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经典名言 时间:2020-02-16

【www.myl5520.com--经典名言】

中德双边贸易产品概况
篇一: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4. 德国对中国主要出口产品

表15 德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15 德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15 德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分析:

机电产品一直是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3年1-6月,出口额为169.2亿美元。2014年1-6月出口额为189.7亿美元。2015年1-6月出口额为149.8亿美元,平均占德对中国出口总额近三分之一。

运输设备是德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2013年1-6月出口额127.1亿美元。2014

年1-6月出口额167.9亿美元。2015年1-6月出口额130.3亿美元。

2013-2014年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是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为31.6亿美元、33.6亿美元。

2015年化工产品成为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出口额32.0亿美元。 每年两国贸易中前三大类产品占德国对中国出口的近八成。

5. 德国从中国主要进口产品

表16 德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2015年1-6月)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16 德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16 德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分析:

德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2013年1-6月合计进口238.4亿美元,占德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6.0%。2014年1-6月合计进口249.8亿美元,占德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4.8%。2015年1-6月合计进口246.4亿美元,占德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6.4%。除上述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也为德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在其进口中所占比重分别在5%左右。 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德国无矿产品出口项。

中德服务贸易比较
篇二: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中德服务贸易发展比较之研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09级国贸(1)班 刘巧月 0950510028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占国

际贸易的比重也也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个国家都

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极为重视。中国和德国都是货物贸易发展大国,同时中国和德

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占世界前列。本文把中国的德国作对比,从服务贸易总

量、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以及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探讨中

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势、劣势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

力。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关键字: 中国 德国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正文:

一、 中德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情况比较

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48419亿美元上升到64261亿美元,

五年增加了15842亿。其中出口总额由24832亿美元增加到33116亿美元。进口

总额由23587上升到31145亿美元。其中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571亿

美元上升到2867亿美元。德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有3788亿美元上升到4843

亿美元。2009年,德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第三位。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占

世界第五位。但德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出口却相当于中国的两倍。德国的服务贸易

进口总额占世界第二位。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占世界第四位。同样,德国服

务贸易进口总额也相当于中国的两倍。

从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从2005年到2009年连

续出现逆差。其中2009年逆差最大,达到295.1亿美元。同时,德国的服务贸

易也连续五年出现逆差。其中2005年逆差最大,达到449.6亿美元。但是,中

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一直在扩大,从92.6亿美元增加到-295.1亿美元。但德国

的服务贸易逆差额却在减少,由449.6亿美元降到235.7亿美元。

从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来看,2009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金额为2867

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1.5%。中国货物贸易金额为2270亿美元,占对外

贸易总额的88.5%。德国的服务贸易金额为4843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8.6,

货物贸易总额为20392,占对外贸易总额的81.4%。可以看出,德国的服务贸易

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要比中国高。

二、中印服务贸易内部构成比较

1. 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

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比重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较大的是运输、旅游

其他商业服务。其中旅游占的比重最大。2005年到2008年,旅游出口所占的比重在

持续下降,但2009年又有所反弹。旅游进口比重前四年持续下降。但2009年旅游出

口比重却升至五年最高。中国运输出口所占比重与旅游类似,先降后升。而运输进口

所占比重却是先升后降。除了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所占比重总体下降外,

其余行业出口所占比重总体在上升。其中保险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所占比重增

长较快。通讯服务和金融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用出口所占比重则没太多变

化。德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较大的也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服务比重

相对来说较大的是其他商业服务。 旅游出口所占比重是先降后升在降。旅游进口所占

比重则是先升后降在升在降。运输进口所占比重先降在升在降。运输进口所占比重则

是升降起伏波动。2008年至2009年所占比重下降较大。德国除了运输、旅游和建筑服

务出口所占比重在下降之外其余都在上升。德国其他服务行业无论进口所占比重还是

出口所占比重都变化不大。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第一大出口部门是旅游,到了2009

