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励志诗歌 时间:2020-09-18

【www.myl5520.com--励志诗歌】

诗歌鉴赏自家方剂
篇一:(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突破古诗鉴赏难点的自家方剂 ——古诗鉴赏方法歌 古诗鉴赏歌(其一) 古诗鉴赏有技巧,先把题目看清了。诗题标出咏对象,诗中样样都重要。

(例诗举隅 唐 骆宾王《咏蝉》 唐 李贺《马诗》 唐 贺知章《咏柳》 唐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宋 王安石《梅花》 元 王冕《墨梅》明 于谦《石灰吟》 清 郑燮《竹石》)

借象表意要看准,草木往往人化了。形象鲜明数比拟,借景表达情与理

(例诗举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喜怒哀乐相思愁,诗中诗尾来挑明。谈禅说理山水莲,清幽静净心中空。 (例诗如唐 王维《山居秋暝》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适隐逸写农事,书画琴棋歌钓饮

(例诗如宋 赵师秀《有约》宋 辛稼轩《清平乐 村居》) 苍藤古木直攀缘,正直邪曲分忠奸。阴柔阳刚两气质,讽刺讽喻诗体明。

咏物思妇山水田,咏史羁旅与征战。赠别闲适隐逸诗,常见常练自然通。

做题千万不能蒙,再急再忙没有用。诗句如果看不懂,颠倒几下自然明。

前思后想找修辞,炼字常炼动与形。特点多看形容词,比喻拟人最动情。

写诗言志要知晓,表现手法记心中。方式方法糊涂人,掌握死掐自然明。

叙事描写抒情议,它们都在方式中。表现手法下歌谈,不急不忙鉴赏通。

教材例诗索引 (王维 《青溪》 《终南山》 《鹿柴》 《竹里馆》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王勃 《滕王阁诗》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望岳》 《登

岳阳楼》 《江畔独步寻花》 《绝句》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崔颢 《黄鹤楼》 元稹 《菊花》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张继 《枫桥夜泊》 刘禹锡 《竹枝词》 杜牧 《江南春》 《山行》 张祜 《题金陵渡》贺知章《咏柳》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外》 宋祁《玉楼春》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王安石《泊船瓜洲》欧阳修 《早春南征寄洛中友》 林逋《山园小梅》

辛弃疾《玉楼春》 朱熹《春日》 僧志南 《绝句》 祖咏 《终南望余雪》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歌(其二)

技巧分为两大类,修辞表现要分清。修辞使用在局部,表现全篇来使用。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与夸张,描绘形象最常用。对偶顶真与反复,结构句子最常用。

还有反问与设问,增强语气时候用。深奥抽象难解事,打个比方来描绘。

无形因此有形化,形象鲜明又生动。比拟事物有人味,色彩鲜明情意生。

夸张用来昭本质,烘托气氛联想增。对偶表意较凝练,节奏乐音绕梁栋。

排比一气来喝成,突出强调语铿锵。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猛烈强。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有多种,直抒胸臆第一种。失意苦闷志难酬,直接说出心中情。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宋 陆游《书愤》)

借景抒情排第二,感情寄托景物中。衬托分为映反衬,乐景衬哀较常用。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王维《归嵩山作》宋 李清照《一剪梅》)

衬托分为映反衬,乐景衬哀较常用

(唐韦庄《菩萨蛮》白居易《忆江南》宋 周邦彦《苏幕遮》宋 柳永《甘草子》张先《系腰裙》)

以闹衬寂手法高,动静结合融其中。诗中有画画有诗,王维常建最有名。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宋 刘

攽《雨后池上》)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杜甫《旅夜书怀》宋 苏轼《新城道中》姜夔《扬州慢》)

托物言志排第三,赋物人格抒感情。情景交融排第四,写景之中传真情。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

用典抒情排第五,引用化用显神通。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袭用五代翁宏《春残》; 叶绍翁“一枝红杏出墙来”化用陆游《马上作》“一枝红杏出墙头”;

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借古讽今排第六,以史为鉴讽朝政。戒奢以俭防腐败,莫要荒淫歌后庭。

