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科学课件 时间:2020-01-27

【www.myl5520.com--科学课件】

江夏2010统计公报
篇一: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江夏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夏区统计局

2011年2月25日

2010年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为目标,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巩固、提高二个阶段,逐步朝健康方向转化,经济增长和提高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在连续二年全省县域经济名列第一位的前提下,今年可望获得“三连冠”的荣誉,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

综 合

全区经济较快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全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9.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梁子湖大闸蟹、山坡光明茶、武昌鱼、法泗米等一大批农业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全年粮食产量28.54万吨,比上年下降2.3%。油料4.06 万吨,比上年下降13.2%。蔬菜112.36万吨,比上年下降10.6%。生猪出栏87.8万头,增长8%。家畜出笼1457.97万只,增长3.6%。水产品产量7.83万吨,下降8.3%。

年末耕地面积53.4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35.4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37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0.4万千瓦。

工 业

在一系列保稳促调政策措施的有力提振下,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稳步回升,重点产业保持优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营效益逐月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3.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9%和27.3%。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266.93亿元,轻工业产值6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和10.8%。重工业明显快于轻工业的21.3个百分点。

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现代装备制造、光机电、农副产品、生物医药、文化印刷包装和新型建材等超十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0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94.4%。

经营效益稳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53.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4.9%;利税总额38.46亿元,增长106.3%,其中利润

总额31.3亿元,增长245.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5.1%。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区建筑企业单位82个,比上年增加6个;企业从业人员3.07万人,比上年增加0.53万人;完成建筑业产值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施工面积398.58万平方米,比上年提高5.3%;竣工面积170.8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4%。

运输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明显提速。全年完成公路、水运客运量1112万人,客运周转量3127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9.6%;完成货运量1010万吨,货物周转量3521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

5.9%。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区年末拥有民用车3.83万辆,其中载客车0.32万辆,载客车1.25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9%、3.6%和3.1%

邮电通信稳健发展。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区电信业务总收入5.52亿元,下降14.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24万户,比上年增长12.4%。。移动电话用户37.44万户,比上年增长17.0%。

全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商贸中心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13亿元,增长2.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75亿元,增长215.8%。

金融业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切实将信贷资金投向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有效提升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6.41亿元和75.9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3.9亿元和23.97亿元。

房地产业

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引导,积极提振市场信心。 2010年以来,市场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全区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房产交易比较活跃。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2.4%。商品房销售面积69.97万平方米,增长36.6%;商品房销售额36.86亿元,增长93.0%。

旅游业

旅游业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

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5.0%;接待境内游客2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3%,年末拥有星级饭店2家,星级及以上饭店客房总数653间,比上年增长30.6%。

二、体制改革与开放经济

体制改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在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

进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乡接轨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金融创新力度加大。鼓励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基金和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推进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市容市政管理体制和公交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培育壮大社会中介组织。

引进内资稳定发展。全区新引进内资5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引进市外资金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对外贸易

面对外需萎缩的不利局面,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出口创汇381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

利用外资

全区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关键环节,着力引进对结构优化升级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70美元,增长16.0%。

三、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扩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以及新兴产业的投入,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54.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农村投资28.95亿元,增长22.0%。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1亿元,增长70.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5.96亿元,增长4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25亿元,增长10.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77.1%。

全社会施工面积351.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1%;竣工面积59.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0%,住宅竣工率为38.7%。全区新增固定资产112.63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25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总里程151公里。

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

全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规划,全面均衡提升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推进各类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市政交通规划、村镇规划的编制。完成江夏区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色彩、高度形态、雕塑规划、城中村和无地队改造等规划研究。城市化率达到46.4%;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2.0%。全区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6.6%。

公用事业

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努力优化公交服务,精心落实“公交优先工程”。年末营运车辆达到359辆,比上年增加6辆。城乡客运一体化加速推进,行政村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保持100%,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0%。

