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关于长征的故事:赤水奇兵

历史教案 时间:2021-02-25

【www.myl5520.com--历史教案】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关于长征的故事:赤水奇兵【上】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首,名字就叫《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确,四渡赤水是长征途中十分著名的运动战战役,红军队伍在毛主席出色的军事指挥下,神出鬼没,把国民党反动派弄得十分狼狈(bèi),最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成功渡过金沙江。

  红军占领了遵义城后,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从1935年1月中下旬,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分兵三路,向赤水河方向前进,寻找中国革命新的出路。

  遵义会议虽然解决了党内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问题,令全军上下欢欣鼓舞。但红军所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

  就在红军领导们还在开会的同时,蒋介石就调集了中央军和许多地方部队,大约有一百五十个团、三十多万人,向遵义地区包围过来。

  这些军队,都拥有先进的武

  器装备。既有空军的保护,又有

  全国政权做后盾。粮食、被服、

  弹药等打仗的必需品十分充足,

  交通运输也十分便利。相比之

  下,我们的中央红军当时只剩了

  3万多人,而且武器落后,弹药

  不足,粮食和被服都十分缺乏,又没有了根据地作依靠,更没有空军和汽车。

  实力之间的差距使蒋介石十分乐观,他认为这一次一定能把红军这支“疲惫(bèi)之师”彻底消灭。而能否从蒋介石的包围中冲出来,就关系到红军上下所有人的生死存亡。

  1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渡过赤水,渡长江北上,于是,红军当夜就离开了遵义,沿着大娄山脉的小路,分左、中、右三路大军,向土城、赤水地区进发。

  想要西渡赤水河,必须先占领土城。因为只有占领并巩固土城,才能保证安全渡过赤水,毛泽东对这次战役十分重视。

  1月28日,土城之战正式打响了。但由于对敌情的估计出现错误,红军的阵地好几次差点失守。敌人抢占有利地形,步步向土城逼近,总司令朱德都有些坐不住了。

  他几次想到战场上亲自指挥,都被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拦住了。最后,朱老总急了,他把帽子一甩说:“得了,老伙计,只要红军能胜利,只要遵义会议开出新天地,区区一个朱德何足惜?!敌人的子弹是打不中我朱德的!”毛泽东等人只好同意了。

  朱德一出现在战场上,对红军的士气是极大的鼓舞。在他的直接指挥下,战士们更加奋勇。

  没有子弹,战士们就用刺刀、石头与敌人较量,最后连石头都用光了,许多人都牺牲了。毛泽东急调了干部团的战士回来支援,才改换了局面。

  毛泽东看着死难的战士们,心中十分悲痛。他在心中反复思量,决定“土城不能再打下去了!”于是率部队连夜撤出战斗,赶到赤水河边,带领全军渡过赤水河,寻找渡过长江的机会。

  当部队全部过河后,回头望去,只见对岸的敌兵已追到了赤水河边。但面对滔滔河水,不明情况的敌人也只能无功而返了。

  这就是红军的“一渡赤水”之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最聪明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毛泽东指挥了接下来的几次战役,成功地甩开敌人,顺利进兵。

  就在红军一渡赤水、向川南方向进军时,蒋介石又派地方军队严密地防守起长江沿岸,并派出多支队伍对红军围追堵截。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并不恋战,多是经过适度反击后,继续向西。

  但当红军抵至毛坝、大坝、天堂坝时,却再次与敌人相遇。敌人拦住去路,猛烈地进攻红军队伍,同时,他们的援兵也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赶来。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改变行军路线,不与敌人硬碰硬,而是向位于川滇边区,敌人防守薄弱的扎西地区前进。各路红军听命而行。二月八日,红军各主力部队先后抵达了扎西地区,并在这里休整队伍,等待下一步命令。

  中央红军出其不意地转入扎西,使川军顿时失去了作战目标。川军的领导潘文华大为惊奇,又找不到红军的踪迹,只好随时准备着,听上级调遣。

  利用这个时机,二月九日,中央军委在扎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红军的战略方针和行动路线问题。

  中共中央一致决定,为了有把握求取胜利,红军必须经常转移。有时向东,有时又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就要走弯曲的小路;甚至还可能走重复的路。毛泽东最后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主张。经过讨论,参加会议的同志都同意了。

  同时,为实现红军队伍的高度机动和灵活,中央军委还对部队的编制做了暂时的调整,更加有利于部队作战。

  2月11日,朱德下令:各军团离开驻地,“向赤水河以东发展”。直到这时,蒋介石才得知中央红军已驻军扎西的消息。他立刻调兵遣将,给每一个红军军团都安排了拦截部队。妄图各部合力将中央红军包围,并压迫在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和以西等地区,然后彻底消灭。

