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爱国名言 时间:2020-09-01

【www.myl5520.com--爱国名言】

工商业峰平谷时段划分为
篇一: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华北电网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668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北京市夏季尖峰电价时段的通知》(京发改[2011]1060号)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居民分户电采暖电价问题的通知》(京发改[2006]2039号)等有关文件规定,本市峰谷时段划分情况如下:

工商业峰平谷时段划分为:

峰段8小时(10:00—15:00;18:00—21:00);

平段8小时(7:00—10:00;15:00—18:00;21:00—23:00);

谷段8小时(23:00—7:00);

夏季尖峰时段:7、8月11:00—13:00和16:00——17:00)。

居民分户电采暖用户峰谷时段划分为:每年采暖季低谷时段(21:00—6:00);

高峰时段(6:00—21:00)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 课程的考试 92分
篇二: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韩国高产辣椒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A.产量高

B.效益好

C.立体种植,创新性强

D.具有普遍性

2. 传统农业的经营主体是?

A.个体农户

B.农业企业

C.国营农场

D.家庭农场

3. 梧州模式的1245实验工程不包括?

A.一个企业群

B.两大市场

C.四大企业

D.五大基地

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珠海模式的特点?

A.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运行

B.改革创新管理的技术

C.全面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D.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提高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5. 超大模式建立的保障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无机农业研发团队

B.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C.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和研发系统

D.遍布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6. 寿光模式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规划

B.加强技术

C.引进人才

D.带动观光产业

7.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有高效益原因不包括?

A.经营规模大

B.经营的成本比较低

C.产出比较高

D.投入比较大

8. 下列选项中,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错误的是?

A.传统农业投入的生产要素由农户自行解决;现代农业投入的生产要素从市场购买

B.传统农业的生产目标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自产自销;现代农业是为了追求较高收入

C.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几乎不发生变化;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是创新的

D.传统农业离不开市场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不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

9. 现代农业的特征,下列错误的是?

A.生产要素不断变化

B.有商标

C.有品牌

D.有统一价格

10. 下列不属于超大建立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是?

A.统一提供水果和蔬菜良种

B.统一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C.统一销售渠道

D.统一品牌认证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

A.现代农业离不开工业的支持

B.现代农业用现代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

C.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

D.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

2. 德庆模式的主要目标是?

A.高科技

B.新品种

C.高质量

D.高效益

3. 现代农业的特征包括?

A.现代农业是一个科技支撑型的农业

B.现代农业是一体化、产业化经营的农业

C.现代农业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大的农业

D.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

4. 现代农业的特征还包括?

A.现代农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B.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C.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生产力,高效益的农业

D.现代农业是一个商品化的农业

5. 下列属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是?

A.土地生产技术

B.劳动力资金

C.化肥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D.农药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最重要的义务。

正确

错误

2. 现代产业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竞争能力,是不断的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标准化,社会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正确

错误

3. 现代农业一个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

正确

错误

4. 现代农业跟农业现代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确

错误

5. 传统农业的土地生产率非常高。

正确

错误

6. 山东寿光是我国的水果之县。

正确

错误

7. 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几千年来几乎不发生变化。

正确

错误

8.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也就没有现代农业。

正确

错误

9. 农业生产要素即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

正确

错误

10. 平谷通过农业科技园的示范和农业基地示范采取差异化销售,在当地推广,以主导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正确

错误

平谷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篇三: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平谷区“十二五”时期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平谷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的重要时期,是落实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发展现代化新城、聚集新产业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平谷区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平谷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平谷区特有文化的传播,特制定《平谷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平谷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本规划周期为2011—2015年,规划范围为平谷区行政区。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城市整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平谷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十一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北京市和平谷区有关专项规划等。

第一章 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所占比重偏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值稳步上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超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稳步上升,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截止到2009年底,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1341.2万元,首次突破1亿大关,比2007年增长0.31个百分点;2009年资产总额为86273万元,与2007年相比年均增长18.4%;纳税总额为1233万元,与2007年相比年均增长5.8%。整体来看,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产值虽小,但发展空间很大。

(二)音乐产业的核心地位逐步显现,产业架构雏形基本建立。 “十一五”时期,平谷区乐器制造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乐器制造企业数量占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数量50%以上;乐器产品结构正在完善,品牌影响力正在形成;乐器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与音乐相关产业环节正在引进与发展。另外,文化旅游、奇石等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开拓进展,以音乐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架构雏形基本建立。

(三)部分产业空间集聚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即将开发。

“十一五”时期,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在东高村镇形成了提琴产业聚集区,在王辛庄镇形成了奇石交易商业街,在黄松峪乡形成了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小规模聚集效应。在部分产业资源集聚和物理空间集聚的基础上,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集聚效应即将得到开发。

(四)政府管理引导机制逐步完善,将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到战略层次。

“十一五”后期,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正式建立,领导小组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建设逐步开展,政府管理引导机

