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5-24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2010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卮酒”与“玉玦”
篇一: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010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

“卮酒”与“玉玦”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前人对训诂的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诠释,就必须对文中一些关键字、词作出正确的解释,力求达到对文章更透彻、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此举例说明之。

《鸿门宴》中有樊哙闯帐项羽惊愕,赐樊哙“卮酒”和“彘肩”的描写。这个“卮”字一般都翻译成“杯”或“碗”,但它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樊哙只喝了一碗酒,吃了一个猪肘子,项王就称他为“壮士”?为什么后来项王又有“能复饮”的问语?这个问题光凭译文是解释不清楚的。与之有关的是《战国策》中“画蛇添足”的故事。其中云:“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数人饮不足,一人饮有余。”这个“卮”也只能翻译成“杯”或“碗”。看了译文后,人们也会不理解为什么这杯酒一个人喝不了,几个人又不够喝呢?原来“卮”是一种圆形的酒器。应劭注:“卮,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汉书·律历志》:“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古时一升折合市制等于一市升,故一卮酒等于市制四升(换算为公制,四市升等于4升,即4000毫升)。通过训诂,我们才明白了项王在樊哙喝了一卮酒后为什么还会发出“能复饮”的疑问,同时也知道了那位祭祀者给他的门客一卮酒为何一人饮有余,而数人饮不足的原因了。

《鸿门宴》中还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之句。从译文上来说,这句话只能翻译成:“范增多次对项王使眼色,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多次向他示意,项王默然没有反应。”范增为什么偏要举起玉玦向项王示意?意图何在?这个问题也是译文所无法解决的。

玉石在古代是一种珍宝。帝王祭神用它,诸侯朝聘、会盟用它,君主贵族的佩饰也用它。远在夏商时期,玉石已作为礼器使用。春秋战国时这套礼节和制度更加盛行。玉器作为礼器使用是要经过雕琢的,一般圆形中间有孔。边和孔的比例不同,名称不同,作用也各异。

称作“璧”的必须符合边的宽度要大于孔直径的要求,孔的直径大于边的宽度的称作“瑗”,孔的直径与边的宽度相等的称作“环”,形状同环但玉周边有缺口的称作“玦”,大小正好是璧的一半的称作“璜”,“硅”(后写作“圭”)是帝王诸侯所执的长形玉板,上锐下方,表示符信,“半硅曰璋”。《荀子·大略》曰:“聘人以圭,问士(事)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于环。”如能了解这些玉制品的特殊用途,则可知范增“举所佩玉玦”向项王示意是用来表示“绝人”的,即暗示项王下决心将刘邦杀死以消除与楚争雄的对手。

文言文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古代的典章制度。如礼制、乐制、兵制、职官制等方面的内容,有时在译文中也是无法表达的。为求甚解,仍需通过训诂解决。

《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把这两句诗翻译出来,无论是直译或意译,都无法反映“司马”的职责以及为什么非要说“青衫湿”的原因。郑樵《通志·职官略六》载:“司马,本主武之官。”由此可知,司马是负责军事的官员。如再详细了解一下唐时司马职权到底怎样,据《历代职官简释》得知,唐中叶后,州司马之职一般是安排贬职的官,不能参与政事,实际上是有职无权的闲官。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正是这样。为何白居易只说“青衫湿”,而不说“红衫”、“蓝衫”呢?查《通志·器服略一》:“贞观四年制,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上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这才得知“青衫”是当时八、九品低级官吏所穿的衣服。这里即指白居易自己。

通过训诂,我们才真正了解了“卮”的容量,了解了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真正意图,也了解到封建社会里官职服装连颜色都有规定的森严等级。可见,学习文言文,不能纯粹拘泥于文章本身。要处处留心,处处质疑,多探究,勤查阅,只有这样,才能更透彻、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才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013--2014初一语文上考试卷及答案
篇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七年级语文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4)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

底。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hái gǔ( )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2)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tuǒ yuón( )轨道上缓缓下降。

