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座右铭 时间:2020-07-22

【www.myl5520.com--座右铭】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篇一: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铜陵市铜官山区幸福社区党工委 2011年11月)

铜陵市铜官山区幸福社区成立于2010年7月,位于我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社区住房241栋,7267户,人口21000多人,辖区有25家企事业单位,社区党工委下设32个支部,现有党员1420人。自铜官山区实行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以来,幸福社区党工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社区党的领导核心功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居民自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居委会的监督功能,推行“幸福365,和谐每一天”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创新组织设置,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功能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社区由过去“街道管”变成了现在的“区直管”,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围绕让社区党组织更好地实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我们以优化组织设置为抓手,通过“组建大工委、网格建支部”的模式,使社区党组织横向一体联动、纵向激活末梢,有效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幸福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功能。

组建大工委。针对不断拓宽的服务领域对社区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打破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积极吸纳辖区内市交通局和市商务局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工委委员,组建了社区大党工委,实现社区党工委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互联互动互促的党建工作新机制;通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四联四促协议书”,开展“示范”、“结对”等活动,不断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最大限度的整合了辖区资源,实现共驻共建。社区党建资源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单位“小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转变,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网格建支部。我们按照网格化、精细化、责任化的要求,坚持“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便于加强管理”原则,建立了30个网格支部、120个楼栋党小组,构建了“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小组”的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社区党工委“牵线”,30个党支部与25个辖区单位实现“联姻”,建立了互帮互助联建机制;采取网格或楼栋内党员推选产生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方式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的骨干队伍,联络楼栋长、清洁工、民警、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以网格支部为主,服务居民网格支部先行的活动方式,我们全面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扩大党的工作渗透力和影响力。

党员双岗制。积极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真填写《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表》,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采取就近、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将报到在职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编入社区党小组,实现在职党员走进社区;结合社区实际,设置了就业培训、心理咨询、矛盾调解等20个公益性岗位,依据党员特长,合理确定岗位,让党员“八小时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外服务在社区”,实现在职党员服务社区;与在职党员签订服务承诺书,制作在职党员服务联系卡,记录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力争将在职党员践诺履责情况反馈给单位并与单位年终考核挂钩,把在职党员的管理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 延伸,由“单位单向管理”向“单位社区双向管理”转变,实现在职党员联动管理。目前已有472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认领公益岗位,党员双岗制既整合了党建资源,促进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形成,又延伸了党员教育管理,增强了党员的自律意识,同时搭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二、健全服务体系,切实构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

居民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试金石。为此,我们以优化社区服务为着力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把社区服务触角延伸

到每一个家庭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让居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实行“一站式”服务。我们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工作理念,整合服务资源,依托“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完善服务流程,开展民政、社保、计生等各种服务;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岗位值班人和党员先锋岗,把居民“请进来”,引导居民有序办理各项事务;落实了AB岗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行了社区工作无休息日制度。

实行“精细化”服务。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方式,网格工作者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居民家中,结合“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广泛收集居民的社情民意和服务需求;通过在每栋楼房张挂“为民服务网格责任牌”、上门发放服务联系卡、开设便民服务热线等方式,实现了社区信息快速收集;通过定期更换楼道温馨提示内容、社区QQ群,LED电子显示屏,实现社区信息快速发布对接;通过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实现社区事务快速处理;借助社会力量,组建了“扶贫帮困捐助站”、城市生活E站等多个便民服务平台,细化“居家养老”工作流程,常年接受社会方方面面的捐赠,随时随地为遇到难处的居民“搭一把手”,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对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由社区义工进行“多对一”结对帮扶。

实行“品牌化”服务。结合社区实际,着眼居民需求,在做好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贴近百姓生活的服务

