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联合早报网,受众

网络散文 时间:2020-08-04

【www.myl5520.com--网络散文】

网络媒体的特性
篇一:联合早报网,受众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除具有三大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主要有:

一、即时性

即时性是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上世纪末,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不断创造了发稿时效第一的记录。如:1999年5月8日清晨 5点50分(北京时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袭击。国内新闻网站中第一个对此作出反应的是人民网。该网站 9点25分发布了使馆被炸的第一篇报道;11点55分发布电话采访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的现场目击,报道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已殉职。中央电视台在12点的《新闻30分》中加以报道,新华社在午后才向新闻媒体发稿。近几年来,滚动快讯让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体现。随着网络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即时性日臻完美。网络媒体为凸现新闻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时甚至将新闻电头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即使是日常新闻报道,新闻内容页面一般都标注了精确到秒钟的发布时间,一些新闻列表的每个标题后也标注发布时间。

二、海量性

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已有近10年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如新浪网仅新闻频道首页的新闻链接总量就高达80 0 多条,各栏目还源源不断地滚动播出新闻,发稿量可见一斑。点击打开任何一条网络新闻网页,呈现给读者的除该新闻的内容之外,还有关键词、相关新闻和新闻专题等链接,广为集纳追踪报道和相关信息,全面报道事件始末,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外延和背景资料,让读者充分享受新闻盛筵。除非人为清理或服务器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遭到破坏,理论上网络媒体所发稿件将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在资料存储容量巨大的服务器上。在这种意义上,网络媒体简直就是一个浩瀚的新闻数据库。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海量性,还体现在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及易复制、易存储等特点。谷歌、百度等专业搜索引擎及一些网站自有的检索工具,使网上查找新闻变得十分便捷。读者可以通过拷贝粘贴、下载、收藏、打印网页等方式复制、存储所需资料。

三、全球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全球性的。“网络传播无国界”,网络传播空间理论上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对境内外个别有害网站实施封锁(事实上通过代理服务器可突破封锁),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均可轻松浏览全球网站。1998年,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克林顿性丑闻”调查报告首先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世,著名网站Yahoo!、AOL等以最快时间转载,长达 4个多小时的克林顿供证录像视频在互联网上随后播出,斯塔尔报告的主要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广为传播,这一案例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史无前例的“第一次”。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全球性,在使一些网络媒体“走出国门”的同时,使一些目标受众为特定语种读者的网络媒体提升了全球影响力。如香港的星岛环球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中文网站,纷纷跃入全球华人的视野范围内。

四、互动性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互动性又称交互性,包含“一对

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网络论坛、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ICQ及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等,吸引着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传播信息、评论新闻、讨论新闻话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1999年5月9日,人民网开通“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不久改版为“强国论坛”,截至目前,已有482004人注册为该论坛用户,同时在线浏览人数最高达到209211人。近年来,网络论坛在“刘涌案”、“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以及“虐猫女事件”等几起社会新闻事件上,发出了强大的声音,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多媒体性

网络所拥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体性,它使网络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性是指互联网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报纸、广播和电视多种媒体的传播手段,全面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报道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由于传统媒体只能实现单媒体传播,受众选择了什么媒体,就只能选择这个媒体所具有的传播方式,所以报纸、电视和广播一直处于一种“三分天下”的格局之中,彼此不能涵盖,而网络媒体集文本、声音、图像等传播形式于一体,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使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不再有现实生活中传统媒体三足鼎立的势力划分。

六、新媒体特性

网络媒体既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又兼具小(窄)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正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体现了媒体变革最明显的特征。近年来,互联网融合报纸运作模式产生了网络报纸。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融合电台技术产生了网络电台,融合电视技术产生了网络电视台,融合移动通讯技术产生了网络/手机短信、手机网站,变革编辑理念和模式产生了博客,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异彩纷呈。根据香港互联网交易中心的纪录显示,2006年世界杯赛事期间,网上流量最高是午夜,到约凌晨五点流量便急剧下降,粗略估计,每晚约有三、四万部计算机上网看世界杯。湖南卫视节目《超级女声》连续两年不停地以P2P技术直播,上海文广传媒除了IPTV外,也广泛使用P2P技术。

