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恩施富硒产业

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20-07-07

【www.myl5520.com--主题班会教案】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篇一:恩施富硒产业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一、 恩施州产业结构:

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州委州政府将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推进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向城市经济为主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州域经济以民营化为主体,民营经济比重要达到80%;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卷烟工业、水电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工业、药化工业、建材工业,同时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实施园区战略,集团化战略和名牌战略,做强五大工业,把恩施州建成鄂西南重要的卷烟工业基地、洁净能源基地、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药化工业基地和建材工业基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烟叶、茶叶、林果、药材、畜牧、特色蔬菜等六大绿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绿色产业州。

二、 恩施州产业现状:

依托绿色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恩施州已基本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建立了以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等为主的六大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卷烟、电力、药化、富硒绿色食品、建材为主的五大工业体系,由于两路的开通,恩施旅游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恩施州是湖北省的“烟草王国”和“茶叶基地”。恩施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州已形成了恩施玉露、鹤峰翠泉、宣恩五家台“三大知名茶品牌”。并建立80多万亩优质茶园,目前规划在建一个占地200亩的硒都茶城,位于金桂大道。

恩施也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和烤烟生产基地。白肋烟远销亚、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现有烟叶种植面积70万亩,有全省的烟叶复烤厂,年生产量180万担,卷烟年生产量50万大箱。

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有恩施黑猪、恩施黄牛、利川马、本地白山羊、建始景阳鸡、恩施麻鸭等优良品种。

利川齐岳山风力发电,鹤峰江坪河水电工程、武钢恩施铁矿工业化试验“双50万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兴州的基础。

未来恩施州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突出抓好“六百双五”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六百双五”(烟叶、茶叶、特色蔬菜、林果、药材各100万亩,畜牧业年综合产值100亿元,魔芋种植面积、马铃薯种薯基地各5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农民人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5-2亩。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整合力度,推进市场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恩施富硒产业。

二是着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突破性发展新型工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集中精力打造现代烟草、洁净能源、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矿产开发、旅游业六个百亿元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过千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百亿、精品名牌销售收入超十亿、销售收入亿元企业过百家的发展目标,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

三、 恩施州自然资源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与恩赐,构成了恩施资源的多样性。

1.土地资源

恩施州国土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约36091881.9亩。(2000年)约占全省面积的13%。按照新的地类划分标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

2008恩施州农用地占总面积的82.57%(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

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2.78%。(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14.81%。(荒草地、其它)

恩施州的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占辖区总面积的12.11%(荒草地81.73%、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河流水面、苇地)适宜垦植的土地是后备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但由于恩施州地处山区,土地开发程度低,土地利用率不高,要在短时间内开发利用好,尚需大量的投入。

2.水利资源

恩施州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的在450万千瓦左右,是省内仅次于宜昌三峡的水能基地,被称为“水能宝库”。

至2008年底,全州拥有水电站261处,总装机容量96.68万千瓦,不包括

恩施硒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景
篇二:恩施富硒产业

恩施硒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景

(一)开发现状

1,第一代产品销声匿迹:90年代初开发的富硒板党酒,萝卜干、方便小食品、富硒菜籽油、刺梨汁、

希友矿泉水等产品,由于科技含量低,上市后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其原因当然也包括当时的环境与机制问题。

这些产品至今仍有深度开发的潜力和机遇。

2,第二代产品名不符实:第二代产品的科技含量稍高,加工工艺得到了提高,采用了一些现代生物学技术, 但其硒含量经不起检测,比如富硒茶及饮料。这一代产品在于提高质量,增加投入,因为有比较稳定的市场,

不要只看眼前小利,要有长远的谋划。

3,第三代产品遭遇难产;这一代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比如硒蛋白多肽,富硒大蒜系列产品,富硒蕃茄红素, 含硒植物多糖等,但存在原料中硒含量下降,含硒量不稳定,无法控制含硒量范围及均值。

这就提出了一个人工控制原料生长环境条件的课题。

4,对硒资源开发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比如低硒煤矸石的开发问题,应该与硒矿区别对待,鼓励开发。

可以围绕要不要开发、怎样开发加以研究形成共识。

5,对硒产品开发存在盲目性:如何开发硒资源,方向不清、目的不明;对资源状况缺乏客观真实的了解, 还停留在70年代的印象中,对40多年来的各种变化没有足够的估计,也没有认真作细致的调查研究,

