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民国风格建筑

历史教案 时间:2020-05-19

【www.myl5520.com--历史教案】

民国建筑
篇一:民国风格建筑

民国时期建筑篇

民国建筑: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不过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的建筑有很多弊端,比如防火防潮比较差,容易遭受白蚁等虫子的侵害而损毁,不太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等等,所以中国的古建筑保存难度极高,不像西方和印度的石头建筑,可以保存很久,但是中国民国时期的建筑恰恰弥补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不足,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和长处,以砖石结构为主,木结构为辅,中西合璧,兼容并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元素。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变化和动荡的时期, 同时,租界的繁荣亦是西方战争侵略的写照。西方文化的大量渗入,各式欧式建筑与传统商贸形式相互融合,诞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态――租界建筑。在租界建筑中,在租界建筑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具有欧式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语汇:拱门与开间,柱式和连续券,装饰和雕刻,室外廊道等。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哥特、巴洛克、文艺复兴式等风格,各种建筑流派交相辉映,显现出民国建筑的一派异域风情。

民国时期中国建筑融入了西方特色,更加包容扩大,形式简约,造型典雅。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建筑风格整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新民族主义建筑,而这三种建筑形式也同时出现在租界建筑中。

1、西方古典主义建筑

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中,“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三段式)等被广泛运用。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存在于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例如汉口租界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其形式为古希腊建筑风格,正面立一列巨型石柱形成柱廊,柱头为爱奥尼式。墙面和檐部有花篮吊穗、火焰球等装饰浮雕。建筑古朴典雅,雄浑高大,通体采用石材装饰,凸显其浑厚庄严的建筑体量

感。

2、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其主要表现手法是借鉴古典主义的整体形制或具象形态,以抽象或更简洁的形式表现,保留建筑的传统形式美感。例如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08号的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原汉口南洋大楼。南洋大楼坚固宏伟,富丽典雅,屋顶有回廊、凉亭、拱

门、钟楼的造型,富有欧式建筑风貌。但在建筑立面上,简化了繁复的装饰线条,将建筑简化为纵向与横向的简洁立面分割与开窗形式,但仍保留古典三段式的形制。建筑轮廓线

简洁有力,腰部及檐口部位保留有几何图案装饰,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

感。 3、新民族主义建筑

新民族主义建筑在整体风格上继承了西方建筑的部分形制:如拱门,回廊,舷窗等,加入了部分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如坡屋顶、抬梁、飞檐等。建筑形式上更加简化,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已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细部,立面真实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理性思想。例如在武汉一元路新民族主义居住建筑中,虽然立面设有向外突出的阳台,并有竖线条装饰,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特征,但建筑型体已明显简洁,装饰已明显减少,表现出向纯净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

征。 二、 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特点:

①建筑材料演变

晚晴开始,西方工业国家用于建筑的材料(如砖块,水泥,石材和玻璃等)随着殖民者传入我国,打破了木材在建筑中建造和构造的主导作用,红砖、石材、水泥和钢筋混凝土被大规模的运用,现在保存于世的民国建筑中,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石材立面是主要的建筑形式。在租界中,石材被大面积运用。石材的质感与厚重,突显了银行,会馆等商业建筑建筑的庄重与肃穆。而灵巧的红砖则大量运用于政府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坐落于汉口车站路的法属东方汇理银行汉口分行(现武汉越剧团),就是其典型代表。该建筑使用

了欧洲传统清水红砖作为主要建造材料,

工艺精良,建材品质一流,使其历经沧桑,仍不

减昔日风采。

②欧式风格的再现与演变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大多数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在建筑形式上,民国建筑在汲取西方古典主义的风格上,保留西方古典形式的装饰,结合近代工业设计思潮,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在造型上多运用了概括的手法加以处理,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在追求形式相同的基础上,结合现在工业的发展需求,表现为易建造,少现雕琢,装饰点睛,多重线条与形式感。

建筑范例之沈阳民国建筑

1.陈云故居位于和平区桂林街89—3号,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 195平方米,建筑面积385平方米,为日式二层水泥瓦顶砖木结构。陈云主持接收沈阳时,就居住在这里。

2.于济川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196号。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其主楼又称虎楼。主楼为坐北朝南的砖混结构建筑,地面三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有半圆式窗户高出地面。主楼门厅前东西两侧以对称式10级楼梯弧旋通入楼内,楼体正中上下三层正中及左右两侧均有宝瓶式的雕空栏杆,十分华美大方。一楼正门前的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柱廊支撑,直立顶至二楼的半圆弧形阳台,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

3.汤玉麟公馆旧址:主楼为罗马式建筑,平面呈“凸”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白瓷砖嵌面,饰高浮雕,“爱奥尼”柱头。正门6级台阶,两侧坡道。楼前建有雨搭,上承阳台。楼北面二层正中有半圆形阳台。楼内装饰豪华,木

