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教学相关 时间:2020-03-02

【www.myl5520.com--教学相关】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篇一: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龙源期刊网 .cn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奠生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第04期

摘 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农民综合技能和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工作,对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91-01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农民文化素质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一项关系到“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迫切需要造就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尤其需要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扎住根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才能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人是社会生产主体和第一生产力。“没有高度知识化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在连续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把农民教育培训提到了战略高度。2012年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农业部也连续多年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工作。这足以说明国家对农业人才培养、农民教育培训的高度重视以及农民教育培训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保障国家粮食长期安全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留乡务农人员以妇女、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总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只有抓住那些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才能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外,只有通过对农民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才能实现对农产品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的安全把关、规范生产,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的基本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

中国新型农民职业化问题研究综述
篇二: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中国新型农民职业化问题研究综述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继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2015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继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障粮食安全,顺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我国新型农民职业化问题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一、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民职业化的定义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第一,曾一春(2012)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拥有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职业、农业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居住于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大户、农村发展带头人、技能服务人才三大类。与此比较接近的是蒋平(2012)的观点,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工作为专门职业、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技能和一定生产规模、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且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职业化农民,按照从事农业产业的不同,分为生产型、服务性和经营型三类。第二,朱启臻、闻静超(2012)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市场主体、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责任观念三大条件的农民。第三,李文学(2012)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充分进入市场,将务农作为商品产业并追求报酬最大化的全职农民,他们素质高、收入高从而能够获得社会尊重。第四,齐国(2012)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特指专门从事农村社会管理、技能服务、生产经营的专业人才,从对象上看主要包括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从结构上看具有多层次性且要符合人才金字塔结构;从能力要求上看主要包括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第五,王秀华(2012)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专门职业素质技能、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跨区域、流动化、社会化、职业化、有文化的新一代职业农民。综合前述定义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对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拓展,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新型农民的新特征,还必须具备以农业为专门职业的职业化特征。[1]

中国人民大学的奂平清、何钧力认为,农民职业化是一个过程概念(描述的是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的动态过程)人类学家沃尔夫曾以从事生产活动的动机为标准将农民区分为传统农民(peasants)和职业农民(farmers)。传统农民以维持生计为生产目标“而职业农民将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并尽可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Eric R. Wolf.1966:2)。这一区分也

揭示出二者的最大差别: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英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艾利思将农民划分为追求利润型、风险规避型和劳苦规避型等类型,显然,职业农民是追求利润型农民。从国外的相关研究来看,追求利润被看作是职业农民的一个重要特征。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经历过农民职业化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农民所发生的转变。Patrick Svensson在研究19世纪的瑞典农业发展状况时发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民主动参与圈地运动,进入信用交易市场和教育系统,并且发生土地流转行为。Tony Lynch等根据澳大利亚的农业状况,认为农民在成为一个“职业人”(professional body)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变之一是接受经济知识和农业生态知识的培训。由此可见,农民的职业化是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加深、知识文化水平提高、经营能力加强的过程。[2]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农民。传统农民生存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之中,农产品市场化率极低,农民务农的目的仅在于追求生活温饱、维持生计;新型职业农民则生成和生长于市场经济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其产品不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市场化的经济行为而非自给自足性的务农行为。

第二,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自由从事农业职业选择权的农民。传统农民的务农行为具有“世袭”性和强制性,传统农民世代务农,否则就无其他生计,具有很强的“世袭”性,传统农民“生产什么”要么迫于生存需要,要么由上级计划所决定,具有很大程度的强制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则是根据自己意愿、自身利益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充分的职业选择权,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均可以由农民根据市场状况自主决定。

第三,新型职业农民是拥有丰富文化知识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传统农民的务农技能带有很大的世袭性,往往是从父辈那里沿袭下来的经验型技能,有的务农技能长达几百年乃至上千年而无变化;新型职业农民为追求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具有强烈求知欲和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的动机,因而必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第四,新型职业农民是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农民。传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自给自足为主,规模狭小而分散;职业农民则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从事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新型职业农民是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农民。传统农民为生计而务农,自给自足、追求温饱;新型职业农民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追求利益和财富的最大化。[3]

