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教学相关 时间:2003-08-12

【www.myl5520.com--教学相关】

城隍庙及城隍文化
篇一: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城隍庙及城隍文化

《辞海》“城隍”条云:“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班固《两都赋序》记载:“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最早见于记载的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则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正式下旨封城隍为王,并按行政区划将城隍等级化,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在统治者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

城隍庙是阴间的县衙门,城隍爷就是阴间的县令,一个县城是由两个县官管辖的,阴阳各一。城隍庙与县衙对称设臵,城隍神是古代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奉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有的还有财神、送子娘娘等殿堂。

城隍信仰在民间逐渐发展,至明代更是盛极一时,城隍神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城隍神的封号、官级品阶同现实生活中的地方官一样。明代以后,按照祀法,对生前治邑有功者赐予封号祭祀,对有功德的文武官员也奉为城隍。

历史上平度、胶州、即墨等地都曾建有城隍庙。

平度城隍庙位于城区胜利大街南侧,据《平度简志》记载,解放前该建筑大部被毁,现仅存大殿。大殿仿宋代建筑模式,古朴浑厚,雄伟庄重,属单檐歇山式,垂脊长,戗脊短,屋顶重心下移,有泰山压顶浑然不动之姿。南北两面屋顶,黄绿琉璃瓦像宽阔的大瀑,从脊部斜垂下来,至屋檐才微微上翘,显得既有气势又精彩。檐部无斗拱,两层椽子略为上翘,给人以庄重之感。大殿周围出廊,由20根方形石廊柱支撑。整个屋顶由8根高10余米的整体方石柱高高顶起,殿内雕梁画栋,气势威严。大殿始建年代无考,从殿内高大石柱上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平度知州舒士贵所撰刻的74字长联可知,大殿的主体结构均为康熙年间所建。1989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平度城隍庙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胶州城隍庙位于旧城外西隅,今兰州东路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胶州简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州张恭主持重建。1375年,知州赵礼又主持增建。此后,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曾数次大修。原庙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9.8平方米。有大殿两栋,前殿6楹,殿前有东西两廊房,正南为山门,总计殿堂11间,厢房37间。解放后,神像被拆,殿庑尚存。1987年,胶县政府拨款对城隍庙殿庑进行了原样修复,作博物馆使用。1999年,青岛市政府确定胶州城隍庙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即墨县民政志》记载,元代即墨县城曾建有城隍庙,并设道会祀于庙内,由道行高的道士任职,处理各项事务。

胶南灵山镇历史上也曾建有城隍庙。灵山卫城隍庙位于灵山卫东西大街西端北侧,明朝初年所建,早期曾遭破坏,前后殿堂仍存。院内有两棵高20余米、树冠直径约25米的明代古树。

围绕城隍信仰,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明代以后,国家正式规定了城隍的日常祭祀活动,其中又以当地城隍诞辰日的祭祀活动最为重要。城隍诞辰日各地略有不同。如上海城隍秦裕伯诞辰为二月二十一,四川大宁县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八,山东益都城隍会为五月二十七。但是就全国来看,城隍诞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为明代都城隍的诞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无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这一诞辰日。

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五月初一要致祭。另外,每月初一、十五庙祝要按时祭祀城隍。

出巡,是指城隍爷出巡,一年两次,时间各地不一。如胶州的城隍爷出巡是每年的清明节和阴历十月初一,届时当天从清晨4点多就开始准备,要巡视胶城东西南北四大关108条街(巷),仪式隆重热烈,观者云集。另外,每逢春节、端午时,也举行一些仪式,平时求雨、祈晴、禳灾、还愿等活动也选定吉日在城隍庙举行。清朝时,不仅平民百姓平日里祭拜,很多朝廷命官新到地方上任时,也必须亲自到城隍庙中举行奉告典礼。