雕装民国风格建筑。

饰精美。

4.沈阳“南满医学堂”旧址

5.沈阳“奉天邮电管理局”旧址,由荷兰人设计施工,建于1927年。建筑内外装修与装饰每个细小的地方都很考究,欧式特色,其建筑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石墙面,楼顶设女儿墙。建筑正门为4层,上部为钟楼并饰串珠形绿色顶,两侧为2层建筑。大门为十字旋转门,西北大门两侧饰圆柱和方柱各一对,混合形柱头。整个建筑内外装修与装饰考究,

为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造型美观,堪称当时东北地区一流水平的邮政大楼。如今,这座平面呈“ L”型建筑楼顶的绿色宝顶钟楼,

已经成为沈阳城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6.于学忠公馆”旧址,

7.金昌镐寓所旧址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楼顶西半部为绿色琉璃瓦顶,东半部为平顶,门前建有雨搭,由两根方形水泥柱支撑,顶部铺设绿色琉璃瓦。该楼花岗岩墙裙、米黄色瓷砖罩面。

建筑范例之南京民国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第一,作为上世纪初全国性首都的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其曾经的重要地位和留给今人的沧遗,在全国历史名城中也难有出其右者。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作为首都的南京进行了城市的全面规划和集中建设,这形成了现在南京的基本格局,至今仍影响着城市的生活。南京是近代中国建筑师活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在时间上,从1912年算起到1949年只有38年,从1927年算起只有22年,其中还有8年迁都重庆,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留下的代表性建筑不少于200座。南京的近代建筑类型齐全,大型行政办公建筑、纪念建筑、商业建筑、文教建筑、教会建筑、使领馆建筑、住宅洋房等,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地位很高。这些建筑形式风格多样,中西兼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南京民国建筑呈现四大特点:

一、等级高:南京作为民国首都,中央级建筑多,包括国民政府“五院八部”等行政建筑,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规模、等级均属当时全国(甚至东亚)之最。

二、类型全:按建筑原有性质可分十大类型,即行政办公建筑、纪念性建筑、文教科研建筑、宗教建筑、使馆建筑、公共性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民居建筑。

三、历史及艺术价值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

四、内涵丰富:民国建筑大多与历史事件、名人相关。南京民国建筑从建筑风格和特点上看,可以区分为四种:一是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如1914年-1915年的扬子饭店,

民国建筑赏析
篇二:民国风格建筑

南京民国历史对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吴骏、陈嘉豪、顾雨虹、曹昕竹、颜欢、张苑菁 指导老师:谭海军

内容提要:探究南京民国历史背景对其当时建筑风格的影响,体会抽象历史与其体历史时期产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1) 目的

了解南京民国历史和建筑

培养历史探究的思维(缜密性、开放性等)

(2) 意义

通过对历史的探究,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建筑的鉴赏,培养审美情趣

更科学地保护民国建筑

对当前的建筑设计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民国 建筑

本课题组成员首先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走访,整理出来若干种建筑风格,包括“折衷主义”“国际式”。“欧美装饰主义”等。我们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建筑作重点介绍。

(一) 欧洲折衷主义建筑

该风格建筑较少。我们只查阅到原扬子饭店,也就是现在的下关区公安分局办公地,是折衷主义建筑中的代表作。它按照,

西洋圆拱发券方式彻筑造型,模仿法国17-18世纪式样,由英国人柏耐登于1912—1914年建造。

(二) 殖民时期建筑

位于今鼓楼区中山路,169号的金陵中学(原汇文书院)是离我们生活较近的建筑群。但许多人不知道,它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具有关国殖民期风格的建筑,屋顶也为法国双折式坡顶,具有浓郁的殖民时期的味道。

(三)国标式

代表建筑华江饭店(原首都饭店)坐落于中山北路178号。整体看上去很有现代信息。的确,它是国际式建筑,采用的是西方现代派造型,构思明快,简洁,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国外宾客下榻之处。

(四)西方古典式风格

西方古典式风格出现在20世纪初期,代表建筑有总统俯,中央饭店以及东南大学的办公楼。

民国风格建筑。

该风格建筑扩大了大门和主楼之间的距离,是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加宽敞,气派。建筑以矮层为主,多为三层、四层的西方建筑。有的建筑在入口处还建有突出的门廊,简洁美观。

(五)民族建筑新风格

民族建筑新风格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代表建筑有原国立美术管,原国民政府,原国民大会堂(现南京市人民大会堂)等。