年则变成了运输。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一直是运输。德国服务贸易出口从2005

到2009第一大部门都是其他商业服务,德国服务贸易进口从2005-2009年都是旅游。

这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最大的行业有所不同,中国服务贸易进出

口所占比重的行业稳定性不如德国,变动较大。

表一 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进出口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项目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运输 20.88 33.99 22.92 34.26 25.75 33.48 26.23 31.85 18.33 29.45 旅游 39.64 26.16 37.14 24.24 30.60 23.05 27.89 22.89 30.86 27.64 通讯服务 0.66 0.72 0.81 0.75 0.96 0.84 1.07 0.96 0.93 0.77 建筑服务 3.5 1.95 3.01 2.04 4.42 2.25 7.05 2.76 7.36 3.71 保险服务 0.74 8.66 0.6 8.80 0.74 8.25 0.94 8.06 1.24 7.15 金融服务 0.2 0.19 0.16 0.89 0.19 0.43 0.22 0.36 0.34 3.71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2.49 1.95 3.24 1.73 3.57 1.71 4.27 2.01 5.06 2.04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费 0.22 6.4 0.23 6.61 0.28 6.34 0.39 6.53 0.33 7.00 其他商业服务 22.84 11.29 21.54 11.22 22.12 14.11 17.76 9.96 19.20 11.87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8.84 8.48 10.3 9.44 11.35 9.56 14.16 14.63 16.35 9.90

表二 德国服务贸易各行业进出口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项目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运输 24.70 21.75 23.36 24.47 23.71 23.37 24.56 24.28 22.52 20.56 旅游 17.47 35.07 16.88 32.73 15.76 31.85 15.28 31.24 15.01 31.83 通讯服务 2.05 2.36 2.32 2.78 2.04 2.54 2.02 2.44 2.10 2.59 建筑服务 6.25 3.11 6.35 3.25 5.98 3.50 6.06 3.91 5.60 3.90 保险服务 1.33 2.27 1.93 1.18 2.56 1.24 1.71 1.43 2.17 1.35 金融服务 3.96 2.17 4.43 2.57 5.22 3.06 5.14 2.57 5.07 2.44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5.04 4.04 5.13 4.09 5.53 4.54 5.88 4.72 6.28 4.80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4.23 4.04 3.58 4.12 3.55 4.26 3.89 4.36 5.96 5.60 其他商业服务 30.44 22.67 32.27 23.33 32.49 23.85 33.06 23.47 32.77 25.30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4.53 2.50 3.75 2.80 3.28 1.77 2.38 1.59 2.53 1.65

2.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

中国的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所占比重总体下降,其余行业出口所

占比重总体在上升。其中保险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增速较快。而德国除了

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没有出现增长外,各行业进出口增速都比较平缓,增速不

明显。

3. 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

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来看,中国的运输行业从2005到2009一直处

于逆差状态。旅游行业前四年处于顺差,2009年则变为逆差。其他商业服务则

一直处于顺差。建筑行业也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则由逆差变

成顺差。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的数额很大。

从德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来看,德国的运输、旅游和通讯服务都处于逆

差状态。金融服务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一

直处于顺差状态。其顺差或逆差的数额都不大。

表三 中国服务贸易分项目表

单位: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项目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运输 154.3 284.5 210.2 343.7 313.2 432.7 384.2 503.3 235.7 465.7 旅游 293.0 217.6 339.5 243.2 372.3 297.9 408.4 361.6 396.8 437.0 通讯服务 4.9 6.0 7.4 7.6 11.7 10.8 15.7 15.1 12.0 12.1 建筑服务 25.9 16.2 27.5 20.5 53.8 29.1 103.3 43.6 94.6 58.7 保险服务 5.5 72.0 5.5 88.3 9.0 106.6 13.8 127.4 16.0 113.1 金融服务 1.5 1.6 1.5 8.9 2.3 5.6 3.2 5.7 4.4 7.3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18.4 16.2 29.6 17.4 43.4 22.1 62.5 31.7 65.1 32.3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6 53.2 2.1 66.3 3.4 81.9 5.7 103.2 4.3 110.7 其他商业服务 168.8 93.9 196.9 112.6 269.1 182.4 260.1 231.2 246.9 187.7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65.3 70.5 94.2 94.7 138.1 123.5 207.6 157.4 210.3 156.5

