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爱情格言 时间:2020-05-31

【www.myl5520.com--爱情格言】

当前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当前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开展税收执法监督,使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正确及时的落实和执行,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税进程,树立了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税收执法监督常常被忽视或者弱化,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税收执法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被动应付。不少同志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分局的负责人认为,经过这几年的规范执法及执法检查工作,执法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现在执法基本规范,运转比较正常,一些问题的存在不足为怪;还有部分同志认为执法监督是上头的事,且难度大,思想上存有依赖和畏难情绪等;有的单位行动迟缓,推一推、动一动,做一些表面文章,执法监督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

2、缺乏计划性,执法监督工作陷于盲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分局只是惯例性地传达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至于如何才能把执法监督工作搞的有声有色,缺乏统筹安排,计划性差,执法监督工作不能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时间上得不到保证,今天打鱼、明天晒网,执法监督工作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3、业务人才匮乏,监督工作处在较浅层次上。目前,基层分局中熟悉税收业务的专业型及复合型人才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税收执法工作,对税收执法文书、执法程序不熟悉,对税收政策不掌握,绝大多数分局都缺少税收执法把关人员。税收执法业务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税收执法监督的质量,人浮于事,执法监督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4、职责不清、考核不严,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基层分局的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岗责不清晰的情况,导致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考核工作无从着手,奖惩无法兑现,执法监督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产生当前税收执法监督困境的主要原因

1、认识不到位。开展税收执法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国税干部,发展国税事业。但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对此认识不到位,片面强调组织收入这个中心,轻视乃至忽视税收执法监督。更有少数国税干部,把接受执法监督当成一种负担,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心不平,气不顺,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得上级在推行执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各项制度落实不力,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

2、业务不熟练。税收执法监督是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监控。这就要求税收执法监督人员不但要熟悉税收政策,精通税收业务,而且要掌握税收征管操作规程和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税收执法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然而,有的干部平时疏于学习,满足于“吃老本”,从而导致知识老化,业务停滞不前,在工作中不懂得怎样开展执法监督。目前,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人员非常缺乏,很少有人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税收法律、法规,因此导致管理有漏洞、执法欠规范。

3、责任不匹配。税收执法责任制要求对每个岗位都规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标准。由于兼岗的原因,这就成倍加大了个人承担的执法责任,但个人的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责任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主观上法治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税收执法方式的惯性影响,特别是长期从事个体税收管理的执法人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法不严、忽视执法程序、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客观上存在做老好人、怕得罪人的思想,怕影响单位考评和对个人测评等现象,在少数执法监督人员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因此束缚了监督的手脚,制约了责任心。当然,现行目标考核机制还存在不够科学之处,也不利于激发税收执法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三、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的几点建议

1、要加强对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领导,解决基层人员的认识问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税收执法监督,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首先,领导要重视。要常过问、多指导、勤参与。其次,可采取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上级文件,讨论当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引导大家认识到目前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县局税收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除流动督导

外,还应定期召开执法工作汇报讨论会,针对分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从网上下发整改建议,指导分局整改,对个别单位存在的疑难问题,可采取到场指导整改的办法及时加以解决。

2、落实现有的税收执法监督制度,解决监督工作落实问题。一要制定工作规程,主要是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计划,着重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二要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把执法监督中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转化为成果,上升为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三要不断加强岗位人员职业修养,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自觉克服怕得罪人等畏难情绪,忠实履行监督工作职责,确保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保持经常性、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维护税法的权威性,执法工作的严肃性。

3、建立税收执法监督员制度,解决监督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重点选拔责任心强、敢说话、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知识的同志担任税收执法监督员,通过业务考试、民主推荐的方式产生,原则上每个分局至少配备一名。税收执法监督员将从全局的执法监督工作出发,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监督、沟通与反馈等职能。及时发现税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执法人员及时整改,把税收执法行为置于时时的监督之下。

4、明确税收执法监督重点,解决执法当中盲目性的问题。着重加强对税收减免、个体工商户税收核定、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等工作的监督。增加执法监督人员在征管工作当中的作用,实现对税务登记管理,税票、发票管理,所得税税减免、税前弥补亏损,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全程、全环节的监督,使税收执法责任制从单一的结果控制转向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控制。

5、抓好专业培训,解决业务需求问题。提高基层分局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根据执法检查中所制定的每一类自查内容和项目,以分局为单位结合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应急培训,以尽快尽可能适应当前工作。如在税政法规类培训中可将执法检查的内容分为待批文书类(重点培训文书受理岗,详细讲解每一类待批文书应上报的有关资料);出口退税类(重点培训出口退税管理岗有关税收政策及相关会计处理);行政执法类(重点培训税源监控岗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书使用)