(3)那里装的什么xiān lù qióng jiāng(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4)理想使不幸者jué chù féng shēng(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汕头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将否定词“不”删去)

B.通过今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把

“通过”或“使”删去)

C.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将“改正并找出”改

为“找出并改正”)

D.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把“随地吐痰”改为“不随地吐痰”)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

5、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5、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____ __, _ __;爱心是_________ ,______ 。

二、阅读(46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逝者如斯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

7、翻译句子。(3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

(二)(9分)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

者饮酒。”

一人蛇既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9.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

A蛇固无足/求之下流,固颠; B一人之蛇成/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C终亡其酒。/马无故亡而入胡 D遂饮其酒 /遂反溯流逆上矣 ...

1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3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3分)

(三)绿色蝈蝈(10分)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

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

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

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

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

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

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

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

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

器,只能哀鸣踢蹬。

. . . . . .

(3)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

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

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4)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

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

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

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 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武器,极少出现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

B、 蝈蝈能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从不争吵,面对食物也能宽容共享;

C、 蝈蝈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所以和螳螂不一样,没有同类相食的现象;

D、 蝈蝈一点儿也不喜欢我给它们莴苣叶。

13、划线句子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介绍了蝈蝈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它的食性;

B、 第(2)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 从语言上来看,选文属于平实说明;

D、 作者赋予了蝈蝈以人的品质,说明了对蝈蝈的喜爱,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四)雪地烤红薯(17分)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

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5.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16.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17.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18. 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

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4分)

三、作文(50分)

19、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和赞叹和感激。“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

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音乐真好”,那里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有梦真好”,我们的人生有了寄托??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字数500以上)

四、附加题 名著阅读(10分)

(甲)青年人呵!/为着未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写你现在的图画。

(乙)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选自冰心《繁星》《春水》)

1.仔细品读(甲)(乙)两首小诗,试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至少两点)(3分) ....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别说说这两首小诗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4分)

3、仿照甲乙二诗,用“粉笔”或“黑板”写一首小诗。(3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基础(24分)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1、(10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每空1分,共10分。多错漏一字扣0.5分,扣完本空得分为止。)

2、(1)骸骨;(2)椭圆 ;(3)仙露琼浆;(4)绝处逢生。

3、D(3分)

4、C(3分)

5、示例:(1)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 2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6、C(3分)

7、几个人一起行走,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4分)

8、(4分)答案略(能从文中摘取句子理由充分即可)

(二)(13分)

9、(3分)C

10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替它画上脚呢?(4分)

11 、(意对即可)要根据实际,实事求是。

(三)(10分)

12、B(3分)

13、不能去掉。(1分)“大部分”起限制作用,说明并非全部时间都在休息;删去与事实不符(2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4、C(4分)

(三)(17分)

15、手忙脚乱烤 高声吆喝送(意对即可)

16、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分,意对即可)

17、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18、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

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 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

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

三个)

而臵之其坐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1.(1)量(2)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臵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

(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

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

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

际的人,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

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

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吾欲之南海 ..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子何恃而往 ...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 方法,这

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

3.对比,立志。

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

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

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

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

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

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1.解释字义。

(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

(2) 如入鲍鱼之肆 肆: .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

是: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三.1.居:

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

四.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

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

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

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

困难(了)。2(略)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

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

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

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 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

笑的呢?

(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

走路哪个好呢?

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2015届中考语文三模试题
篇四: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015年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qiǎo rán)..

倒下。

B.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liáo kuó)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

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C.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ju? jiàng)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

D.千钧一发时,他震聋发聩(zhan lòng fā kuì),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

力挽狂澜!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提出了 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

②阿Q这个艺术形象,_________了鲁迅先生对国民灵魂弱点的认识深度。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构建 表现 品尝 B.建设 体现 品评

C.构建 体现 品尝 D.建设 表现 品评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家庭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遂过家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来体现,起到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B.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人们急于了解“一带一路”是短期的构想还是长远的政策?

C.“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732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