除了上述特点以外,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公信力不高、容易侵犯知识产权、带宽瓶颈制约、信息垃圾泛滥等,还有很大的品质提升空间。

网络广告拥有最有活力的消费群体

互联网用户70.54%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64%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1000元,85.8%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83%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因此,网络广告的目标群体是目前社会上层次最高、收入最高、消费能力最高的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的消费总额往往大于其他消费层次之和。

电视并不能集中人的注意力,电视观众40%的人同时在阅读,21%的人同时在做家务,13%的人在吃喝,12%的人在玩赏它物,10%在烹饪,9%在写作,8%在打电话。而网上用户55%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做任何它事,只有6%同时在打电话,只有5%在吃喝,只有4%在写作。

零零散散 网站编辑之我见

网站编辑工作内容:

1、发现新的信息源。在这个Copy的时代里,不知道到哪Copy是件恼人的事情。别只盯着新浪或DoNews的滚动,这样是省事,但永远慢一步。而且,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贵媒体的定位。

2、反复揣摩这篇新闻是编给谁看的。心中要始终有读者。否则读者眼中也没你。只有选准了读者,你才知道怎样处理标题,及这篇文章权重。

3、快速制作导读。导读和摘要不同。如果全文是美女图,摘要是缩小版的美女图,导读则是美女的一个袖脚,引导读者点击进去。摘要是为了快速阅读,导读的目的是诱发点击。所以,导读要放在目录页。摘要要放最终页。

4、标题是导读?还是摘要?网络媒体的标题首先是摘要。70%是摘要,如果能在摘要的同时,使用30%的文字兼顾导读,那就是好标题。否则,读者只看标题,不点击。

5、发展互动作者,通过更显著版位、版主头衔等手段进行精神鼓励。留言者、BBS发帖者、Blogger、wiki作者,时时需要鼓励,否则,他们没义务为网站产生内容,他们受高兴支配。这些互动作者,即是你的忠实读者,也是你的免费作者。重要。

6、制作大型专题。=留得住的专题。这样的专题相当于一个频道。值得下功夫的做的专题一年不会超过5个。

7、制作长期知识库。知识库从长期看,其访问量远远大于新闻。制作知识库过程,也是编辑学习行业知识的过程。在工作中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8、写编辑日志。既然不能关起门来办报,当然更不能关起门来办网站。记者往外跑,编辑通过Blog往外跑。编辑通过Blog到读者中去。Blog是编辑的反馈系统,编辑靠这个反馈系统,不断调整自己的编辑工作,日臻完善。

9、编译外电。这是编辑练笔的最佳手段,同时,能丰富本站内容。有了材料,会写之后。配上采访,就是好记者了。

10、提出后台系统的修正方案。目的是提高效率,将三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等等 网络编辑日常工作及职业介绍视频:

网络编辑职业需求和感慨:

从一名网站编辑口中得知:做网站编辑工作主要是找新闻、编辑新闻和发布新闻。 刚进网站的人都会觉得非常没意思,总做些“复制粘贴”等机械无聊的工作,大网站更是这样。做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做一些策划类工作,但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新闻源不在你手里。

“复制粘贴”一般要干6个月到2年,非常多意志力不强的人会觉得太辛苦,并且坚持不下去。有的网站是5小时工作制度,就是在5个小时内不间断工作,没有休息,劳动强度更大。