新途径。一是成立社区“岗位银行”,拓展就业渠道。为帮助解决居民的就业需求,社区成立了“岗位银行”,广泛收集各类就业信息进行储备供居民认领,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招聘会,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再就业。社区先后帮助15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10多名下岗人员实现了自主创业,涌现出银河餐饮公司、快乐宝贝少儿英语俱乐部这样的创业典型;二是组建“群众体育活动站”,改善居民文化生活。建立文艺爱好者人才库,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1230人次分别参与了“柔力球”、“五禽戏”等9个健身团队。设立了8个固定的室内外活动站点,利用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参加省、市各种赛事和演出。一年来,社区共开展大大小小文化活动多达50余次,做到了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活动。今年六月,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当红不让——红歌嘹亮》节目走进了我社区,社区的老年合唱团和黄梅戏戏迷们都在节目中一展风采; 三是成立“青少年社会实践站”,提升居民素质。先后聘请50名老党员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顾问,成立“童心”小记者站,创办季刊《连心家园报》。精心设计的以家庭生活指导室、e智空间、幸福聚乐部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活e站,融儿童教育、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服务、心理辅导、纠纷调解于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利用市民学校、阅览室等载体,开展周末红色电影播放、“周末谈法—与居民

以党的建设引领和谐社区建设
篇二: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以党的建设引领和谐社区建设

---关于滑县产业集聚区锦和新城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近年来,滑县产业集聚区锦和新城社区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全面总结锦和新城社区以党的建设引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由省委政研室组成的调研组对锦和新城社区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锦和新城社区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由省委书记卢展工命名的新型农村社区——锦和新城,已成为我省目前规模较大的省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该社区共整合33个行政村,可容纳4万多人居住。一期工程整合18个行政村, 4737户,1.9万人,目前,已有2940户居民搬入新城,占一期搬迁总户数的62.06%,其中原暴庄、睢庄实现了全部搬迁,其余居民预计今年底前可实现全部入住;二期工程整合15个行政村、5206户、2.4万人,将在两年内完成。社区设1个党总支,于今年4月17日挂牌成立,下辖6个党支部,党员826人。

(二)党组织设置模式。锦和新城采取城市社区化管理

模式:1.成立社区党总支;由集聚区党工委选派党总支书记,原各村党支部书记任委员。2.党总支以小区为单位下设6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设4个党小组,党支部下设片区党小组、楼宇党小组、商业网点党小组和行业协会党小组等;其中6个小区党支部按照独院划片、楼房分设的办法,根据党员住所分布情况设立若干个党小组。同时,完善妇联、计生、志愿者、红白理事会等群团及民间自治组织,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实行居民自治办法。

二、锦和新城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总结锦和新城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可以简要归纳为“1345”。

(一)建好一个阵地,搭建服务平台

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是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是社区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履行党员权利义务的集聚地。锦和新城社区把阵地建设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首要环节,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了锦和新城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锦和新城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800多平方米,设立了“党建办公室、总支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员电化教育室、图书室、党员志愿服务队工作室、党员群众谈心室、党员爱心超市、党员管理服务站”的“七室一市一站”建设,全面实行“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服务中心还设立了党建宣传橱窗、社区宣传大型喷绘图等,展示党建工作活力和居民良好

精神面貌,增强了党群共建合力,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在社区工作的影响力。

(二)健全三级网络,夯实组织基础

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载体。针对锦和新城社区由多个村庄整合而成,涉及人口、党员、村党组织都比较多的情况,锦和新城社区成立了三级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一是建立党总支。升级社区党组织设置,成立了锦和新城社区党总支,在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服务与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总支书记由产业集聚区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二是成立党支部。打破原有村党支部设置,以居民居住片区为单位,建立6个社区党支部,重新划分、调整了党员归属。党支部书记由原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担任,并把一批年富力强、有管理经验、热心社区服务、广大群众公认的同志充实进社区管理队伍。党支部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三是设立党小组。根据社区党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党总支建立了24个不同类型的党小组,进一步健全了“片区党小组”、“楼宇党小组”、“商业网点党小组”等地缘型组织管理体系;依托不同党员群体的功能和特点,形成了“再就业培训党小组”、“文体活动党小组”、“治安党小组”等功能型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消除了社区党建的“空白点”,使党的力量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

