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英语教案 时间:2019-10-12

【www.myl5520.com--英语教案】

_谈谈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素养与专长
篇一: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谈谈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与专长

通过本次远程非学历培训学习和依据新课程理念,使我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和专长:

一、加强师德修养,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用个人的良好素养影响学生,做学生仰慕的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历来都是衡量、评价教师的首选要素,社会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你是教思想品德的,而且学科本身也有如此要求。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阵地,如果阵地的指挥员自身师德素质就不高能期望他完成任务吗?因此,提升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素质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除爱心、责任外,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应具备健康向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观念,并在教学中影响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除加强师德修养,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小节”。所谓教育犹如春风化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如果不修边幅、语言粗鲁、行为龌龊,那学生肯定会想“还是思想品德老师,自己的思想品德就不怎么样?”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二、提升业务素养,专业精、知识宽、做学生佩服的老师。

在提升业务素养方面先要做到专业精,就是对课程标准烂熟于心,对教材内容的联系要清楚,对知识内容要理解透彻,同时要加强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此外,思想品德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教师不仅要将本学科知识弄透彻,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流行的主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经常浏览网页、要看新闻、还要适当关注娱乐影视,了解学生关注的话题。除读教育理论外,还要看一些“杂书”。试想:一个对中华上下五千年都能够侃侃而谈的人,学生能不佩服吗?换言之能不喜欢上你的思想品德课吗?

三、努力增强自身亲和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有亲和力,学生才能喜欢与你沟通,什么事都愿意和你分享,把你当做朋友一样的交往,学习上的困难以及教师的教学都可以得到反馈,这样一来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热爱,尊重、理解去温暖人;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去引导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让我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以后路子很长,教师任重道远。

论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篇二: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龙源期刊网 .cn

论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作者:徐海梅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4期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下,思想品德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逐渐被老师以及家长重视。那么,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课中更佳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已经变成众多思想品德教学老师的重要探究的课题与目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落实道德素质的培养,做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培养;素质

在过去的授课方式中,很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新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认为道德素质的培养,更主要是班主任的事情,而且道德素养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了解到思想品德授课的关键性,人为分割知识点的落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并没有实现个人的整体发展。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想品德授课需要认真地把握教育创新的机遇,落实教育精神,探索知识点的落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的双赢,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一、依据书本,找寻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课本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依据。在授课时,如果老师对课本的内容没有彻底关注,没有彻底阅读、使用,就会使得教学资源浪费,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艰难。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它里面的知识覆盖了社会的所有方面,从实际日常生活到国家法律法规都有所涉猎。我们可以确定地讲,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基本能够形成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所以,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依据课本,从课本下手,查找素质培养的关键点,进而充实授课的知识点,展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

如,在进行八年级的《消费者的权益》的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依据课本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汇入人文精神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实现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依据课本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详细的讲课,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我们需要诚实、平等、自由等等。随后,老师可以突然问学生:“想象你们当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你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把公司业务开拓到较为落后的国家去。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产品的监测要求比较少,这就表示你能够运用比较低的技术去实践,进而节省资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同学们是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还是用户的利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结果?”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还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接连播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事件。而这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篇三: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摘要: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越发高昂,随之而起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也登上教育舞台,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实施据课程标准要求,其首要目标也是要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到底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又应该如何培育?本文在根据诸多知名学者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基础上,从自身对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要素以及其培育的大致方向做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理念 情景 社会实践活动

一、概念界定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很多人学者早已进行诸多有益探索,有的关注点放在了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有的从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入手,有的也结合时代背景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来阐述自己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如罗燕芬还尝试对高中思想政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了新的定义:“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以及自身实践和认识活

【】动获得相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的素养”1,这样的定义虽然体现

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几点大致内容,但是没有跳出原有教学目标所设维度,也未能很好地突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之处。周健认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不仅要注重

【】知识的传导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如何使能力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并服务于终身学”2,

这里虽然表明了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过程性以及它后续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着眼点局限于发展本学科素养,没有看到素养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

关于素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品质,一个人若想具备这种品质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也就是接受教育理论之后,在用理论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身获得某些体验的积累并逐步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思维模式、实践方法等等,只要人不脱离社会,在社会的任何生活情境下都需要具备各个生活情境所需的素养,例如学生在学校要有学生应备的素养,而在家要有作为子女应备的素养;教师在从教时要有职业素养,工作之余在家中,要有为妻为夫或是为父为母为子为女等应有的素养,谈到素养,有各种各样的素养,情景不同对人素养的要求不同,不同人的素养高低也不同。基于此,讨论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即是一个人无论其角色、职业、生活情境等等不同条件下所具备种种素养的高度凝练并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对待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实际可操作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统一。例如学生的学习是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吸收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内化成自觉行为,让自己终生受益,而通过一次次体验、实践、获得,最终形成的综合的品质就是核心素养。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即是参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体,即是学生和教师基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的探索,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且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解决并从中内化形成的指导自身在后续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领域的综合性品质,由此,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着眼于学科,是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二是注重的是一个过程带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来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理念要求