一般上升一个级别需要多长时间非常难说,主要得看自己对新闻的感觉好不好或有没有空缺,一般最多也就一两年。

需求一:编辑,简单的拷贝没有市场

一个平庸的网络编辑,我们把他形容为“网络搬运工”,这是对的,因为他们只是做简简单单的拷贝粘贴,其他网站发布的新闻几分钟就能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上,不过这些新闻没有经过筛选,根本分不清主次,这样的编辑功能一个程式就能完成,根本不必人来做,不过我认为做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就不那么简单了。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就必须能够从我们传统的媒体里面,找到适合我们新的表现形式,是“网络编辑是网络内容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一些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经过我们网络编辑的处理,会做得比在传统媒体更醒目、更集中。 周科进就这么说过:“网络编辑做一个新闻,更像厨师。由于传统媒体的大量新闻已出现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成品在我们网络上,可能是我们的网络素材,我们在产业链上,我们是在他的下端,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编辑的素质更强调是怎么把浩如烟海的新素材,编到我们的网站上来,怎么编得更好看,用什么方式,这个是有差异的。”

学会把一大堆东西有序的整合出新的味道来,这样才是合格的编辑。

需求二:程式,技术合作才有出路

蔡文胜是这样说过:“其实(网站)技术壁垒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比如当初中国做搜索引擎的网站也非常多,为什么最后只有百度成功上市了?百度的技术一定是最强的么?百度是靠技术壁垒成功的么?显然不完全是。”

“我认为服务壁垒和用户壁垒一直被人们忽视了。比方说你的服务非常好,你的用户非常喜爱你的网站,即使有人复制了你的技术,也不一定能够影响你在行业中的地位。更何况许多网站表面上看来技术含量不高,其实是有非常多低层技术在支持的,只不过网民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感觉不到这些复杂的技术罢了。比如QQ,也曾出现过许多即时通讯软件想要超越QQ,不过都失败了。并不是说这些后来者在技术上非常差,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市场领先者的服务壁垒和用户壁垒。”

实际上我们能看到,那些成功的互连网团队里面有几个是技术高手?放眼目前的各大型网站,有几个需要多么复杂的技术?

技术人员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个人主观意识强烈,“我会技术什么网站我设计不出来?”也许网站程式你能够研发出来,不过那么多自己研发的网站有几个是成功的?一个网站的成功,关键在于市场的环境、项目的策划、项目的运作等,技术只是里面非常小的一块而已,对于“建网站”来说,程式员是重要的,不过对于“成功运营网站”来说,程式员起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所以技术人员要学会和别人合作才有出路。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则评论,写的非常好:“近来看了非常多程式员的言论??感觉都是满腹牢骚,一肚子愤懑。我想要说的是,程式员不是神。一些程式员所能作的,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都能作。编程工具已越来越容易使用,编计算机书籍更是琳琅满目。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式员,又能有什么理由能奢求太多?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需求三:项目运作策划才是抢手

什么互连网人才才抢手?是哪些懂互连网运营的人才。网站的关键在运营,运营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笔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低手:有IT运作经验,缺乏市场运作经验,这样的人才能够把项目建起来,也能运作,不过能不能赚钱就两说了,碰的好也能赚钱,碰的不好就是烧钱了。这种人大多是哪些没有主持过项目运作经验的人,基本上他们连一个项目的部门都没有主持过。

中手:熟悉IT项目,懂市场运作。这类人才进了一步,他们基本是那种有主持项目运作经验,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他们在操作项目的时候,能够让项目维持运转。能不能往更大方向发展就不好说。

高手:精通市场,又精通IT项目运作,同时又熟悉投资资本运作。这才是真正的互连

网运营高手,具有了这三点,那么他(他)能够从市场寻求和VC认同的角度出发,设计互连网项目,并能够将其经营好。一个好的项目是应该能够同时得到VC和市场的同时认可的。有了VC的协助,那么这个项目肯定能够一日千里。

互连网的感慨:

感慨一:中国互连网真的没有人才

写了这十八摸,证实了我的一个想法,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连网真的没有人才,水平太低。最近发布的胡润财富榜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我的结论,那么多IT新贵,没有几个能够上榜,和传统行业相比,互连网就是绣花枕头。我仅仅是一系列“玩”、“侃大山”的东西,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尽管我从小就不谦虚,不过别人介绍这“十八摸”的时候,我都有些脸红,出来的那点还不到我掌控的一个零头。(不过写完这“十八摸”,我也发现了我自己的优势,就是我向互连网方向突破,会比其他行业容易得多。)联合早报网,受众。

