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学课件 时间:2020-03-25

【www.myl5520.com--科学课件】

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篇一: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济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贡献率; 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索洛(R. M. Solow)(1956)提出了加速技术决定作用的增长模型。它将原先固定不变的资本一产出率及劳动一产出率以技术变动来表现。该模型表明,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以及资本和劳动对收入增长的相对作用的权数,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索洛模型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区分了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growth effect)和因要素技术水平提高而带来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level effect)。在这里,技术进步第一次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中给予系统地研究,从而比较完整地描述和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此后,丹尼森(E.F.benison)等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进一步证实了索洛模型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在经济增长计量中,总的经济增长远远大于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即出现了一个增长的“余值”。丹尼森明确地把这个无法用要素投入来解释的“余值”归结到技术进步上,并由此得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加洲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知识技术是一个重要生产要素,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在他看来生产要素有 4 项:资本、非技术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新思想。他将人力资本的提高和新思

想归结为科技进步。

目前国内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通过回归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二者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祝云。毕正操(2004)认为,财政科技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 相应增加约1.28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支出用于科技投入对GDP 的推动作用较明显。 苏梽芳、胡日东、衣长军 (2006) 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认为科技投入对 GDP的长期弹性为 1.402,即科技投入每增长 1%,GDP将增长1.402% ,科技投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科技投入对GDP的短期弹性远小于长期弹性,也即短期的作用并不大#其原因在于科技投入的生产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效率来实现的,而这两者的效率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提高,科技投入效果的显现自然也就需要一定的过程。 张姗姗(2006)认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5%。范柏乃、江蕾(2009)等的研究表明 1953-2002年期间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7.6%。 罗佳明、王卫红(2004)认为1953-2001年期间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7.6%。 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十分接近甚至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用不同样本区间的数据,对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都表明两者存在正向的关系。

(二)现实意义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提出把科技进步提高战略高度来认识。1996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李鹏总理就谈到“面向经济建设,加快科技进步”这个话题时,说道“在当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目前我们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走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环境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已经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不堪重负。我国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地发展,以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据统计,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产值,1995年达到8000亿美元。1996年增为1万亿美元,目前已远远超过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科技进步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还降低了通货膨胀,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主要动力;长期以来,日本重视人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

与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关于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1990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1970——1989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8%,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5%,仅次于资本所作的贡献;1980——1989年经济增长率为4.5%,技术进步的贡献为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功能贡献率较低,不足50%。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推动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投入推动的。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巨大,其涵义在1999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的指标,它被定义为本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与上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决定一定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可利用的物质资源、管理效能、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研究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分析各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求出各变量的均衡增长路径,进一步研究稳态增长问题。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研究已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科

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根本上说必须把经济增长模式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支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支撑上来。这使关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更为重要和紧迫。

二、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虽保持着年均10%-20%左右的高增长,但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上的扩张来实现的,是粗放式的高投入、高产出的过程,据这方面的相关分析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差距巨大,但是科技进步仍是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等重要发展战略,更是在2005年国务院编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提高到60%,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我国科技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科技发展的地域之间也不均衡,从具体的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科技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还是在科技活动成果及转化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科技进步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的大小也是不尽相同的。相比而言,东部在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西部的科技力量相对薄弱。高技术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带动力量,它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程度。因此,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中的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值得研究,对区域之间的不同进行分析和比较是必要的。

如何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年度贡献率
篇二: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年度贡献率

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计算过程

一、 计算公式

AYKL ①

EA100% ② Y

式中:A:科技进步增长速度

E: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份额

Y:经济增长率

K:资金增长率

L:劳动增长率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金产出弹性系数

: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二、2004年;Y=11.8%,K=27.1%,L=1.84%

①=0.2 =0.8时, A=4.91% E=41.61% ②=0.21 =0.79时,A=4.66% E=39.49%

三、计算说明

1、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是采用索洛方法,计算公式来源于(92)国科改字049号关于印发《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补充说明》的通知。

2、计算公式采用的指标与原公式有所调整

①经济增长率Y:原公式采用年度国民收入指标,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使用的指标。为了便于国际对比,我国从1992年起计算国

内生产总值(GDP)并作为考核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因此,本计算公式中的“经济增长率Y”采用广西GDP计算。

②资金增长率K:原公式采用固定资产净值与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之和来计算,该资料与GDP不同口径。本计算采用式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它包括了第一、二、三次产业,与GDP同口径。

③劳动力增长率L:原公式采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人数。本计算式采用与GDP同口径的全部从业人数。

④确定、值:根据《补充说明》中、的取值范围。

3、本计算所用的基础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年鉴。

4、鉴于计算公式本身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局限性还有待于探讨。因此所测算的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不宜作为统计绝对值的定量指标使用。它只具有相对值得概念,适宜作长期趋势分析的定性指标使用。