等,分批分类提高岗位技能,解决当务之急。

6、制定执法监督工作计划,解决工作中程序性问题。根据本单位执法工作实际,结合执法监督工作的要求,按照业务分工分别制定出税政法规类、征收管理类、计划财务类、稽查类等监督工作提纲,在每一类中以正列举的方式详细具体列明监督的内容项目、应达到的工作标准、需规范的各类手续文书,以便分局在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中对照整改和日常工作中比照执行。使执法监督和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做到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有序开展。

7、严格执法监督责任追究,解决淡化责任问题。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等不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使执法监督起到应有的教育和惩处作用。根据执法监督工作的内容,结合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在整个考核控制过程中,可借鉴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加强过程控制、环节监督、持续改进和闭环式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并加以纠正。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兑现,达到以考促管的目的。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篇二: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行政执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法治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违法有追究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依法执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前,依法行政已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口号,它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社会对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顺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效能和水平,提供良好的执法保障。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消极执法、违法不究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趋利执法问题

行政执法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一些行政机关的权力与利益仍没有完全脱钩,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把执法权当成机关、个人谋取利益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执法利益部门化。作为公共权力的异化,个别执法部门以行政执法的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乱摊派,搞变相创收,形成利益集团进行权力寻租。二是行政执法利益私人化。有的行政执法部门甚至给执法人员定指标,将收费、罚款完成情况与个人奖金挂钩。三是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滥用。部分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好恶进行裁量,甚至以人情、物质等利益作为自由裁定的交易砝码,使行政执法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和恰当性。严重扭曲了行政执法既定的目标追求,不仅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效率,还产生了大量的行政违法行为,滋生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二)执法冲突问题

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理应为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与支持。但在实践中,行政执法的状况却并非完全如此,执法不协调和冲突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的突出问题。目前,一些行政执法权在横向上交叉较为严重,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进而导致执法冲突;在纵向划分上也缺乏明确分工,执法重叠较为严重,常常造成上下两级行政执法机构同时对一个违法行政行为进行处罚,并发生冲突的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执法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

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行政机关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电子化管理手段更新行政执法方式和方法。但现实中,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仍多采用简单执法方式。例如,有的执法部门不注重日常管理,仍然习惯采取突击执法的方式,甚至使一些违法现象与集中整顿执法变成了“游击战”,不仅执法效率低下,而且社会效果不理想,有损行政执法行为的严肃性。

(四)执法监督乏力问题

1.责任追究不到位。责任追究是行政执法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执法监督强制力和约束力的体现,同时也是目前执法监督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人;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个人责任”的现象。这就需要建立权责一致、错责相当、惩教结合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2.监督主体未形成有效监督合力。权力缺少监督,必然造成异化和腐败。当前,行政违法案件之所以屡屡发生,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行政权制约和监督不力。虽然我国基本形成

由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诸多监督主体构成的监督体系,但仍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二、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落后行政观念的消极影响

依法行政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权力本原意识,才能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这些年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能够逐步学习运用法律思维来处理问题、进行行政决策,但受到固有的、落后的行政观念影响,有些行政执法人员的认识不到位,有些还比较片面化,仍然把行政执法作为简单管理甚至“对付”行政相对人的工具。

(二)行政体制的阻碍因素

目前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可以从体制的缺陷中找到其深层原因,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中;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形成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仍在起作用。这种旧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弊病。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既存在行政执法职权划分不清的现象,又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造成行政执法避难就易、相互扯皮、争权夺利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行政监督中的制约因素

1.监督体系的制约性原因。我国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已较为健全,但各种监督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不够明确等问题,彼此又缺乏联系和沟通,缺乏监督合力,尚未形成一个严密有序、分工合理、协调互动、科学高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就行政内部监督而言,对具体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除了政府法制机构的综合监督外,通常是由行政执法部门自己负责,造成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无效监督状态。就外部监督而言,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均存在一些不足,且多限于对个案的事后监督,客观上难以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常规性监督。

2.行政执法监督中的制约性原因。行政执法监督是众多监督主体之一,属于行政机构内部的层级监督,基于行政管理的层级性,其监督效果较其他监督方式而言应当更明显,监督范围也突破事后监督,同时侧重于事前和事中监督。但造成现阶段行政执法监督乏力的原因,既有认识上的因素,更有制度上的制约。认识上,不少部门担心责任追究会影响部门的形象和执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愿意对违法的行政行为予以追究。制度上,多数部门既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执法绩效考核监督基础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等监督结果制度,如没有将监督的结果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奖惩切实挂钩,对于监督、考核的结果,有的部门、系统既不表彰也不通报批评;有的只奖优,不罚劣;有的通报批评不计入个人档案,没有监督力度。以上这些做法都使得监督制度的作用难以落实。

