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四年级的数学比较显得又比较难的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 时间:2003-12-10

【www.myl5520.com--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篇一:四年级的数学比较显得又比较难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2013-----2014上学期)

常倩倩

辰光小学中年级组

一直以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因此我们就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本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提提高孩子们审题能力的教学

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学生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时,首先需要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例如

1、教学时可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程序:

(1)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

(2)找到已知的所有条件;

(3)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验证答案;

(5)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2、应对的策略。

根据学生目前“解决问题”的状况,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1)利用好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有关的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用数

学知识来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内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迎接新知识。

在教学新课前,我经常组织学生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作好准备。

(3)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课程标准的教材中,经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我经常引导学生给题中所给的信息编号,以便解决问题时选用;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能力,要求他们逐句逐句地读,反复地读,实实在在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含义;最后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4)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a、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这种方法以问题为切入口,顺藤摸瓜,能较快地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迅速地解决提出的问题。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成绩优秀和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数学素养,有较好的思维习惯,对逆向思维的方法易掌握,问题解决正确率高。另外,我觉得,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去选择与问题无关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易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b、引导学生用顺向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顺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又一个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学生易掌握,大多数学生比较习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过程,很容易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

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变化的,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经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学生不管运用什么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只要是思考正确,想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提高。

(5)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智商不同,思维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所以经常会出现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现象,但只要方法正确,算理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鼓励,让全体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中迸发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一)、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本课题的初步认识与原有的体会与经验。

2、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行动研究,在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为断改进教学实践,并分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

(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总结体会及成果,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

(二)、课题组人员分工

在为期将近四个多月的分散研讨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搜集整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如何开展——反思调整——日常训练——练习综合课评比——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篇二:四年级的数学比较显得又比较难的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过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单元形式安排“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学习解决需要乘、除两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问题,同时也学习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用特殊方法“移多补少”“已知总量求部分量”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与他人交流算法,并尝试把分步解答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在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中,会独立思考,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能对解答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在自主解答问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并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问

题。

难点 应用特殊方法解决问题和典型问题。

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初步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顺序的基础上,单独设置了“解决问题”单元。教材选择了具有一定生活背景的问题,给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的机会,使学生在结合具体问题情境选择恰当的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体验解答方法的多样性。为此,教学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读题,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4、关注学生评价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正确的分析。在遇到困难时,能正视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之后,还应完整地回顾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

3.1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教学提示

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教学,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

例1是先乘后除的简单问题。教材选用了修水渠的事例,用文字和情境图给出了“每天修8米,90天能够修完,第一天修了9米”等数学信息,问题是: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多少天能修完?首先安排“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先讨论、明白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接着,通过书中同伴交流的方式给出了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计算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及答语。然后用兔博士的话总结了不带括号的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例2,先除后乘的简单问题。教材选用了养蜂专业户养蜂酿蜜的事例,用文字和情境图给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去年5箱蜜蜂酿蜜375千克,今年养蜂24箱,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用丫丫的话说明了解答问题思路:要先算出去年一箱蜜蜂酿多少千克蜂蜜,并列出了综合算式:375÷5×24。“练一练”第1题安排了乘除混

合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其他都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答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选择的两个事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虽然不很熟悉,但是都能理解,两个例题解答的思路也是唯一的,例1必须先算乘法,例2必须先算除法。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知道首先要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课堂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组织教学。

教学例1时,在学生了解信息和问题后,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每天修8米,90天就能修完”和“照第一天的进度测算”分别是什么意思,使学生了解:第一句话是修水渠的计划,可以求出水渠的全长;第二句话是说按实际每天修9米测算,然后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学生讨论明确解题思路后,再自主解答。交流学生的算法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先让分步计算的同学汇报,说一说两个算式求的是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并交流,同时了解哪个同学直接列出了综合算式,教师要给予鼓励,最后总结运算顺序。

例2的教学,首先认真理解“照去年每箱酿蜜量计算”是什么意思,讨论一下:解答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交流时,说一说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简单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说明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问题并学习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会求“单一量”和“总量”,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内化为成熟的解题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逐渐成熟为自己的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1、例2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乘除混合运算以及解决问题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谈话导入

