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蔺相如墓,范成大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7-13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2010届高考语文全国联考分类汇编:对比鉴赏
篇一:蔺相如墓,范成大

第四节 对比鉴赏

2010年联考题

2010年3月更新

1.(浙江省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②无那:即无奈。

古从军行(节选)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在意象的运用上,两首诗都采用了 意象。

(2)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情感表达的异同。

答案 (1)边塞诗 烽火(或“风沙”)

(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

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李颀《古从军行》,诗人不仅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

痛苦,也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也同样造成了无尽的苦难,诗人对两者都表达了同情之感。

2.(陕西省西安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 齐纨未足时人贵,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

主考官;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

(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

的肯定,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

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0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啰唝曲

刘采春

其一 其二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莫做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⑴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⑵“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请做简要分析。[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答案 ⑴这两首诗均写出丈夫外出久而不归,家中妻子天天思念的情形,在感情的表达上,不直抒相思之苦,

而从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动作的描写上显露其情深,笔法新颖别致。

⑵“不喜”“生憎”的对象从事理上看是毫无道理,但它又有必然的联系。因当初就是“秦淮水”和“江上

船”把她的夫婿载走的,至今还没把他载回来,主人公怎能不怨恨这水和船呢?寥寥几笔,从其天真地埋

怨水和船的心理变化刻画中,增强了感情的表达力量,这种埋怨之情正是强烈思念之情的外化,因而它又

是在情理之中的。

4.(2010年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蔺相如墓,范成大。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

(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并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

(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 (1)①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

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②“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

辛苦,才织得沙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

(2)①对比。②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

(以不眠与酣眠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

然不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

5.(福建省宁德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古代诗歌阅读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相同点: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都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

爱的典型寄托物来抒情。都运用了心里描写手法,前者写母亲对儿远行的担忧,后者写归儿内心的惭愧。

不同点:孟诗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儿子如寸草,比喻贴切生动,又以反问句结尾,让人思考小草怎么能

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提升了母爱的崇高。

蒋诗则通过刻画母子重逢的喜悦,用针线密,墨痕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用怜清瘦,问苦辛,写出

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又细写儿子的惭愧心里,不敢诉说风尘的艰辛,直抒胸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表露无

遗。

6.(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来源:高&考%资(源#网寻隐者不遇KS5U.COM]

皎 然 贾岛

松下问童子,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共同点,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赏析皎诗“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的意蕴。

答案 (1)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①寓问于答,以答句包含问句,从第三者的回答中反映出被造访者的

情况。语言精练简洁,含蓄有味。②寓深切的仰慕之情于叙事之中,从“寻访”和“追问”中可以看出。在

写法上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言深意远。皎诗以菊花来烘托人物的逸致雅怀,

贾诗则用悠悠白云来烘托人物的高洁志趣。

(2)这一句写茅屋的近处,有篱笆环绕,里面种着菊,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仍未开花。 “秋来”点出造访

的季节, “未”字点出本是开花的季节而花未开,说明是刚刚移居来种上的; “篱边菊”则从侧面烘托了

人物的逸致雅怀。

2010年1月更新

1.(湖南省雅礼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两首诗都写了 ,表达了人物 之情;“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写 , , 。

答:

答案 (1)①闺怨诗②白露、飞霜③衬托作用(以霜露的凄冷衬托出主人公心情的孤寂)

(2)同:秋夜望月,孤寂思怨;异: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

2.(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A)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就此诗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答案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3.(四川省内江六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和答问。

江 雪 柳 宗 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 ; ,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写到了“雪”,但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试予简要分析。

答案 (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

(2) 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4.(浙江省金华一中2010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蔺相如墓①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注:①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写下此诗。

(1)这两首诗歌在体裁上均属于 ,都借用 (手法)来委

婉言志。

(2)两首诗歌在写法和感情倾向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绝旬(七绝)、典故

(2)写法:①范诗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进而借蔺相如典故言志,坚定信念。②高诗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