三、规范和改进行政执法的对策

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即先进的法治理念与落后的行政执法观念、制度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培育行政法制理念,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制度,特别是将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增强执法监督效果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一)积极培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理念

行政执法人员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实现制度约束之下的依法行政,是我国法治走向良性运作的根本。为此,我们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培育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1.加强培训教育。规范行政执法,只有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执法意识的培育和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才能让依法执法、规范执法从法治理念转变为自觉行为,并贯穿到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这是依法行政工作得以真正落实并且取得实效的重要保

证。2.建立激励机制。在用人制度方面、在政绩考核方面,将考核重点转到严格实施法律、履行法定职责、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通畅、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上来,以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3.注重制度性引导。制度不仅具有先导作用,还具有强制性的推进功能。为此,我们在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方面,要按照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贯彻和体现现代法治的价值、理念和原则,以此促进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的形成。

(二)着力健全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1.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必须认真进行调查和分析,注重民主参与和社会广泛论证。

2.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服务中心工作为基础,合理整合、划分不同行政执法主体之间的职能重点和执法权限,逐步做到职能法定、机构编制法定、权力责任法定、执法程序法定,使各主体都能够依法履行职能,依法行使执法权限。同时,要持续完善和推进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从体制上、源头上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系,以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执法趋利和执法冲突问题。

3.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细化行政执法岗位职责。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厘清、界定和行政执法的依据、职权,明确分析各行政执法环节、各行政执法岗位和流程的具体职权和责任,改变过去行政机关只是领导干部责任制的责任承担方式,将职权和职责按照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层次和具体岗位合理配置,为行政执法权的运行建立可操作性强并便于考核的工作机制。

4.注重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和手段。要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观念,改进行政执法方式,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和解等柔性执法方式,将执行法律的刚性和人文精神的柔性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要依托电子信息化手段进行行政执法,创新行政管理模式,有条件的行政系统和行业,在规范行政执法,尤其是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业务岗位职责,把对行政行为的监管由过去的“人管人”、“人盯人”等简单的、低效的方式,转变为“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规范化、程序化电子操作系统管理模式,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既可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也可使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增强执法监督效果

责任是法律制度的生命,是违法者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要将政府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加强监督,尤其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首当其冲。针对现行行政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立监督机构的权威性。行政执法监督是“硬碰硬”的事情,要使监督机制行之有效,监督者首先必须具有权威。一是监督主体要高位、独立。承担监督责任的机构必须依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职权,在人、财、物等方面具有自主独立性,避免受到不应有的外部影响,特别是来自被监督者的牵制和制约,才能够保障监督的措施和责任追究能够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监督责任制度。即从制度上明确监督者的监督责任以及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机构的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监督者受监督、负责任”,从制度上促使监督者自觉履行监督职权,尽可能杜绝监督不作为的现象发生。

2.加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结果的落实。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只有把监督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等挂钩,把执法的优劣作为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主要政绩对待,与单位和个人的荣誉、利益和晋升相连,行政监督一系列制度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否则,不仅不能对违法行政起到威慑和遏制作用,行政监督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

3.加快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行政执法行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管理范围“从摇篮到坟墓”,执法工作量大,各级行政执法机关都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认真开展依法行政。各行政监督机构都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监督机制和方式,推进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三: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年03月13日 08:35 来源:陈仓区纪委 作者:任虎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中纪委提出的明确“两个责任”、落实“两个为主”和“三转”的新要求,陈仓区纪委解放思想、主动转变、聚力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清理议事机构,加大办案力量,重组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备,提高了履职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受到限制。由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一是越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二是缺位问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导致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三是错位问题,一些地方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对部门各负其责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认识不清,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四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日前,中纪委通报了四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也折射出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程度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在目前“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会员卡腐败”等“四风”盛行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纪检监察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三是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对一些国有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大多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员兼职过多,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少,业务知识欠缺,对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一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健全,正常工作难于开展。部分经营好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办公设备陈旧老化配置低,困难企业就不用说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认识,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难题,打好持久战。要深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的学习贯彻,力求学深、学透,以更好地掌握精髓、指导实践。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二是聚力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打好攻坚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三转”要求聚焦执纪监督问责主业,整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合理配置人员、加

强监督和办案力量,探索新的派驻办法,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把不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使纪检监察机关回归职能本位。坚持执好纪,切实加强对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严打“老虎”,勤拍“苍蝇”,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坚持问好责,加强行政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持把好关,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是转变方式,坚持抓早抓小盯关键,打好歼灭战。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善于抓住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教育预防等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从而带动全局工作推进,紧紧盯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盯住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

四是提高能力,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要求,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切实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稳定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条件,以确保反腐倡廉各项政策落实。