表四 德国服务贸易分项目表

项目

运输

旅游 单位: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412.4 461.0 453.7 552.3 541.3 608.9 640.8 704.2 518.9 522.0 291.6 743.2 327.7 738.8 359.9 829.7 398.6 906.1 345.7 808.3 通讯服务 34.3 50.1 45.0 62.7 46.6 66.3 52.7 70.9 48.4 建筑服务 104.3 65.9 123.3 73.4 133.6 91.3 158.1 113.3 129.1 保险服务 22.2 48.0 37.4 26.5 58.4 32.3 45.0 41.5 50.1 金融服务 66.1 45.9 86.0 58.0 119.2 79.7 134.2 74.6 116.7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84.2 85.6 99.7 92.4 126.2 118.3 153.5 136.8 144.6 121.6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

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费 70.7 85.7 69.6 93.4 81.0 111.0 101.5 126.6 137.2 142.2 其他商业服务 508.2 480.4 626.6 526.6 741.8 621.4 862.6 680.7 754.9 642.5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75.7 53.0 72.8 63.3 74.9 46.2 62.1 46.0 58.2

三、中国和德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之比较

1.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即国际市

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一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100%。

中国的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增长,而德国的服务贸易国际市场

占有率整体在下降,后三年则无变化。但是德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却比中国高,

差不多是中国的一倍。这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中国

和德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德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第三位,进口额占世

界的第二位。而中国则是第五位和第四位。显而易见,德国的服务贸易比中国占

的份额多。

2.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一般来说,分析国际贸易都会使用竞争优势指数。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分析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竞争

优势状况。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又叫做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是指一国进出口

65.9 99.0 34.3 61.9 41.8

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竞争优势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竞争优势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接近0时,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竞争优势大。其值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竞争力越弱。其值如果等于-1,则说明该服务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如果等于1,则说明该服务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中国的服务贸易没有竞争力优势,2005到2009年,中国的竞争优势指数都是负数,都小于0,中国的竞争力优势指数在2005年到2006年是上升的。2007和2008则较前两年有所上升,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优势在增强。但到2009年竞争力优势指数却较前两年下降。这反映出中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总体竞争力较弱,处于国际服务竞争的劣势地位。德国的竞争力优势指数也是负数,但德国的竟增力优势指数是在不断上升的。从2005年的-0.11上升到-0.04,这说明了德国在保持较快的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的同时,竞争力优势指数也有所上升。

总的说来,两国虽然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大国,但是两国的服务贸易的优势却不是很明显。

表六 中德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比较 (2005-2009)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中国 -0.06 -0.05 -0.03 -0.03 -0.1

德国

从服务贸易各行业来看,中国的竞争力优势指数总体来说不高,相比较起来,德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较高,且大多数竞争力强的行业是一些新兴行业,中国大部分竞争力较强的则是集中在一些传统服务业上。

中国的运输行业不具有竞争力优势指数。其指数三年期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旅游行业的竞争力优势指数虽比运输强,但三年来也在呈下降趋势。建筑行业的也具有竞争力优势指数。通讯服务的竞争力优势指数却在下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也有竞争优势。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竞争则优势太低。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竞争力指数则有负变为正,其优势指数在不断增强。

德国的竞争力优势指数总体上比中国的强。德国的运输优势虽在上升,但总体变化不大,且竞争优势也不强。德国的旅游业的竞争力却很弱。建筑服务虽有优势,但优势却在逐年下降。保险服务由不具优势变为具有优势且优势很大。金融服务具有优势并且优势在逐年增加。保险和金融的竞争优势都比中国强。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竞争则优势低,但优势比中国强。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优势却比中国弱。

