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数学教案 时间:2019-11-24

【www.myl5520.com--数学教案】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课后作业部分答案
篇一: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概述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截止到2003年,北美基督徒大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

 A、75%

 B、76%

 C、80%

 D、81%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是希伯来文化的最主要代表。

 A、希伯来数学

 B、希伯来哲学

 C、犹太教

 D、伊斯兰教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旧约指的是摩西与上帝签订的条约,新约指的是耶稣与上帝签订的条约。()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摩西十诫要求不能直呼上帝的名,但可以图腾崇拜。()

我的答案:×

犹太民族的历史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犹太民族伟大的领袖()领导犹太人摆脱了非利士人的统治。

 A、亚伯拉罕

 B、摩西

 C、扫罗

 D、大卫

我的答案:A得分: 0.0分

2

犹太人把总是被别人奴役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后,他们的苦难意识逐渐转化为了()意识。 

 A、不幸 B、罪孽 C、敌视 D、欢快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公元前2世纪末1世纪初,犹太民族受()的统治。

 A、新巴比伦 B、波斯 C、希腊 D、罗马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4

罗马人与希腊人一样民族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乐观开朗的特性。()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犹太教的发展与基督教的产生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下面犹太教派别中()信奉耶稣就是拯救他们的弥赛亚。

 A、法利赛人 B、撒都该人 C、吉伦特派 D、加利利派

我的答案:A得分: 0.0分

2

()制定了现代普遍使用的公历历法。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 A、保罗

 B、尤里乌斯·恺撒

 C、小狄奥尼修斯

 D、希律王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化出来的,一直都保持着和睦相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按照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来算,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基督”的来源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耶稣认为下面哪种律法最重要?()

 A、安息日不可做任何工

 B、不可妄称神的名字

 C、不能崇拜别的偶像

 D、爱上帝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下面不属于耶稣的观点的是()。

 A、上帝的国在人心中

 B、弥赛亚不能被肉眼看到

 C、要把上帝的国带到人们中间

 D、上帝的国不能被肉眼看到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3

“基督”和“弥赛亚” 是同一个意义,只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发音不同。()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圣经只包含了新约的内容。()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差别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犹太人失去国家之后,是怎么处理民族和宗教关系的?() 

 A、扎堆建立国中之国 B、坚持说希伯来语 C、建立拉比学校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新约的同观福音书不包括()。

 A、马太福音 B、马可福音 C、约翰福音 D、路加福音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

公元2世纪时,()企图斩断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关系。 

 A、撒都该人 B、灵智派 C、法利赛人 D、加利利派

我的答案:A得分: 0.0分

4

二战中希特勒排犹的极端做法使得基督教徒开始同情和帮助犹太人。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希腊早期的宗教与哲学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希腊文明最早起源于()。

 A、多利亚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迈锡尼文明 D、爱琴海文明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是()。

 A、阿佛洛狄忒 B、雅典娜 C、阿尔忒弥斯 D、缪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

希腊自然哲学三杰不包括()。

 A、泰勒斯 B、阿那克西曼德 C、阿那克萨哥拉 D、阿那克西米尼

我的答案:B得分: 0.0分

4

奥尔弗斯宗教强调彼岸主义色彩,主要在贫苦的人们中间传播。()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希腊哲学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提出了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对立。

2012年清华自主招生语文笔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篇二: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2012年清华自主招生笔试题及答案

科目:语文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本试卷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和必要的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另有5分奖励分,如个别题目表现特别出色,可酌情在满分基础上额外加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0分)

1、“筚路蓝缕,以 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 )

A.起 B.乞 C.启

2、夕阳西下,暮色沉沉, 的林海,发生了阵阵的松涛声。

A.苍茫 B.苍莽 C.沧茫

3、工厂抓生产,既要注意 ,也要讲究质量,二者不可偏废。

A.功效 B.工率 C.工效

4、他的心术,你们难道不知?自古道:“吉人自有天 。”任他怎么做去,我只是不管。( )

A.相 B.像 C.象

5、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 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

A.安静 B.清静 C.清净

6、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 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A.披露 B.曝露 C.透露

7、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 。

A.侃侃而谈 B.夸夸其谈 C.滔滔不绝

8、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 ( )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A.牟取 B.谋取 C.缪取

9、2007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 )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1、“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少名人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一方式和自己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自己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语录,为网民所津津乐道。部分门户网站还开展了“微博小说大赛”。请以“自主招生”为主题,写一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人回味,并引用或化用一句古诗文,不多于140字。

三、文言文翻译(20分)