(一)三维目标要真正做到有机统一

过去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设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三者无异于充当的是教案或者教学设计的套路,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当然也不可能在课后收获显著成果。例如在一份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教案中,其这样表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对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评述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商品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市场活动的自主性、竞争性和独立精神。从所设的三维目标来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明显脱节,仅仅通过识记和理解知识点达不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市场所需精神等等目标,思想政治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核心素养,但是需要在与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的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活动中的评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觉将能力的提升与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实现自身知识体系、能力提升以及价值取向等整体塑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分析、解决,使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其

【】向以“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共同参与”3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二)突破学科限制,加强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部启在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科标的修订工作过程中,对如何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落细、落小,在提出学科素养理念中,首先就提出了跨学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高中各科课程标准修订又阐释了各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把“立德树人”这样一个总的要求变得可操作,变得更加具体。而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标准来看,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其归宿就是发挥其德育功能,但是在教学过程又不单是通过对这一学科知识的识记和讲解来达到此功能,当然其他科目如果只是注重对本学科教学过程的探索,那么“立德树人”也是空谈。比如说很多高中都实行文理分科,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并通过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只要是花功夫学习的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地解决学科的一般问题,但除做题以外,在做人、做事方面却没有很好地展示出科学精神,这就足以体现中学教学的落脚点“德育”目的没有达到。由此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若仅仅是基于本学科知识点,因其内容指向性强的特点,例如经济生活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的讲解;政治生活注重对国内政治生活初探以及国际社会政治生活尝鲜;文化生活注重体悟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风采,哲学与生活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内容来看理论性较强,抽象色彩也较严重,仅基于本学科教学很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也无需再谈形成本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至多能上升到能力目标的层次,难以触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培育。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教与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课程修订就曾明确提出来思想政治课要拿出1/3的时间,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社会,体验才能形成真正地理念,形成他真正地素养。比如说在思想政治课中讲解《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中提到的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等等知识,教师大可不必认为这不是教学重难点就一句带过,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以前储备的理科知识展开一个实践探究活动,展示自己所能证明的各种运动,既达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缓解学生心底所认为哲学的枯燥心情,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在这样一个跨学科的探究活动中启发学生挖掘这些运动背后的

深层意义,通过让学生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事实达到对其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规律办事情,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等价值观的培养,进而才有探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能。

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三)必、选修教材教学比重分配要合理,传统授课方式需突破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进步,中学教育普及化已经形成,但是普及化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在以往入学率较低的时候,学生水平都比较高,现在教育普及带来的是更多样化的学生,他们的主体差异性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映衬下尤为明显,如果坚持用过去统一的教材模式和教学方式来面对各有特色的学生,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强烈呼声下,特色办学将成为必然趋势。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排来看,包括了四本必修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对于必修教材各地都在研读,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还有6本选修教材,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是必修课程《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为有兴趣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学生选用;选修2《经济学常识》是必修课程《经济生活》的延伸和扩展,概略地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供有兴趣学习和研究经济理论的学生选用;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必修课程《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为有兴趣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学生选用,也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所选用;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是必修课程《生活与哲学》认识论的延伸和扩展,为有兴趣学习和研究哲学、逻辑的学生选用;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和生活具有终身受益的作用。它供有志于攻读法律专业的学生选修,又供喜爱法律愿意掌握维权工具的学生选修;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是必修课程《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典型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特点的一门课程,供有兴趣学习和研究伦理学的学生选用,也供关注社会道德问题、着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学生来选修。在目前重视高考分数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对于选修教材往往是根据自身学校实际选取一到两本进行教学,而对于必修教材则是下很多功夫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达到仅是对知识层面的把握,加之配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那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达不到的。面对这个难题,很多地方响应了课程标准培育学科素养的要求,例如浙江改革方案七选三的考试中,就有35种组合之多,而对于思想政治必、选修则是增加选修一和选修二的比重。另外在一些地方,例如广东等地,很多学校的下午课程安排中,多数是学生的选修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开设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的选修课,如知识产权法、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等课程,学生结合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来选择选修课程,找到该课程的授课地点去上课,给学校、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满足了学生个性需求。既然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是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的探索,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且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解决并从中内化形成的指导自身在后续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领域的综合性品质,可见调整必、选修教学比重、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不但没有忽视对课程知识的探索,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个性选择要接受的教育,是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为自己在以后的发展中形成综合性品质打好基础,这是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式