公用事业投入加大,服务功能有效提升。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站3个,生活污水处理率60.0%,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100.0%。

市区人工煤气、天然气供气总量4680万立方米,家庭燃气普及率100%。全社会用电量18.7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年环保投入达到1.85亿元,增长42.4%。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135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实施20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力度,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140.72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全年实现节能8.2万吨标准煤。

四、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全区以落实科技扶持政策,营造科技发展环境,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抓手,夯实创新型经济发展基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区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超过2351万元。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企业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产值达到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

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在校学生6.43万人,毕业生2.16万人,教职工总数0.6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54万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普及程度98.7%,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0%,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现代化学校实现全覆盖。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69千册。镇(街道)以上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公益性文化设施覆盖率达85%以上。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0%。

卫生事业

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6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50人,其中医生812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0%。

体育事业

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迈向长效化,竞技体育取得丰硕成果。江夏健儿获市以上体育比赛取奖牌51枚,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体育普及率达70.0%。

五、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113.3:100。全区出生5672人,出生率为9.0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0.02

万人,比上年减少3.68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2.34万人,比上年减少0.73万人。

社会保障

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增长3.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1万人,增长11.7%;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2万人,增长4.6%。全区农村养老保险3.22万人。农村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的覆盖率达到99%。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2.86万人,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17.43万人,增长20.5%。

人民生活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全区通过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收入增长机制,增加转移性收入,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8317元,比上年增长16.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4元,比上年增长13.3%。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非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区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有较在提高。

市场物价

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回落、国内存贷款利率下调、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等因素叠加影响下,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回升的走势。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提高3.8%。八大类消费价格“八升”,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及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4.3%、2.6%、3.8%、4.1%、2.7%、0.5%、0.2%和3.1%。

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等影响,2010年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是相对历史水平,一些经济指标增速处于低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企业效益恢复缓慢,实体投资相对乏力,外贸出口脱幅明显,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从深层次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科技进步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约束仍在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考验;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仍需加强;改革开放与体制创新还需向纵深推进。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回暖,国内经济呈现生产增长加快、产品价格回升、效益状况逐步好转的态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机遇,只有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在挑战中寻求突破,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努力推动江夏经济社会发展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

2015年度武汉市江夏区水务总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数据报告
篇二: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嘉鱼县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0
篇三: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嘉鱼县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0)

总 述

2010年,嘉鱼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均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城区内交通、区域环境噪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不断提高;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嘉鱼县城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继续采用自动监测,共发布空气质量日报365期。整个城区的空气质量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和二级(良)标准的天数为339天,占全年的92.9%,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31天,占8.5%,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308天,占84.4%,超过二级标准的天数26天,占7.1%。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年共采集降雨样品80个,降水量合计1801mm,PH值范围5.61-7.05,监测到酸雨天数0天。

嘉鱼县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表 单位:mg/Nm3

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进行综合评价,并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具体评价结果见下表:

嘉鱼县城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二)废气排放

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530549万标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135.14吨,烟尘排放量为2089.7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132.04吨。

(三)措施与行动

2010年,我局在控制废气污染环境方面的措施有:一是在继续大力提倡饮食服务行业使用气、油、电等清洁能源,通过改变城市能源结构,进一步控制城市燃煤二氧化硫排放;二是关闭了鑫华水泥有限公司,减少了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水环境质量

2010年,我局进一步加大对水环境污染的监管,集中式饮用水源、全县主要水域地表水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1)集中式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

从嘉鱼县环境监测站对石矶头自来水厂取水口水源每月的常规监测及各乡镇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水质标准要求,所监测的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六价铬、氰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等项目均达标,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

(2)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0年嘉鱼县环境监测站对县境内的三湖连江水库、金水河、陆码河、马鞍河、魏家河、西凉湖、大岩湖等水体水质情况进行了常规监测,金水河、马