从个别网友的回帖里面更是让我目瞪口呆,居然有一个网友连“笔者”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还说我用错了,这位居然对我用“笔者”来称呼自己大惊小怪。事实是在现代汉语中,“笔者”通常情况下是用于作者自称而不是称呼别人, 看来加强语文教育也非常迫切了。 还是这位仁兄,居然说出“互连网非常白话的理解就是非常多台PC 组成的一个网络”,可惜这位是在这里说,如果要是换成在我上学的“老板”那里说这句话,我敢确保第一反应就是被赶出教室,然后一句话“你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PC机是专指个人计算机,尽管个人计算机能作为服务器等使用,不过他们在本质上是两回事,就像野鸡野鸭是普通人当的,不过不能说普通人就是野鸡野鸭,不是简单的一句“提供了服务”就完了。

感慨二:不耍大聪明,专干小把戏

中国互连网有一个特点,喜欢耍小聪明,比如什么流氓软件、ALEXA作弊、盗版下载、盗链等等钻空子的行为,总是不去好好干事,网上有人这么说:“中国互连网创新出来的流氓,不仅仅是针对罪大恶极的流氓软件,更有流氓竞争,流氓市场,流氓骗局。反观中国互连网发展10年,最大的创新,就是”流氓“2 个字。”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迅雷靠盗链盗版拉来几千万风投,不过以后怎么上市?一纸诉状就能告到你。百度不是正经做事,靠敲诈大小站长来增加收入,结果使大量熟悉有经验的网民放弃了百度,目前就靠菜鸟市场来吸引人,要知道,随著计算机的普及,菜鸟是越来越少的。到了那天,树敌太多的百度怎么办? 感慨三:跟风容易创新不易

有网友发表了精辟的评论:“从搜索到门户,再到新的互连网技术,中国一贯就缺少创新。老美流行什么,我们就抄袭并宣传什么。都说自己是中国第一,但谁敢说自己是世界第一呢?为什么不说自己是世界第一,因为中国第一,往往是没有创新,只有抄袭的第一,是我们这个看起来越来越大的市场的第一。”

放眼中国互连网,有几个是原创,到处都在跟风,博客中国出来了,呼啦啦,全国成千上万的各种博客网都出来了。有几个成功了?

有评论指出:“目前互连网行业的竞争还非常不充分,而市场规模却已非常大,导致了单凭少犯错误就能赚钱的奇特现象。这就像一群傻瓜站在遍地黄金的土地上,稍微脚踏实地的人就获得了成功。看起来似乎只要你努力就能掘到金子,但这只是因为竞争少的缘故。如果淘金的人多了,比的就是智慧和创新,只凭以前的不犯错误显然难以获得优势。

为加强网站的内容建设,提高内容质量,强化编辑水平,增强版权意识,提高网站的浏览率,特制订编辑手册,规定该做不该做,罗列备查信息。参照”国中网“编辑经验,制定本规范,同时也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继续探索创新,更新完善编辑的流程和规范。

1.内容编辑方针

(1)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和党和政府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

(2)以网民需要为出发点,不遗漏用户关心的重要新闻,不断充实网页内容,提供更

浅谈网络传媒
篇二:联合早报网,受众

浅谈网络传媒

——以新浪网为例

检索

一:新浪简介

二:新浪网页基本元素

三:新浪网页新闻元素分析

四:评论的力量

五:微动力,广天下

六:从新浪新闻看网络新闻媒体

一,新浪简介——首页

网站简介

新浪是中国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王志东。 和搜狐、网易、腾讯并称为“中国四大门户”。目前,新浪网已经成为下辖北京新浪、香港新浪、台北新浪、北美新浪等覆盖全球华人社区中文网站的全球最大中文门户。