科技进步贡献率
篇三: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西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调研分析

一、研究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背景和意义

经济增长是长期以来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我国涌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如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向结构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科技进步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定量的评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进入90年代更把定量评价科技进步的贡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006年,我国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中提出,在未来的15年到20年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在评价创新型国家的各项指标中,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二、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调研与测算的重要性

陕西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居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所拥有的科技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强大的科技产业反差比较明显。本课题调研发现,以全省工业为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占用资金,1978年为123亿元,1998年达到1271亿元;流动资金由40亿猛增到847亿元,由此可见,资金投入增加了12倍,同一时期总产值增加了7.6倍。从理论上讲,10年前陕西的经济生产完全是粗放型的。技术进步对总产值的贡献作用不明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尚未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突出的作用。

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北地区的经济、信息、金融、物流中心。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否对称,是否拥有持续增长的动力,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一大问题。

目前,我市肩负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的重任。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从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型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西安当前的首要任务。

西安市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科技进步、推进

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所以目前研究发现科技、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定量的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及内涵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国际上提出的测算科技进步作用的方法有许多,目前,最流行、最权威的方法是索洛余值法。

1975年,索洛首创“综合要素生产论”概念,把综合要素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②给定投入量的产出量增加;③其他:包括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进等。他认为综合要素生产率就是总产出中扣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影响的部分。用数学式表达为:

a=y﹣αk﹣βl

其中,a—综合要素的年平均增长速度;y—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k—资本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α、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

上式是索洛增长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上式左右分别除以产出增长率,就得到综合要素贡献率,这便是我们普遍认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Ea)。

Ea = a100%y

(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内涵

由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可以看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综合要素均为科技进步。所以如果望文生义地诠释“科技进步”,就非常容易形成误导,把一个包括制度、管理等要素在内的具有广泛含义的经济用语,狭义地理解为“科学与技术”。

在生产关系已经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国家,“科技进步”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在中国,各项体制的改革、生产关系的调整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往往比科学与技术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要显著得多。

所以,在以“科技进步贡献率”描述创新型城市特征的时候,必须注意避免把这个经济用语狭义地理解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以及由此而引起其他误导。

四、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调查与测算

在西安各类经济指标的核算史上,进行过几次重大统计数据口径的调整,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没有可比性。所以,为了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在测算中,经多方考证,将数据时间序列确定为1992-2005年。测算方法上我们在研究比较了大量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西安各年度社会、经济数据统计情况,选择索洛余值法:a=y﹣αk﹣βl。这里,首先确定各年度产出、资本、劳

动的投入量,分别计算出各要素平均增长速度,并确定参数α、β,然后可以代入索洛模型,求出a,即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后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Ea=a100%进而还可y

以求出资本、劳动的贡献率。

在这里提到了年平均增长速度,这一数据的计算是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测度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多用水平法来计算平均增长速度。以产出为例,计算公式为:

Yt—计算期t年的产出;

Y0—基期的产出;

t—计算期与基期间隔的年份;

另外,必须对产出和投入指标作统一规定,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保证统计数据结果的可比性。

(一)、关于产出量Y的确定

无论从经济统计学意义上还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生产总值(GDP)都是反映全社会经济产出最为理想的变量。为了确保各年GDP具有可比性,就必须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各年的当年价格GDP缩减为1992年不变价的GDP。计算公式如下: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y1)100%

北京市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分析
篇四: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北京市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分析

【摘要】在扩展的索罗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1978-2008年北京市科技的边际产出并对北京30年来科技贡献率进行了度量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北京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受资本投入的抑制,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西安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索罗模型,余值法,科技贡献率

一、引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那么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发挥了多大作用呢?从 1978 年到 2008 年,在北京经济增长中科技的贡献如何衡量,以及如何指导今后北京市的科技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与数据

(一)扩展的索罗模型

首先引入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索罗生产函数Y KαtLβt,将其化为要素投入形式,设生产函数为:

Q=F(K,L,t) (1),则:lnQ=lnA+αlnL+βlnK (2)

(二)实证模型与数据

1.实证模型。以(2)为基础,用 GDP 代表产出、用资本存量 K代表资本投入、用从业人员数量 L 代替劳动投入,我们提出如下回归模型并用多元最小二乘回归可以估计出式(3)中的参数lnA,α,β:lnGDPt=lnA+αlnLt+βlnkt+μt.......

(3)

2.科技贡献率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索洛余值法,即:ΔA/A=ΔGDP/GDP-α×ΔL/L-β×ΔK/K (4)

由式(4)可求出科技贡献率:EA:EA=(ΔA/A)/(ΔGDP/GDP)×100%

(5)

3.数据。

数据来源是历年《北京统计年鉴》。其中,选取北京市固定资产存量数据作为资本投入指标。本文使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公式为:kt=It+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kejian/10273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