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苏州怡园分析图

大学励志 时间:2020-06-12

【www.myl5520.com--大学励志】

中国古典园林之怡园
篇一:苏州怡园分析图

中国古典园林之怡园

陈思伶

(1: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09园林3班,222009325022073) 1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中的奇观。在众多中国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则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代表。怡园则是苏州园林中建造得最晚的一座。因此,它得以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关键字:苏州园林 怡园 山水 建筑 美学

历史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东方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使其形成的造园艺术和造园风格在世界各大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个东方大国就是中国,而那独树一帜的园林艺术和风格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中的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从而达到与自然之景融汇贯通的审美意境。

有人说,中国古典园林是富于东方特色的“自然王国”,是具有华夏风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王国”。[1]作为一个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真、善、美,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然而在众多中国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则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代表。怡园则是苏州园林中建造得最晚的一座。因此,它得以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 怡园简介

怡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原43号(现1265号),今占地面积6270平方米,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怡园的山石池水、亭台楼阁仍保持原来面目。怡园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园分东、西两部分。怡园小巧玲珑,其总面积约八亩余,相当于拙政园的八分之一,留园的七分之一。园内建筑物形体小巧,很少高堂大厅,由于其位置安排妥贴,庭院处理精练,布局巧妙,故园虽小但景却很丰富。

[2]主要景点有玉延亭、四时潇洒亭、坡仙琴馆(石听琴室)、拜石轩(岁寒草庐)、玉虹亭、石舫、锁绿轩、碧梧栖凤馆、面壁亭、画舫斋、小沧浪亭、藕香榭(锄月轩)、复廊、书条石等。

在苏州的各大著名的园林中怡园建造得最晚的一座。虽然其历史文化底蕴不如其他园林那样丰厚,其名气也不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这“四大园林”,但其在造园艺术上广泛吸收了苏州各名园之长,如复廊,是学拙政园中沧浪亭复廊的做法;假山,参照了环秀山庄大假山的布置;荷花池,与网师园里的水池相近;旱船,取自于拙政园中的香洲; 面壁亭里悬镜,也模仿了拙政园、网师园;假山洞壑也有狮子林里面的影子。怡园的造园艺术形成了集锦式的特点,通过紧凑的布局,得宜的手法,是怡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 怡园之美

园内建筑物形体小巧,高堂大厅较少,由于其位置安排妥贴,庭院处理精练,布局巧妙,因此,园虽小但景物却很丰富。园景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层次分明,疏朗宜人。怡园建园时还购得三个废园里的湖石,加以集中布置,所以园内湖石既多且美,无论立峰、横峰、花台、驳岸等,都玲珑剔透,并随意点缀,突破成规,甚具自然之趣。

2.1 建筑之美

园林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是建筑进一步和自然环境(山水、花木)的艺术综合,而建筑本身则可以说是园林的建筑和起点。怡园的建筑大部分分布在东部,主要建筑物为坡仙琴馆和拜石轩,庭院中置湖石、植花木与之相呼应。

怡园中的建筑大体由亭、馆、轩、舫、斋、谢、廊七个部分组成。形式各异的建筑小巧玲珑,相互组合,形成了怡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苏州地区温暖潮湿,为了空气的流通,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建筑物往往构筑通透,墙体较薄,窗体大而多,外观轻盈疏透。

怡园中的拜石轩,屋身大部分是木质材料,正面外层为木质柱子,里层主要为挂落的飞罩及纱隔。两侧则为半墙和华窗,因此,外观造型显得精致秀丽,风格疏透空灵,极其富有装饰效果。室内也显得气息周流,空间敞豁。屋顶则由南北园林中采用得最多的歇山坡顶类型构成,一条正脊、四条前后向的垂脊、以及四条斜向的脊使屋顶表现出多向化;两侧的倾斜屋面上部还转折成三角形墙面,因此,实际上它是两坡顶和四坡顶的混合形式,形成具有繁复错落、对比鲜明的结构形式美和电典雅端庄而又活泼多姿的艺术风格美。

怡园中的画舫斋又名松籁阁,此斋作画舫形,为旱船,船头部分深入水池,斋前水面虽小,却有画舫泊于船坞的意趣,故名画舫斋。画舫斋是一个古典的个体建筑,斋北为一片松林,绿溪种樱桃、紫薇、石榴、梅杏之树,花开四时不绝,落英 缤纷,松荫满径,为