(三)探索“四联共议”,促进民主决策

新型农村社区涉及人口多、党员多,遗留问题也相应较多,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议事办法,才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锦和新城社区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蓝本(四议两公开: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在锦和新城社区试行了“四联共议”决策机制,即:“党支部联提,党工委、党总支联审,党总支、支委、居委联席会联议,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联定”。党工委安排部署的中心工作、编制社区规划、处置集体资产、发放救济款物等重要事项,均通过“四联共议”决策。相比“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该决策办法更适用于社区,特别是多村合并新成立社区,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扩大了提议范围。多个党支部“联提”既保证了提议事项来自基层、体现群众意愿,又最大化地体现了大多数支部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了提议事项的群众性、针对性。二是提升了审议层次。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社区党总支“联审”,使提议事项更趋规范性、合理性,更加符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和上级精神要求。三是健全了商议制度。建立了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社区总支、支委、居委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议”使提议事项更具科学性、操作性,为议案顺利通过决议奠定了基础。四是充实了决议主体。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共同“联定”,明确了党员和群众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使民主决策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四)完善五项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锦和新城社区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一是建立共驻共建的社区协调机制。社区党总支成立了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单位党组织参与配合、支持社区工作,使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达到了共驻共建的目的。

二是建立“双向”联系的党员管理机制。凡在社区居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产党员,除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监督管理外,还要接受社区党组织“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形成了对社区党员的双重管理,使党员时刻置于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下。

三是建立全方位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社区成立服务站,各支部成立服务点,实行站点服务;划分了党员责任区,明确了“倾听呼声、帮贫助困、志愿服务、示范带动”“十六字”职责,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对党员实行“一岗双责”;建立了社区、支部和个人“三位一体”的社会帮扶体系,广泛开展帮困助贫送温暖活动,对辖区居民给予物质救助和精神慰藉;社区组建了“党员义工”、“帮扶孤寡残疾”、“调解民事纠纷”、“就业培训”和“共建绿色环保”五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服务活动

党建工作法
篇三: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江苏省江阴市"七彩"党建工作法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江苏省江阴市推出“七彩党建工作法”,打造“红橙金绿青蓝紫,江阴党建我先行”特色品牌,以丰富的基层党建手段,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做党建工作的先行者、排头兵,发挥好党建在幸福江阴建设中的引领保障作用。

背景与起因

一是创新基层党建、打造党建特色品牌的必然要求。按照以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江阴将品牌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植入党建工作,整合江阴基层党建工作七项重点工程,用七彩党建品牌来凝聚党员群众智慧,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树立江阴党建的应有地位。

二是体现先进本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针对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和不同岗位的党员特点在“七彩党建工作法”中明确不同的要求,促进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有效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展开。

三是服务经济转型、加快幸福江阴建设的现实需要。“七彩党建工作法”将党建工作聚焦江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热点,把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作为工作重点,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科学发展,打牢幸福江阴建设的组织基础。

主要做法

“红色先锋工程”。红色代表先进,开展各类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建设永葆先进的党员队伍,发挥好先锋引领作用。2010年培育了30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14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33个“星级红旗社区”等典型。 “橙色关爱工程”。橙色代表温暖,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开展多形式的党内帮扶。在市镇(街道)两级建立1600万元党内关爱资金的基础上,探索成立村(社区)级关爱资金,如华士镇陆丰村建立了700万元关爱资金。试点开展困难党员创业援助,全市累计出资238万元,带动100余名党员脱贫致富。

“金色活力工程”。金色代表成就,实施新一轮“十百千”计划,选派10名巡视员、100名督导员、1000名指导员指导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市镇(街道)机关、村、社区、国企与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在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2010年以来,已指导126家企业新建或改造党员(人才)服务中心,累计帮助发展新党员565名,组建党组织432个。

“绿色和谐工程”。绿色代表和谐,以社区党建和谐、发展和谐、利益和谐、文化和谐及社区环境和谐等为重点,大力推进社区党建品牌建设。2010年围绕“一社一品”开展社区品牌培植,重点在全市培植10个社区党建特色品牌。将社区便民服务项目拓展至15个系列130余项,有效解决了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青色成长工程”。青色代表成长,在基层干部中全面开展多层面培训锻炼活动,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发展能力水平。2010年已组织180名社区工作者赴香港培训,100余名优秀村书记赴新加坡培训,36名非公企业党务骨干到浙江大学培训,挑选10名优秀年轻村干部到常州武进区挂职锻炼,60多名优秀年轻村干部到上级机关部门、重点骨干企业和邻近乡镇先进村挂职锻炼,组织基层干部到各级党校参加集中轮训6800多人次。

