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国际分工

地理教案 时间:2022-08-16

【www.myl5520.com--地理教案】

篇一:国际分工

2014年国际商务硕士模拟练习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 易货贸易 对外贸易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对外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量

 

  二、选择题

 

  1、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 )

 

  A.出口贸易

 

  B.无形贸易

 

  C.国境贸易

 

  D.进口贸易

 

  2、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确切地反映对外贸易规模的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进口额

 

  D.出口额

 

  3、上层建筑在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

 

  A.它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B.它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C.它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D.它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问答题

 

  1、简述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

 

  3、什么是无形贸易,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4、假如没有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能够产生吗?

 

  5、各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6、我过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如何?

 

  7、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8、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国际分工

 

  一、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 国际市场价格 国别价格

 

  二、简答题

 

  1、国际分工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2、简述国际分工的分类。

 

  3、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的关系如何?

 

  4、简述当代世界市场产生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5、国际分工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6、简述国际分工的分类。

 

  7、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的关系如何?

 

  8、简述当代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上)

 

  一、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乘数  绝对利益学说 比较利益学说超保护贸易学说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要素禀赋学说

 

  二、选择题

 

  1、产品周期理论认为贸易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

 

  A产品创新

 

  B.产品成熟

 

  C.产品标准化

 

  D.产品衰退

 

  三、问答题

 

  1、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2、试述李斯特的对外贸易政策理论及其意义?

 

  3、主张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4、试用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解释超保护贸易政策。

 

  5、试述中心——外围论的主要论点,结合现实对该理论进行评析。

 

  6、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

 

  7、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8、试分析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的不同。

 

  9、比较利益理论有哪些发展?

 

  10、什么是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要素禀赋和要素丰富程度?

 

  11、简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内容及其拓展。

 

  12、什么是对外贸易乘数?

 

  13、简单评价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积极性、消极性或错误性、不足性。

 

  14、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什么不同?


考研大纲 考研经验 考研真题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录取

篇二:国际分工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2)通过追踪和思考重要的现实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把握重要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受益者。

  (2)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过渡:图1、图2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进行抗议甚至与警察发生冲突?图3、图4中的人们又为什么而欢庆?四幅图片,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其实这两种态度正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影响,那就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1:回忆上节课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板书)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概念

  师生互动: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繁荣,这样世界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从整体上来看,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过渡: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区域经济集团其实就是世界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全球化的体现,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问题情境2: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导致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哪些?

  (板书)2.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自主学习: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交通运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

  过程评价: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二战后交通运输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为各国普遍认可并接受,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过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世界经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板书)3.影响

  问题情境3: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多媒体展示资料:

  1984年12月3日凌晨,设在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直接致使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受这起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150余万,约占博帕尔市总人口的一半。

  2006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o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前两位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和欧盟,进口额最高的国家是日本。

  2007年1月1 5日,薄熙来在官方场合这样表示:中国进出口总额今年可能会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20%,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5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999年11月底12月初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有4万人组成的全球化抗议者队伍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全面冲突,警察逮捕了310人,另有多人受伤。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峰会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举行,前者与后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反全球化斗争的第一种形式。德国《新德意志报》2000年7月22日发表《全球化、美国谋求霸权和基辛格的担心》一文,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话:“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联合国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也承认:“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师生互动: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3/4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对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显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体制的脆弱、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三是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

  总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发达国家有望凭借传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

  过渡:在第22课我们学过关贸总协定,它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标志着世界贸易体系朝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但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它由一些“原则”和一系列的“例外”组成,并不是正式的国际公约。它仅管辖货物贸易,这与世界性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第三产业转变,国际服务贸易及投资的迅速发展不适应,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求不适应。因此,不能适应国际经贸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国际组织来协调、管理世界贸易就成为时代的需要,于是,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了。

  问题情境4: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目的及其建立过程。

  (板书)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目的

  自主学习: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这样,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板书)2.建立过程

  师生互动: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截至2012年8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已经发展到156个。

  过渡: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世界贸易组织通过这些原则在世界贸易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那么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作用。

  (板书)3.作用

  师生互动:①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②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国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经济的要求;③这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相互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之上进行;④它的诞生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过程评价: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背景下诞生,而它的成立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使世界性的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并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从而在其成员间创造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生活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过渡:正是由于世贸组织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并开始了长期的、艰巨的谈判历程,并最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问题情境6: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要如此意志坚定地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分工。