该风格建筑的主新式建筑风格。要样式为建筑外观造型对称,大门和主体之间存有空地,给人以大气之感,建筑本身的装饰变的更加考究,玻璃窗变的整体大方,有效仿西方的壁画,大厅内置气派豪华,是民国时期显现的又一名建筑。

(六)江南园林式风格

同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又一民国建筑风格是江南园林式风格,典型的是马歇尔公馆,现有军官居住。

江南园林风格清秀,古典,雅致,精细,或假山堆积,或树林掩映,或花墙漏窗,或小桥流水,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外加具有西方特点的洋楼,并配以鹅卵石地面,别具一格,

整理完毕后,本小组成员发现:南京民国的建筑设计深深地受到了西方建筑审美的影响,包括各个时期,而真正属于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却较少。这一定与当时报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我们查阅了当时与建筑有关的历史背景,另根据各个名建筑的介绍,整理出三点,这三点导致了民国建筑风格的大体走向。

(一) 民国初年,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口岸。

(二) 中国建筑师留学欧美

民国时期,有中国学者留学欧美,其中就包括一批建筑师。如:童容,曾赴美、英、法、德等国家深造。

(三) 兴起由西方建筑师设计中国建筑的潮流

前面在对建筑物的介绍中已提到,相当一部分建筑,由西方建筑师设计、建造。

由于以上三点,所以南京民国建筑融入了许多西方建筑的流行元素,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姓将民国建筑称为“洋房”的原因。即使是这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还是渗入到民国建筑的灵魂之中。

例如在江南园林风格与民族建筑新风格之中保留了许多中国的特色。

中西结合,现代建筑也在追求这样的一种搭配,这是可喜的。 专业人士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中国建筑走向世界必须依靠两个根本,一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二是西方建筑思潮。

南京民国建筑对于现代建筑有许多可鉴之处,这应该也是以史为鉴的一种形式吧。这就是本课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所在。

附: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归纳出以下三点局限性,在实地考查中深有体会。

1. 时代距离较近,一些建筑无法公开。如:马歇尔公馆。

2. 民国建筑的大部分设计者及当时的居住者很难找到,而现

在的居住者对建筑历史了解甚少,造成了采访困难。

3. 部分民国建筑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面临或已被拆除,无法

考查到实物相信这些是研究相关课题的人士经常会遇到的

问题,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故特此列出,

参考文献 南京民国建筑专辑相关文献

南京民国建筑的风格与形式

摘 要: 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谈起,以南京的民国建筑,主要是以南京博物院的大殿的设计,营建为例,对南博建筑的装饰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和对局部细节的风格解析。全面展示其所体现的民国建筑语言。阐释折衷主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和影响,强调空间与历史的关系。突出强调青砖这种建筑材料在设计中的丰富运用,和在形成特定历史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在空间设计中,南博以及南博后来的修复扩建工程中,应关注空间设计中对人们历史情感的人文关怀,以及展示和延续民国建筑语言和对历史片段的保存。

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今天的南京城己经见证了2470余年的建城历史,南京城现有的古都风貌主要来自城建史上的两个鼎盛时期:明代和民国。明代都城建设以明城墙、明故宫和明孝陵为代表,民国都城建设以中山陵、中山大道和国民中央政府建筑群为代表。另外,国民政府在《首都计划》的指导下修筑了相当数量的道路,同时还兴建了一大批行政办公建筑和高级住宅区以及各种配套设施。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数目庞大并且渗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为南京的古都风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浅析民国时期建筑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篇三:民国风格建筑

浅析民国时期建筑形式的形成及特点民国风格建筑。

摘要:通过对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简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以焦作工学院的民国建筑为例,简要分析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

关键词:近代建筑民国时期元素

ABSTRACT:Through to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history research, brieflyintroduced the Chinese modern times construction formation and thedevelopment. Constructs take Jiao zuo engineering institute’s Republicof China as the example, the brief analysis introduc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im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KEYWORDS:Modern construction Republic of China time Element

1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传播

1910年,中国近代第一位建筑家张鍈绪按照西法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建筑新法》,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西方科学的建筑方法。书中多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反思与批判,鼓励学习西方新的建筑方法和建筑技术。

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在外留学的建筑师陆续回国,中国的建筑师人数也逐渐增加,成为西洋式建筑的传播者。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其非科学性的否定也更具体,众多的批评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中国传统的学理不科学。第二,中国传统建筑功用不科学。第三,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构造不科学。[ 参见 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185页

]

2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和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近代中国人的建筑活动。

近代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成为西式建筑的传播者,他们设计的一系列建筑大都是西洋风格,西式建筑即是他们心中的“现代”建筑。在近代中国人接触并使用西方建筑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建筑师出现以后,他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建筑,如何看待西式建筑、如何进行中国人自己的创作。

