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7-09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2015年4月淄博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篇一: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绝密 ★ 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镂.刻(lòu) 熨.帖(yùn) 吝.啬鬼(lìn) 毋.庸置疑(wú)

B.剔.除(tī) 斡.旋(wò) 浑.天仪(hún) 追本溯.源(shuò)

C.皈.依(guī) 载.体(zài) 紧箍.咒(gū) 掎.角之势(jǐ)

D.档.次(dàng) 敕.造(chì) 软着.陆(zháo) 蟾.宫折桂(ch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联 端倪 金刚钻 计日成功

B.裹挟 疏峻 活性炭 出奇制胜

C.涣散 羞赧 发详地 薪火相传

D.杜撰 蛰居 协奏曲 声名鹊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严正指出,任何国家、地区都不

以任何冷战方式 中国。

②黄花溪风景区设计匠心独运,一草一木、一水一瀑都极富情趣,环境 清静,

秀,是一个休闲养性的好地方。

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化育人意识的觉醒,更加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代新人。

A.①遏止 ②幽雅 ③涵泳

B.①遏制 ②幽雅 ③涵养

C.①遏制 ②优雅 ③涵泳

D.①遏止 ②优雅 ③涵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到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如火..

从第三产业渗透到第一、二产业。

B.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虽已成为新常态,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到循序渐进,

趋.,让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

C.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讳莫如深....转变为“走出去”

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D.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

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网坛名将李娜荣获的2015年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继2013年菲尔普斯获得这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要试图风景独觉地用如荼..,已亦步亦...的负责的损失,一奖项

后,历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能为

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

C.各级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多

认识,唤起公众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热情。 样性的为经济人生赋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的“德治”传统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朱熹从人心的角度解释德治,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

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选自2015年4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治思想最早出现于尧舜时期,《诗经》《尚书》中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

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的诗篇

B.“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要求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

众的真心归附。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专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

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 得到民糅合起会秩序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

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

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

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C.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深受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缓刑用仁,谨慎 现了天下大治。

D.在宋代理学形成时期,朱熹制定了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一系列政策

德治思想打上了理学烙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周孔之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大大丰富了

B.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等治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

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宋代理学家借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倡导教化,整肃人心,对后世“天下兴 有责”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D.古代社会所提倡的“加强教化,礼法并用,宽猛相济”的主张,对于当今社会治

积极的借鉴意义。 国家,进汉代德治国,实措施,为其内涵。 作用,为亡、匹夫理具有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勉之。”九岁,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

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

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

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于是羌、

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洮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

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②斥候:侦察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 受:通“授”,教授

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 卒:通“猝”,仓促

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 闲:熟悉

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动:感动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必为台牧,卿□勉之 ②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③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A.①且 ②乃 ③之 B.①其 ②因 ③之

C.①且 ②因 ③焉 D.①其 ②乃 ③焉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 / 数千骑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 / 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 / 数千骑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其隘路 / 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 / 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其隘路 / 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 / 将入西疆 / 贤密知之 / 又遣兵伏 / 其隘路复大败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

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

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

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4分)

(2)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3分)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高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弟的责诛杀为百姓的太平。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请分析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4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4分)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 , ”之句,

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2)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的开头两句“ , ”,

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

限于老师的思想和理论,而是要为了真理而去突破,甚至去推翻自己老

中说的“ , ”。 写村的自然画卷。 定要局化用了(3)尊师重道是做人应有的美德,但尊敬老师,并不说明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 师的理论,正如韩愈《师说》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不超过18个字。(4分)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 。

17.已到泰山“玉皇顶”的小强想再到“桃花峪”景点游览,请根据下面的《泰山游览

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辑严密。每处图(局部)》,向小强介绍由“玉皇顶”到“桃花峪”的游览路线及行进的大体方向。 字数在50~70字之间。(4分)

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二: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试卷

语 文

2015.1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耐心、细心, 推诿敷衍,粗心大意,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②经调查,这一事故不是人为的,是一个偶发事件,完全与他无关,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是无可 的了。

③注胶虾和残余农药超标的“立顿”茶叶,都曾经 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A.切忌 质疑 冠冕堂皇 B.切记 置疑 冠冕堂皇

C.切忌 置疑 堂而皇之 D.切记 质疑 堂而皇之

2.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B.紫艳半开篱菊静,鸿雁不堪愁里听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遇到原来的同事: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你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养老金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人们希望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 。老有所养,快乐养老,平等养老,可见养老并轨彰显的是改革决心。

①人到了老年以后,自身没有生产能力,只有消费了。

②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个文化传统,每个人都有年老的这个阶段,这是自然规律,不可回避。

③但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养老双轨制,这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产物之一,失去公平、公正的基础,也不符合让改革成果惠及大众的愿景。

④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将逐渐增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⑤如何让老有善终、老有所养,这是每个人很都关注的民生问题。

A.②③④①⑤ B.④②①⑤③ C.④⑤③②① D.②③⑤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6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

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

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

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贪生恶死 恶:讨厌,憎恨 .