有人认为,城隍信仰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烧香祭拜等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格格不入。其实城隍文化并不能用一句“封建迷信活动”来简单否定。城隍出巡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士农工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在南方一些地区,随着当地文化的发展和挖掘,城隍出巡仪式有所恢复,当地群众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城隍庙庙会除了祭祀活动外,还为各种民间民俗活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各种民间戏曲、杂耍、绝活由此得以传承保留,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也成为庙会的重头戏,名闻遐迩的上海城隍庙小吃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现在人们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源头就是古代的城隍庙会。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各种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作为封建迷信而被封存的城隍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各地的城隍庙开始修复重建,各种传统民俗活动逐步恢复。1994年,上海城隍庙恢复,除原有的六个大殿外,周围还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2003年,西安都城隍庙修复,并规划建设了集观光、旅游、庙会和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商贸区。2007年,北京的都城隍庙完成百年来首次大修,成为北京新的旅游热点。2009年,广州市为迎接亚运会的召开,对近百年的广州城隍庙重新修复,并开建城隍广场,完工后与周边的古建筑遗址一起成为广州市“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城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国际国内召开了许多专门会议,如2008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城隍文化交流会”,2009年在台北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城隍文化学术论坛”,福建、广东、北京等地相继召开城隍文化专题研究会。西安召集专家学者,就西安都城隍庙的开发建设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胶州、平度等地也开始重新审视古老的城隍文化,对列入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城隍庙进行修复重建。2008年,胶州城隍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重建,2009年,工程完工正式对外开放。平度也于2009年开始对城隍庙进行修缮恢复。2008年,青岛市北区投入巨资,把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打造成为青岛的城隍庙,四方区也计划把传统的海云庵糖球会打造成城隍庙。如同青岛的萝卜会、糖球会一样,现在的城隍庙庙会已经成为展示民俗文化的窗口。

城隍文化的恢复发掘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隍文化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在传播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来源:青岛史志办网站 作者 : 高程绪)

游上海感受
篇二: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上海之行——惊讶、震撼、感悟

早就听人说看中国政治文化去北京,看中国经济发展就去上海。我从小在电视里看到过北京和上海,我喜欢北京古老而不庸俗,喜欢上海低调的贵族气息。这两座城市似乎有些相似但又完全不同,相似之处是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繁荣的大都市,不同之处是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这次有幸和老师同学一起去了这个我期待已久的城市——上海。车刚刚驶入上海的时候展现在车窗外的是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工厂,再往前走就是很多居民住宅。一眼看过去这里住的应该是一些生活条件一般的居民。密密麻麻的住宅楼一栋连着一栋,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上海人晾衣服的高超技术,一根搭满衣服很长的竹竿从家家户户向阳的窗户上伸出来,这样既节省了房屋内的空间又能保证衣服晾干的速度。从外面看上去整整齐齐的竹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可称得上是一大特色啊!

车子越往前走越让人惊叹不已。住宅楼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阔,立交桥纵横交错的叠加成五层甚至更多,各种奔驰宝马等名牌轿车在上面川流不息,仿佛是在为我们举行车展……终于到了去年举办世界博览会的世博园。最吸引我们目光的还是我们的中国馆,虽然没有机会进去参观,但是从外观上足以显示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随后我们拿到了进入沙特阿拉伯馆的门票并随着众多游客一起走进了沙特馆。这个馆从外面看像一艘月亮船,馆内是螺旋状的楼梯一直通向馆

顶。楼梯外侧的墙面上显示着沙特国家的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沙特人民的生活场景。这艘 “宝船”不仅充满神秘的阿拉伯风情,更象征着自古以来由“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的中沙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情谊。据我了解沙特国家将这座造价有十三亿人民币的月亮宝船献给了中国,这更加促进了中沙两国的深厚友谊,我的内心也为此而感到震撼。

随后老师带我们登上了上海最高的建筑——环球金融中心。当我们站在497米高的观景台上往外看时,顿时把自己惊呆了。眼前的这座城市仿佛在接受检阅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眼前,高楼大厦奇形百变的矗立在马路的两旁,东方明珠塔在晚霞的渲染中显得更加气势非凡。夜幕渐渐降临,淅淅沥沥的霓虹灯点亮了这座不夜之城,黄浦边更是热闹非凡,我也混入其中陶醉在这美妙的不夜城。

正在享受这美丽的夜景时,听到周围有人在讲英语。在上海这座城市到处都能见到世界各国游客,听到各种语言,但刚才这个声音和内容让我很惊奇。有人说:“Give me money”,我转身一看是一位穿着破烂的中年男子在像一位不知是哪个国家的外国人伸着手……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乞丐在向过路人乞讨。旁边又有人说“没什么稀奇的,他会好几国语言呢”,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感到非常的好奇:不晓得这个乞丐是什么学历?伴着欢声笑语离开了外滩,可是我的心情似乎沉重了许多……