大批受过西学教育的中国建筑师也不甘模仿外国建筑师的表演,试图表现出文明古国的文化原创性。1925年,吕延直在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得大奖,南京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建筑师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开山之作,它的诞生

南京民国建筑风格
篇四:民国风格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风格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

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中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

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

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南京民国建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近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南

京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

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相结合,在南京民国建筑中表现最为明

显。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时至今日,南京的大部分民国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南京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南京

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

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

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

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中央行政机构由五院十八部六个委员会构成,这些由中央政府统

一建造的行政类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是南京独有的。

如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多次成为

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

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大堂属中式建筑,抱厦五间面阔七间,硬山顶单层双檐,与二堂以穿堂相连,呈“工”

型殿。原为太平天国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相传洪秀全病逝后即葬于此。孙中山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作为国民政

府的大堂。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

以后,大堂先后被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二堂(中堂)属清代晚期建筑,原为太平天国的内宫建筑。民国年间,为举行礼仪活动

的场所,如外国使节向中国政府首长递交国书,举行各种仪式等。举行会谈前也在这里进行民国风格建筑。

礼节性会面。民国时期曾多次改建,内部保持了中式风格,北墙门外却是西式门廊。

子超楼是总统府的主要建筑,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这幢办公大楼是在国民政府主

席林森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且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子超楼”。

“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第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

公室。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

李宗仁的办公室。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

煦园以汉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临时大

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委会,以及总

统府军务局等机构,都曾在园内设有办公处。煦园为典型的江南园林,与总统府连为一体。

至今还保留有诸多著名的遗址景点,如石舫、夕佳楼、忘飞阁、漪澜阁、印心石屋等。

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20世纪初期,南京的一些建筑受西方折衷主义建筑思潮影响,都

争相效仿西方建筑形式,并以此为荣。这幢黄色西洋式平房是典型的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

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孙中山起居室 小青瓦木结构硬山顶,两层中式建筑。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期间即在此居住。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楼下是会客室和餐厅,另有侍卫室和厨房。长子

孙科、孙中山夫人卢慕贞携女孙娫、孙婉来到南京时,也在这里与孙中山共同生活。

公馆、别墅,包括达官贵人的官邸别墅和各外国驻华大使馆,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之

一,其中以山西路、颐和路一带尤为集中,共建房1700处。这些洋房千姿百态,宛如万国

建筑博物馆。

民国时期一些著名的高等学府和科学研究机构,如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之一。天文台照中式风格设计,中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屋顶和房檐,但天文观测却需要圆形屋顶,这一棘手的问题被交给杨廷宝领衔的基泰工程司。最终建成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风景秀丽的第三峰上。牌楼采用毛石作三间四柱式,覆蓝色琉璃瓦,跨于高峻的石阶之上.建筑间以梯道和栈道通连,各层平台均采用民族形式的钩阑,建筑台基与外墙用毛石砌筑,朴实厚重,与山石浑然一体.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六大金字。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且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

南京的民国建筑中,还有一些建筑反映了中共革命斗争的历史。如梅园新村、八路军驻京办事处。

南京民国建筑的特性,一是独特性,南京民国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家首都规划和建设的智慧结晶,构成了南京大都会的物质元素和城市标志。规格之高、类型之全,是国内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筑无法比拟的。其中,民国政府的“五院八部”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等级和规模均属当时全国乃至东亚之最。

二是开创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强势侵入面前,中国建筑界曾经一度迷失自我。上海、天津、武汉等开放口岸所建造的西式建筑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建筑瑰宝。这种状况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有所改变。一批中国自己的建筑师,他们学贯中西,冲破了盲目崇洋思潮和民族自卑心理,或自办事务所,或在政府部门负责规划,或在大学任教,在中国近代建筑的探索实践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以吕彦直、梁思成、杨廷宝、童寯、陈植、刘敦祯、徐敬直、李宗侃、奚福泉等为代表。他们在创作设计思想的更新、不同建筑功能的规划、各种近代材料的运用、多种建筑风格的摸索、审美标准的试探、直至具体施工的亲临实践等许多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开创性的努力。他们创作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作品,甚至是旷世杰作。最典型的就是1929年建成的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至今为后人尊崇和津津乐道。南京民国建筑,在开创出中国近代建筑灿烂之花的同时,引领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潮流。

三是艺术性。南京民国建筑中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精品及其所蕴涵的建筑思潮,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活动,整体性地反映了中国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审美追求,具有独树一帜的审美价值。南京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变化,又与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和科技理论密切相关,因此,优秀的南京民国建筑,恰好充分诠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进步水平。

四是历史性。南京民国建筑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风云沧桑,是南京乃至中国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实物见证。南京的民国建筑,至今仍为海外侨胞、台湾同胞所关注,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纽带。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649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