表七 中德服务贸易内部各行业竞争力指数比较(2005-2009年)

中国 德国 项目 2005 2007 2009 2005 2007 2009

运输 -0.29 -0.16 -0.33 -0.06 -0.06 0 旅游 0.15 0.11 -0.05 -0.44 -0.39 -0.4 -0.11 -0.075 -0.06 -0.05 -0.04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篇三: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一、制度比较

1、德国股份公司的“资合性”与中国股份公司的“人合性”

股份公司诞生于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资合性”,德国股份公司也不例外。由于实行一股一票制,股东的决策权完全取决于其投资份额的多少,与其社会地位、头衔或者资历等均无关系。但中国脱胎于等级森严、强调家族血缘关系的农业宗法社会,“权利来自资历、关系和社会地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中国的股份公司具有一种“人合性”,即决策权往往集中在那些具有相当资历、一定社会关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手中。

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德国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塑造出合作精神。中国数千年处于以宗族为导向的农业社会之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由于传统的宗族、家庭思想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习惯水平协调,对中国人来说责任仅局限于小团体中。由此宗派、团体利益在中国企业中往往得到突出和保护。德国企业所体现的合作精神与中国企业所保护的宗派利益也形成鲜明的对比。德国是典型的法治国家,而中国是典型的人治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背景,德国股份公司和中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方式也不相同。德国股份公司按照标准图式运行,即按德国股份公司法运作。中国股份公司则不完全按照标准图式运行,尽管中国也有股份公司法,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人的个性、气质、领导风格及非正式群体、非正式规则等因素的影响。

股份制诞生并成功运行于西方文化之中,与典型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的差别

从产权界定上来看,在德国私人产权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在中国目前国有资产仍占全部社会资产的50%以上,政府是私有产权最大的集体承担者。

两国企业在同样的内部人体系背景下,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却不相同。法人治理结构有两种基本类型;以美国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局外人体系和以德国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内部人体系。中国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属于内部人体系。尽管中国股份公司和德国股份公司具有相同的内部人体系这种背景,但在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上存在着差别。德国股份公司的管理控制是由于银行强大的地位及其在监事会中的代表来保证,而

中国股份公司的管理控制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强大地位及其在董事会中的代表来保证。

并且,在同样的内部人体系背景下管理控制上也存在差别。德国股份公司的管理控制问题主要来自法人治理结构的固有特性,即由于既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监事会成员的绩效评估很困难,使得股东大会的解聘决定常常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在中国除了与信息不对称相伴而来的管理控制问题外现在又出现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内部人控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利益冲突方面,所体现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在德国银行既作为财产所有者直接参股即作为股东的全权代表,同时又作为贷款人且由此而作为银行股东的代表。在这种双重角色关系中有这么一个问题,控制人服从谁的意志可以使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在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必须代表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与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国有资产缺乏终极所有者,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控制人服从谁的意志可以使国家利益(或集体财产的利益)得到保证。

全体职工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也不相同。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中德两国职工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不相同。在德国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在真正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协调权被部分地赋予全体职工,德国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都较强。在中国职工代表没有进入董事会,在名义上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协调权并没有赋予职工,中国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都较弱。

二、文化比较

企业制度规定着管理模式的形成和运作,企业文化则对管理模式运行的方式和效率产生影响。由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因而从世界观、文化环境、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差异以及领导风格几个决定文化特质的主要方面来进行文化比较,有助于我们对中德两国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管理模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的理解。

1、世界观比较

从对环境关系的假定上来看,德国主张战胜自然,视环境具有威胁性和挑战性。中国则主张“天人合一”,与环境和谐共存。

对真理和时间的看法东西方存在明显差别。德国的真理观可以概括为;信仰科学,尊重科学;这种科学精神源自于古希腊文化。中国的真理观则可以概括为;实用主义态度。中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延续至今一方面是因为政治专制和官僚们的独断专行所