制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日趋显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平谷重要产业之一进入到全面展开的阶段。

二、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五大优势

平谷作为首都五大生态涵养区之一,在产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区位条件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为平谷“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资源独具特色。

平谷区产业资源独特,拥有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提琴生产企业—华东乐器制造公司;平谷区平均每年生产提琴30万把,90%以上的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占有30%的份额;另外平谷区还拥有奇石、桃木工艺品和灯彩工艺品等产业资源,为音乐产业、奇石产业、民俗工艺品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文化资源积淀丰厚。

平谷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7000年上宅文化、5000年轩辕文化、2200年建置文化和1000年道教文化历史积淀,拥有上宅文化陈列馆、轩辕庙、丫髻山等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另外,平谷还拥有金海湖、飞龙谷、京东大峡谷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为平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更为首都北京实现“历史名城”的功能定位提供了支持。

(三)产业品牌初具影响。

平谷区东高村镇2009年9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乐器协会授予“中国提琴产业基地”称号,这标志着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

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域品牌已初步形成。另外平谷的桃文化和丫髻山等旅游景点,在全国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为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区位条件优越便利。

平谷区地处京津冀两市一省交界处,东临我国第三大集装箱—天津新港,西接我国第一大空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另外京平高速公路也已顺利开通,使平谷区成为连通京津两大空港和天津新港的重要交通枢纽。北京市四大物流基地之一的马坊物流基地建设逐步完善,为平谷区乐器、工艺品、桃文化产品等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产业发展正遇契机。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为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北京对平谷首都现代化新城区和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定位为平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行业政策的出台和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为平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总之,平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遇良好的契机。

三、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

虽然平谷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融资渠道缺乏、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政府促进力度不足四大制约因素,是平谷“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尚不到位,系统规划有待加强。

平谷区拥有独特的产业资源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对现有

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挖掘不够,优势没有体现;资源的管理部门不统一,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另外土地资源缺乏,村民利益和传统观念束缚等原因使得平谷区丰富独特的资源不能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价值。

(二)信息流通尚不顺畅,融资渠道有待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在政府、企业之间流通不畅,政府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变动情况,企业也不能及时获得政府的政策信息,企业和企业之间也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平谷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壮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和有效融资渠道,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宣传途径相对缺乏,品牌推广有待提高。

平谷区特色资源由于缺乏有效宣传,其影响力仅限于周边区域,对全国乃至世界尚未形成辐射力。在“十二五”时期,要推动平谷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平谷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政府部门尚需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宣传和推广力度。

(四)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促进力度有待加大。

其他各区县相比,平谷区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不足,促进力度不够;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刚刚组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重点行业发展的促进政策和指导规划。在“十二五”时期,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鼓励,完善政策保障体制。

第二章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及思路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篇四: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9-06-15

前 言

本规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根据北京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针对平谷区工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际编制形成。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平谷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产业发展导向和空间布局导向,指导工业发展实现园区化、集群化、集约化;提出优化区域资源和环境配置机制,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平谷区辖区内全部工业领域,并涉及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内容上以制造业及其配套服务业为主。规划期限为2006至2010年,并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 平谷区工业“十五”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1)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78亿元,占GDP 4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41%;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5%。产业结构的 “二、三、一”特征不断强化。

(2)工业化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004年的35.5%,比北京市郊区经济平均水平高出4.1个百分点。

(3)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地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2004年,兴谷开发区和马坊、峪口、马昌营等工业集中地,共实现工业产值39.8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超过50%。

(4)招商引资是主要的发展手段。平谷本地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特别是民营经济力量还比较薄弱,工业发展的重心实

际上是基于通过招商引资形成的外来企业之上。随着北京现代汽车的崛起,韩资汽车配件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平谷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偏低。2004年,平谷工业化率只有35.5%,比浙江、江苏分别低12.2和14.6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

(2)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分布在相同或相近的生产环节上,企业彼此之间内在联系较少,更多的是同质竞争,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联配套关系比较薄弱。

(3)创新能力匮乏。大部分企业仍是以投入市场多年的老产品打天下,在产品更新换代上始终迈不开步子。从产业技术层次来看,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都市型产业,技术变化迟缓,更新速度缓慢;而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不足,极为弱小。

(4)布局分散,产业结构同构化较为普遍。部分工业园区(以及乡镇工业集中地)没有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彼此在功能定位上区分模糊,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导,造成了产业布局的分散化。大多数外来企业在选择投资区位时,对产业链的考虑并不放在重要位置,加剧了产业关联关系的弱化和“有企业无产业”现象。

(5)支撑服务体系发育不足。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平谷的结合还远未达到紧密程度,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支撑平台和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