古之正义东西南北苟舟车之所达人迹之所至莫不率服而后云天子德厚焉泽湛焉而后称帝又加美焉而后称皇今称号甚美而实不出长城彼非特不服也又大不敬边长不宁中长不静譬如伏虎见便必动将何时已昔高帝起布衣而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而不行于匈奴窃为陛下不足且事势有甚逆者焉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天下之势倒植矣莫之能理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舟车所至可使如志而特扪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汉·贾谊《新书·威不信》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填空、对话与兴味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即“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一)填空、对话

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词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Hans-Ceorge Gadamer,1900-)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伽达默尔还指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

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因为文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话便永在绵延之中。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的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

(二)兴味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实际也已包含着与英加登的“填空”、伊瑟尔“召唤结构”、伽达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时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进而提出了“滋味说”。钟嵘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亦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填空”“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

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说、伊瑟尔“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的“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造成这种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第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读者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而不是可以直接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的形体、色彩、线条之类。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会伴随读者的再创造因素。第二,与其他科学著作相比,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像科学著作那样准确、严密和清晰。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字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这诗句看起来虽是形象可感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文字符号难以尽述的无数“空白”:园中究竟是怎样的春色?枝头盛开着多少杏花?花儿开到怎样的程度?园墙用什么建成?有着怎样的高度?以及诗句中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审美意义?„„所有这些,都必须经由读者自己去“填空”,去“对话”,去“兴味”。

13、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第二文本、填空、对话。(6分)

14、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的见解有何相通之处?为什么?请用不多于90字的语言对这两个问题加以表述。(6分)

15、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联系你阅读过的文学名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8分)

五、作文题(提供两个作文题,选择其一,30分)

第一个题: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当大家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 社会上这类现象很普遍,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第二个题:近年来,我国教育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但是,最近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狼爸”萧百佑奉

行的是“父母是皇帝,儿女是臣民”“孩子做错事就要打”,他给孩子从小定家规: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不许参加课外活动„„在他的指导下,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

面对这种情况,你一定想说些什么,请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六、作文(40分)

16、请以“广告”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CBCAB BABAB

【参考范例】以前,人民币上起先有五十六个民族,再后来,是四大领袖,再后来,就只有毛爷爷屹立不倒了。同样的一张纸币,从能供56人花销到只能支撑一个人的生活,毛爷爷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泪下”啊!(要求或幽默,或深刻,引用得到,意义表达清晰。)

翻译大义:古代的正统大义是,东西南北只要是舟车能够到达、人迹所至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然后才能称天子;德行深厚,恩泽广泛,然后可以称帝;有美德更好的时候,可以称皇。现在主上的称号十分美好,然而(恩泽威严等)实际上不出长城。他们(指匈奴)不仅仅是不服从您的统治,而且大不敬。边境和中原之地常不安宁,(匈奴)就像伏虎,见机而动,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以前高帝起于平民百姓而震服九州,现在陛下执掌九州却不能震服匈奴,私下里认为陛下不足,而且形势有十分逆反的现象。天子,天下的首脑,是什么?是上位之人。蛮夷,是天下的足,是什么?是下位之人。征令蛮夷,是主上的行为;供贡天子,是臣下的礼仪。足现在反而位居上位,首只能居于下位,是颠倒的形势。天下的形势颠倒。却不能治理,称得上国家有人吗?德行可阻向远方施行,威严可以向远方施展,舟车能够到的地方,意图可以实现,而现在只能管制数百里的地方切威严命令不能使人信服,真是使人流涕啊。

四、13、

第二文本:通过不同的读者与文本“对话”,得到文本的再解读意义。

填空: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对文本的最终完成。

对话: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14、相通之处: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

原因:第一,文学作品只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

第二,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15、答案要点:作品如果能不仅仅是传统四大名著,得分可以高一点儿,各位同学要注意创新,体现自我个性与知识涵养。

鼓励持反对意见的观点,但也必须充分、可信服,要能够自圆其说。

语文自招
篇三: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2012自主招生水平模拟测试

科目:语文 考试时间: 月 日

本试卷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和必要的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另有5分奖励分,如个别题目表现特别出色,可酌情在满分基础上额外加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0分)

1、“筚路蓝缕,以___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 ) 起 B. 乞 C. 启

2、夕阳西下,暮色沉沉,______的林海,发生了阵阵的松涛声。 ( )

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A.苍茫 B. 苍莽 C. 沧茫

3、工厂抓生产,既要注意______,也要讲究质量,二者不可偏废。 ( )

功效 B. 工率 C. 工效

4、他的心术,你们难道不知?自古道:“吉人自有天__。”任他怎么做去,我只是不管。 ( )

相 B. 像 C. 象

5、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 )

安静 B. 清静 C. 清净

6、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 真相滞后,少

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 )