鞍河部分监测项目有超标现象,其他水体水质均符合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

2010年嘉鱼县地表水水质状况一览表

(二)废水排放

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60.09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57.03万吨。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2820.78吨,氨氮排放量为1096.86吨。

(三)措施与行动

2010年按照省、市环保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我县在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控制水环境污染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设置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标识牌,扎实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通报饮用水源水质变化情况;二是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营。三是关闭了风华化工有限公司,减少了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 声环境质量

2010年城区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噪声、交通噪声以及商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局部有建筑施工噪声。

1、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结果与评价

2010年嘉鱼县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等效声级dB(A)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嘉鱼县城区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8分贝,夜间平均值为42.8分贝,表明整个城区环境噪声值昼、夜间未超过国家标准。

2、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与评价

2010年嘉鱼县城区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等效声级dB(A)

监测结果表明,城区道路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连续声级均未超过GB3096-199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级标准。

(二)措施与行动

2010年我局认真做好12369环保投诉热线值班工作,认真开展“两考”期间禁噪工作;对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实施专项整治,加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噪声监控,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扰民。 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利用状况

2015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
篇四: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2015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5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7天;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沈阳市辖区内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沈阳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二级,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为三级;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良,适合人类生存。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5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7天,与2014年相比,增加16天。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一氧化碳(CO)浓度升高。

(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015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6.7%,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Ⅰ级(优)天数28天,Ⅱ级(良)天数179天,Ⅲ级(轻

度污染)天数96天,Ⅳ级(中度污染)天数30天,Ⅴ级(重度污染)天数24天,Ⅵ级(严重污染)天数8天。

(二)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

2015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如下: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为11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6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78.6%。

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1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67.4%。

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87.1%。

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93.4%。

一氧化碳(CO)的年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2.2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24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全年达标332天,达

标率为91.0%。

降尘年均值13.5吨/(平方公里•月),超过辽宁省推荐标准0.7倍,点位月均值达标率为20.3%。江夏区环境质量公报。

降水酸度(pH)范围在6.02~7.62之间,全年未出现酸性降水。

二、 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沈阳市辖区内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辽河沈阳段水质状况

1、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状况

2015年,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6毫克/升;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6.6毫克/升。

2、辽河沈阳段支流河水质状况

2015年,辽河沈阳段9条主要支流河中,王河泡子沿断面、柳河柳河桥断面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

标准;秀水河秀水河桥断面、拉马河拉马桥断面、养息牧河旧门桥断面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八家子河八家子河入河口断面、长河七星湿地断面、左小河八间桥断面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绕阳河绕阳河桥断面断流。

(二)浑河沈阳段水质状况

1、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状况

2015年,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其中,氨氮年均值为3.27毫克/升;总磷年均值为0.46毫克/升;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7毫克/升。

2、浑河支流河水质状况

2015年,浑河沈阳段5条主要支流河中,蒲河蒲河沿断面、细河于台桥断面、满堂河榆树苗圃桥断面、白塔堡河曹仲屯断面、杨官河杨官桥断面均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

(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沈阳市现有9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厂及沈阳圣源水务东、西配水厂。2015年,沈阳市饮用水水源监测实现全覆盖,全年监测水量57003万吨,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沈阳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区域声环境监测分别于5月、9月起进行。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的评价方法,2015年沈阳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二级,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为三级。

(一)道路交通声环境

2015年,沈阳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69.9分贝,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声环境质量属较好水平。2015年对城区48条交通干线上131个监测点位进行了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监测路段总长度为144公里,其中25条干线监测值小于70分贝,路段长度71.6公里,占总长度49.7%,声环境质量属好和较好水平;23条交通干线监测值大于70分贝,路段长度72.4公里,占总长度的50.3%,声环境质量为一般及以下水平。

(二)区域声环境

1、区域声环境状况

2015年,沈阳市区域声环境平均值为55.7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三级,属一般水平。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kejian/10100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