旗下五大业务主线:即提供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的新浪网、提供移动增值服务的新浪无线(SINA Mobile)、提供Web 2.0服务及游戏的新浪互动社区(SINA Community)、提供搜索及企业服务的新浪企业服务,以及提供网上购物服务的新浪电子商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包括地区性门户网站、移动增值服务、搜索引擎及目录索引、兴趣分类与社区建设型频道、免费及收费邮箱、博客、影音流媒体、楚游、分类信息、收费服务、电子商务和企业电子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新浪的百度名片

二—新浪网页基本元素分析

1,从文字和图片看

新浪作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首页除了基本的文字图片超链接外,还包括动画,音乐与视频。

2,网页设计:

一、 明确建立网站的目标和用户需求

二、网页设计总体方案主题鲜明

三、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

四、网页色彩的搭配

3导航

4,网页分类和信息量

新浪的业务频道:

1、新闻中心新闻中心与全国上千家媒体有着良好的合作,以对国内外大事,楚游资讯,全面快速的报道赢得了业界良好的口碑和网友的喜爱,目前“上新浪网看新闻”已成为网民上网时不可或缺的内容。

2,体育频道,娱乐频道,科技频道,财经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游戏频道,女性频道,商城频道,新浪宽频,新浪wap,博客频道,新浪论坛,新浪读书,新浪微博,其他信息。

3新浪无线:1、新浪短信2、新浪彩信3、新浪 IVR4、新浪 WAP5、新浪回铃音6、新浪百宝箱7、新浪星座联合早报网,受众。

4互动社区:1、新浪博客2、新浪播客3、新浪邮箱4、新浪相册5、新浪论坛

联合早报网,受众。

6、新浪圈子7、新浪招贴8、新浪UC,

5企业服务:1、爱问搜索2、基础应用型服务3、招商投资和城市联盟4.新浪DM系统

三:新浪网页新闻元素分析

一,高时效性-以“教育部调整部分高考加分”为例

观察截图可知,此条消息来自教育部网站,与传统媒体的采编印刷不同,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可谓资源共享,只要教育部的网站一更新新闻,新浪即可在下一分钟同步跟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甚至已经可以说,现在的人们在接收到某一信息时,第一反应通常会是连上网络使用搜索引擎查实。当然,这样的高时效性之下缺乏考证,也出现了大量的假新闻。

社会认同
篇三:联合早报网,受众

企业家移民潮折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危机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欧阳君山 (2013-03-28)

市场乃选人机制,企业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和灵魂。没有企业家的精明算计,就没有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家移民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心化,导致国家丧失优化配置新源的能力,进而被全球化边缘化。中国企业家移民潮的深层原因在信仰危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不足,缺乏家园感,可称之为“流动性泛滥”。如不能化解企业家移民潮及相关问题,中国不太可能赶超美国,而极其可能步印度后尘,沦为流水冲涮之地。

近些年来,中国公民移民国外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先富起来的群体,更有某种争先恐后之势。2012年12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这是中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数据显示,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不是在考虑投资移民,就是已快完成移民手续。相关数据与2012年8月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及2011年4月由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基本吻合,大体可判定,中国已出现新一波移民潮,而且来势较以往猛。1949年以来,中国被公认的移民潮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出国留学潮,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技术移民潮。而今的第三波以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为主体,堪称企业家移民潮。

如何看待方兴未艾的企业家移民潮呢?首先应该看到,移民是全球化自然不过的副反应,这是任何一个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可能都难以抗拒的。当前的全球化远非天下一家的状态,骨子里仍然是国家和民族主义,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的确在某些方面模糊了甚至超越了国境线。如果没有人流和物流的自由融合,从而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全球化福利即无从谈起,人类也不会走向全球化。从这一意义上讲,移民也堪称全球化作用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全球化福利的主要表现。中国“入世”已十年有余,对全球化的融入既深且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口市场、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债权国,如此的“大进大出”乃至“气吞寰宇”,伴以一定数量的移民输出,何足怪哉?再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但资源短缺、尤其生态压力严峻的现实,更能够理解为什么是中国而非别的国家会成为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中国的巨额移民逆差联合早报网,受众。