(一)注重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对于情景,很多学者从生活情境、社会情景、现实情景三个方面入手,这是有科学性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来进行辅佐教学即是很好的生活情境引领。例如在《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这一目中,我曾选取过“端午节,小明一家三口去逛超市”的情景以及通过情景对话中的内容设置几个探究活动来推进课堂教学,

逛超市这样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曾体验过,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可以说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从而能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根据情景解决探究活动中问题的动机。此外,利用社会现实情景推进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例如在对《政治生活》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国家外交、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以及社会重大事件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也可以将这些作为教学素材贯穿教材知识点设置成探究活动供学生提升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认知。最后是教师可以从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相结合,设置探究活动。例如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最近出现的备受争议的“为女儿偷鸡腿的妈妈”事件中,层层解析,最后落实到学生认为社会保障急需完善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探究就很容易提升自身的政治学科素养。

(二)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高中课程修订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拿出1/3的时间,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对实践活动课的重视。在操作层面,要不断实现完整的课程结构设计,积极拓展各类教学活动,凸显知行合一、学思并重、问题教学、社会实践等特色。在教

【】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各类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4。例如在《政治生

活》中教师对于联合国这一知识的讲授就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联合国会议,在会上教师可以是此次模拟会议的主持人,学生可以根据近几年有关联合国的热点问题选取一个议题进行开会,比如说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代表主要的几个与会国家围绕“是否同意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议题展开会议并结合教材知识说明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活动实践课中加大了社会现实与教学的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理性思考,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充分把握了社会现实,学会了用理性的思维评判各种社会现象,这正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所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构建理念固然是好,但是不论是活动进程还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都是动态发展的,如何在活动课中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中完善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很有必要。既然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品质,就难用分数来衡量,故只能通过整体上来评价。首先可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考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给出了既定的问题和材料,同学之间在小组考核表上可以相互为组内同学按照成员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的贡献情况进行打分,随后教师根据课堂探究活动的观察以及小组对探究活动问题的解决情况做出最终评价。例如在学生在组内可以自制一张课堂评价表,教师可以为每组制作学生课堂表现表,定期对每位同学和每个小组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汇报。其次是教师可以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来评价,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活动,而是在活动中去解决问题,而问题设置的主体也不仅仅是教师,同样也可以是学生。学生可以根据组内成员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内容自由设置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根据学生问题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方式等探讨给出评价。

总之,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塑造相应地也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其培育必然是学生、教师、教材这三者在课堂与课外探究活动实施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达到的综合性升华的结果,以此来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以及学生通过这样作用的一个过程自觉形成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领域的综合性品质。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年5月

[2] 周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第253期 2016年1月

[3] 张志红.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5年第12期

[4] 崔潇.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学科研修2016年第2期

1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培养(江钻娣)
篇四:初中思品的学科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培养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云山中学 江钻娣

倡导素质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教育教学也不断进行改革,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的基本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初中的思想品德,原来叫做初中思想政治,现在改为思想品德,很明显,该课程增加了品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道德方面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学科素养除了指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相关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思想品德学科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养呢?

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作为教师,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做人,如何求学新知,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通过参加培训课、教学教育等,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注重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并能以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不要将课本的内容作为教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论、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感性素材,把观点讲清讲透,同时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政治学科术语。我们平时经常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但决定一个人命运、财富的决不只有知识,而应当是知识、能力和品格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加强德育、心理教育和品格教育,

从而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过程。那么,关于能力与品格的培养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达成呢?尤其是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导道德品质难度很高。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活动设计和情境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体验人生中面对种种可能遇到的经历所需要的能力,诸如竞争精神、合作能力等,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在尝试与体验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多种能力,这样学生塑造自我的动力也会越发充足。

第三,是在通过课外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小学以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把有关教学内容实践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学生亲自操作,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可以开展辩论赛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培养学生的关爱社会、孝亲敬长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立志报效中国;组织社会调查、捐款、法制宣传等等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素养。

第四,完善学科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目前的思想品德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为主,纸笔测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学科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达成却很难进行直接的测量。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学业评价标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要多元,要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教师观察、描述

性语言、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口头测试等)等形式,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以尽量给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全面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在评价尺度上,应重视学生的发展程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以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9899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