商女不唱亡国曲,诗豪难以作《台城》。

(唐刘禹锡《乌衣巷》李商隐《马嵬》杜牧《泊秦淮》) 叙事抒情排第七,乐府双璧动人情。三吏三别《兵车行》,《琵琶行》与《卖炭翁》

长恨一歌传千古,至今犹诵《丽人行》。古来少有叙事诗,大都借事来抒情

技巧尚有好多种,联想想象算其中。对照对比常出现,铺垫悬念有一种,

又有伏笔与照应,白描渲染显神功。寓庄于谐蒙太奇,以小见大与抑扬

心理刻画手法高,卒章显志最常用。许多诗都有眼睛,炼字就在此句中。

最古莫如赋比兴,重章叠唱见《诗经》。《诗经》《楚辞》两源头,现实浪漫两分明。

以上手法鉴赏歌,与咱课本结合用。常读常用常实践,鉴赏突破定成功。 古诗语言鉴赏歌(其三)

(古诗语言指: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语言风格、结构语言)

意象语言:

意象、情感与象征,特定称谓记心中。清风明月东流水,松竹梅菊桃李杏。

兰莲桂子一杯酒,啼莺落花霜叶红。天地山川云雨露,四时万物入诗中。

富贵牡丹寒梅香,月宫折桂题榜间。凌波仙子是荷花,桃面月容美人颜。

坚贞不屈松玉石,谦虚清高竹子贤。杏林梨园有定意,桃李满天师徒赞。

驿站折柳说赠别,花好月圆久伴难。堂前燕子昔时月,是在感叹时变迁。

鸿雁不归音书断,小燕翩翩春盎然。采撷红莲表爱意,抛给红莲表爱怜。

结庐人境说隐逸,种菊养兰赋清闲。春风得意马蹄疾,鱼跃龙门做了官。

(附意象诗例:《高冠谷口招郑鄂》(唐 岑参)

《西江月 黄陵庙》(宋 张孝祥)《江雪》(唐 柳宗元)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次石湖书扇韵》(宋 姜夔) 《山居秋暝》(唐王维)《木芙蓉》(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宋范成大)《感遇十二首》(其一)(唐 张九龄)

《昭君怨梅花》(宋 郑成)《竹里馆》(唐 王维)

《咏竹》(梁刘孝先)《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宋 苏轼)

情感语言:

情感语言属意觉,喜怒哀乐孤怨癫。文人疯傻与痴狂,酒醉风舞皆似仙。

不是受压与失意,就是忠直被奸谗。凄凉消沉寻常事,哪个常喜哪个闲。

象征语言:

象征语言说理诗,立身高洁声传远。杜甫《后游》柳无私,声高自远虞氏《蝉》

横看侧观西林壁,半亩方塘朱子观。诗中哲理人乐道,由表说理显士贤

特定称谓语言:

特定称谓意凝固,千年万年都不变。秋水常指传情眼,明眸善睐观难眠。

盗泉常喻不义财,饮者不贪是清官。鸿雁尺素指书信,织女

牛郎两地间。

十三女子如豆蔻,十六女郎桃花面。化蝶化鸟坚贞情,鸳鸯双栖表合欢。

(杜牧《赠别其一》 崔护《题都城南庄》)

得成比目何辞死,同担风雨并蒂莲。盼得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通一线。

蜡炬成灰丝方尽,红豆相思传千年。桃花流水红颜逝,葬花表得惜华年。

流水月影柳丝长,抽刀断水愁难断。剪烛夜话游子梦,归来偕老游子愿。

衣带渐宽人憔悴,久长岂在朝暮间。疏梅月影人动情,抽刀断水情难断。

罗敷贞洁木兰情,从古到今人称赞。山中幽兰是君子,出水芙蓉惹人怜。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较复杂,十二风格最常见。平淡、质朴与工丽,委婉、直率与自然。

雄奇、奔放与悲慨,清新、沉郁与洗练。(平淡质朴元亮诗,工丽对仗杜甫诗。

直率诗经北朝诗,委婉含蓄南朝诗。自然不雕太白诗,清静幽深摩诘诗。

雄伟奇特李贺诗,奔放豪壮子瞻诗。悲壮慷慨子昂诗,洗练洒脱昌龄诗。

沉郁顿挫老杜诗,清新俊逸李白诗。)以上几个是例子,要把他们记心间。

结构语言:

结构语言指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名动形容副与数,叠词倒装侧重点。

名词组合出意境,独特风情意盎然。(春江花朝秋月夜,晓风残月杨柳岸。

水村山郭酒旗风,杏花、春雨、江南)。罗列意象构画面,古来赏家皆称赞。

动词点染整个句,拟人还可做诗眼。形容形象写特点,形声光色质空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