范成大与赵文化
篇二:蔺相如墓,范成大

范成大与赵文化

前日偶然读到了三国时期魏国刘邵的[ 《艺文类聚,子部》)欧阳询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赵都赋》其中:“固灵州之敞宇,而天下之雄国,南则有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河积石,径拂太华,洒为九流,入于玄波,其东则有天浪水府,百川是锺,包络坤维,连薄太濛,其北则有陶林玄坛,增冰冱寒,其西则有灵丘平圃,邪接昆仑,其近则有天井句注,飞壶太行,璀错蛇累硌,属阜连冈……清漳发源浊滏汨越,汤泉涫沸,洪波漂厉,尔乃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櫺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於南宇,立丛台於少阳,及至暮秋涉冬,则风烈寒猛……”的壮丽景象,使我不由沉醉其中。我在文学研究中时时留意历代仁人志士对古赵文明的传承,在做《范成大集》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范成大有很深的古赵情结,于是有了如下的联想……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这个看似和赵文化毫无瓜葛的南宋士子,其实和邯郸有很深的渊源。范成大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六月初四,正是在这一年,金兵大肆南下进犯,不仅带走了大量的财物,残害当地的百姓,还捋走了徽、钦二宗。这等奇耻大辱不仅令朱敦儒、李清照等南渡词人痛心疾首,也使得身处偏安小朝廷,目视满目疮痍的范成大时时心生忧愤。父辈们的惨痛经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凝结成了作者强烈的“恢复”情结,所以范成大励精图治希望能有所作为。终于范成大等到了乾道六年(1170),这一年经右相虞允文推荐,朝廷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国信使出使金国,解决河南陵寝和跪拜受书礼的问题。

一路上,范成大用诗篇、词章和游记记录了沿途的景象。他眼看着旧京的残破凋敝,伤心着中原百姓民风渐移,着装渐改,万分痛心。但是走到邯郸的时候却拥有不同的心情。在这片土地上,范成大不再叹息悲慨,面对丛台他赞叹赵武灵王的宏韬大略,走过蔺相如墓他敬佩蔺相如的胆识与谋略,更惊讶于邯郸强大的包容能力和“和合”精神。

行至丛台,范成大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丛台

凭高阅士剑如林,故国风流变古今。

袨服云仍犹左衽,丛台休恨绿芜深。

登上丛台,看着宏伟、壮阔的练兵场,看着依然短衣打扮的赵地百姓,范成大想起了曾经强大的赵国,想起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锐意改革。遥想当年,赵王在众臣们“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的惊呼中坚持改革,使得中原战将们从此摆脱了笨重的战车,建立了华夏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一跃跻身“战国七雄”的行

语文: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补遗))
篇三:蔺相如墓,范成大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补遗)

13.(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14.(福建省子江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 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 (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每点2分)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答案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

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15.(河南省驻马店高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16.(湖南省八校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答案 (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

17.(四川省内江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18.(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

三、四两句。

答案 (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

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

19.(湖南省雅礼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两首诗都写了,表达了人物 之情;“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写 , , 。

答:

答案 (1)①闺怨诗②白露、飞霜③衬托作用(以霜露的凄冷衬托出主人公心情的孤寂)

(2)愈增添孤怨之情。

20.(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A)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

首?请就此诗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答案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蔺相如墓,范成大。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21.(四川省内江六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和答问。

江 雪 柳 宗 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写到了“雪”,但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试予简要分析。

答案 (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

(2) 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22.(浙江省金华一中2010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蔺相如墓①

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咏蔺相如

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注:①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写下此诗。

(1)这两首诗歌在体裁上均属于 ,都借用 (手法)来委婉言志。

(2)两首诗歌在写法和感情倾向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绝旬(七绝)、典故

(2)写法:①范诗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进而借蔺相如典故言志,坚定信念。②高诗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

感情倾向:①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364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