在上海停留了一夜,第二天我们去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南京

路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琳琅满目,人山人海!走进商业街,放眼望去没有两种颜色是一样的,各式各样的商品摆满了货架,门里门外都挂着商品就像是从里面溢出来一样。再看看顾客,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同国家的人穿着各种款式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在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商品。然而售货的店主和店员也在详细为顾客们介绍着自己的商品于其他商品的不同和优越。仔细一听,说的不仅是英语,还有韩语和日语呢。由于这里是上海商业第一街,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游人。所以造就了这里的店主和店员都能进行多种语言的交流。这也反映出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真的让我佩服!我在想如果他们再能说两句维语的话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我们新疆的经济也将会发展的更快。

快中午的时候,我们似乎被远处飘来的香味给吸引住了。随着拥挤的人流进去一看,原来是“城隍庙小吃广场”,全国各地的小吃在这里展现的淋漓精致。一转头看到这样一串标语:“外国人吃到中国的点心,中国人吃到上海的点心,上海人吃到全国各地的点心。”上海拥有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如果想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那就更要来上海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回来的路上还是有些恋恋不舍,忍不住的还想再多看看,我完全被这个城市吸引了……可是又必须离开,因为这里目前没有我的容身之地。这个城市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每一秒钟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里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要最大的发挥才能生存,如果

没有上进心、安于现状那么会很快被淘汰。反之,如此繁华也是人们用智慧和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如果想让我们家乡的发展速度赶上上海,那就需要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理念的人才,所以我们很幸运。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现在机会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抓好机会付出努力去学习,我相信今天付出一倍努力,将来会有双倍收获甚至更多。亲爱的同学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真本事,别再犹豫、别再安于现状,今天的生活只是小康,我们需要的是将来驾驶着奔驰宝马驰骋在家乡纵横交错的宽敞大道上,一边欣赏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边给自己的孩子讲述我们的成绩。

上海城隍庙和豫园花园导游词
篇三: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上海城隍庙和豫园花园导游词

城隍庙

上海立县之前,在镇西约 6 里处的淡井里,有一座华亭城隍行殿,俗称淡井庙。建县后经过一百五十余年,明永乐年间 (1403—1424) 才将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庙加以扩充,改为上海县城隍庙。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沉香阁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花园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初占地 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 30余亩。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四个标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园中的名树古木也为数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三十余棵。园中最古老的树是万花楼前的银杏树,高寿已四百余年。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参观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的诗句。

1 忆上海城隍庙的往事
篇四: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忆上海城隍庙的往事

城隍庙在上海人心目中地位甚高、历史悠远。上海人出游最有名的两句话是:“白相城隍庙”、“白相大世界”,成了欢乐和享受的代名词。而绝不会有人讲“白相黄浦江”、“白相浦东”。城隍庙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是上海的标志之一,怪不得人称:“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

城隍庙位于黄浦区老城厢的方浜中路,东到安仁街,西至旧校场路,北通福佑路,是一所道教宫观。城隍庙紧挨着外滩、十六铺,过去该地区附近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周围大街小巷纵横,每踩下去一脚都可能碰到一条冒出历史来的老街,这方圆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已经整整热闹了几百年。

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里面供奉着3个菩萨,即护城神秦裕伯、霍光(汉大将军)、陈化成。上海人真正顶礼膜拜的是驻守吴淞口的民族英雄陈化成,其塑像原位于果育堂街的陈公祠内,“八•一三”事变后请入霍光神背壁之后。拉开中国古代人物的长卷,秦裕伯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但他却成了一座城市的保护神。元末明初,这个有“智谋之士”之称的前朝老臣,为逃避乱世辞官回到了当时还是个小县城的上海。朱元璋屡次请他出来当官,精明的他总是卖关子,不肯出山,直到实在推不掉才勉强入朝。秦裕伯死后,朱元璋便将他封为上海“城隍之神”。秦裕伯是上海人“精明”的开山祖?。