园中最幽处,身临其境则使人聚气敛神,竖然虔敬,或静心养性,修身反省,或抑制情欲,潜心攻读,让人产生特殊的心里效应。

亭是园林中最为重要、最富于游赏性质的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具有充分的优越性。怡园中的小沧浪亭,是整个园子中的“活眼”,它仅在朝北的一面设壁,上开六角形漏窗,不依附于其他建筑,本身具有独特的景观性质。小仓浪亭南临绿波涟漪的荷花池,站在亭中可纵览全园的景色。亭东北立有镇园之宝—三块造型独特的太湖石,观赏时形成一定的视觉遮挡,让人们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使得整个园子的景物更充满灵动的色彩。

2.2 山水之美

苏州怡园分析图。

山水是园林美物质生态建构序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石是园林之“骨”,也是山之“骨”。由于园林空间的局限性,石既是山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的作为山的象征,一片石则可作为一座山峰。

怡园中的山参照了环秀山庄大假山的布置,假山虽名为“假”,但却胜似天然。其中的石大都为太湖石,这一系列的奇石是根据太湖石自然的纹理、体势,与周围自然之景有机的结合, 集中了众多的山体品类,这一假山的结构,完全符合古人所说的“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美学原则,真正做到了超乎自然。怡园中的假山,高下迂回,盘旋曲折,让人摸着方位;在坡脚处的石头,向从泥土中冒出,与主山大小相互呼应;有的石头下面还有水与之相应成趣,繁复的山景把自然中真山的一切偶然和观赏点高度地集中起来,形成了这丰富多彩的艺术整体,展现出怡园清秀的神采和风韵,使得雄伟之中具有玲珑之趣。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血”,不论任何类型的园林都离不开真实的水。古有云:“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诗句一开头就点出了水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园林中,要保持不竭不枯的活水却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由于空间上的局限,怡园中的水,面积较小,但却灵活多样。水池的轮廓几乎全是自由式、不规整的曲线构成,从鸳鸯厅到藕香榭,无不表现出一种参差美、天然美。由于池边的叠石使得池岸参差而不僵直,适当的有些水洞、水口,使其显得更生动活泼。为了给池水增添一些生气,怡园中还在水池周边适当的中些浮水或挺水植物,或是在水中养些观赏鱼类。一动一静,动静相结合,使得怡园山水别有一番情趣。

2.3 花木之美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空气清新,芬芳熙熙,这似乎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自然美景。植物

不只是具有遮荫、降温、消除疲劳的功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对于构成园林画面感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怡园中的植物形态各异,风格不同,有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荫木林木类,有屈曲盘绕的藤本,有清秀挺拔的竹类,柔软娟秀的草本及水生植物。坐在玉延亭下,翠竹、百合左右相伴,时而鸟声咿咿,不禁让人想到古人们在此煮泉会友,只闻鸟鸣不见鸟影的场景。在四时潇湘亭外高大的榆树叶片尽落,朴树、银杏、广玉兰秃枝昂立,本为乔木的石榴枝干仿佛像是藤本植物般曲折有致。

一个园林中古木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园的价值。[3]人们面对着梅、柏、杉、茶那仓古郁勃、多姿多彩的骨风气貌,犹如将古时的历史匆匆翻阅一过。怡园内的古柏老而弥坚,气宇轩昂,元气淋漓,枝如铁柱,干比石坚,不调不残,风骨凛然。从这一审美视觉出发,人们在怡园的古木身上,看到了历史精神,看到了时间价值,由衷的萌生出一种历史主义的感情。

中国人对柳有着深厚的历史感情,柳树曾被千万次的作为抒情题材。怡园中荷花池边的垂柳,枝叶修长而又纤弱,倒垂拂地,柔情万千,随风起舞,婀娜多姿,而远观则又烟暖暖,雾濛濛,犹如薄纱轻笼。高高低低的垂柳,和周围的奇花异木,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构成种种生态景观,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风采,人们通过它那色、形、姿的美,就能看到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2.4 天时之美

有哲人说“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体的存在形式。[4]”中国古典园林是存在于一个空间的艺术,充分地利用和把握了自然的天时之美,使得时间的变化和景物的变化相互融合,显现出山水花木随着时间交替而形成的一种时相美、季相美。