快速算出下面各题。 (板书或课件出示)

18×5×4 240÷8÷6 840÷8÷5 25×6×4

(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连乘、连除问题,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用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离不开乘除混合运算,课始,先从乘除混合运算复习入手,为新知学习做好积极的知识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用先乘后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了解信息和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教情学情分析
篇三:四年级的数学比较显得又比较难的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教情、学情分析 本班有47名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说,本班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课堂纪律以及作业质量相对较好,思维整体来说比较活跃,在数学课堂上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基本上都能积极参加数学教学活动,学习气氛浓厚,作业书写规范整齐。但不足的地方就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显得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其中下层生有5人,基本遵守校规,但上课容易分散精神,理解力、接受力低下因此成绩较差。

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交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研究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功能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

数量增加。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

存在问题:

1.本班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还存在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2.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多是作业不完成、上课爱开小差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了新知识旧知识就忘了,连基本的乘法口诀有时都忘了。对知识的忘性较大。

4.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对概念的理解不深。

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加强对概念、题目的理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细心审题的良好习惯。

5.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李萍
篇四:四年级的数学比较显得又比较难的解决问题

任课教师:李 萍

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201——2016)学年 第一学期

说教材

今天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57页——58页的内容。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信息这一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体会列表这一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

1、谈话导入:让学生说说《乌鸦喝水》故事,与同学交流故事中的策略和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策略的涵义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课件出示一张简易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策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课件出示书上第56页例1

1、理解题意。

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

2、整理条件和问题。

谈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条件比较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整理一下题中的条件?

学生尝试整理条件。

交流反馈学生整理方法。预设:

(1)分别摘录三种果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树;

(2)根据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整理。(突出第二种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板书:条件、问题 列表整理)

桃树 梨树

3行 4行

每行7棵 每行5棵

出示:

3、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大家看整理的结果,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交流。

预设:(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个栽的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提问: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谈话: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目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学生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 谈话:答案是否正确?先进性检验,再与同学交流。

三、拓展应用,提升策略

1、出示第二个问题。提出要求:按解答第一个问题的过程完成解题。 反馈:说说怎样根据问题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和检验的。

2、提问:比较这两个问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回顾,反思策略

提问: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总结。

提问: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五、练习提高:完成“练一练”

六、课堂作业:练习九第1、2题。

2016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四年级的数学比较显得又比较难的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1)(2)班 赵宁艳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四年级(1)班男生30人,女生19人;四年级(2)班男生有25个,女生23个,这两个班是我接的新班,通过一个周的观察与接触,对学生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两个班大多数孩子对学习数学都有兴趣,学习认真踏实;但不足的地方就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显得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同时学习困难成绩差的学生有十几个,还有十几个学生放学后依靠小饭桌,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两个班的孩子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个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二、本册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运算律、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六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四单元“运算律”,内容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

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规律。从简便运算和运算多样化的角度考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6.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7.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可能性”,内容有:投币正背面的不确定性、摸球游戏等。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材总目标要求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7.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求真务实,做好常规

1、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和落实好“课标”的具体要求。

2、要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实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为学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必备的、扎实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合理制定好教学目标和要求,准确扎实地教好每一个知识点,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获得发展。

3、加强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 供具有“生活原型”的数学材料,让学生亲历将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模型及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数学来自生活又能为生活实际服务。

4、加强概念辨析与分析数量关系的教学:概念教学要加强辨析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理清各种信息的来龙去脉,正确解答。

5、重视练习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必要的练习,使学困生能保底,学优生能吃得饱,从而进一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关注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得到问题的答案,而让他们自己做作业时,却有些困难。

原因很简单,孩子们不会读题,或者不理解题意。本班的学生独立性比较差,还是以教师范读和学生齐读为主。在做题目之前,我先范读,接着让个别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通过理解条件和问题存在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解答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二)、培优补差。

1.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2.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645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