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现在上海人说的“城隍庙”实际上是分为三块的,第一块豫园商城:地方最大,是购物天堂、小吃王国,整个商场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熙熙攘攘,其中包括了湖心亭和九曲桥。第二块豫园:地方其次,著名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块老城隍庙:地方最小,烧香拜佛、讼经做道场之处。第二、第三块要购门票进去的。这一些许多外地游客大都是糊里糊涂搞不清楚的。还有过去第一块豫园商城和第三块城隍庙是连在一起的,不需要购门票。

1855年,当湖心亭被改建成了茶楼的时候,城隍庙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市井之地。不要小看了市井之地孕育出来的文化,没人能轻蔑地表示,从酒酿圆子、臭豆腐干、蟹壳黄、梨膏糖这些如今依旧在城隍庙里随处可寻的吃食里,得到的仅仅是对美味的回忆,它们是这个城市的市俗标本,它们是上海城市味道的回忆。

笔者读初中的时候是在上海市第十六中学,就在离城隍庙不远的福佑路333号。虽然时隔45年,“解压”后的记忆有些支离破碎,但有些“画面”还是比较清晰的。我有许多同

学住在城隍庙里,那时候城隍庙里的部分商店楼上还有居民。我家在小东门,上学去最近的路就是从城隍庙里穿过去,所以那时我城隍庙一天要走4次,整整三年。

我有个要好的同学住在福佑路的一条弄堂里,离豫园不过一箭之地,他家隔壁有一个老木匠,是在豫园里面做的,托他的福我们几个同学常常不买门票到豫园里面玩,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印象最深的是小刀会起义的指挥部点春堂,还有一块太湖石三绝之一的“玉玲珑”。那时候1965年,记得豫园的门票是1角5分左右,但是豫园里面的内园是不开放的。

那时候学习似乎没有现在这么紧张,下午放学也比较早,我们十几个同学就在城隍庙里疯玩。我们在豫园大门口靠九曲桥的地方跳绳,二个人挥绳,十几个人跳,跳的花样百出,常常吸引了一大圈的中外游客围观,看了我们精彩的“演出”,老外们翘起了大拇指:“GOOD!”。在这个地方我们还玩诸如“斗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

关于城隍庙印象较深的,是1967年文革时期,我亲眼看到一座座神像被红卫兵抬到城隍庙后门的丽水路广场堆起来烧,火光冲天,烧了三天三夜。还有现在谈起城隍庙,不知何故从来不见有人提起“小世界”。“小世界”是旧时有人看到“大世界”生意好而创办的,就在福佑路城隍庙后门的入口处,我读中学的时候小世界楼下变成了电影院,楼上大概做了仓库或者它用。

城隍庙后面有一条通福佑路的叫福民街的小路,是上海最早开放的小商品自由市场,闻名遐迩。我有几个同学的父母当时在那里做小商品批发发了财,那是刚刚改革开放,勇于尝试和拼搏的人在那里挖到了第一桶金,但没有城隍庙哪里有福民街的兴旺啊。有些东西想想懊悔也没用,如上海刚刚有商品房时,房子1800/平方,广告横幅拉了很久都没人买。又如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马路上摆摊头卖,每份30元,造就了多少“百万元大户”啊。

现在城隍庙里最牛的是绿波廊酒楼,曾获得“国家特级酒楼”、“全国十佳酒楼” 的殊荣,先后接待过50余批外国元首级嘉宾。绿波廊原名"乐圃阆茶楼",我读中学的时候,绿波廊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中华老字号”,绿波廊是个“无名小辈”,绿波廊门口天天走过,生意根本不能与南翔小笼店比。73年西哈努克亲王来过以后,名声渐起。1979 年,根据“乐圃廊”之谐音,改名“绿波廊餐厅”,1991年扩建为绿波廊酒楼,外观飞檐翘角、朱栏灰瓦,与湖心亭相映成辉。东方网2003年曾经发过一条消息,其中讲:你知道吗?西哈努克亲王爱吃鸡鸭血汤,克林顿欢喜咸菜毛豆,卡斯特罗对蟹粉豆腐情有独钟,斯洛伐克总统舒斯特则欣赏明清建筑。伊丽莎白二世1986年10月15日来豫园品尝绿波廊国宴时,见到满桌的美馔佳肴,更曾脱下手套与服务员亲切握手。

城隍庙的百年老店“上海老饭店”,原来是老城厢最著名的饭店之一,成名早于绿波廊许多年。我读中学的时候,它还在狭窄的旧校场路上,比现址要进去大概200米。二层的老式房子,门面也极为普通。