“蓝色民主工程”。蓝色代表纯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以“民主促进民生”工作机制,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全市78%的村和93%的社区“公推直选”党组织领导班子。推广徐霞客镇党员提案制、周庄镇山泉村“四项制度”村级民主自治等做法。活动开展以来,收到意见和建议3000多条,其中经民主决策付诸实施的近2000条,纳入村党组织工作目标的有1100余条。 “紫色品牌工程”。紫色代表品质,在全国县级市率先推出“一本专著、一项专利、一个体系”三大独具江阴特色的党建品牌,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极具示范的高品质党建品牌。20万字的《江阴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自主开发的江阴市发展党员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已经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两个社区“四位一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已经通过北京新世纪论证有限公司的贯标论证。

主要成效

一是江阴“七彩党建”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将基层党建“七大工程”与七彩颜色有机结合起来,寓意党建载体丰富多彩、党建活动色彩缤纷,发掘了江阴党建工作的美誉度,成为全市7万多名党员共同的精神价值和追求,同时“七彩党建”也打响了江阴党建的特色品牌,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将其作为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刊登推广。

二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七大工程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创有目标、前进有动力、干事有激情,创先争优活动走在了江苏省的前列,《新华日报》、江苏新时空等媒体先后对江阴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报道,省市有关简报等也刊发了江阴的经验做法。

三是党建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七彩党建工作法”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主题活动,服务于幸福江阴建设大局,凝聚了民心,全市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把握新形势、确立新标杆、谋划新突破,积极争当全市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江阴的参与者和奉献者。2010年,江阴市再次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一名,实现了“八连冠”。

党建引领 服务农村 实现双赢
篇四: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党建引领 服务农村 实现双赢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中共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委员会党建引领民主自治。

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公司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亚洲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创办之初,就坚持“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坚持抓企业党建工作不放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公司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企业经济工作的全过程,使玉立集团公司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玉立“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的好势头。2009年,集团公司总产值9.2亿元,上交两税4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找准着力点,让党建为企业发展助力添彩

治厂先治党,治党促治厂”,公司创业伊始便坚定了以党建促厂建的信念,公司党委先从班子建设抓起,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作为“灵魂工程”来抓。

我们把党支部建到了车间一线。每个支部为一个党员责任区。每一个生产小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每一个轮班,每一个关键环节和每一个重要岗位都至少配有一名党员。每个党员的生产岗位悬挂一块“党员示范岗”的牌子,明确其相关的职责和要求。同时,把公司生产经营的质量目标、服务目标、管理目标纳入党组织的工作范畴,作为支部和党员的工作目标,实行量化管理。责任区内出了问题,党员要受连带责任,使党员“人人都有责任区,责任区人人有责”。公司126名党员主动

与联系对象作思想工作,帮助提高业务水平,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体现了“一个党员一面镜子,一个小组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使公司32年来保持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的良好局面。

公司党委总是思想先行,采取覆盖全面、时时处处渗透的方法推行公司和车间两级干部的“民主管理会”、“干部生活会”,使思想文化教育有声有色地展开。为了从制度上健全对公司管理者队伍的管理,党委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推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大会每半年举行一次。今年5月份,由公司各部门、各车间推选的700名员工代表重点评议高层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对他们提出咨询案和质询案,由高层管理人员向代表述职,接受民主评审、民主监督。

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必须坚持抓党性锻炼、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教育不放松。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反复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看科学发展观电教片。将毛主席的“老六篇”和“三个代表”等著作编印成红册子,人手一册,分层辅导学习;以《犀利快报》、内部电视台、宣传橱窗为载体,并开辟了专栏,将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理念灌输到每位党员干部心中。今年6月中旬,公司党委组织了50名党员到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红色之旅,重温“两个务必”,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的精神。6月26日—27日,举行了迎“七一”党员学习培训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到玉立培训中心进行全封闭式的理论学习,请县委党校老师宣讲革命传统、党的基本理论,观看了《永远的丰碑》电教片,使党员深受