因而使开发面临被动;在产品方面未找到理想的载体,资源无规模,品质无法保证,标准化生产存在困难;

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没有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能力。

6,在困难面前信心不足:信心不足是由于情况不明,对资源状况、开发方向和市场需求都不了解。

曾寄予厚望的企业由于决策上的失误对硒资源开发带来负面影响,挫伤了积极性,影响了对硒资源开发的信心, 增加了对硒产品前景的疑虑。

(二)前景与建议

1,转变观念,从开发含硒煤矸石入手

硒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衡,我国是缺硒大国,也是硒进口和消费大国,在已发现的4个富硒地区,除恩施以外, 其它3个地区土壤硒都只在0·3mg/kg左右,恩施是唯一有硒矿存在的地方。

硒矿的的存在已经有多少亿万年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480多位农民硒中毒,几十万头牲畜的生命才换来了" 中国硒都"的称谓,并没有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幸福,带来的只是灾害,只有把它变成财富,有效利用,造福人类, 硒矿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资源不可再生,并不是说永远就不能去开发,而是要综合开发,提高附加值,不浪费,不破坏环境。

人们并没有因为石油的紧缺、并没有因为黄金的珍贵、并没有因为宝石的罕见而不去开采。含硒的石煤埋在山里, 永远都只是石头。

我们开发它是为了利用它。建议达到硒矿标准(800mg/kg以上)的,要综合开发,硒、钒、钼等元素都要提炼出来, 不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固体物可以造水泥,热能可以发电等,在条件还不成熟时要予以保护,不得擅自开采。

但对大量含硒在500mg/kg左右的煤矸石应鼓励开发利用,若有人能卖出去1亿吨煤矸石,可有几千亿的收入, 利税也有几百亿,这个人应该是功臣。事实上,硒矿是鸡窝式的点状分布,周边及表层是大量的低硒煤矸石,

应该把它和高硒矿床分别对待,限制性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含硒煤矸石不仅含硒,而且含有钼等必需微量元素,这正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区土壤中所需要补充的元素, 我们把低硒煤矸石加工成添加剂,卖到需要的地方,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物质不灭"的定律需要重温,恩施的煤矸石挖不完,既使挖完了,世界上也不会因此而找不到硒。

我们只是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一种元素的平衡。

2,把握方向,以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发展

硒的商业价值
篇三:恩施富硒产业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长寿元素”、“心脏守护神”。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把硒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推进绿色繁荣”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硒资源优势[-0.94%],多渠道、多途径地转化经济优势,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硒产品生产加工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以及硒资源基础性研究体系,有力地提升了特色农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硒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富民强州的重要来源,富硒产业在恩施大地正在迅速崛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华中药库”、“鄂西林海”和“土苗风情园”之美誉。特别是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资源,2011年9月被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世界硒都”称号。

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把硒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推进绿色繁荣”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硒资源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地转化经济优势,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硒产品生产加工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以及硒资源基础性研究体系,有力地提升了特色农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硒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富民强州的重要来源,富硒产业在恩施大地正在迅速崛起。

富硒产业是一项充满无限生机的朝阳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是恩施州极具潜力、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促进全州富硒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大发展。

更加强化“硒作用”,突出战略地位。在市场竞争中,特色就是潜力、是财力、是竞争力、是生命力。要富民强州,就要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做文章。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长寿元素”、“心脏守护神”。中国有72%的地区土壤环境缺硒,9亿缺硒人群中有3亿民众靠吃硒盐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和癌症,还有日益剧增的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因此催生了强大的硒消费市场,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无比广阔的市场前景。恩施州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资源,2011年9月被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授予“世界硒都”称号。大自然给恩施赋予富硒这一“法宝”,这一“财富”,是恩施特色产业竞争力、生命力所在。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把硒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恩施州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最有效的抓手,作为州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谋划和推动。因此,我们要把富硒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着力培育与开发,采取科学措施,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富硒资源开发,加速富硒产业发展。

更加强化“硒规划”,突出科学布局。省第二地质大队要深入开展硒矿、土壤、特色作物硒含量普查,对州内硒区分布、硒资源储量、硒矿情况、土壤含硒情况、植物资源、农副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等硒资源情况进行详细普查,制作恩施州硒资源分布图,建立完整硒资源档案,弄清硒资源分布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州科技局要牵头迅速完成全州的硒产业发展恩施富硒产业。