  他怕各地方部队之间再闹矛盾,还给几位下属去信叮嘱:“今后作战,务必谨慎小心,稳扎稳打。”很快,在蒋介石的命令和督(dū)促下,各路大军便杀气腾腾地向红军驻扎地包围过来。但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红军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河了。

  18日下午,红一军团前卫二师首先抵达赤水河畔。

  这时候,敌军都被蒋介石调走去包围红军,太平渡口竟没有敌守。于是红二师立即控制了渡口两岸。

  19日,红三军团两个先锋团:红十二、十三团,也抵达了赤水河畔的二郎滩。在这里,他们征集船只,架设浮桥,冒着枪林弹雨渡河至东岸。在对岸不远的制高点上驻守的敌军两个团,在红军的英勇冲杀下不堪(kān)一击,仓皇逃走。大智慧网

  这样红军就控制了赤水河的第二个渡口二郎滩。随后中央红军便按计划全部渡过了赤水河,重新来到黔北。

  红军“二渡赤水”,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蒋介石刚刚摸清红军已到扎西,正调兵围攻呢,不想围攻的军队还没有走到扎西,红军又东渡赤水河,杀了个“回马枪”。这一次行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蒋介石急忙又调兵回防。而此时,军委和毛泽东正计划着,在重返黔北后,打几场漂亮的仗,鼓舞一下士气呢。

  于是,经过紧急研究,2月21日,军委和毛泽东下定决心,在追击敌大部队还没赶到之际,进攻桐梓县,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蒋介石急令黔军统帅王家烈派兵驻守。王家烈硬着头皮把兵力部署在桐梓县,娄山关,遵义城一线,但他心里十分不安。因为就在两个月前,他的部下侯之担还和红军在遵义交过手,结果“侯家军”损失大半,侯之担只身逃走,还被蒋介石押了起来。

  关于长征的故事:赤水奇兵【下】

  中央红军经“二渡赤水”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这让蒋介石坐不住了,他直接赶到重庆,坐镇指挥。

  这一次,他借鉴以前胜利的经验,采用堡垒拦截和重点进攻等方法,企图通过层层封锁,逐渐将中央红军压迫在遵义、鸭溪地的狭小地区,然后一举消灭。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仔细研究了战争情况,决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不跟敌人硬碰硬,找机会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撕出一个口子,跳出包围圈。

  为了对付蒋介石新的围攻计划,中央军委于3月4日决定组织起前敌司令部,由朱德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3月10日,中央又召开会议,以决定接下来部队前进的方向。林彪、聂荣臻等提出要进攻打鼓新场,参加会议的多数人都同意,只有毛泽东不同意。

  原来,中央曾破译过国民党的几组密码,其中就有打鼓新场的字样。毛泽东认为国民党一定在那里布置了重兵,等着红军。会上争执不下,毛泽东为了红军的安全着想,以辞去前敌总指挥职务为由力争,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通过建议。

  毛泽东十分着急,当晚就去找周恩来商量组织战斗命令的办法,并最终说服了他。于是3月11日中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建议下,军委委员及一、三军团的负责人一起,又一次召开会议。

  会上,二人说服参会人员放弃了对打鼓新场的进攻,并最终决定成立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成员的“中央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作为全军最高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长征中红军的一切军事行动。

  此后,毛泽东就开始寻找新的战机了。这时候,中央红军四面临敌,蒋介石的包围圈不断缩小,如此相持下去肯定对红军不利。因此,为了打破僵局,军委和毛泽东果断决定:挥师西南,集中兵力进攻鲁班场的敌人,打破蒋介石的部署。

  一开始,战况就极为激烈,但就在红军看到一线胜利的希望时,敌人的飞机赶来助战了!在敌机的轰炸下,地面战斗仍在艰难地持续,直到黄昏时分也难结束战斗。

  此时,蒋介石调动的援兵也陆续前来,因此毛泽东在与周恩来、朱德等商量之后,果断决定,撤出战斗,各部向茅台镇地区运动。

  鲁班场之战一打响,敌人的援军便开始源源不断地被蒋介石调来。而当敌人援军向此地推进还没赶到之时,毛泽东已指挥着红军撤离了鲁班场地区,并在敌人的援军之间快速穿插,直接攻向茅台镇了!

  敌人在鲁班场地区扑了个空。而此时,毛泽东却指挥着红军,再次渡过了赤水,于3月16日拿下了茅台镇,并在那里设宴品酒呢!