问题是在于移民的不对称!这从当前全球化的格局充分彰显,资本可以光电速度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先进技术也可以环球自由行,但除特殊情况,一般劳动力几乎没有跨境自由。具体到移民,多是技术和投资移民,而且多是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不只是逆差巨大,而且近乎完全单向。西非国家塞拉利昂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婴幼儿死亡率在2003年高达16.6%,但有消息报道,在美国芝加哥的医院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医生比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医生还要多。 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永久性移民超过15万,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大移民输出国。

问题其实不在这,而在于中国只出不进,在移民甚至人才引进上陷入巨额逆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先生曾谈到,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外国人是带着真正的国际先进技术向中国移民的,也极少有外国人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向中国转移财富。中国也曾在2004年出台“绿卡”制度,过去8年一共发放近5000张绿卡,美国一年就发放100多万张绿卡。中国也积极从海外引进人才,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国专家281万人次,但其中多是语言专家。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已是在为美国作嫁衣裳,《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披露,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到2007年仍滞留美国的比例,以中国最高,达92%。动辄言中国即将超越美国的人当清醒一下!

企业家对市场机制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全球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产业链的高端,低消耗量,高附加值;不发达国家在产业链的低端,不是出卖劳力,就是出卖资源。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及全球化的演进,全球化甚至有可能形成生活区与工作区的国际分片,发达国家成为生活区,是人人争相移民的家园;不发达国家沦为单纯的工作区,是人人争相逃离的失乐园。按一些学者的看法,今天的印度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包括自己的国民在内,都把印度当作一个赚钱之地,而非真正的家园。中国是不是也在步印度的后尘呢?

这正是企业家移民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它不只是直接挑战了中国为启动改革开放所作的“共同富裕”承诺,既然先富起来的人都一个个移民了,共同富裕岂不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移民与科技人才流失连接在一起,不仅将从根本上动摇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丧失国家竞争力。可以肯定,如果中国不能够化解企业家移民潮及相关问题,中国不太可能赶超美国,而极其可能步印度后尘。 这是由企业家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一般认为,企业家是稀缺资源,实质上,稀缺资源还不足以描述企业家在市场机制中的意义。在论市场机制时,理论上必谈到市场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政策上多谈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企业家”的字眼。但其实,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正是通过这一些作规划的主子也就是企业家的算计——实质就是规划——而实现的,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看不见的手,它是完全“看得见”的,没有企业家,就不会有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没有对企业家的自由选择,没有企业家的精明算计,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即成为无稽之谈。市场乃一种选人机制,企业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和灵魂!这正是企业家移民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挑战,企业家非一般的稀缺资源,它超乎资源的含义,如果说资源,企业家是配置资源的资源,是通过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依靠力量。从这一点上讲,企业家移民比科技人才的流失可能更加严重,它不只是直接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心化,理论上讲,它可以使国家丧失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导致国家在全球化中边缘化,乃至被他人所配置。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竞争可归结为企业家的竞争,哪一个国家更能够吸引企业家,哪个国家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表示:“中国与美国在人才上的比较,中国是从13亿人中选人才,美国是从70亿人中选人才。”中国要赶超美国,不说要从全球范围内选人,但至少不能让

