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山行姚范

教学参考 时间:2020-05-18

【www.myl5520.com--教学参考】

清诗加赏析
篇一:山行姚范

篇一:清诗鉴赏

清代咏物诗鉴赏

淮上有怀

姚鼐

吴钩结客佩秋霜,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②燕,通“宴”。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在淮水之滨,诗人和一位具有豪侠之风的朋友宴饮辞别的画面。

2.①友人乘船远去,两岸绿草茵茵,绵延远方,只余淮河水色茫茫,诗人空自伫立凝望。②惜别之意和孤寂之感自然寓于景中。

小园

郑板桥

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数声犬吠秋星落,几阵风传远笛哀。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

1.简要概括月下小园的特点。(3分)

2.诗中是如何表现诗人与“客”的友情的?(5分)参考答案

1.运用月光、楼台、篱门、竹林、犬吠、远笛等意象表现出小园环境清雅、幽静、远离喧嚣的特点。(点出意象1分,概括出环境特点2分)

2.用入夜时篱门半开和观察林中灯光知客到的细节,表现对客人来访的期待(2分);用升火煮茶的行为表现待客的殷勤(1分);用星落笛哀、坐久天曙、露满苔来表现朋友之间情投意合,依依难舍(2分)。(5分。意思对即可)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平。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2.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2在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过”字用的最妙,请你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过”,写出了菜花之盛,香气之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春日融融、充满生机的美好自然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晓过灵石

赵执信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其中“惊”有怎样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诗人在微明中登山启行,途中云雾凄迷,秋寒凄厉,悄无人迹,整个旅途孤独而寂寞。客路迢递,乡心早生,凛冽之早寒更添绵邈之乡愁,戍楼横笛又将思乡之愁推向极致。前路渺渺,漂泊无依:残月西沉,客路茫茫,观残月之凄迷更感前路之渺茫,望惊飞之鸟更生无枝可依之痛苦。

2.(1)描绘了凄迷萧瑟的情景;放眼四望,烟霭茫茫,惊飞的乌鸦散布空中戍楼高耸,笛声呜咽,给行客增添了无限愁绪。

(2)“惊”字绘形绘声,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因客至而四散惊飞的情景,移情于景,将诗人感前路之渺茫,处境之悲凉,内心之苦闷蕴含于其中,极富感染力。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作者简介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

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舟中立秋

施闰章篇二:清诗鉴赏三十六例

清诗鉴赏三十六例

孙长江

目录

1.袁枚《夜过借园闻笛》

2.林则徐《塞外杂咏》

3.吴兆骞《帐外》

4.江湜《山寺夜起》

5.陈维崧《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6.黎箭《小园》

7.袁枚《秋海棠》

8.吴伟业《采石矶》

9.柳如是《西湖八绝句(之一)》

10.顾炎武《塞下曲》

11.袁枚《纸鸢》

12.郑燮《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3.桑调元《五人墓》

14.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

15.吴景仁《稚存①归索家书》

16.宋湘《梅修①重有浙江之行()其二

17.史夔《无锡望惠山》

18.叶燮《客发笤溪》

19.陈文述《夏日杂诗》

20.张问陶《出栈》

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

22.袁枚《苔》

23. 蒋士铨《湖上晚归》

24.钱澄之《夜归》

25.郑真《晚望》

26.姚范《山行》

27.史台懋《春阴》

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

29.王猷定《螺川早发》

30.阮江《甬江夜泊》

31.王士禛《真州绝句》

32. 宋琬《狱中对月》

33. 宋琬江上阻风

34.厉鄂《晓至湖上》

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山行姚范。

36.袁枚《推窗》

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1.夜过借园①闻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简答“笛声”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笛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1分)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1分)。诗的首联引出水上音,中间两联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颔联借“笛声”抒发秋士哀愁之心,颈联写诗人与“笛声”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尾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通过“笛声”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1分)

2.(5分)这两联主要运用了陪衬烘托的表现手法。(2分)颔联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颈联写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突出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的高超。(2分)诗人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1分)(要求能结合颔联颈联分析鉴赏。否则酌情扣分)

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2.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3.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诗歌的第二联是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2分);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2分)(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1分)

2.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空”表现出无奈,没有这一点的扣1分)(3分)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3分)

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2分)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分)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1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1分)

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

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之。(4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2.(4分)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

“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

201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
篇二:山行姚范

201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唐村中学 周传松)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菜畦(qí) 睥睨(pì) 味同嚼蜡(jiáo)

B.猝然(cú) 砭骨(fā) 五行缺土(xíng)

C.悲怆(chuàng) 羸弱(yíng) 气冲斗牛(dǒu)

D.慰藉(jiâ) 恣睢(suī) 断壁残垣(gâng)