规划的制定;各县、市要按照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富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富硒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思路,优化富硒产业的区域布局。

更加强化“硒研究”,突出科技攻关。州质监局要加快国家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整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湖北民院、州农科院的技术检测资源,打造质量保障平台;加快湖北省校企共建生物硒资源利用研发中心和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建设,加大对硒产品生产企业研究机构的扶持力度,为硒产业发展打造技术支撑平台。在农副产品硒含量的控制与调节技术、富硒产品中硒的定性定量分析、硒产品中镉等重金属离子脱除方法、聚硒作物野转家种植技术、聚硒微生物利用、硒提取工艺、废弃物中硒利用、贫硒地区人工增硒技术、有机硒食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无机硒产品生产及生产工艺、硒肥硒饲料应用技术、有机硒功能食品及药品开发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把硒维康口嚼片补硒推广到全国,力争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为硒产品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更加强化“硒营销”,突出市场运作。在继续打好生态牌、绿色牌的同时,大打“富硒牌”,真正体现“物以硒为贵”。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运用营销战略思维,做好地域品牌和产品品牌两篇文章。以“世界硒都”作为恩施州的地域品牌,整体包装推销,使之成为恩施州现代农业的信息载体,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以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富硒产品品牌为目标,支持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的富硒产品,做好恩施州硒产品展销营销平台的创建及共享。

我国富硒食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篇四:恩施富硒产业

我国富硒食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3年10月23日 12:09 来源:《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年第09期 作者:高显钧 魏虹 白裕兵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5

摘要: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硒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综述我国典型地区富硒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富硒农业作了简单的SWOT分析,最后提出了富硒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硒资源,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根据我国13省份普查显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36μg,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0μg标准,更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每日补充50-250μg的量。如南京市居民硒摄入量为30.74μg/d、沈阳市居民硒摄入量为27.79μg/d、山东省人硒摄入量为45.6μg/d、青海省人均摄入量为25.9μg/d[1]。但个别地域硒资源相对丰富。目前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青海平安、江西宜春、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成都等(附表)。在我国居民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开发硒资源、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业的热潮正在国内兴起。恩施富硒产业。

1 富硒产品介绍

富硒产品可分为天然富硒产品与人工转化的富硒产品。天然富硒食品是利用富硒地区丰富的硒资源自然生长的富硒食品,如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的富硒茶、安徽石台县的富硒矿泉水等。人工转化的富硒产品,是利用生物具有转化性富硒能力,可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主要通过:给植物根部施硒肥、叶面喷硒提高植物含硒量;通过饲料中加入硒,使动物产品的有机硒含量加大;通过培养微生物使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直接在食品中添加硒化合物等途径。由于硒是一种具有副作用的营养素,安全范围较窄,人工转化的富硒农产品,所生产的产品硒含量控制技术难度高、投资大,对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因而更适宜开发以富硒土壤资源为载体,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天然富硒农产品。

2 富硒农业开发现状

2.1 发展规模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富硒产业发展的热潮,据国家统计局所属国家市场调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

《2010-2015年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深度研究与预测分析报告》统计,2006年我国富硒农产品行业工业总产值为82.1亿元,到2011年达到138.5亿元,每年以9.3%-13.1%的速度递增,预计2015年将达到200亿元。资料显示,全国已约有21个县生产富硒大米和杂粮,拥有富硒大米品牌达25个左右;富硒果品品牌15个以上;富硒蔬菜及深加工产品品牌100多个;富硒茶品牌19个;富硒药品、保健品及食品品牌达60多个。已有硒产品开发专利300多项,其中15项专利获得国际授权。全国生产硒产品的企业约有300多家;有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及若干企业标准。

2.2 技术水平

恩施、安康等大面积富硒地区对富硒产品的开发层次较高。其传统的富硒粮食、富硒粮油产品、富硒肉禽产品、富硒干鲜果、富硒蔬菜、富硒茶、富硒食用菌等富硒产品已经是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技术,资金含量高的硒蛋白片、富硒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硒矿粉和硒复混生物有机肥、富硒营养剂、硒藻类、富硒中药材、富硒保健品也具有了较大的规模。

北京、上海等地依托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富硒保健品开发较多。如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富硒蛋白片、上海某公司生产的富硒灵芝孢子粉、广州某公司代销国外品牌的富硒酵母片、江苏无锡的黄金搭档等。