怡园中假山逶迤,亭榭隐约,棠云梨雨,竹影摇曳,鸟语花香,景色幽雅怡人。园中种植了大量银杏、蓝天竺、红叶李、红機木等色叶类植物,通过精心合理的配置,与园内的岚漪亭、清青园、绿滋斋、清止阁、醉石轩等庄重典雅的建筑相配合,在不同的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春季,怡园内鸟语花香、池水荡漾、一切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季,怡园内植物郁郁葱葱,虽然夏日炎炎,怡园中却能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清幽恬淡的感觉;秋季,怡园内的秋色叶植物开始发生变化,夕阳西下,树叶纷飞,斜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朦胧的树影倾在墙上,水面泛着金色的光,整个园子都将让人感觉到是跳跃的音符;冬季,怡园内的落叶植物向人们展现着它独特的骨感美,苍劲的枝干,岁月的雕琢,在雪白覆雪的陪伴下,不觉让人感受到它们傲顶风霜、历经磨难的坚强意志。

3 怡园的真善美

是艺术,总向往着《论语》中的“尽善”、“尽美”,总离不开真善美。中国古典园林的真、善、美,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那么什么是真善美呢?

苏州园林中的一条美学规律就是假生于真,以假拟真[5]。所谓真,就是自然生态的真实,怡园中的山林、丘壑、湖沼等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这一点。怡园中有“孤山”,有梅数百枝,渡涧有小兰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件件有之。这一切都接近于自然中的山水建筑,在造园上,不拘于一地一景,广泛的集中概括,将美好的事物汇聚在怡园之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真”表现为对自然原生态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善”,则表现在园林对实用、伦理、理想的功利关系上。怡园中的建筑,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功能性建筑,如拜石轩(岁寒草庐)、碧梧栖凤馆等就供生活起居之用;坡仙琴馆(石听琴室)、画舫斋则供人们文娱学习之用;再如玉虹亭、藕香榭(锄月轩)四时潇洒亭等则供人们欣赏湖山美景之用。在加之文人们对这些亭、轩、斋的理想化题词,使得整个怡园不同程度的体现着实用性,愉悦性,游乐性的“善”。

“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天然,“善”是理想境界和实用性的功能实现,那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美”则是假中见真的天然图画、城市山林的多功能结构体现出来的令人注目、引人入胜的出色景观。怡园中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和与隐逸意识相联系,没有强烈彩饰的建筑,但是建筑的雕饰却相得益彰,小巧的造型格局,以及自由的构图格局,使得怡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恬淡清新的一种朴实之美。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05

[2]怡园散步.苏州园林.1996.(2)

[3]李宗为.游访苏州园林城市里的山水情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

[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哲学研究. 2009,06

[5]苏州古典园林的真、善、美.学术月刊.1986.(3)

苏州景点游览分析
篇二:苏州怡园分析图

苏州实习报告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016年6月13日到6月16日,我们参观游览了著名的古城、水乡、园林城市苏州。大诗人白居易笔下“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是对苏州的美誉,苏州名胜古迹、风景园林精美繁多,据《史记》记载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之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恍如天堂,所以苏州便有了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是一座文明遐迩的“园林城市”。拙政园、留园等四个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个园林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著名的园林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怡园等。这些园林,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苏州园林更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以其“古、秀、精、雅多”而获得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一、 留园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其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 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 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整体布局

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空间处理

留园中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建筑又将其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 园中之馆。 院与院、 馆与馆通过曲廊连接, 从而组成

一个完整、连续而又富于变化和韵律的空间整体。同时由于建筑密度大,为了避免空间的繁杂和混乱之感,园中利用水池和叠石丰富空间的层次。 并在假山之中,布置许多小路。小路峰回路转, 依山就势给人以空间无尽之感。

建筑艺术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 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 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 园艺术手法。

二、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苏州市高新区西部镇湖地区,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布局精妙但也不失野趣。进入湿地后,通过游船主要游览了熊喵主题广场与热带沙生植物科普馆两个景点。

三、 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

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空间组织

拙政园内各个空间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有大的划分:东园、中园、西园拙政园内空间组合多为组团式,各个空间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分。 空间处理

围合与通透是互相穿插和贯通的。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空间和长廊,为了防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在设计手法上,利用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艺术形式,让整个空间动静结合,富有生气。 总结

拙政园创造了富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场所,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才让身处其间的人获得了归属。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不仅是视

觉,园林中还唤醒了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打破了人与环境的隔离与对视,反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融合。

四、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

山石

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

长廊

在整个狮子林园中长廊的分布亦如池水蜿蜒曲折贯穿始终,使游人或行或止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到整个园林的意趣之所在。苏州经常阴雨连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游览。所

苏州拙政园实习分析
篇三:苏州怡园分析图

《专业综合实践B(一)》

课程实习报告

系部: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班级:2011级园林专业1班 姓名:刘欣

指导教师:刘红丽 季洪亮

一、苏州《拙政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拙政园的简单概况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2、拙政园的景点分

波形廊,位于中区和西区交界处,南起三十六鸳鸯馆,北接倒影楼和见山楼,采用复廊的形式,形态曲折变化,凌空跃起,造型活泼生动,墙上开窗,增加透景功能,底部用石头架起,让水流从底座下部穿过,增加了轻盈感,从长廊内行走恰似欣赏一幅流动的画卷,步移景异,美不胜收…………..