(6)开发区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各工业区(及基地和乡镇)在产业选择、招商引资时相互竞争,实际上是以牺牲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和长远利益,换取局部效率和眼前利益。特别是在各类工业园区及乡镇毗邻布局的个别地区,由于在规划、开发、管理和设计等方面不能形成合力,已经出现了盲目、无序发展的苗头。

第二章 平谷区工业“十一五”的发展环境与发展优势

2.1 发展环境平谷有哪些主要产业。

(1)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级化趋势更为显著。平谷工业发展进程即将进入以提高产业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增长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为方向的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不再是“补短”和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比例平衡,而是产业升级和结构高级化过程。

(2)资源和环境对工业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强化。平谷未来的工业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的现代发展模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

(3)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断凸现。对平谷而言,产业集群优势将超越低成本而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并使“产业联系”成为投资政策的新焦点。

(4)国际产业转移向纵深层次推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培育塑造自有加工制造能力,仍是今后平谷工业的重要成长路径。但是,必须吸引跨国公司将更多高技术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工序转入平谷,减弱外资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依赖性;同时,大力发展自有配套加工能力,强化外资与本地企业的产业关联性,形成扎根型加工制造体系。

(5)企业素质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与考验。促进有潜质的经营能人向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企业家转变,强化以创新与进取意识为核心的战略思维,以及以环境应变、资源整合与规划控制为主的战略管理能力。

(6)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北京所发挥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强。作为北京市东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平谷将成为未来环渤海经济圈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等领域的中心节点之一。

(7)奥运经济、首都机场扩建、京平高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随着奥运经济的启动,北京的城市改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受到越来越广泛和积极的推动,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将逐步得到释放。另外,国家已投巨资进行首都机场的扩建及其他有关工程建设。京平高速公路将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竣工。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必将对未来平谷工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2 发展优势

(1)独特的区位优势。平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环京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为这一地区经济合作、协调发展的前沿地带,为平谷工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2)潜力巨大的物流资源。目前,平谷区境内有总长1000多公里的标准化公路。即将启动建设的京平蓟高速公路东连首都国际机场,南接津蓟高速,使平谷区成为北京市距离天津新港最近的地区之一。平谷区设有地方铁路局,大秦铁路过境并在区内设站,铁路运输便利。平谷区内还建有北京海关分关,办理各种出口通关手续十分方便。此外,平谷区已在马坊市级小城镇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尝试引进国际高水平物流企业进行第三方物流经营。丰富的物流资源和迅速崛起的物流业将对平谷区工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3)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平谷全区国土面积达到1075平方公里,平原占区域面积三分之一。截止2001年,平谷农用地面积68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60.7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06平方公里,远远大于大兴、昌平和通州等远郊区县。特别是马坊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基本无拆迁任务,土地开发成本较低。在土地资源对北京产业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将成为未来平谷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4)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平谷区水系属北京市独立水系,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水质好、出露浅、易开采。平谷区水资源丰富,是北京市的富水区。2002年,平谷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定为第一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

(5)城市配套功能齐全,具有较强的工业化承载能力。通讯、给排水、输变电、供热等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和配套。百货商场、连锁店、专卖店、便民店等各类零售业态遍布平谷新城。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文教、卫生、交通等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尤其是居住、教育、休闲条件优越。此外,即将开工建设的京平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提升平谷区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第三章 平谷区工业“十一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催生本地民营经济成长为依托,以强化产业关联、强化技术创新、强化支撑平台建设、强化园区整合提升、强化企业素质提升、强化资源集约利用为路径,着力发展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有特点、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形成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关联作用显著、特色产业更为发达的发展局面,全面提高平谷工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争取成为首都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环渤海经济圈制造业基地之一,实现平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进

入东部地区前列。

3.2 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十一五”时期,平谷工业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以上,占全区经济的比重升至50-55%,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升至2.5%以上。

(2)结构目标。形成以汽车零部件、电气工业和医药工业等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以优化改造后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印刷包装、乐器制造等都市型产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结构。到2010年,现代制造业占全区工业比重在70%左右;都市型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在30%左右。

(3)布局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两区、一带、多集聚”的空间发展结构。即以兴谷开发区和马坊工业区为龙头,以西部工业带为主体,以东高村文化产业基地和其他乡镇工业集聚地为补充,相对集中、分布有序、产业分工明确且各具特色的工业布局体系。

(4)长期发展目标。“十一五”末期,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优势产业明确、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产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格局,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基础。到2020年,产业分工地位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提升,骨干企业的核心技术、品牌与营销网络具备比较显著的竞争优势,形成比较完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3.3 发展战略

(1)以优势产业和强势企业为核心,培育、延长产业链。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等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通过各种外包合作方式,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中小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柔性化对待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在规模和技术两个层面上不断发展。

按照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推动相关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通过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并举的企业群,致力于扩大和完善重点产业的产业加工链与增值链,尽可能沿这些产业上下游关联环节,建立相对完整的带动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2076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