城隍庙的小吃,早在三、四十年代已驰名海外,头门内有老松盛的酒酿圆子,戏台下的糖粥摊,乐圃闻楼下的徽州鸡蛋饼,兰斋的面筋百叶,长兴楼(今南翔馒头店)的小笼馒头,大殿前的油豆腐线粉汤等。我过去最喜欢去吃的地方是城隍殿两边的双、单档,鸡鸭血汤,还有松月楼的素菜包。现在的城隍庙内有小吃广场,品种肯定比那时多,我去年吃过,感觉就是这小吃的价格比其它地方高,这大概是旅游区的关系吧。

现在的豫园在以前不是这样的,内园与豫园本是分成两个单独的园林,是在一九六零年才合并起来的,内园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是老城隍庙的后花园,它是与老城隍庙连在一起的。这里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当时有一位做官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因他的母亲要想到金銮殿去看看,这一下给他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怎奈他自己官卑职小,自己也不能到金銮殿去朝见皇上,起码是要四品官阶以上才能上金銮殿。可是他是一个孝子,如果不满足娘亲的想法,感到很不好,但是又怎能可能满足此做不到的事情呢?而他的母亲一直盯住他要去金銮殿,转榐了好多时间,无论如何用什么理由也搪塞不过去,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无可奈何地他只好答应母亲说:“这样吧,京里的金銮殿我自己也没有资格去,那我就仿照金銮殿的样子给您造一个好吗?”,母亲见儿子如此为难,心想那肯定儿子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也就答应了。

于是那位县官老爷,由于自己一次也没有到过京城,更谈不上那金銮殿是怎么样景象,只能凭他在平时与同僚们谈论时得到的影像,请了当时的造房子的人,用自己的意向画了一张图样给造房子的人,吩咐他们按那张图型,来造一座“金銮殿”了却他母亲的心愿。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老城隍庙的建筑。整个建筑规模气势宏伟,那大门口的牌楼就是“午朝门”。这牌楼门后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有房多间,中间是观戏台,在大殿前广场的两边有两排的房子就是作为文武百官上朝侯旨的朝房。南边上去的台阶正中间有像北京的故宫太和殿前一样雕花的石板,上面浮雕的是云彩和蝙蝠。那大殿是很高的建筑,很宽敞,面积很大。再往后就是一条长廊,直通内房。天井两旁有两间独立的房子,说是给两位嫔妃居住的。还有一个后花园(御花园),现称“内园”,这内园里的景致是十分优雅的,园子虽然不是很大,但那里的布局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你看高高的围墙上面有一条长龙仰天而上,那两只眼睛直望苍穹,并且摆好了“穿云”的架势,意味多么地深刻。内园的景点虽然比较少,却是精致小巧。但它的刻意性却极强,而每一个景点都有着独特创意,更是要让看的人去琢磨与思考,

回味无穷哦!令人神往。有机会的话您好好的去仔细欣赏品味一番。不知有哪位官员平时与这县官不和,老是在一些问题上两人观点相悖,而闹矛盾,面和心不和,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来整治他。想不到这次机会来,趁此利用这次他造房子的一事,想置他于死地,就在暗地里向皇上参了他一本:“言他早就私造皇宫,心图不轨,有谋反之意”。在当时私造皇宫是要杀头的,而且是满门抄斩,急得他连呼冤枉。当然也有与他要好的同僚给他出主意,赶快去请一个城隍爷来,放在里边。就说是造的是城隍庙,他立刻照此意思办,到浦东去请了“城隍”,把这而改成一座城隍庙,让广大香客烧香拜佛。

在今天的豫园商城里,一群仿明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古建筑展现在游人面前,每幢建筑都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新建楼群建筑外型沿袭江南明清园林的风格,而仿古建筑外形的内部却是现代化的商场,其外古内洋的特色,能够与原有的景观和谐统一,相映成辉。

上海是一碗浓汤,城隍庙是浓汤的底料。每年的十五元宵,当牵着兔子灯的孩子们在城隍庙里的人群中窜来窜去,点点灯火总会燃起我对那时的城隍庙—上海版“清明上河图”的回忆。