自己的企业家群体“集体式出走”。

最大危机:流动性泛滥

不只是企业家移民潮方兴未艾,公职人员也在悄悄行动,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甚至已经把家人全部转移国外,单枪匹马在国内“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引发热议的“裸官”问题。2012年中国法治蓝皮书显示,公职人员对“裸官”现象的认同度颇高,达38.9%,高过一般公众的34.2%。报告并显示,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越宽容,在接受调查的省部级、司局级和县处级公职人员中,超过50%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在“不得拥有”外国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选项上,省部级高官认可的比例最低。 这是否代表某种末世心态呢?或许有点耸人听闻,但可能也不太冤枉。被称为“江西第一贪”原江西副省长胡长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因贪污腐败被处以死刑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人,他之所以丧心病狂地贪污腐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末日心态,据称曾明确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正因为如此,胡副省长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全办了假身份证和因私出国护照,目的非常明确:“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 当然不是说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的公职人员,就一个个都是胡长清,但这背后的确暴露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说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危机,那就是缺乏家园感,可称之为“流动性泛滥”!所谓“方便子女教育”和“感到不幸福”都是表面的说法,甚至所谓“缺乏安全感”也是表面的原因,深层原因在于信仰危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不足。尽管执政党坚定“三个自信”,但由于理论论证不足,不只是一部分“公知”鞑伐,更广泛的层面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有微词,一些人甚至也像胡长清那样口是心非。应该说,这是流动性泛滥最主要的原因。所谓流动性,指的是一个社会系统偏离稳定而长期的博弈的程度。纯粹从财经上讲,流动性泛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缺乏价值投资,投机盛行。更深一层,从社会学上讲,流动性泛滥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混乱、非理性、未定型的反映。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王朝更替,易姓改号,江山代有帝王出,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中华文明不存在流动性泛滥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二:一者作为最高意识形态的“道统”持续而稳定;一者农业文明下人际活动范围相对有限和稳定。当然也还有中华社会长期一统的原因在内。但鸦片战争后,特别甲午战败后,中国人的家园开始动荡,不但作为物质家园陷入动荡,而且精神家园也陷入动荡,流动性严重泛滥。1949年后,物质家园重归一统,精神家园也重归一统,流动性泛滥的问题暂时纾解,但实际上并未达致均衡。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一段时间的蜜月过后,流动性泛滥再掀波浪,没有家园、找不到家园、不以为是家园的感觉弥漫神州大地。底层的农人不再以农村为家,向城市蜂涌,但城市又难是他们的家。一部分人的确先富了,但也缺乏家园感,争相向欧美移民。问题的严重性不经意间泄露了,在建国60周年大庆之际,献礼片《建国大业》隆重反映,有好事者发现,一部热闹的《建国大业》,竟然是由“外国人”主演。后有人模仿着感慨:一群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一种国际主义精神,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一群高尚的人,一群纯粹的人,一群有道德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群有益于人民的人!

重建精神家园:摸出更大的石头

全球化时代不应该反对移民,移民海外也并不就代表不爱国。恰恰相反,移民海外有可能更爱国。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华侨更是为国内事业输送过大量正能量。如果从中华文明所固有的天下主义高度看,当前的精英出走近期看是坏事,长远看或许也是好事,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但无论如何,企业家乃至整个精英群体争相移民海外,着实令人高兴不起来。稍微观察大自然就知道,凡是流水冲涮之地,不仅不会有鱼,甚至连水草都不会有,只有沉淀才会带来积蕴与生机——用经济学的话语讲,只有稳定而长远的博弈,才会带来美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泛滥只会带来抢劫,也只是抢劫。没有稳定的博弈,没有长远的预期,美德会寸草不生,一切美好都有赖于稳定而长远的博弈。正因为如此,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移民国外,包括“不能改变国家,那就改变国籍吧”的愤慨之词,对国家的建设及成长都极其不利。国家毫无疑问需要改变,但总体上,精英一个个都去改变国籍,将更不利于改善国家。怎么办? 1977年11月,邓小平在广东开会,有人汇报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冒着生命危险逃向香港,地方不得不在边境上架起铁丝网,并派数千警察和部队巡逻。邓小平表示,用警察或军队解决不了问题,边境两侧生活水平的差距才是症结所在,根本大计是改变政策,从而改善边境这边人们的生活。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并深化理论论证,既与世界主流话语接轨,也与“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习近平语)接轨,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那正需要摸出更大的石头,为中华民族重建精神家园。

世界著名媒体
篇四:联合早报网,受众

世界著名媒体

新闻通讯社有 美联社(AP)、路透社(Reuters)、法国新闻社(AFP)、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道琼斯金融通讯社(DowJonesNewswires)、彭博新闻社(Bloom bergBusinessNews)、德新社(DPA)、日本共同通讯社

洲媒体分类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sanwen/11663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