会

派。救国会派形成于抗战爆发前,于1935年底成立。这个“三党三派”在抗战爆发以后都参加了国民参政会。他们的领导人有很多都是国民参政员。这些人希望在国共两党之外形成一个第三势力来制衡国共两党,所以,他们在1939年就有了一个组合,一些主要的国民参政员和少数无党派参政员发起创建了“统一建国同志会”,后来又发展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后发展成“民主同盟”。这是现有的民主党派里一个主要党派的来源,它的成分主要是一些崇尚西方民主理念的知识分子,他们希望能够在国共两党之间起到制衡作用,并推动中国走向民主宪政。在抗战时期,曾经有过两次民主宪政运动,这两次运动的发起都与第三势力党派有着很大关系。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在抗战行将结束之时,政治家们都在思考中国未来走向的问题。蒋介石让陶希圣给他写了一本《中国之命运》,陶希圣在书中提出了一套中国未来的建设规划。当然,张君劢先生对中国未来宪政规划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早年追随梁启超从事立宪活动,是政闻社的骨干人物。自上世纪30年代起,他又先后组建或参与组建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中国民主社会党,参加过两次民主宪政运动,做过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及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并主持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

当时,中共也面临一个问题。按照美国的设想,战后国民党政府不能实行一党专政,要成立多党的联合政府。这是美国方面对蒋介石提出的要求。这个要求涉及到共产党军队怎样处理的问题。对此,国民党提出收编中共军队,在政府安排职位,在中国搞民主政治的对策。

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的思考
篇三: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

社区作为承担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下移的最基层单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在传统意义上正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近两年,我市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其目标之一就是动员居民中的骨干、社区干部及社区外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弥补政府在基层社区管理建设中之不足。这既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的重要责任。民主党派的特有身份和党派职责,赋予其在基层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发挥成员特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基层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发挥作用。近年来,我们基于这个目标,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探索。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有利于民主党派履职和发挥作用

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现阶段政府管理职能下移,社区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打破,管理服务职能扩大的前提下,拓展社区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功能迫在眉睫。目前,社区人少事多、管理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居民对社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矛盾凸显,在此情况下,民主党派在其所在的生活和工作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尽其所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既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为民主党派履职和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是民主党派和社区获得双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可以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得到很好体现并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围绕社区建设中个性和共性问题,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理需求通过民主党派参

政议政、民主监督渠道得到较好的维护;二是可以发挥党派成员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和群众所需提供服务。其基本做法:

一是为社区工作帮忙不添乱。民革市委会在结对服务社区建设中,积极发挥市委会讲师团作用,为社区举办“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在社区“未成年人成长俱乐部”开设“文明礼仪讲座”,发动党派成员参与社区自治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为业主维权活动,帮助组织召开有公信力的群众座谈会,针对社区、物业和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讲解政策,理顺情绪、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民盟、九三学社市委会积极发挥退休盟员作用,帮助社区做好板报宣传和反映社情民意,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写成信息向市、区领导和人大、政协反映,为社区和群众搭起与党委政府沟通思想的桥梁。一些离退休老主委、老同志积极向所在社区群众提供自己的住址、电话号码,欢迎群众向他反映问题,并热心为有困难的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为社区群众开展特色服务。党派成员中人才荟萃,具有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的有利条件。各党派在坚持传统送医送科技送法律服务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群众需求的特色服务。民盟浙江海洋学院总支部为结对社区开设网站、设置“在线留言BBS”、“民警留言”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多项便民措施,培训网络管理员;为社区楼宇园地撰写具有永久性文字说明,把社区群众自治管理的内容渗透进去,从社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着力为社区改善软件环境,增强群众的自主管理理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献计出力。民盟市委会浙江海洋学院总支部在暑期为结对社区开设“亲子拓展”体育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开设“相约魅力,扮靓春天---庆三八女性服饰礼仪与行为礼仪讲座”、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进社区演出活动,文艺支部为结对的社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区培训文艺骨干和举办广场舞培训,满足社区群众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民进市委会利用社科联成员优势,向结对社区送科技服务、帮助养殖专业户提供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农工党市委会的“舟山市第七渔农民流动医院”,多次组织医卫系统专家和高级医疗仪器到结对的街道社区开展疑难疾病检查;九三学社市委会发挥律师事务所优势,结对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新居民委员会,举办法律讲座、赠送法律手册和联系卡,为外地民工搭起一座法律援助桥梁。