三、农民职业化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一)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实现农民职业化,能够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多个层面上的促进作用。首先是能够加快我国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取得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想取得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迫切需要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群体。当前我国农民在科技文化方面的素质偏低,以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大低于西方国家。农民群体在职业化之后,往往就能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的合适载体。其次是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运营。所谓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而农民群众素质之高下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具备了决定性意义。我国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运营,就需要农民群众大力引进与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并使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农业,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内在科技含量,这就要求广大农民实现职业化,从而拥有比较高的风险管理意识、理财投资能力等。最后是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能力。一旦农民成为一种标准的职业而不是某种固定的身份之后,就能够激励广大农民致力于自身的农业知识以及技能储备,进而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具备充足的动力。

(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农民一旦实现了职业化。对于其自身生活的贡献度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能够推动农业产业之分化以及农民群众的专业化分工,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切实降低单位农产品的成本,进而提升农产品内在质量以及竞争实力。其次是要切实加大农村行业准入和资格认证机制建设之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择业、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农业领域中各类剩余劳动力之转移。扩大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机会。再次是能够提高农民群众受教育之机会,有效帮助农民改变陈旧观念,革除不良习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从而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体的经济以及社会地位。最后是能够吸引各类外部资源进入到农村之中。尤其是要争取政府部分提升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建设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的,通过切切实实地改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农村地区的民主管理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制,这是促进农村地区民主管理的重大制度性保障。农民在职业化之后,农民群众由于具备了相当高的素质,一般都能很好地实施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够带领农民更好地使用好民主选举权以及被选举权,从而选举出或者通过选举

被选为深受农民群众信赖,能够为农民办具体实事的村两委干部,并且对村干部实施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推进村干部更好地为民谋求福利,而且还能保障农民全面拥护村两委干部的正确指导。以有利于营造出民主而和谐之氛围。实现农村地区的民主管理以及民主政治。与此同时,因为农民在职业化之后具备了相当浓郁的市场参与能力,从而将农村基层民主创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联系起来,将现代市场经济之中公平竞争理念引进到民主建设体系当中。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当地农村民主建设的积极参与责任感。[4]

四、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早在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基数比较大,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是培育模式的构建,对培育对象的选择和拓展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结合具体调研数据,厘清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状况和作为培育对象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整体情况,对于重新认识和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1.部分农业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2014年12月,对我国农村经济工作起重要指导作用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强调,在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当前,在面临着“谁来种地”问题的客观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我国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食品安全、迎接经济发展“新常态”并快速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截止2014年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陕西省符合职业农民特征的培育对象达20多万人,其中已认定的各级新型职业农民共计3835人。生产经营型占74. 65%,专业技能型占4. 15%,社会服务型占19. 21%,新生代型占1. 99%。山西省临汾市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2万余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 5万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0.3万人、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0. 2万人,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3000人。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连续3年培育规模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及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约6000余人。

2.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整体结构素质变化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按户籍)共有62961万人,占全国人口42.76%左右。农村仍大量存在可以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剩余农民这一现状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甚至有些学者在谈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把培育对象已经默认为具备基本的学习技能并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高素质农民。然而,在外出务工人员连年递增的背景下,农村人

口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中,留守女性所占比例为53. 2%。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农村老龄化步伐逐渐加快,64岁以上老人数量接近10%。另外,农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提升依然缓慢。近几年数据显示,农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居民仅占人口数的15%左右(见表1)。

表 1 全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受教育程度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部分农业发达地区已经拥有了较大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通过对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发展欠缺地区的实际调查数据发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来源的农村农业劳动人口,人口结构不协调,老龄化、低素质化情况已经非常严重。[5]

五、我国农民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政策方面的因素

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起步的3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一方面,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经济责任制,突出了农民“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民拥有了土地自主经营的权力,真正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有了较大提高,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我国现有2.5亿农民工已转移到城市,使城镇化发展迅速。近年来,大量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兼业化现象非常突出。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一些传统粮食主产区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都不高,农业生产能力不断下降。

由于我国开展农民职业化才刚刚起步,有的地方开始了培训和这方面的试点工作。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对大力发展农民职业化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法规法律体系作保障。很显然,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明显滞后于农村、农业、农民群体的阶段性变化。一是职业农民在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对职业农民明显的特点,没有具体的规定。二是由于

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
篇三: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