恩施、安康地区对富硒产品的基础科学研究较为系统。1989年恩施市就已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生物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合作进行硒资源开发利用。如恩施市近年来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编制硒资源开发规划书,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合作建立硒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和开展高硒区资源详查,与总后勤部军需所合作开发大豆硒蛋白,与上海、江苏、福建、湖南等地合作开展硒矿粉应用推广、蔬菜基地建设、土壤补硒试验等合作项目。该市相继召开了一系列大型学术会议,如“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简称TEMA14会议),TEMA14大会是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微量元素研究交流大会汇,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大会将“世界硒都”的名誉颁给恩施。

但富硒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不大,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大面积富硒地区,如恩施、安康等地。

2.3 典型地区发展

湖北恩施是国内富硒土壤面积大,土壤含硒量高,富硒产品开发最早的地方。其富硒产品多种多样,有富硒有机绿茶、富硒低毒烟叶、富硒山野菜、富硒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富硒干(鲜)果业、硒畜禽产品、

富硒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硒矿粉和硒复混生物有机肥、富硒中药材及中间体提取物等;茶叶、蔬菜、药材、烟叶等富硒产业已成为全州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湖北省的重点产业集群。其中6 000hm2富硒大米,在市场上与泰国米同价,产品销往北京、武汉等城市;16000hm2茶园为“恩施富硒茶”原产地保护基地;6 000hm2魔芋的深加工产品和薇菜、蕨莱、蘑菇等富硒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恩施市在富硒特色农业、富硒绿色食品、饮品、药品(保健品)、生物医药工业、无机硒工业和康复疗养健康旅游产业等领域亦加大硒资源开发利用力度。2012年恩施州富硒产业总产值达88亿元,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工业企业约30家[2]。 陕西安康主要的富硒产品有富硒茶、矿富硒魔芋、富硒粮油产品、富硒肉禽产品、富硒干鲜果、富硒方便食品、富硒食用菌、富硒食醋、酱油等。据报道全市已初步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28万hm2,发展富硒产品加工企业127家,2011年富硒产业产值达59亿元,已有52家企业的67种产品获准使用陕西省富硒产品专用标志[3]。

青海平安县正在打造“高原生态硒都”,截至2011年底,平安县已经认证油菜、西葫芦、番茄3个无公害富硒农产品,认定无公害富硒茄子、富硒大蒜生产基地面积达390 hm2;富硒产业园已有12家企业人驻。如今,不仅在省内外,甚至在日本的超市里都能看到贴有“高原硒都”、“河湟硒谷”、“硒干线”“硒の溯”、“硒の奇”、“久丰禾”等富硒农产品商标的产品。2011年在上海食品博览会、全国糖酒食品博览会上与无锡、宁夏、山东、山西等地签订富硒大蒜系列产品供销合同740万元,每公斤黑蒜价格可高达320元。平安县亦积极开发富硒青稞面、豆面、扁豆面、黑大麦面、莜麦面以及各种特色富硒深加工食品。

江西丰城欲打造“中国生态硒谷”,以富硒种、养殖产业为依托、富硒加工产业为支撑、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富硒产业走廊。已栽种富硒有机大米300hm2,并采取公司加农户经营模式带动辐射2000hm2富硒有机大米生产;已形成700hm2富硒茶园,并将建立富硒有机雷竹70hm2笋生产基地,富硒特色果品种植基地200hm2,存笼富硒蛋鸡已达40万羽,富硒种鸭11万羽等。2011年,丰城市富硒产业产值达10.47亿元,辐射周边近4万户农户,带动农民增收2.2亿元。

贵州开阳县在2004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富硒产品之乡”,已形成以富硒大米、菜籽油、富硒猪、富硒绿茶、山鸡、奶牛、果蔬为主的传统富硒产业;富硒畜禽肉类、皮蛋加工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目前,该县已建成69个无公害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60个种植、养殖专业协会,128个畜禽养殖小区,35家规模化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富硒米、油、肉和茶叶等10个品牌被评为“贵州省名牌农产品”和“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10年,该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亿元。