B.顾妻子 顾:照顾,关怀 .

C.勇者不必死节 死节:为守气节而死 ..

D.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囚服 ..

6.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C.彼且奚适也

D.死生亦大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6分)。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①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

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

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

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

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

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注]①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 勒:拘押 .

B.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

C.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促”,催促 .

D.使者强随之 强:勉强 .

8.将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3分)

⑵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3分)

⑶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3分)

9. 江皋是如何让使者上奏免除柳民采木一事的?请简要说明。(4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山 中

(唐)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首句中“滞”具有双重含义,请简要分析。(2分)

(2)本诗以景作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定风波

(宋)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结合词的上片,简要概括词中“吟啸者”的形象特点。(2分)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

(2)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李煜《浪淘沙令》)

(7) ▲ , ▲ ,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6分)。

①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医院里的那个老人在被单下羞愧地颤抖,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丑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

②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在死之前,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节选自《斑纹》)

13.在第①段中,作者列举了六个实例来印证斑纹的“对称设计”:奶牛和毒蜂的翅是

▲ 是生与死的对称, ▲ 是美与丑的对称。(3分)

14.如何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分)。

秋 稼

陆 蠡

①阿富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照在床上。阳光透过半截糊纸半截敞着的窗格,金黄色的长方块印在被褥上,反射起通室的透明。尘埃在空中飞舞,好像极细的蚊萤,在那里摆阵。这温和,这舒贴,这慰抚,叫他想起做小孩子时赖床的感觉,他微笑了。

②平常,他起身总比太阳早,回家的时候总比太阳迟,他是一个种田人,不论阴晴雨雪,总有事情做着,忙着的。现在却闲,那是因为战事发生后,这里已经成为战区,村里的男女老幼都逃避了,只有几个大胆的,或者是病得不能动弹的才留在这儿。

③阿富是有了战争经验的,所以比别人沉着些。十几年前江浙战争时,他正是壮年,曾被拉去扛了几天子弹。但凭他的机敏,得安然回来,非但没有损失,还赚得两只袁大头。六年前,东洋人也曾打到他的村庄,走进他的家里,他又应付出去,除了牵去一头耕牛,没有别的损害。这一回,他把牛和家眷都寄托在别处,自家守在屋里。一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二是因为秋稻转眼成熟,这是他半年辛苦的结晶,他全家命脉所在。

④一阵嗡嗡的声音把阿富从呆想中拉回来。一只蜜蜂一头撞在纸窗上,向外边光亮处飞。大概是失群的蜜蜂,夜间迷失在他房里,或是被九月无力的阳光所诱,冒寒出来。其实天气太凉,不是采花的时候了。阿富起来,用纸条把它从没有糊纸的格孔中放出去,便起身走向田野。 ⑤田野是一片旷寂。波形起伏的禾稼,每一茎上都垂着重甸甸的金黄谷穗,这些好像是他亲手养大的孩子,在等着收获。地面草叶上,禾藁上,蛛网上,都被夜露濡湿,踏过的时候,簌簌地掉下来,沾湿了他的衣襟。他蹀躞着,心里好像感觉到有一种义务,有一种责任,不能让天赐的粟粒委弃在地上,这种在他心底起的惜物的心,使他一步步更坚决地向家里走。他想起锈钝了的镰刀,想起禾床,想起尘封的谷簟,终于想起邻居的癞子。

⑥他便先去找癞子。他和阿富是老相好。阿富时常帮他忙,他也帮助阿富。阿富不走,他也留在这里。他们今天碰到的时候,都意外地高兴。

⑦“喂,稻黄了。”阿富扬着烟管说。“稻黄了。”应声虫似地回答。“收割吧!”“收割。”“带镰刀来。”“马上来。”几分钟后,他们的镰刀,便在禾梗上飕飕地挥舞了。他们沉默而奋兴,似乎忘了早餐尚未吃过的腹中的饥饿,只顾把稻束往身边放。突然,身后一声口哨,他俩不约而同地停住了,挺起腰来往后看,在他们身后站着两个士兵,穿着黄绿色的军服,臂上有红膏药的符号,手里拿着枪。旁边还站着一个脸色和善的便衣。

⑧“辛苦么?”穿便衣的装着笑脸说。“这里真是满地黄金。”他指黄熟的稻穗继续说。“我们队长请你说话。”他用手招呼阿富和癞子。

⑨据阿富的经验,和他们绝对拗不得。他把镰刀丢在地上,招癞子一道过去,跟在他们后面。

⑩在不数十步远的土庙里,所谓队长,一个戴眼镜八字须的矮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310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