发布者:勇哥

2010年12月11日02:02星期六

城隍庙介绍
篇五: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上海有句话老话“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上海老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华亭即立城隍庙。相传明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后于1926年重建,殿高4.8丈,深6.33丈,重建之后规模大增。抗战后,为与新城隍庙相区别,也就是原址在金陵西路连云路口的城隍庙,故称老城隍庙。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前往招用,被其拒绝。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渝:“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应召人朝,次年拜待制,选为治书待御史。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病卒,葬于上海长寿里。为“释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为国人请命也”,因而,海滨之民怀着感激与敬重,奉祀其为城隍神。

也有说城隍作为神,是由《礼记》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来。天子要祭八种神,其中有“坊”与“水庸”,大略是对城堑、护城沟渠之祭,这是对城市守护神的祭札。明代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谈到了城隍之祀,后世的城隍正是被赋予了城市守妒神的面目与功能,御灾难,安生聚,垂丰穰,庇百姓。城隍庙亦就因此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场所。地方官府朔望进香,祈晴祷雨,并常借以宣讲乡钓。士庶禳病祈福,牺牲香楮,祷献报赛。这也就难怪城隍庙庙宇崇闳,香火繁盛。

自清末以来,上海的城隍庙又多出一重功能。当时辟出西园的部分,租于商家。此例一开,园中广设商店,竟成集市,城隍庙各种土特产、美味食品的声名不胫而走。各种花会,如四月下旬兰花会,九月中旬菊花会等,常设于东、西园,各神庙会、灯会又常以城隍庙为盛。三月二十八日,传乃城隍夫人诞,上海街巷悬灯亦一如天后。

作为海滨城市,上海的城隍庙还兼有着护海功能。明初城隍庙改建之时,大门有坊,其额曰“保障海隅”。清同治时又加封“护海公”,都是天后神合力护庇南来北往的海舟。进出黄浦的船艘,则必向天后官、城隍庙烧香祈祷。“惯驾沙船走北洋,船头四望白茫茫。得归庆幸团团会,天后城隍遍爇香。”每次城隍庙修葺,不仅上海商民踊跃捐赠,不恤财力以助,四方富商巨贾也皆“捆载辐辏而集”。上海城隍庙由此得以称盛兴旺。

事实上,你不用将这里想象成是一个庙宇,或者一条每踩下去一脚都冒出来历史的老街。它其实是一种市俗的存在,总是能在不同的时候,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生存方式。就像今天,这种市俗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游客基础上的商业文化,不是说原本的市俗不存在了,而是你可以将这看作是一种被异化了的市俗文化,人们在这里各取所需。城隍庙就是这么自然,不经意地就成了这个城市市俗的标本。并因此乐得其中。

上海是一碗浓汤,城隍是浓汤的底料。普天之下的城隍庙不知道有多少,但惟独上海的这座最终被十里洋场团团包围,从小县城到大都会,城隍庙是上海最后的根,同时也随着这个城市完成了它的变异。

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
篇六: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本科生课程论文

姓 名: 杨 越

学 号:09300170046

专 业: 国际政治

成 绩:

2012 年 6 月

文化与主义的洗礼

——上海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

城隍庙、豫园地段是上海城市中少有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江南园林特色的部分,这在上海“西化”的城市空间中着实显得比较特别。然而,纵观古代城隍庙的建立到如今城隍庙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城隍庙无论是在历史功能上还是社会意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城隍庙在岁月的磨砺中走向了新的历史使命;纵观整部上海的历史,由于其在不同阶段所受到的如租界时期的影响和当今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浸染,这座城市也在不断接受着文化与主义的洗礼。本文试图探讨上海老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也是作为老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一、上海城隍庙的“前世”:老上海庙园和市井生活娱乐场所上海城隍庙观后感。

1、古代城隍庙——老上海的庙园

上海建县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城隍庙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

上海城隍庙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着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是为“一庙二城隍”,属国内罕见。

近代时,为纪念壮烈牺牲在吴淞口炮台的民族英雄、抗英将领陈化成,沪上百姓为其塑像建祠祭祀,后又曾奉于城隍庙前殿朝拜,因而更有过“一庙三城隍”的奇观。

明朝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在原霍光神祠的基址上,改建了上海的城隍庙,经过历次重修和扩建,在清中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历经数次火灾和战争,城隍庙经过多次毁损和重建,1926年在火灾废墟上重建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大殿一直保存至今。如今我们看到的城隍庙,四周建筑的外观都是庙宇的形状,飞檐的翘角随处可见。城隍庙老街上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汇集着仿古的各色建筑。