2015会计继续教育财政监督管理答案
篇四: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财政监督管理

1、公共产品具有不同于私人产品的特殊性有哪些:(BCD)

A、使用的无差异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受益的非排他性

2、如果让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产品,由于“免费搭车”的存在,那么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公共产品短缺的情况。因此公共产品不适宜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给个人,而只能通过非市场机制(政治机制)配置给个人。(A)

A、正确 B、错误

3、在经济中有许多行业的垄断属于“自然”垄断,或“天然”垄断。如:自来水、煤气、电力等,从生产的角度看由一个企业大规模地生产,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所以独家经营是这类企业的自然趋势。“自然”垄断行业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存在(A)的行业优势。

A、规模报酬递增 B、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报酬递减 D、规模收益不变

4、(D)是指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平等地参与政治性公共事务的管理。

A、选举公平 B、决策公平 C、规则公平 D、政治公平

5、(B)是指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诸方面,社会成员得到合情合理的平等待遇。

A伦理公平 B经济公平 C政治公平 D收入公平

6、经济公平存在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不能简单等同于物质财富和收入的公平分配。分配公平的实现,需以经济活动其他环节的公平为基础。( )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A、正确 B、错误

7、以下关于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BCD)

A、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这既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基础也体现在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上

B、市场机制主要解决效率,政府的政策机制主要解决公平

C、政策机制重在解决公平的同时,要适当解决效率问题,在特殊时期(问题)中,其表现尤为突出

D、政府在市场发展中主要起着制定和维护竞争规则的作用,这些规则的出发点是解决公平。

8、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专门研究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体。(A)

A、正确 B、错误

9、( )是指选民、政治家和官员的选择达到一致的政治稳定状态,它是政治市场供求双方力量与利益平衡的结果。

A、政治公平 B、公共选择 C、政治均衡 D、纳什均衡

10、直接民主制是指选民或投票人选举出少数代表,由这些代表来决定所需采取的集体行动的一种公共选择方式。( )

A、正确 B、错误当前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够清洗。

11、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AB)

A、告诉人们真正完美的民主选择是不存在的

B、认为绝对的民主选择是不可能的,而人类只能追求相对之民主选择

C、在可能出现投票窘境时,议程对结果来说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投票顺序实际上能够决定谁将获胜

D、它表明,主席和规则委员会在议会中的地位很重要,确定议程的权力常常就是决定结果的权力

12、如果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变好了,而没有任何人的处境变坏,则称该社会资源再分配方案的实施为“(A)”。

A、帕累托改进 B、马太效应 C、优势策略 D、纳什均衡

13、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实现必须满足交换效率、(A)和产品组合效率三个条件。

A、生产效率 B、供给效率 C、均衡效率 D、规模收益

14、经济学证明,当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实现均衡的时候,该社会的资源配置一定为帕累托最优。( )

A、正确 B、错误

15、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产生经济上的高效率主要原因有:(BD)

A、内部经济 B、竞争产生效率 C、比较优势 D、价格引导配置

16、如果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变好了,而没有任何人的处境变坏,则称该社会资源再分配方案的实施为“(A)”。

A、帕累托改进 B、马太效应 C、优势策略 D、纳什均衡

17、(A)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消费者物价指数 D、国内净产出

18、公共资产未来每期净现金流量折现值之和即(A)

A、公共资产的价值 B、净现金流量 C、公共资产成本 D、现值

19、08<br/>2、假定公共资产在未来每期的净现金流量为10元,受益期限无穷长;再假定折现率为10%,则该公共资产未来每期净现金流量折现值之和为:(C)

A、10元 B、50元 C、100元 D、1000元

20、(A)是指消费者为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

A、消费者支付意愿 B、消费者报酬 C、边际收益 D、消费者需求

21、消费者支付意愿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价值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

(A)

A、正确 B、错误

22、以下不属于社会产品分为:(D)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准公共产品 D、准私人产品

23、凡是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的产品,均属于公共产品。(A)

A、正确 B、错误

24、公共产品的本质性特征:(AB)

A、受益的非排他性 B、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5、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蒂布特分析了在公共部门存在的条件下,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最佳效益问题。认为,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促使其更有效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就是“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内涵。( )

A、正确 B、错误

26、(B)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主要是行政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一定的规制对企业、个人以及其他利益主体的活动进行干预的行为。

A、加成定价 B、公共规制 C、边际成本 D、规模效益

27、公共规制的基本理由是:(C)

A、规模效益 B、边际成本 C、市场失灵 D、行业垄断

28、公共规制过程大致包括立法、执法、管制放松或解除三个阶段。( )

A、正确 B、错误

29、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内容:(AB)

A、对市场存在失灵的认定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0846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