三是创新服务理念。民革普陀支部以服务社区建设为宗旨,为社区旅游产业发展所想,发挥自身优势,与朱家尖莲花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为莲花社区渔农民转产转业、发展渔农家乐旅游特色产业作贡献。通过调查,针对该区渔农家乐经营户配套设施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与社区领导一起走访经营户、召开座谈会、开设培训班,并与社区联合组织渔农家乐经营户代表赴厦门鼓浪屿等较发达的旅游景区参观考察,帮助经营户开阔眼界,查找差距,提高经营理念和经营档次。发动有专业特长的民革党员为经营户做客栈环境设计,并在一些有代表性的经营户中搞样板,使这些经营户的经营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观。在他们的努力下,经营户职业道德、经营品位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文明经营,形成旅游产业区发展良性循环,他们还与社区领导积极筹备成立“渔家客栈协会”,建立渔农家乐自治管理组织,为进一步打响渔农家乐特色经营品牌,形成渔农家乐特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

(二)创新工作理念,寻求互利双赢

政治体制改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群众路线,渐进式地推进政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是执政党所寻求的目标和任务。如何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期参政党需要加强研究的深层次问题。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将进步性更好地体现在为社会的服务中。提倡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不仅是民主党派传统服务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可激发党派成员的社会责任性和公民的公益心,自身能力和水平得到锻炼,也可帮助社区群众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与政府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这种将服务融于管理的理念,可不断促使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管理的内容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得以更好的提升。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二、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党派服务社区工作调研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是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民主党派参与社区服务与建设,要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共识。一是要创造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社区、党派和民企互动的平台,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奠定必要的社会基础。二是民主党派要提高自身认识,通过对内发动,正确树立自觉服务社区建设的意识,并成为成员的自觉行动。

(二)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社区自身功能、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社区建设成果的取得需要聚合多种社会力量,民主党派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民主党派有参与社

区建设的优势和条件,有自己的职能和任务;社区可为民主党派成员提供锻炼才能的机会和履行职能的广阔平台,这种互动和双赢是民主党派参与社区服务建设的基础。民主党派开展这项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并不断丰富其内涵。要积极探索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进行研究总结。要从制度上明确民主党派进社区参与活动的地位,规范服务行为。要协助社区制定和完善对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工作效果的评估体系,根据需要对民主党派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及时加以调整,从而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工作质量。

(三)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参政党工作内容拓展深化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将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存在。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任务。民主党派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体现进步性和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研究以不断深化工作内容。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可以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达到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民主党派要以社区发展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调研:一是社区现有管理体制与民主党派参与度的有机联系;二是社区干部素质及其提高的有效途径;三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机制与发展方向;四是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的现实基础、未来目标和深远意义。

(四)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的实际效果。开展和创新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关键在于工作的实际效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要通过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总结和积累经验,从中找出符合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律,让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

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态势研究
篇四:民主党派能否具有党员身份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态势研究

民革福州市委会 严炜

组织发展工作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民主党派老一辈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长期合作、风雨同舟,关系到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关系到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各民主党派按照“三个纪要”、《福建省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程序(试行)》和本党派组织发展有关文件精神,着力吸收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人士,使组织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以福州市为例,当前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呈现几大特点:

一、组织发展日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各民主党派市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工作,把组织发展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计划总结机制,精心组织,认真安排,要求组织部门和基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跟踪,半年小总结,年末大总结。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在每年的全委会、基层工作等会议上就组织发展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民革市委会在每年的基层工作会议上根据各支部层次、年龄和界别的具体情况,给各工委、总支、支部下达年度“高级职称、高校、科技界代表性人士”发展