3、拙政园造景手法的分析

框景:在拙政园中,水廊的檐和柱将“与谁同坐轩”及周边景色框入画中,以简洁的景框作为构图前景,把最美好的景色展现在画面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印

象。耦园的山水间外望的门景及窗景、留园的绿荫窗景、狮子林的海棠门洞及九狮峰、留园的华步小筑、沧浪亭的秋叶门景、怡园的复廊窗景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较好体现。

借景:拙政园中“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间的一段廊道是观赏北寺塔借景的最佳场所,从此向西便可取得远眺北寺塔的借景,此借景场面具备着视觉构成上的独特性,即整个场面接近一点透视的构成,同时北寺塔恰是位于灭点的位置。具体地,这个一点透视主要由纵长的水系、以及水系两岸的树木和建筑组成,形成一条视觉通道,强化了恰恰位于通道尽端的北寺塔的视觉效果苏州怡园分析图。

4、拙政园留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俯瞰效果,在园内最高点雪香云蔚亭处俯瞰,南望远香堂和倚玉轩,两建筑端庄大气,屋顶飞檐翘角,西望香洲和周围建筑相互掩映高低错落若隐若现,山下荷风四面亭,玲珑秀美,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5、拙政园景观的瑕疵

东区,东区的景观现代气息太浓,如草坪、花架现代园林元素的应用,和拙政园的古雅风格不统一.苏州怡园分析图。

二、苏州《网师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网师园的简单概况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2、网师园的景点分析

网师园的总体布局讲究曲径通幽,庭园虽小, 利用直路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的园路安排,创造意境深邃的气氛。一走进园门,曲廊就将人引向掩映在绿树山石之中的小山丛桂轩。轩名取自北朝诗人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的诗句,意喻迎接、款待、挽留宾客之意。轩的周围,桂树簇拥,佳石耸立。透过花窗北望,可见一座黄石假山一一云岗,虽不高却气势雄奇,曲径通幽处,山石自开。循着名为樵风径的爬山廊,向西而后北折,来到“濯缨水阁” (图 1)。阁前凿—泓碧池,周围缀以山石、花木、古树,倒映在水中,景园十分精致、幽深。水池约400平米见方,集中置于园的中心位置。池岸的叠石层层低下,源头、水尾隐藏于峰回路转之处、水榭花墙之间。四周建筑布置得疏密有致,高低得宜。当游人在幽闭的山石丛林中 作了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后,游历至此,不禁感到豁然开朗,不仅平添了花光水影的悠悠诗韵,而且还拓展了景物的画外空间

.

水体处理:水在网师园的应用非常具有特色,水池面积约半亩,又略呈简单的方形,但由于布局上的匠心,因此产生了奇妙的景观效果。首先临水的若干小体量建筑如“射鸭廊”、“竹外一枝轩”等均低临水面,或者突出于水面石头之上,反衬水面的开阔;沿岸的叠石高低错落,有多处洞穴,象征水广流远;水面聚而不分,在东南角视野则收拢于微微拱露的“引静桥”,在西北角止于低矮的石板曲桥,水在这对角线的两端尽头也蜿蜒成两处浅浅的港湾,水的不尽之意得到了淋漓的表达。同时,从不同视角观看湖面,建筑,山石,植物在水中形成高低错落、互相掩映的完美倒影蓝天、白云、清晰的倒影、平静的水面、优美的景观??狭小的水面非但不晓,反而令人感觉到广阔而深远。另外,园中巧妙之处的在月到风来亭中设置镜子,不仅可以借到对面的景致,更可以增加景深,扩大空间面积。

引静桥 : 引静桥是欣赏网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该池名彩霞池,相传这池名是以南宋国主史正志之爱女的芳名而得名,并沿用至今。过桥以后,水体空旷一片汪洋,以象征园主的江湖之思,体现了渔隐愿望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小涧、小桥衬托出水池的宽广,这是小中见大的典型范例。小拱桥和平板曲桥把水体分成三个部分,而桥的本身一圆拱一低平,一大一小,又组成对景,其位置处于园中最长的对角线上,是一组绝妙的对比。桥一方面形成了别致的桥景,另一方面有分隔水面空间的功能。用桥分水似隔还连,水能通过桥孔展延出去,增加了水景的层次。彩霞池岸用黄石叠砌,上横下直,大小错落,形成各种洞窟窝凹,形如水口,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石岸曲折错落;着重大体积组合,无平直刻板之弊病,沿地设置踏步石矶,踏步可拾级而下,浣手洗足,石矶可临水休息,观鱼戏水。