  (板书)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师生互动:中国是关贸总协定23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但1950年中国台湾当局以中国名义非法退出。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迫切需要一个适应开放的国际环境,因此,我国逐步恢复了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9月开始全面参与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并签署了最后一揽子协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4年底,中国未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也未能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国。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并运行,中国成为其观察员。11月,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经过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艰苦谈判,2001年11月10日夜(北京时间11日凌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年底,中国向世贸加入世贸组织正式派出代表。

  (板书)1.原因

  过程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①中国需要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

  过渡: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1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板书)2.影响

  问题情境7: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

  截至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5周年过渡期结束。入世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超出了世界的期待。在中国入世5周年之际,中外专家纷纷对中国入世5年的表现发表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称赞中国入世的表现,对中国入世后的作用给予了“A+”的打分。他认为中国的加入加强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已经成为WTO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拉米对中国入世5年来遵守入世承诺表示赞赏,他强调,中国入世对全球和中国的积极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最明显的就是中国贸易的跨越式增长,入世确保了中国的贸易扩张在WTO多边框架的体制下进行。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表示,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了多方面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年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8%,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9%,农村贫困人口大幅降低。5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凸现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二是开放领域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延伸;三是市场准入条件更加法制化、更加透明和规范。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的繁荣,促进了东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提升,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10%左右。

  师生互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1)积极影响: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可取得稳定的多边优惠待遇;可利用多边贸易体制,避免双边谈判中我国处于不利的局面;可利用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可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我国的外贸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消极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人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必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过程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我们要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在全球化形成过程中,一定时期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如何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人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联系和融合。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课后习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业水平训练

  一、选择题

  1.〈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学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D.两极格局的解体

  2.专家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B.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相互兼并

  D.各国经济命脉正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3.〈2014o福建文综〉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4.世界贸易组织是( )国际分工。

  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B.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

  C.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

  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 )

  ①我国产品、产业的升级换代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③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④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一部著作里出现下列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 )

  ①用付给一个瑞士人的钱,可以雇用三个印度人

  ②为建立世界市场,上百万人成了牺牲品

  ③一个失信的诺言:自由贸易会带来福利……

  ④美国模式:临时工的回潮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D.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二战后因为美苏的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市场被一分为二,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的障碍被扫除。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B。

  2.A解析: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要素和国际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故A项正确。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判断:不同类型国家对进出口的依存度都在加大,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

  4.C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5.D解析: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中“雇用两个印度人”“上百万人成了牺牲品”“临时工的回潮”等信息说明是全球化带来的就业危机,故B项正确。

  板书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对全球化,关键在自己。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努力奋斗的志向。分析我们的挑战,增强学生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对全球化,关键在自己。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努力奋斗的志向。分析我们的挑战,增强学生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播放中国商务部在全世界投放的广告《中国制造》

  学生展示后,展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加强对全球化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出示史料“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出示《WTO的由来》视频

  引导学生分析全球化的表现,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布置生产的原因、目的

  展示苹果部分疑似供应商分布图

  苹果(iphone)生产分工分布表 和 苹果利润分布图

  展示《为苹果承担组装业务的富士康因连续加班压力过大出现23跳的悲剧》的漫画和苹果在华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

  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思维导图本课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制造》,概述“中国制造”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小组通过提前制作好的ppt,展示身边的经济全球化。

  学生回忆、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据材料思考分析90年代以前仅仅是“半球化”而不是“全球化”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两极格局结束和世界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WTO在经济全球化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在生产中的作用

  探究这些供应商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伤害

  1、使用学案,将本课的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的有关问题

  1、使用商务部在世界各地投放的广告《中国制造》创设了“中国制造,融合世界元素”这一情景,表明世界经济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让学生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拍摄与全球化有关的现象的照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中来,一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二则亲自感受到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加深对全球化的体会。

  3、大家都喜爱的苹果手机的制造商为例分析全球化的利弊,并且有图片、权威部门中央台的调查而制作的图表为材料进行分析全球化利于弊更加的真实,体现了历史尊重史料运用史料的原则。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24781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