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03-07-31

【www.myl5520.com--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2 丝绸之路 公开课教案
篇一: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2* 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读引路

课件出示:古代世界版图】同学们,这是古代世界版图,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课件出示:2*丝绸之路】齐读课题两遍。

同学们,悠悠岁月,两千多年过去,叩问历史,丝绸之路有多少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请看——【课件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图片】为了打通这条路,张骞用尽了他毕生的精

力,经历了千辛万苦;【课件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片】而班超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放弃手中的笔成为一名将军;【课件出示:西天取经图片】后来,玄奘经由丝绸之路,游历三十多个国家„„

同学们,《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写作方法上又有什么值得借鉴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自己去找找吧!

二、检查预习,疏理文脉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

矗立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凹凸不平 身着戎装 循着铃声 美轮美奂】

自己打打招呼。

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提示:“匕首”“凹凸”“身着戎装”的读音以及“凹凸”的笔顺。

同学们,知“凹凸不平”“美轮美奂”的意思吗?【课件出示:

凹凸不平: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同学们,字词关我们顺利闯过了,那现在读起课文来一定更顺畅。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先讲了什么?【课件出示: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巨型石雕。】接着具体遐想了什么?【课件出示:接着遐想了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的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物的场面。】最后概括写了什么?【课件出示:最后概括写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同学们,你们能用段落连接法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件出示:课文介绍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巨型石雕,由石雕遐想了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的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物的场面,最后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三、逐层深入,体会“伟大”

同学们,丝绸之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课文有一个句子直接告诉我们了,快速浏览课文,用线画出。

同学们,找到了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同学们,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充分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请大家默读课文“互赠礼物的场面”以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的语段,写写你的阅读感受,并与同桌交流阅读所得。

同学们,你们的交流很精彩,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们

的感受吧!

1、感受“友谊之路”。

同学们,安息国的将军在什么地方迎候?【课件出示:边境守候】可见迎候之远。 同学们,安息国迎候中国使节的人多吗?哪个词告诉你的?【课件出示:浩浩荡荡】“浩浩荡荡”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同学们,据史料记载,安息国迎候中国使节的人有20000多人,可见迎候之众,可见安息国对中国使节的重视与尊重。

同学们,欢迎场面隆重吗?哪些词告诉你的?【课件出示:欢呼、欢腾】“欢呼、欢腾”什么意思?【课件出示:

欢呼:形容一种欢乐而振臂高呼的激情场面。

欢腾: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喜地奔跑、跳跃。】

【课件出示: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同学们,一起读读,注意读出欢呼时的惊喜、急切心情,想象一片欢腾的景象。 同学们,刚才我们体会到了欢迎场面的隆重,感受到了安息国人民的热情。

同学们,你们能演读演读见面时的情景吗?

同学们,两国的礼物、特产各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使者——绫罗绸缎;安息国——鸵鸟蛋】

同学们,什么叫“绫罗绸缎”?【课件出示:绫罗绸缎: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同学们,据史料记载:【课件出示资料袋:我国的纺织和印染技术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以丝绸为礼表示了我国友好交往的诚意。而在后来的交往中,丝绸一直是主要的贸易物品之

一。当时的丝绸与黄金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作战时,见安息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溃不成军。】

同学们,它们互赠礼物后,安息国将军还为中国使者准备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两个魔术表演】安息国人民通过两个魔术表演表达了什么情感?

同学们,安息国人民以此来表达对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同学们,一条路,打通了两国的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课件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有感情地回读中国使者的话。

同学们,读了这个场面,你觉得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吗【课件出示:描写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感受“商贸之路”。

同学们,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及一些动物带回中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课件出示: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再读。

3、感受“文化之路”。

同学们,从“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个句子中,我们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作用。【课件出示: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再读。

同学们,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我国与西域各国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中国的使者的话——【课件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欣赏石雕,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漫长的丝绸之路,这伟大的丝绸之路,如今,它已凝聚成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课件出示:巨型石雕图】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情景?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石雕的?【课件出示: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同学们,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读读这段话吧!

同学们,望着巨型石雕,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课件出示: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样的联想合理吗?那么“互赠礼物”的场面就是作者的——想象。从写作方法而言,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联想要恰当、丰富。】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自己读读。谁来说说这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出使西域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案(精品)
篇二: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 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

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素材】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

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课件出示)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课件出示)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róng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篇三: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背景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丝绸之路地图 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四: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第一组

1 草原 (老舍)(1 ) 2* 丝绸之路 ( 4) 3 白杨 (袁鹰)( 5)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7 )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牧童 (吕岩)(8 ) 舟过安仁 (杨万里)(10 )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11 )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12 ) 7* 祖父的园子 (萧红)( 16) 8 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18 )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20)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21)

第三组

10 杨氏之子 (刘义庆)(24 ) 11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24) 12* 半截蜡烛 ( 26) 13* 打电话( 27)

第四组

14 再见了,亲人 (魏巍)( 29) 15* 金色的鱼钩 (陆定一)(31 ) 16 桥 (谈歌)(33 ) 17梦想的力量 (江菲)(36 )

第五组

18将相和(司马迁)(38 ) 19草船借箭 (罗贯中)(41 ) 20*景阳冈 (施耐庵)(44 ) 21* 猴王出世(吴承恩)( 46)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路甬祥)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路甬祥) 网上呼救 把握自己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2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徐光耀)( 48) 临死前的严监生 (吴敬梓)( 51)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曹雪芹)(54 ) 23* 刷子李 (冯骥才)( 56) 24* 金钱的魔力 (马克·吐温)( 57)

第八组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59 ) 26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61 )

27* 与象共舞 (赵丽宏)(63 ) 28* 彩色的非洲 (彭仁)(65 )

1《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

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

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本。这篇课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驼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4、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

五、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西游记》主题曲、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丝绸之路”。

2、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3、学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音乐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不仅给学生作了示范,还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诵声中充满了想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433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