其它富硒土壤面积较小的地区分布在全国各地,根据地方特色开发了各种富硒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如青海平安县的富硒紫皮大蒜,山西朔州富硒芥米,贵州六盘水水城县生产富硒萝卜干,河北邯郸市富硒冬枣,河北牟平县的富硒苹果、富硒花生,安徽桐城紫云英富硒蛋白粉;江苏富硒紫砂杯,温州富硒炊具等。

3 富硒特色农业发展SWOT分析

3.1 S——优势分析

富硒农业是特色农业,其产品品质高,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天然富硒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生产方式、生产资料投入基本相同,却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富硒产品种类广,技术基本成熟,能够拉长产业链,具有较大产业带动作用,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相结合,各产业联动的格局。

3.2 W——劣势分析

我国富硒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以粗加工为主。例如安康学院经济管理系陈绪敖指出,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尚存在着农业技术水平低、创新研发能力弱、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以及农业新技术和知识传播速度慢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安康富硒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没有被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富硒食品生产表现出规模产量虽然不小,但名特优质产品欠缺;初级加工和粗糙加工多而精深加工少;采用传统工艺和落后设备的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少;产品品牌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符合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产品少[4]。

全社会富硒意识和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浓厚,需要广泛宣传、学习富硒知识,充分认识富硒资源的重要价值。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的理念、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

3.3 O——机会分析

随着人们对食物质量要求的提高,富硒食物需求将持续增长,富硒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富硒产业是资源型产业,富硒地区具有自然垄断优势,可形成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如果较先地占领市场,树立品牌,会具有较高经济优势,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3.4 T——挑战分析

国内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同构化竞争的挑战。以富硒大米为例,生产地区众多,如安徽巢湖、江苏洪泽湖、河南唐河县、黑龙江鸡东县、浙江绍兴、南京市六合区、重庆江津、江苏连云港等。据网站检索资料显示,全国已有21个县生产富硒大米和杂粮,拥有富硒大米品牌达25个。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其区别,因而初级富硒农产品的开发面临同构化竞争的挑战。

食品质量安全的挑战。由于硒食用量的安全范围较窄,各地区富硒农产品含硒量不同,天然硒与人工硒并存,硒含量各自不同,因此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标准及管理规模体系,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富硒食品产业赢得市场竞争和加快发展的机遇和关键所在。 4 富硒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4.1 进行产业规划,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应根据区域经济合理性原则布局富硒农业产业群,引导富硒各种产业发展。建立高科技示范区、富硒原料基地、龙头十合作社等方式促进富硒产业开发。如陕西紫阳建立硒科技示范园区,形成集技术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一心、四区”格局;江西丰城建立硒谷生态园;青海建设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

4.2 完善富硒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加强科技研发与合作交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由于硒的化学特性,有机硒产品和无机硒产品的作用相差甚远,一些鱼目混珠的无机硒产品非但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过量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为此,必须加强富硒产品的品质监管。如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了《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陕西省地方标准),一批富硒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保护;2012年10月,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奠基仪式在恩施经济开发区举行,该中心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性的富硒产品权威检测平台,也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迄今唯一的国家级质检中心。恩施州《富硒食品含硒量要求》省级地方标准也将于2013年出台,运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对富硒产品检测进入硒形态分析,提高检测水平。这些措施必将有力推动富硒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 对富硒农产品加强科技研发,将极大地提高其附加值。如浙江龙游富硒莲子白酒、富硒莲子清酒生产技术通过了国家专利认证,产品的远销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3 加强富硒农业品牌化建设,发展富硒文化

201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品牌价值分别被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亿元和4.45亿元,显示了恩施富硒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富硒农产品的品牌的提升,不仅提升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也体现了该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并能将富硒农产品基地打造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如恩施举行“中国硒姑娘”——聚硒康形象大使选拔赛,不仅宣传富硒产品及硒健康产业也展示出恩施发展“健康之都”的全新面貌。

参考文献

[1] 黄剑锋,彭祚全.世界硒都恩施硒资源研究概述 [G]. 2012.

[2] 中国硒都网.恩施“硒”品“亮相”国际富硒食品推广交易会 [Z]. http:

///Contents/Chan-nel——39/2012/0611/20402/content—

— 20402.html.2012—06-11.

[3] 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我市《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上升为陕西省标准 [Z]. http://se.ankang.cn/2012/1205/201212052360.html.2012—12-05.

[4] 陈绪敖.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J]. 湖北农业科学,2012,12:2620-2623.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高显钧 魏虹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白裕兵)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1275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