网师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三、苏州《留园》的实习总结

1、苏州留园的简单概况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篇四:苏州怡园分析图

《园林艺术概论》

期末小论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3年12月26日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典园林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中在造园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简单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介绍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苏州怡园分析图。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 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臵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象。

2、敞景:

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如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对岸观看中部景区时,会感觉视线开阔,一览无余,而且,各个景观随着视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很好的体现了敞景的特点。拙政园的香洲及荷风四面亭、沧浪亭水景、留园的曲溪楼及中部景区等也是敞景手法运用的较好范例。

3、分景:

景色的层次变换和视象的流动感受是形成构景艺术魅力的必要条件。如果要使景物具有吸引和诱导观赏的作用,那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与意境构设,就宜含蓄有致,切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越浅”。分景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造成景物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半虚半实的丰富

变化效果,其处理手法主要有障景与隔景两种。

障景,其构景艺术意识来源于“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匠意,起着抑制视线且又使阴道转折的屏障景物的作用,多设于景区入口或空间序列的转折引导处。处理宜有动势,宜高于人的视线,形象生动,构图自由,景前应有足够的场地空间接纳汇聚人流,并应有指示和引导人流方向的诱导景观。苏州古典园林入口处障景的处理,有山石、植物、景墙等等多种方式,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造园处理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如狮子林中的问梅阁,在折桥上观看问梅阁时,假山和花木遮挡住部分视线,但同时问梅阁的翘檐又露在空中,吸引着游人的视线。这种“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体现了苏州园林含蓄的设计风格。

园林空间尺度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分隔多变化亦多,反之则愈少,分隔得当,景象万千。隔景有实隔、虚隔、和虚实并用等处理方式。高于人眼高度的石墙、山石林木、构筑物、地形等的分隔为实隔,有完全阻隔视线、限制通过、加强私密性和强化空间领域的作用。被分隔的空间景色独立性强,彼此可无直接联系。而漏窗洞缺、空廊花架、可透视线的隔断、稀疏的林木等分隔方式为虚隔。此时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但视线可穿透一部分相邻空间景色,又相互流通和补充的延伸感,能给人以向往、探求和期待的意趣。在多数场合中,采用虚实并用的隔景手法,可获得景色情趣多变的景观感受。如在留园的东部,冠云峰及水池隔断了直接通往冠云台的道路,但视线却可以透过假山欣赏到部分冠云台的风采,若想到达冠云台,却要绕过水池,通过曲折的回廊才能到达。这种以虚实变换、收放自如的手法,形成了曲折巧妙的序列空间,引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扬先抑的作用,历来为园林界人士所称道。

4、框景、漏景、夹景

当景物被嵌于框内或透过适当的空漏处来观赏时,常会显得更为美好。框景就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构图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拙政园中,水廊的檐和柱将“与谁同坐轩”及周边景色框入画中,以简洁的景框作为构图前景,把最美好的景色展现在画面的高潮部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印象。耦园的山水间外望的门景及窗景、留园的绿荫窗景、狮子林的海棠门洞及九狮峰、留园的华步小筑、沧

浪亭的秋叶门景、怡园的复廊窗景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较好体现。

漏景是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苏州古典园林中,在围墙及廊的侧墙上,常开有许多造型各异的漏窗,来透视园内的景物,使景物时隐时现,造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意境。漏景的构成可以通过窗景、花墙、通透隔断、石峰疏林等造景要素的处理来实现。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视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如留园的木漏窗,本身纹理优美,花纹独特,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同时,透过漏窗,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丰富了景色,增添了情趣。留园的漏景窗、沧浪亭的漏窗景和红枫窗景、耦园的漏窗、拙政园的听雨轩及其漏窗都采用了漏景的手法。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在人的活动路线两侧构设抑制视线和引导行进方向的景物,将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物方向,展示其优美的对象。多运用于河流及道路构图设计中。如在环秀山庄山谷中的山路上,两边的假山石造型优美,本身可以作为景观供人观赏,但同时也抑制了行人的视线,将人们的视觉中心引导到环秀山庄的主景西望边楼上,展示出美好的视觉感受。

5、借景

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借以扩展有限场地内的空间感。借景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

直接借景可分为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和因时因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lizhi/10959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