披露 B. 曝露 C. 透露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7、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__________。 ( )

侃侃而谈 B. 夸夸其谈 C. 滔滔不绝

8、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 ( ) A.牟取 B. 谋取 C. 缪取

9、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 )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1、“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少名人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一方式和自己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自己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语录,为网民所津津乐道。部分门户网站还开展了“微博小说大赛”。 请以“自主招生”为主题,写一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人回味,并引用或化用一句古诗文,不多于140字。

三、文言文翻译(20分) 12、古之正义东西南北苟舟车之所达人迹之所至莫不率服而后云天子德厚焉泽湛焉而后称帝又加美焉而后称皇今称号甚美而实不出长城彼非特不服也又大不敬边长不宁中长不静譬如伏虎见便必动将何时已昔高帝起布衣而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而不行于匈奴窃为陛下不足且事势有甚逆者焉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天下之势倒植矣莫之能理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舟车所至可使如志而特扪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汉·贾谊《新书·威不信》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填空、对话与兴昧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即“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一)填空、对话

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 Roman Ingarden,1893-1970)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词—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含,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Hans - Ceorge Gadamer,1900- )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 “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 “对话”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伽达默尔还指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因为文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话便永在绵延之中。因此,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一段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的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

(二)兴味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实际也已包含着与英加登的“填空”、伊瑟尔“召唤结构”、伽达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时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进而提出了“滋味说”。钟嵘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亦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填空”、“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

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说、伊瑟尔“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的“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造成这种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第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读者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而不是可以直接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的形体、色彩、线条之类。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会伴随读者的再创造因素。第二,与其他科学著作相比,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

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像科学著作那样准确、严密和清晰。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字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这诗句看起来虽是形象可感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文字符号难以尽述的无数“空白”:园中究竟是怎样的春色?枝头盛开着多少杏花?花儿开到怎样的程度?园墙用什么建成?有着怎样的高度?以及诗句中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着怎样的审美意义?„„所有这些,都必须经由读者自己去“填空”,去“对话”,去“兴味”。

13、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第二文本、填空、对话。(6分)

14、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的见解有何相通之处?为什么?请用不多于90字的语言对这两个问题加以表述。(6分)

15、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联系你阅读过的文学名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8分)

五、作文(40分)

16、请以“广告”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自主招生三0文言文阅读二
篇四:犹为国有人乎,什么意思

文言文阅读(二)

1、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说苑·介子推拒禄》)

2、断句并翻译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从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东周策》)

3、文言文翻译

古之正义东西南北苟舟车之所达人迹之所至莫不率服而后云天子德厚焉泽湛焉而后称帝又加美焉而后称皇今称号甚美而实不出长城彼非特不服也又大不敬边长不宁中长不静譬如伏虎见便必动将何时已昔高帝起布衣而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而不行于匈奴窃为陛下不足且事势有甚逆者焉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天下之势倒植矣莫之能理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舟车所至可使如志而特扪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汉·贾谊《新书·威不信》

4、阅读下文,完成第①-⑤题。

梁贾说·苏轼

①梁民有贾于南者,七年而后返。茹杏实海藻,呼吸山川之秀,饮泉之香,食土之洁,泠泠风气,如在其左右,朔易弦化,磨去风瘤,望之蝤蛴然,盖项领也。倦游以归,顾视形影,日有德色。 ②徜徉旧都,踌躇顾乎四邻,意都之人与邻之人,十九莫己若也。入其闺,登其堂,视其妻,反惊以走:“是何怪耶?”妻劳之,则曰:“何关于汝!”馈之浆,则愤不饮;举案而饲之,则愤不食;与之语,则向墙而欷歔;披巾栉而视之,则唾而不顾。谓其妻曰:“若何足以当我?亟去之!”妻俛而怍,仰而叹曰:“闻之:居富贵者不易糟糠,有姬姜者不弃憔悴。子以无瘿归,我以有瘿逐。呜呼,瘿邪!非妾妇之罪也!”妻竟出。

③于是贾归家三年,乡之人憎其行,不与婚。而土地风气,蒸变其毛脉,啜菽饮水,动摇其肌肤,前之丑稍稍复故。于是还其室,敬相待如初。君子谓是行也,知贾之薄于礼义多矣。

④居士曰贫易主贵易交不常其所守兹名教之罪人而不知学术者蹈而不知耻也交战乎利害之场而相胜于是非之境往往以忠臣为敌国孝子为格虏前后纷纭何独梁贾哉 (选自《东坡志林》) ①细读第一段,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②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 (不超过10字)的思想感情。

③本文刻画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简要举例赏析。

④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9969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