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教学参考 时间:2020-05-24

【www.myl5520.com--教学参考】

2014高考传记复习(教师版答案)
篇一: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2012实用类文本阅读

黄侃先生二三事(2009广东)

⒚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参考答案】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举例:a.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

b.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

c.学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关句子,再加以提炼。

【解析】文中“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是一过渡句,由此句即可得出答案。

⒛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参考答案】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局部文意的能力。

【解析】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找出相关的句子:中国学问的特点: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五曰不窃;贡献:四曰为后世负责。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

②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选材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作者的选材和表达特点都是为了表现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一、【2008年高考山东卷】(18分)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1.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

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一【参考答案】1.【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从第二段之中总结出来。注意题目要求——“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要说出具体理由。 2.【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解析:文中提到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主要是证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引起梁先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传主。 3.【答案】《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

1

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从七、八自然段寻求答案。从中寻出梁漱溟的不足之处即可,注意分条列答。 4.【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第二问从写作技巧设问,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度相当。直接考查考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这个题的答案要点必须来自文章自身,然后才能⒉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见“专题综练一”第4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我所认识的梁漱溟》)(6分)

【解析】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

【答案】作者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冥的。它对我们的写作启示主要有以下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解题指要】解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类试题,要善于“出入传记文本”,即在通读理解传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将文章放到当时或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相应

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基

层的关注层度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阐释(“出”)。上述试题的第二问就体现了“由读悟写”的命题意图。 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个性化解读。 三、【2007年高考宁夏卷,删除了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叶圣陶在四川

8.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9.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10.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6分)

三【参考答案】8.答案: 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9.答案: 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

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10.答案: 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论述略。

七、分析语言特色,既要感知本文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效果。如《叶圣陶在四川》一文全篇是洋溢着对叶老的敬仰、爱戴之情,文章开头一段则以对叶老和子女们讨论作文这一场面的生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其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呵护备至的个性特点。“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这一句语言描写纯用商讯口吻的设

2

问句,非常妥帖地写出了一个慈父与良师的细腻、真诚。

把握文章结构,就是要看清传记文本的材料选用和组织安排的特点。结构是思路的具体表现,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阅读传记文本,可以从划分段落层次、观察段与段的衔接转换、判断叙事的详略、抓住过渡句、关联词语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进的脉络。如《晚清学人杨守敬》全文共4段,前三段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其求学、应举、研究的人生历程,末段概述其学术代表作《水经注疏》的历史价值。对其学术研究的介绍,又侧重于舆地学研究。

概括中心意思,要紧紧抓住传记文本所写传主的事迹,从事件的表象中探寻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应依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来概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如段首句、段尾句等。要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2008年江苏卷考点:⑴信息筛选,词句理解,内容概括;⑵内容概括;⑶内容概括;⑷内容概括;晚清学人杨守敬

1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参考答案】D (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参考答案】B (原文说“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B项等于是说“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是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排除了“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就不够全面了,应在“基础”后加上“之一”,才吻合原文。)

18. 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参考答案】①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②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③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④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题干中“哪几件事”和“重要影响”是关键点。本文所写之事很多很碎,最好列举哪“几件”事呢?那些出现在特定事件前后的点明意义的升华性句子最值得考生关注,如第一段中的“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第二段中的“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第三段中的“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l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①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②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不盲从。③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分析题干,可以发现关键词是“多方面学术成就”和“原因”,在此基础上,逐段找出其“学术成就”,再从相关句中寻找“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19.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

3

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4分)

(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2分)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2分) 20.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19.(1)夸张手法。突出了梁宗岱善于跑路,有强健的体格。

(2)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擅长且喜欢辩论,辩论的技巧出众,辩论时激情洋溢的性格特点。 20.为人富有激情,尤其在辩论时更能显示雄辩的才华。随性洒脱,朗读起来气势磅礴,任由性情勃发。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一个字一个字计较,力求和原作一致,翻译作品达到接近原著。

21.划线部分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2012年广东高考】

19.【答案】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本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是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体过分关注,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21.【答案】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的,所以“关乎教师”,而在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都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教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作答时也应该紧密结合文章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 【解析】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答案】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解析】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的崇拜、对音乐的熟悉、对音乐的痴迷。

4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分)

【答案】 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解析】定和不仅迷音乐,更是迷艺术迷生活,这份痴迷还会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

【解析】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创作音乐。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

5

广东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
篇二: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广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9年 黄侃先生二三事 (传记)

2010年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新闻:新闻评论) 2011年 梁宗岱先生 (传记)

2012年 寂寞出学问 (新闻:人物访谈)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2013年

一、传记

2011年 梁宗岱先生(传记)

19.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

20.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

( 主旨)

2009年 黄侃先生二三事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 (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

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1人物形象)

⒚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举例:a.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

b.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

c.学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2内容理解)

⒛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3艺术技巧)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

②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③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重要提示:选材与主旨密切相关。)

模拟题《苏东坡传》

24.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若干特点,请列举出三个方面。

⑴平实;⑵准确;⑶概括;⑷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

现代文阅读公开课学案4
篇三: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案

学习目标: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答题。

学习步骤:

一、考点点击:

(一)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

(二)考点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6.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重要句子”的类型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

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2.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二、高考回眸

(一)考题概述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10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11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四川省06、07、08及11年涉及。

(二)考题再现

1、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08年四川卷《我爱水》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参考答案】(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3、11年全国卷《针挑土》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交代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4、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

11年重庆卷《论诚意》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6、11年广东卷《梁宗岱先生》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参考答案】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11年山东卷《审丑》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2)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参考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

(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无定此时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三)总结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三、分类讲解,学生动手总结答题方法

(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1、课文链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理解:这是史铁生对生死独特的理解与体验,生命是短暂的,把死亡当作一个节日去看待,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

(1)解题思路:

(2)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

例1(08山东卷)《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答:

(二)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1、课文链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理解: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

(1)解题思路:

(2)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

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梁宗岱先生阅读答案。

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答案:

(三)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1、课文链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734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