致,另一方面长期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饥荒始终是社会的一大威胁。这种特殊的历史使中国人炼就出极强的忍耐力,同时也把实用主义作为生存战略。

在时间观上两国也互为对比。德国;单色调时间理解。按德国人的理解计划的前提条件是把时间按直线划分成过去、现在和将来,并且划分成客观上可测量的连续的时间段。时间如同其它资源一样是短缺的并且要从数量上来理解,因而应该有效率地使用时间。中国;多色调时间理解。按中国人的理解时间是有利和无利瞬间的循环性的无规律的序列组合。同时维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判定中国人对时间是从质量上来理解的。

对人性的假设东西方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德国; X Y Z理论—西方的划分方式。中国;中国古典哲学家的两种观点;“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

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假定,则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而成两极相对。德国;个人主义。15至17世纪在西欧发生的文艺复兴使个人主义得到广泛传播,随后的宗教改革又使新教伦理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这两个运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使西方人从那时起就摆脱了封建主义和神学的精神枷锁。中国;集体主义。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体现为集体化的超稳定结构,这种结构又被社会主义所强化。集体主义结构与封建宗法思想相结合,反而促进了宗派、家庭和单位的自私行为。儒家伦理中也包含着一些压抑个人意志、泯灭自我意识、消解个人事业心和扼制聪明才智的方面,因而中国传统文化是集体主义滋生的温床。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性质的假定着重点不同。德国;保地位。对德国人来说人们之间关系的形成服从于实际工作需要,属于中国社会最重要基本原则的文化标准“保面子”虽然在德国也存在,但作用相对来说要低得多并且起的是另外的作用。中国;中国人则是根据人们之间关系的形成来调节实际工作任务的,保面子任何时候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处世原则。

2、文化环境比较

德国与中国文化要素的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德国社会的低权力距离和中国社会的高权力距离与德国相反中国的社会力量系统是通过较大的权力距离来体现的,与此同时,类似封建的家庭和权力结构以极大的权威确定着社会生活。

(2)德国人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人的集体主义

(3)男性化的德国社会与女性化的中国社会

中国是一个家长制的、长辈导向的而又偏离公开对质的男性社会。男性行为也常常表现得柔软和弹性,在西方常常被解释为懦怯。矜持、让步和友好在中国作为可以公开谈论的男性价值观,且导致中国人不习惯公开争论,因而冲突往往通过内部解决,保面子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建立良好、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中国人来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分析性、理性、线性和因果性思想对德国人来说是典型的男性特征,在中国人身上则很少体现。

(4)德国人避免不确定性的强意识和中国人避免不确定性的弱意识

由于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中国人的行为是很实际的。代替制定有预见性的计划,中国人宁愿尝试和出错,偶尔也会把混乱的战略推向前台。

(5)德国的短期导向与中国的长期导向

中国人偏爱长期发展战略和间接实施战略,与此同时按中国人的理解并非直线是到达目标的最短路径,而看起来象是弯路。往往不采取集中于单个目标的直线型目标导向,而更多的是优先以一个目标范围为导向,靠近这个目标范围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性,在这个活动范围内短期思考和决策都不适合。

3、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差异

就时间理解而言,德国员工不愿在工作结束前被打扰,而中国员工正好相反很高兴在工作期间有人拜访并且并不把这理解为干扰性的中断。

对目标理解两国的差异很大,在德国总是促成目标和计划的预先制定,而在中国往往没有清晰的任务界定和责任确认。中国人虽然也会有要完成的目标,然而实现目标的步骤总是任意地被更换。这与文化不无关系,因为为了保全面子某种变换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对效率理解两国也不同。德国;充分利用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产出;人际关系、冲突、和谐和群组凝聚只在考虑到要实现的产出时才有意义。

中国;产出是最优投入即人际关系、冲突、和谐以及群组凝聚的函数。

在工作节奏上表现为;德国人总是集中精力,一直工作。中国人则常变换,每工作几小时休息一段时间。

4、领导风格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对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作比较,可以概括如下,德国人追求自我实现,推动社会前进,体现社会责任感——源于基督精神。中国人注重光宗耀祖,为子孙后代记,体现家庭责任感——源于儒家伦理。