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诚惶诚恐 一愁莫展 相形见拙 别出心裁

B、食不裹腹 貌合神离 故技重演 呕心沥血

C、如法炮制 乔装打扮 山青水秀 走投无路

D、英雄辈出 按部就班 相辅相成 一张一弛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苦学”和“乐学”作诗的香菱形象。

B.《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4年我国多地又出现了感染H7N9型禽流感疫情,为了防止这种病毒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B.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境感受。

C.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教育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打造浓郁的安全教育氛围,努力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D.最近十年间,我国造林6000余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品读山水,可以领悟到世界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与名山大川寻求灵感。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④ ,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7.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用词得体、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2分)

“淘宝要先学会服务好世界上最挑剔的用户。”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发布会上如是

说。现在消费者对于物品的质量和真假尤其挑剔,在这样的形势下,听取消费者的建议,尊重他们

的选择,他们的感受也要考虑。正如马云说的“赚钱不是目的,只是结果,学会服务好用户才是最

重要的。”应该欢迎广大客户来电提问。要无时无刻不牢记客户就是上帝这样的服务宗旨。

二、古诗文赏析(1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 分)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8.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1分)

答:

9.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答:山行姚范。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12分)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

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

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

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

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

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

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0.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2分)

12.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

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13.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关于梁祝文化的主题阅读(10分)

【故事传说】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是以下两个版本:

浙江上虞版——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

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义。

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上虞寻访祝英台时,真相大白,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

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三年后梁

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

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在墓前痛哭亡

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墓复合拢,风停雨霁,

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山东微山版——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

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其父祝员外因没有儿子,十分苦恼。

祝英台是为解父忧才女扮男装求学。梁祝二人同窗三年。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

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邹县。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

祝英台悲伤而死。士大夫们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对梁氏始一而终感动,为二人修合葬墓。现曲阜孔

庙还保有“梁祝读书处”,在峄山上还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遗址。

【故事特点】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

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奇丽的情节结构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

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

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

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

【梁祝文化公园】

梁祝文化公园,位于浙江宁波西郊。梁祝文化公园是一座爱情主题公园,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

它以梁祝爱情传说作为美丽的故事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绚丽多姿的一页。

梁祝故事起源于东晋,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全国众多地方志及宁波史料记载,梁山伯乃绍

兴会稽人士,在鄞县(今鄞州区)担任县令,积劳病逝,安葬于清道源九龙墟(梁祝公园地址)。

梁祝文化公园是以梁山伯庙为主体,以梁祝故事情节为主导游线的风景旅游名胜。三届中国梁祝婚

俗节的成功举办让他享誉海内外。(摘自新浪网)

【化蝶雕像】

14.说说上虞版和微山版的梁祝故事传说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

答:

15.梁祝故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文化。(3分)

答:

16.对照文本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从对梁祝故事的考证来看历史上确实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其人。

B.梁山伯与祝英台被人们称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见其爱情的忠贞感人。

C.上虞版的故事印证了梁祝公园里梁山伯墓是真实可信的。

D.梁祝公园的梁山伯墓发掘证实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的“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是伪造的。

17.梁祝文化公园有一“化蝶雕塑”(如图),请你对这个雕塑向游客作一番介绍。(3分)

答:

(二) 阅读南方寺的《图书馆:城市文化符号》,完成8~12题。(10 分)

图书馆:城市文化符号

南方寺

①在我看来,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栖息地。一个城市可以不够大,

可以不够富裕,但不可以没有图书馆。作为书虫,图书馆之于我还有着特殊的意义,那里是我的免

费书房。我只管看书,其他的一切都有专人打理,这真是天大的好事。

②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穿梭于不同的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找到那个城市的图书馆。

那是可以让我驻足的地方,在那里,我的心绪得以平静。每到一个图书馆,都有不菲的收获。

③以我的经验,到图书馆不要办借书证,不要想把书借回去慢慢看,效果肯定不好,因为家里

没那氛围,没那环境,书拿回家往往就睡大觉了。你就在那好好看,每个人都很安静,安静地找书

看书,动作都很轻,没有谁会影响你。你看好了再放回原位。另外你到了一个新城市若要找图书馆,

千万别问人。找图书馆不同于找电影院,最好的方法是通过GPS,问人基本都会让你失望,弄不好

还会招来异样的白眼,仿佛在说:哪有什么图书馆,神经病啊!

④图书馆里的书琳琅满目,摆放整齐有序。我喜欢先上下左右犄角旮旯打量几番,把那些书分

门别类弄清楚,便开始走动式阅读,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随便翻翻。看杂志的时候我会坐下来,放

慢阅读速度。能进图书馆的杂志档次品味都不一般,市面上基本买不到,能阅读到是福气。我最喜

欢看文学杂志,逐字逐句细嚼慢咽,读到比我写得好的,我会羡慕嫉妒恨,好在对我的创作会有提

升。值得庆幸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615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