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教学反思 时间:2020-04-24

【www.myl5520.com--教学反思】

调查国学经典诵读情况调查问卷反思
篇一: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国学经典

诵读情况调查问卷小结

为了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针对本次“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这一课题的开展,我们设计本次问卷调查,以及能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与掌握我校学生对国学诵读的现状,为本课题提供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从全校(中、高年级为主)的学生中抽取20名,而且采用集中性不记名式调查。

调查设计10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国学经典感兴趣,并有35%的学生态度一般,另有4%的学生持厌恶态度,在背诵方面,喜欢背诵国学经典的学生占15%,60%的学生只在教师或家长要求下背诵,25%的学生不愿意或不想去涉猎课外国学经典。

可以看出:经过初次的问卷,我校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积极性普遍不高。

为此,在诵读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交给学生一些如何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与策略,有效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果,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通过研究、实践、寻求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1

才能取得良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xxxx

2

小学校

泥巴寺小学学生经典诵读情况调查问卷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对其又能了解多少呢?

1、 你是否对国学经典感兴趣?( )

A、感兴趣 B、不感兴趣 C、无所谓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2、到目前为止,你能背诵( )古诗词?

A、50首以下 B、50—100首 C、100首以上

3、你背诵的经典诗文主要来自?( )

A、课本 B、老师 C、家长 D、课外读物 E、其它

4、父母会陪你一起诵读经典诗文吗?( )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几乎不会

5、你认为背诵经典诗文对你有什么好处?( )

A、增强记忆力

B、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C、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

D、提高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

E、通过考试

F、其它

3

6、你喜欢以下哪些国学经典。可多选( ) A《三字经》 B《弟子规》 C《千字文》

D《增广贤文》 E《论语》 F《道德经》 G《孟子》 H《朱子家训》 I古诗词

7、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否应该继承和发扬?(

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8、你希望学校开展什么样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 )

A、经典诗文兴趣小组

B、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C、经典诗文实践活动

9、你希望自己在学习经典诗文上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A、得高分,受老师的表扬

B、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C、无所谓

10 、将你背诵的经典诗文写下来。

4 ) )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报告(简单)
篇二: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

(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经典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尤其是那些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位居群经之首。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同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将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作为学校一项特色进行创建,符合现实背景。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精神空虚,沉迷网络,厌学情绪严重;自私自利自我意识严重;尊老爱幼、文明节俭等社会公德意识滑坡。这些问题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处于迷茫无奈徘徊中。原因何在?因为现行教育中缺失了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口头上提出德育为本的方针,但实际上还是实行中考统考、高考统考等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的策略,成绩大于素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把孔孟学说的教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局面。“教育为本,德育先行”成了一句空话。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可如今孝敬父母、礼貌谦让这些传统美德却逐步被人们遗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关键概念是:以主题为中轴开发和整合国学经典教学资源,在校本课程教学时间内实施的一种整体性教学诵读方式,。

1、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2、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4、诵读经典古诗文: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结合我校的学情师情,按一定系列组织、指导小学生背诵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古诗文的篇目和排序,是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的。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即:“诵读内容的研究;诵读方法的探索;诵读活动的推进;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思路的完善。”课题研究将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所以,本课题主要以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为研究宗旨,我们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及本课题预设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1995年3月,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叶至善、夏衍、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等九位文化教育界的老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8年9月催生了全国第一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同年举办“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中国青基会也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这些“激活中华传统,化成时代新风”的理念得到了许多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祖国各地纷纷响应,在学校、社区青少年和儿童中相继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

2、1998年,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创办的国际文教基金会,将已在台湾收效甚佳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推广到了祖国大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先后来大陆作200多场精彩演讲。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教授也到各地巡回作了《传统文化和当今素质教育》的报告,到目前为止,祖国各地三十几个地区约有800多万名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也有许多科研院所、学校、幼儿园在开展这样的试点活动。

3、2001年1月,中国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发起“经典诵读工程”,开始在北京的学校中推广读经活动。2002年9月18至22日,来自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19个地区的2000多名华人,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部分学者和部分代表在孔子研究院参加了“海内外经典诵读与素质教育高层研讨会”。2003年7月18日,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选定的10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在北京授牌。

4、为适应全球范围的汉语热与中国文化热,提供海内外读者一个接触中华文明精髓的途径,中华书局日前出版了《论语》《孟子》等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据新华网消息,中华书局编审王国轩介绍说,中华经典的智能是世界智能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蕴含的人生感悟、智能源泉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独特价值经久不衰。这次他们出版的首批图书共9本,分别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其中既有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也有传统入门读物,通过诵读,既可启蒙智能、传承文化,又能规范言行、培养人格。

(二)本课题预设的突破

1、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范围。

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2、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学用结合。

研究出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具体做法。

3、发展语言,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

探索出在大量接触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等能力的阅读途径和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五、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经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品,“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经典诗词由于其形式、内容、思想与境界的高度统一,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呼唤内在的情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无法比拟。我们旨在通过诵读经典,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品格的熏陶为首要,提高语言能力、记忆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植民族精神,建构正确的人生信念。

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研究始终坚持“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要着眼于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要实时调整研究动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2、合作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强调互相合作,相互促进。

3、主体性原则:只有当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在良好的诵读氛围中主动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体验自己在诵读活动中的情感,自己提醒、监督自己的行为,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才能提高。老师的任何辅导、教育只能起指导、帮助、启发的作用。