中德贸易介绍
篇四:中德贸易结构比较

二、中德贸易关系的现状

1.2001年的中德贸易关系的主要情况是:

(1) 2001年中德贸易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在德国和欧盟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和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走入低谷的情况下,2001年中德贸易的发展情况良好,达235.2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5%,高于我国外贸增幅12个百分点,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4.1%,增至4.6%.其中对德出口97.54亿美元,从德进口137.7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1%和32.3%.在我国对欧盟5大伙伴国(德、英、荷、法、意)贸易中,中德贸易增幅最大。

(2)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去年我从德国的进口比上年增加32.3%,大于出口增幅27.2个百分点。我国对德贸易逆差由上年的11.31亿美元增至40.18亿美元,增幅达255.3%.德国是我与欧盟各国贸易中逆差最多的国家,也使德国成为我国除台湾省、韩国和俄罗斯以外第四大逆差国和地区。

(3) 2001年我部分轻纺产品的出口下降,例如陶瓷产品出口下降17.7%,塑料及制品出口下降5.1%,纺织品出口下降4.5%等;

而食品、机械产品等出口的增幅较大。例如对德食品出口增加23.8%,运输设备出口增加21.7%,其中船舶出口增幅更高达47.1%.

(4)从进口商品看,2001年增幅较大的重要产品有塑料及橡胶制品(35.1%)、钢铁及制品(78.6%)、机电产品(29.3%)、运输设备(71.7%)、光学及精密仪器(53.0%)、家具(43.8%)等。

下降的商品有:包括动、植物食品、饮料和烟草在内的食品经济品进口下降近40%,木及其制品下降34.9%等。

三、中德贸易关系的特点

1.中德贸易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我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与欧盟贸易为766.27亿美元(出口409.04亿美元,进口357.23亿美元),其中中德贸易为235.26亿美元(出口97.54亿美元,进口137.72亿美元),占30.7%.如果单从进口看,比重更大,为38.6%,超过占第二位英国的1.28倍,大体上是法、意、荷3国之和。中德贸易在德国外贸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据德方统计,2001年中德贸易在德国外贸中排列第十一位。如果单从德方进口看,中国居第十位,排在爱尔兰和西班牙之前。

2.中德贸易我方是逆差国

引起我方出现逆差的原因,除了存在着限制的实际情况外,与双方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要使我方逆差出现较大的改变,首先要依托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力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其次要了解德国市场,在经营、管理、推销上下功夫。

3.发展中德贸易与欧盟的整体状况联系起来

在欧盟单一市场形成,统一外贸政策、法令、法规的情况下,发展中德贸易要与加强与欧盟合作联系起来。例如欧盟制定的反倾销规定,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带有某些歧视性色彩等,对此采取应对措施是必要的。

4.机械设备进口是中德贸易的重中之重

德国是我国传统的机械设备进口国。从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工业的技术装备和更新,开始转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德国是首选国家之一。有一个时期,我国每年从德国进口的90%以上是机械设备。目前这个比例有所下降,但也在80%左右。

5.对德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德出口的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很大增加。以2001年与1991年相比,10年间我国对德出口的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光学和精密仪器产品成倍增加。2001年我国的这类产品占我国对德出口近一半,金额达48.35亿美元。

6.中德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占有一定地位

在引进机器设备的同时引进相关技术这是中德贸易的一个特点,也是德国技术出口的一个特点。技术贸易是扩大中德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每年大约100亿美元的技术进口中,欧盟占了近一半,而其中德国又是最大的技术引进国。

四、德国的对华政策

首先,推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欧盟各国的对华政策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各国仍有不同。这里面有一个考虑的角度问题。有的国家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考虑的多些,有的国家可能对美国的关系和态度考虑的多些,这样得出的看法也就不完全一样。德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mingrenmingyan/10129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