  至次日中午,红军主力部队即全部按时渡过了赤水河,再次来到了川南。

  红军“三渡赤水”与以往两渡赤水迥(jiǒnɡ)然不同。前两次是在尽可能秘密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的。而“三渡赤水”,是毛泽东指挥的一次绝妙的全军假动作!

  因此,红军白天继续渡河,并不怕被敌人发现,而且故意弄得声势浩大,全军从从容容地渡河。过河之后,又令红一军团派出一个团的兵力,伪装成红军主力的样子,从古蔺向西而行,故意摆出“北渡长江”的样子,迷惑敌人。而真正的红军主力则隐藏于附近的深山、密林中,休整的同时等待时机。

  蒋介石果然中计,以为红军“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又要北渡长江。因此立即命令各部队向“伪主力”所在方向直扑而来。这一次,蒋介石认为是消灭红军的最好机会,所以派出的兵力,修筑的工事,把“伪主力”所在的地区围得像铁桶一般。并亲自飞抵贵阳,就近指挥。

  3月21日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主力又一次来到赤水河边,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和太平渡四渡赤水,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黔(qián)北。把蒋介石的全部主力部队远远地抛在了后头,并使刚刚构筑起来的碉堡,完全无用武之地!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毛泽东又再布“迷阵”。令红九军团伪装成红军主力,暂留在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假装进攻,吸引敌军向北。而红军主力继续向南。这时,蒋介石才知道红军现在已经“四渡赤水,重返黔北”了。但蒋介石并没有着急,他认为红军还在包围圈之内,怎样也逃不出去。

  而此时红军主力已经突破鸭溪地、白腊坎的封锁线。

  3月30日,除牵制敌人的红九军团外,红军已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的几十万大军都甩在乌江北岸了。而这里已逼近了蒋介石的临时指挥部——贵阳。

  四渡赤水后的红军主力,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以一部分兵力继续由西北部向息烽地区假装进攻,而主力红军则开始向贵阳方向前进。

  4月2日,红军一部便占领了息烽以南的潮水尝九庄、九盒山、石洞、底寨等地。战士们再接再厉,4日,主力红军就占领了扎佐,大军直接攻向贵阳。

  正坐镇贵阳指挥的蒋介石,突然在贵阳附近发现了红军的踪影,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此时贵阳城中兵力空虚,主力全被调去围攻“红军主力”了。

  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因为仅靠两个团的兵力,要想抵挡住红军的进攻是不可能的。他急忙给各部队发电报,急调他们回来保卫贵阳。而这正是毛泽东想要的结果。于是,为了让回防的部队走得快一点,毛泽东命令战士们到处张贴“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大标语,并且见人就问:“到贵阳还有多远?”“贵阳好打啵?”“里面有多少兵?”

  到了4月5日,红军的先头部队,便出现在贵阳东南几十公里的地方,这下真正站到了蒋介石的鼻子底下。

  蒋介石大为惊恐,援军迟迟没能赶到,他已开始计划逃跑了。中央红军主力趁滇军被蒋介石调出支援贵阳之际,趁虚而入,进军云南。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于黔东的计划,再次成了“泡影”。当他发现红军西进云南时,急令东进的部队掉头回防时,毛泽东早已率领中央红军向金沙江一带直奔而去了。

  要顺利地渡过金沙江,首先就要调动军队迷惑川军龙云。只有调开川军,才能确保红军的渡江安全。为此,毛泽东派一支队伍假装进攻龙云的老巢——昆明,以牵制敌军。红军一部领命而去,至29日,就攻到了距昆明仅百里的杨林地区,前锋直逼昆明。

  蒋介石又一次中计,急命龙云调兵设防,并令孙渡率部急追。而当龙云将兵力调到预定地点设防时,红军早已越过预设防线,到达了仅距昆明三十多里的大板桥了。

  在这里,红军大造声势,到处张贴“打倒云南军阀龙云!”“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等标语,并发动群众喊口号,闹得满城风雨。而当蒋介石、龙云等急忙收缩兵力,在昆明周围布防,而使滇北各地防御力量削弱之时,毛泽东却命令红军主力,悄悄地迅速北上,直奔金沙江边了!

  直到这时,蒋介石才如梦方醒,断定红军必渡金沙江无疑,急忙又调兵追来。但没等敌人的追兵赶到,毛泽东等便早已率红军安全、顺利地渡过金沙江了。从此,红军完完全全地跳出了蒋介石数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大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了主动,取得了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是毛泽东神奇的决策。在这场机动灵活的战斗中,中央红军三万余人,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穿插在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之间,忽南忽北,声东击西,使敌捉摸不定,疲于奔命,最终完全实现了红军的战略意图。这神秘莫测的赤水奇兵连蒋介石都不得不叹服。这是长征史上光辉的战例!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4208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