指标。建立健全组织发展追踪机制,加强和基层的沟通联系,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总结,加大高素质党员的发展力度。

严格遵照“三个纪要”、《福建省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程序(试行)》和各党派发展成员的有关程序的规定,坚持个人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极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列席基层组织活动,端正其入党动机,提高其政治素质。严格外调程序,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具体情况,加强与其所在单位党委的协商沟通。民革市委会坚持由组织部门派出两位同志到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外调,直接有效的了解拟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和群众基础。其他各党派也能及时发函或以表格的形式,了解单位对其的评价情况。

二、组织发展对象呈现高素质、高层次的特点

民主党派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代表性。在组织发展中注重质量,是民主党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参政党自身素质和参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各党派市委会坚持发展能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真诚合作,遵守民主党派章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代表性人士。从发挥参政党职能需要出发,在组织发展中注意新成员的学科、层次的分布,使基层组织的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注意形成后备人才的梯队;积极主动做代表人士的发展工作,着力在高层次、旗帜性的代

表人士中物色发展对象。

截止2012年,福州市各民主党派成员为7094名(民革961名、民盟1632名、农工党1441名、民建902名、致公党774名、台盟93名、九三学社598名、民进693名)。与五年前(2007年初)的6002人相比,总数增加了1092名,增长18.2%。从分布行业看,他们广泛分布在教育、科研、经济、文化、卫生、金融、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类别逐渐齐全。从所处地域看,新发展成员区县兼有。从代表性上看,新发展成员在各行业中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从学历和职称看,层次普遍提高,基本上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多数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者越来越多。五年前(2007年初)福州市民主党派成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869人,占47.8%,中级职称以上4321人,占72%。博士15人,研究生89人。到2012年民主党派成员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到4099人,占57.8%,同比增长10%,其中博士生28人,增加13人,研究生227人,增加138人。就职称而言,2007年高级职称1532人,占25.5%,中级职称2780人,占46.3%,中高级职称占71.8%。2012年民主党派成员里中高级职称5291人,占74.6%,同比增长2.8%,其中高级职称2083人,占29.4%,增加3.9%;中级职称3208人,占45.2%。

特别是从政治素养而言,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

意识、较高的参政能力。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富有改革创新精神,更能敏锐把握社会政治和经济之发展趋向。他们都很熟悉本行业从业人员的意见要求建议,能准确感知自己所代表和联系的那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利益所在,并且还具有将其意见和利益适当整合表达的能力,他们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大事,信息渠道多元,获知政治信息快速迅捷准确,知政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三、组织发展中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并存

随着形势发展,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取得蓬勃进步,发展较快。各民主党派高度重视发展三四十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年龄结构,改变了80年代各民主党派开会近似于老年协会会议的状况。尤其是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是从外单位退休后再到民主党派机关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情况已经不再存在。目前各民主党派大部分成员均是改革开放后加入民主党派的。他们年龄普遍相对年轻化,富有活力。

目前福州市全体民主党派成员的平均年龄为53.1岁,在职成员总数为4534人,占63.9%,在职成员平均年龄为45.1岁。而根据2010年初的统计数据,全体成员的平均年龄为53.3岁,在职成员总数为4346人,占63.8%,在职成员平均年龄为44.7岁。应当就近年的形势而言,各民主党派的年龄结构未能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改善。

自2007年以来,福州民革发展的新成员平均年龄为37.7岁,民盟为39.8岁,农工党为37.2岁,民建为35.7岁,九三为37岁。其他党派也大抵如此。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按照当前的年龄结构,如果成员发展数量年增长为5%,新成员平均年龄接近40岁。但是全体民主党派成员每年年龄均自然增长一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寿命的延长,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成员年龄结构日益老化的趋势,长此以往各民主党派的平均年龄只会越来越大,造成参政党年龄老化日渐严重、界别特色日渐淡化、发展空间相对缩小、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等情况。对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的年龄问题应作客观、理性的分析、探讨,对利弊得失应进行正确评估和深入研究,破解民主党派成员老龄化等问题,从而更好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anwen/12403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