上海县城是上海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处于县城中心地带的城隍庙、豫园地段则可以说是县城内重要的庙园地带,是各种类型活动的中心。尤其因为其具有官方信仰的背景,更是成为官方集会的最佳空间。邑庙“西园‘三穗堂’,居园正面,巍然高耸,内极宏敞。绅士每于朔望宣讲圣谕,令众集听,凡道县朝贺万

岁及有大事,皆以为公所”。①

上海城隍庙由于其宗教的作用、一体化的活动空间,成为官、商、民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是县城人民从事宗教祭祀、聚会、商业和娱乐休闲的中心。②

2、上海开埠后的城隍庙——百姓市井生活娱乐的场所

随着上海的开埠并沦为租借,上海城隍庙的地位又发生了变化。在战火不及、相对安全的租界中,代表资本主义都市文明的市政建设、管理方式、生产方式使租界日复一日快速兴起并迅速扩张。租界的发展表现出与老县城完全不同的社会秩序、生活、经济方式,并逐渐孕育发展出一种中西兼容的上海近代文化。上海开埠后有了许多新型的娱乐方式,这对老城隍庙的传统社会商业娱乐空间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上海城市里渐渐有了数量可观的歌厅、舞场、电影院,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加入。外滩建筑、南京路变成了近代上海的标志,上海县城(此时已被称为老城厢)的城市面貌、发展建设则日益落后了。

不同于十里洋场现代式的繁华,老城隍庙仍保留着它古老的民间娱乐方式,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和老上海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这些都在客观上加速了城隍庙地区的市井化趋势,让它变得更为贴近百姓的生活,或者说完全就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由“前世”到“今生”的蜕变:大豫园商业娱乐区与传统文化的“主题公园”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城隍庙旁的豫园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至1994年,政府对荷花池西南的建筑进行了改建、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豫园商城。同时在其周围新建了几座仿古建筑,如悦宾楼、和丰楼、天裕楼、景容楼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一系列的改造,以城隍庙、豫园为中心形成了如今我们可见的“大豫园商业娱乐区”,把昔日的老城隍庙、豫园花园和今日的豫园商城都包裹在其中。

大豫园商业区替代了人们尤其是游人对于城隍庙、豫园一带的印象,成为一处现代游人旅行至上海必去的景点之一。在其中行走,没有明确的行走路径,因为整个片区属于同一主题,不分你我,无论城隍庙还是豫园所营造出的感官感受是近乎相同的;大豫园商业娱乐区已经告别了传统的市井生活场所,因为商业开发的需要,其内部原来的常住居民已经外迁,传统居住行为的消失使该片区完全成为“空城化”的商业消费空间;大豫园商业区的商品日渐符号化和无特色化,成为全国集中贩卖小商品的市场之一。我们在购买日常生活所用之物时不再像过去一样专程到城隍庙采办,而是在商场或超市购买;而当有人想要来上海旅游时,①

② 王韬:《瀛壖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第37 页; 张晓春:《关于历史的主题公园——都市历史空间的文脉窘境:以上海城隍庙、豫园地段为例》,载自《时代建筑》,2007年第1期;

我们必然要推荐的其中一个地方便是城隍庙,似乎只有这样的地方可以代表老上海曾经的味道。

以上的种种都在表明,上海城隍庙已经变成了一座传统文化的“主题公园”,而不再是与老百姓日常起居生活相伴的庙园和市井生活场所。以下可以从三方面具体分析城隍庙历史功能和社会意义的变迁。

1、城隍信仰的衰落

中国的城隍信仰,经历了信仰对象从自然神到社会神、信仰范围从地方到全国、信仰受众从民间到官方的过程,在明初实现制度化,并随着明清城市的发展而广具影响。明清(晚清以前)统治者把城隍神作为国家正祀的对象,赋予其保城护民、督官摄民的“神职”。于是,在官吏士绅心目中,城隍信仰是正统的“礼制”。但对于民众而言,城隍信仰的意义未尽于此。中国人信仰中的功利性和近地性,加之城隍信仰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451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