教育。

培育创新点,让党建在企业发展中增活力

坚持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发挥党组织优势,将企业的价值观与个人的价值取向充分融合,使企业精神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得到培育和强化,使党员职工从思想到行为逐步认同具有玉立特色的文化,成为企业改革创新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从而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公司3000多员工中有95%是青年,文化层次、爱好、兴趣、价值需求都不同。按照不同的需求,公司党委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有别、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文化活动,让党员职工有了展示自己的才华的舞台。

一是党委着力创建学习型企业。自2004年以来,就成立了玉立培训中心,直属党委领导,对全体员工实行轮训,建立了长效学习机制。学习期间,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奖金照发。已培训员工2500人次,并对外招生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500多人,被省政府授予“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二是广泛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文体性于一体的各种企业文娱活动,如:知识竞赛、技术比武、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摄影比赛、卡拉OK比赛、“玉立星光”故事会、体育比赛等多种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评比,年年有新招。每年一台玉立迎春文艺晚会成为地方文艺活动的一个亮点。

三是公司党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教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公司一些重大战略部署首先动员全员参与专题研讨,把生产、技术、市场难题变为员工献计献策、展示自我的机会。每年收集到员工创新成果、小改小革等数十

项,收到合理化建议数百条,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的经济效益。每年表彰四小发明成果奖、合理化建议、学习活动积极分子700多人,奖金发放达5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聚脂薄膜砂带和全树脂水砂纸两项产品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有三项产品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都是群聚党员员工智慧的结晶。党员干部谢志祥同志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他苦钻技术,敢于向从欧洲引进的洋设备开刀,大胆突破,科学创新,使车间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车间利税、贡献率位于全公司之首。本人因此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县优秀共产党员”。

四是关心员工生活。公司党委坚持把以人为本抓党建的理念融入到关爱员工中去,与同工会、团委、妇联一起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们,维护员工利益。职工福利年年“水涨船高”。如今,员工的衣、食、住、行和过节福利物资,全不用员工自己操心,由公司专门部门负责采购发放。每年用于职工福利的开支达800余万元,把员工没有想到的都想到了,都解决了。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难,但公司党委一班人仍向员工郑重承诺:“不减员、不减薪、不减待遇”,把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到100%,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总投资9600万元为员工建立占地127亩的玉立花园社区,计划建成20栋每栋12层共960套高标间的小康工程,每户160平米的套房实行交钥匙工程,仅售10万左右,电线、电视、网线、暖气、天然气一并到户。让员工过上了幸福、安祥、舒适的生活。公司被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表彰。

紧扣结合点,让企业和农村实现双赢共进

“企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公司党委与时俱进抓支部建设,保证企业的发展与党建工作同步。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生产一线,不断延长支部链条。时至今日,党员从创业之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126人,党支部发展成8个。

公司在越南独资建成分厂,就同步成立了中国玉立砂带(越南)公司党支部,成为国内同行业第一个跨国党支部。

石南镇牌合绿色农业合作社是玉立集团工业反哺农业、村企共建的项目。为了卓有成效地抓好新农村建设,公司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同该村党员一道研究长远规划。项目成立之初,就成立了党支部。在党员的带领下,公司先后投资1400万元帮助该村建成了以2万头养猪场、万吨饲料厂、千吨有机肥料厂、千头优质母猪繁殖厂为主体的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和辐射下,在牌合村新发展养猪大户300余户。从2007年起,集团公司又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的第二期工程,其中投资400万元为牌合6组35户村民新建晚清建筑风格的标准化农民新村已竣工入住,投资1000万元建设年宰杀10万头牲猪的三星级现代化屠宰场和投资400万元配套建设年生产能力2000吨的系列肉制品加工厂相继投产,投资100万元高标准开挖的60亩精养鱼池已蓄水养鱼。一个以生猪现代化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体,集生态、养殖、休闲、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新农村示范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黄袍荻田纺织厂是玉立公司扶持苏区的重点项目,项目成立之初,党支部也随之建立。党委一班人同黄袍乡6个村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规划6个村扶持兴建10个村级企业,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截止目前,在石港村投资100万元,建成石材厂,安排本村50名农民工就业,2006年7月已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50万元、利润100万元;在荻田村投资1000万元,建400台机织布厂,已安排400名当地农民工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1527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