4、激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望是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主动诵读的基础。教师不失时机地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往往能调动起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是学生把诵读看作一件快乐的事。

5、德育性原则。 诵读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潜移默化起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伴随起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习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指挥宝藏,将任其悠游叹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6、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语感强些,有的语感弱些,有的记忆快,有的记忆慢,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不可一刀切。应该给后进生多些表现机会,同时鼓励强者多读多诵。

七、创建措施

(一)、建立实验活动保障机制

1、组织建设

建立“诵读经典古诗文”特色创建组织网络。学校成立以张玉全、宋国英为组长的科研课题创建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少先队、幼儿园、村小,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各班主任、语文老师和相关学科教师为具体实施者。

2、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制度

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3、创新活动模式,确保创建效果。

(二)、教师发展机制

1.学习理论。学习专家有关诵读经典古诗文学习的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思想观念,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

2、领导重视。研究制定方案,指导方案实施,期中、期末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肯定成绩,发现解决问题。

3、经验带路。学习先进地校成功的教学经验,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组织议课、评课,吸收先进经验。

4、讲座指导。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经典”专题讲座,明确课题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增强动力。

5、教研实施。 以中心学校为基地,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带动全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诵读经典古诗文”专题,组织中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定期举行“评优”活动。

诵读中华经典最终稿
篇三: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6

一、课题的提出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将直接影响首未来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社会风气风尚。

随着信息泛滥,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我国道德评价制度的缺泛,社会上的不良道德行为及风气通过网络、大众传媒等严重的冲击着学生的认识观、道德观,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产生了及为不良的影响。受此影响,“部份家长”教育学生“不能扶过马路的老人;不能扶摔到的老人;不能轻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对不熟悉的人不能说真话„„”,不尊重老人,不尊敬师长,甚至杀父母、老师的的行为都时有发生。温家宝总理说过:“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正在面临道德沦丧”。因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

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也受到来自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家里对父母的依赖大,没有劳动的习惯,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无一点感恩之心,体贴、关心、孝顺父母更是无从谈起。在学校,一部分学生们和老师见面没有主动打招呼的习惯;教室里、校园里,学生经过的通道时常有乱扔的纸屑出现;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学生各式各样的涂鸦;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因小事而发生摩擦的也时常出现;在与老师、家长、同学的谈话中不说真话、掩盖过错。据家长和周围市民反映,学生们放学后在汽车站跟着公交车跑,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座位„„

现将部份调查内容列表如下:

学生道德品质表现现状调查表(节选)

样本数:500

抽样班级: 一至六年级各二个班

从调查结果来看,一部分学生受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在道德表现还存有一些明显的问题,很有可能对今后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起一定的不良影响。学校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已是刻不容缓的教育大事。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采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工作的比重中是最为突出的。但是,苦于缺少系统的教育载体和途径,导致道德教育时效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几千年积淀下来很多道德典范、道德素材,这些文化经典中不乏培养道德素养的内容。新课标中也指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此,我们希望利用中华经典文化中的这些道德教育素材,来提升小学生文明素养,丰富新时期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拓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视域,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因而提出了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1994年,香港、台湾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上百万的儿童积极响应,成效卓著。1998年,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成立了“中国古诗文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济南、苏州、烟台、临沂等城市

响应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有关号召,开始推广儿童文化导读活动。王元化、汤一介、庞朴等专家学者指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让下一代自小就能从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名篇中,接触、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文认为,诵读经典可以增强道德素质,能培养出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2009年,在曲阜召开的两岸四地儿童诵读古代经典的活动后,又进行了有力的推动。于是这一活动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目前,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目前的经典诵读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缺乏系统性,诵读内容缺少统一规划;有的缺乏长期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的缺乏适宜性,存在难度过大的现象„„

我们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问题的学生,推选不同层次的更为广泛的经典著作,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以促进每个孩子都能喜爱诵读,学会诵读,并从诵读中得到道德素养的提升。并将经典诗文的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与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保证课题研究取得实效。

三、课题的界说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经典:指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素养:即修养。

道德素养:本课题中所指的道德素养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的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文明待人,宽容礼让、讲究诚信、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修养。

四、实验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出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实验,形成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3、通过实验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4、通过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学方法得到丰富,运用古诗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发展。

五、实验研究内容

1、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目标

2、学生古诗文诵读内容(制定校本教材)。

3、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方法、途径。

4、学生诵读到道德提升的内化方法。

六、实验对象:

实验小学全体学生。(研究重点:观察实验班2005级1班、2005级3班、2006级3班)

七、实验的周期及研究阶段:

实验周期为三年半。(2009年2月——2012年11月)

研究阶段为: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

1、观摩、培训、加深认识、启动,;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3、进行实验前测,了解我校学生对古诗文的所持态度和掌握情况、我校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准。

4、确定各年段学生诵读目标、选择相关内容。

5、 教师制订个人诵读教学计划,。

6、师生开展中华经典文化诵读。

7、总结阶段实验成果。

8、做好阶段性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使实验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制定阶段实验计划。

2、开展课题相关教学观摩活动,进行课堂实例教学研究。

3、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沙龙。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及观后感
篇四:港台国外国学诵读现状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及观后感

“读国学经典 做美德少年”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 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 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 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 体诵读《弟子规》,并举行了开笔礼。

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 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 ,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 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 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 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 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 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 分。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 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

22222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 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 ,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 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 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通 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 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 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 “道,可

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 》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 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 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 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 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 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 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强。

333333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一)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374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