副词诗中也常炼,强调动作心理变。(忽见陌头杨柳色,“忽”字淋漓表伤感)

108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
篇二:(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在进入小说形象分析之前,大家先再集中学习鉴赏古诗词的形象。今天务必看完。

作业:对于认识“文学形象”,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怎样解决的。记下来。期盼能够有很好的表述。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 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

怎样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从本质上讲还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解答时首先从相关诗句中确定诗人或主人公的心情基调,然后结合注解、题目、时代背景、相关诗句来确定忧愁或快乐的原因。最后用一句话来整合答案。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解析】 ①先定位人物的情感,看有关诗句“独怆然而涕下”,人物心情基调是忧愁、孤寂。②结合注解等找原因,所登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由此可断定是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除此之外还要抓住题目、时代特点、情感寄托物、诗人身世性格等因素来概括。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2.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3. 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诗的开头两句于正面描写中兼顾侧面渲染。“袅袅”,春风吹拂;“空蒙”,月色朦胧。“崇光”,指海棠花光泽高洁美丽;“香雾”,指海棠花香气浓郁。后两句由花及人,生发奇想;“睡”“红妆”妙用拟人,足见作者爱花惜花之情,虽近痴语,但情真意切。

【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 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本题考查对时间意象的把握,从季节的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清秋、落叶;从一天的时间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日暮、月初白、流萤和孤灯。

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4.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 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5.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梧叶儿 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 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③刳(kū):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案:《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í):花草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纪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 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1)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篇三:(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1.(2011•威海模拟)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 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菏泽统考)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梧叶儿 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 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③刳(kū):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临沂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í):花草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1.(2011•济宁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纪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 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济南外国语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1. (2011•滨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 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四)

1. 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2. 答案:《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3.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五)

1. 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2.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3. 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201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六)

1. 解析: 本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 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 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

3. 解析: (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第一句要抓住“烟”字。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疑”为“怀疑”,显然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 答案: (1)“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鉴赏诗歌形象(三)
篇四:(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鉴赏诗歌形象(三)

板块 1 鉴赏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

徐 渭①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

【解析(1)】分析诗歌形象要注重分析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把握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头两句中的“落魄”“啸晚风”,直接写出了诗人形象,后两句中的“无处卖”“闲抛闲掷”,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不得志。此外,还要注意结合诗歌下面的小注,做到知人论世。

【答案(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解析(2)】解题时要注意“明珠”所用到的手法,再结合诗人生平怀才不遇的境况,可以得知诗人用“明珠”来喻己。回答时先解释“明珠”的内涵,再回答出诗人情感即可。(比喻性意象)

【答案(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投降派罗织罪名被免官,被迫隐居。

②玉瀣(xiè):美酒名。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因此要答好此题,主要是读懂诗歌中的每一句话,从“家住”到“一开颜”写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及其旷达闲适的心情,而后两句却表达了诗人的落寞。

【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解析(2)】此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要读懂下阕的含义。

【答案(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地道出了诗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赏析】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尘染,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

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

3、(2010·苏锡常镇二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解析(1)】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两首诗的三、四句。

【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解析(2)】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答案(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4、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 调】梧叶儿 嘲谎人

无名氏

(唐)王维《竹里馆》(梁)刘孝先《咏竹》比较阅读及赏析。

东村里鸡生凤,

南庄上马变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

阳沟①里好驾舟。

翁来大肉馒头,

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 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

无中觅有,

鹌鹑嗉①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②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注】 ①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②刳:剔挖。

这两首小令分别塑造了什么形象?

【解析】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标题。“谎人”即吹牛撒谎的人,“贪小利者”则是那种吝啬、贪婪的人。另外,要考虑诗歌所用到的手法。最后,应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所持的态度或情感,从标题中的“嘲”和“讥”也可得出答案。

【答案】《嘲谎人》主要是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个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分别表达出人们对这两类人的嘲讽和厌恶。

板块 2 鉴赏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咏 竹

(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

捎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

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②泪,

羞入上宫③琴。

谁能制长笛,

当为吐龙吟。

【注】 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解析】解题时,要把握“竹”所创设的意境和氛围,还要注意“竹”的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此外,“竹”在传统意义上的特殊内涵也不可忽视。

【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2、(2010·深圳一调)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lizhi/12398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