刘建兰 曾明星 王浓章 李军

摘 要: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现行农村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已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制度建设,创建教育培训基金,打造公益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为愿意从事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科学服务、信息服务等公益性的活动,通过平台提高农民群体职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Abstract:Put Forward to Groom to Improving our Country Farmer, the Proposal that Establish Reasonable Moving Mechanism. Formulating Virtual Training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 Farmer will be the Subject for Farmer Education. Community can Create a Fund or other Ways to Provide Farmer with Training, such Training can also be Man-made Professional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ervice. Analyst from the Function and Principle,the Platform has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t is the New Model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Key Words:Training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 Farmer; Innovation;Rural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视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农村劳动者教育与培训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有效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专业化的进程。

一、我国农村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现状

(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农民培训网络,农民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探索阶段始于农民技术资格试点工作,1989年试点推广的农民绿色证书教育是农民教育培训的雏形,其后,国家推出了其他大量工程——农民远程教育工程、绿色电波入户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百万中专生计划、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等;此外进行农民培训的机构也不少,比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成人高校等。但这些项目和机构基本上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导致农民培训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1】

【2】,这种状态在目前海量信息的今天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需要对他们进行整合改造,以使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李水山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我国农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使农民教育失去了实施主体,院校教育和农民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脱离,成为我国农民教育前所未有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3】。邬志辉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式教育为主,面向广大农民的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还很不完善,基本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农民教育的缺乏不但阻碍了农村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4】,基于此他认为农民职业化教育大有可为【5】。

(二)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扩展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暴露出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乏力,科研、生产“两张皮”;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经费缺、待遇差、人员少、素质低、服务功能弱;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经营不规范、

组织规模小、缺乏自我发展的机制与动力,跨地区合作少、覆盖面窄、带动力弱,“七站八所”下放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普遍存在职能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力等问题。农村长期存在农技推广“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虽然目前我国公益性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日益增强,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服务队伍在农技推广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现实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我国农业发展需要职业化农民

职业化是指职业素养的专业化,在我国,由于资源和人力的问题,农民很难专职做职业农民,为了生计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会做兼职农民。“农民”要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就必须有职业吸引力,只有真正热爱农业、有发展农业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在今后农民应该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业【6】。

1.农民职业化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下一个关键点是推进农民职业化。农民职业化的实质是农民身份的转化问题,即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化的问题。美国沃尔夫认为:传统农民的主要追求在于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职业农民则摆脱了身份和地位的束缚,充分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专业化的职业农民的出现,为“农民”由一种模糊的身份向真正的职业概念转变提供了可能,实质上是农民身份的多种转变,从单一的农民转变为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同时也包括非农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城市市民,进而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表述,而非身份界定【7】。“农民职业化”在我国提出已经历时多年,社会各界对农民职业化的战略价值具有相当高的认同,也不乏农民职业化的成功范例。

2.职业化农民

职业化农民强调的是农业从业者要热爱农业生产及其所从事的相关领域的生产,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所从事工作需要的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生产出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并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在生产中注重与他人合作并参与组织,能够为了生产生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我们认为仅仅是农民的职业化还不能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农民的职业化强调的是让农民适应农业分工而向专业化技能方向发展,具有从事专业工种的能力,得到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的工资报酬,充其量也只扮演农业打工者;而农业的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良好、能够全面了解、掌控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动态的职业化农民。所以我们提出“职业化农民”的概念。只有主动去创新发展传统农业,才可能让农业真正有新的出路!

二、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简介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就指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集体经济,农村经济最终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线,甚至超过区的界线。通过建立覆盖我国广大农村区域的“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有可能为跨区域的发展与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

(一)平台建设构想

笔者提出整合资源,构建虚拟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的构想,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包括有政府有关政策和资金资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力、物力和科技成果资源、相关行业、企业的资金运作资源和媒体的舆论、网络资源,在这些资源整合到位、搭建领导中心的前提下建设平台人才队伍、网站和信息系统以及维持平台运转的基金,逐步建成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实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运营机制。

通过平台对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利用资金、师资、信息等资源,促进高校发展,提升国家服务职能【8】,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平台将立足改变目前我国农民培训“自成一体、界限分明、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格局,对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探索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介入信息服务、资助服务、科技服务以及产供销过程服务,在恰当的时候为农民提供恰当的教育和培训。 在经验和时机均成熟时,可以借助社会或者国家力量,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统一的、有效的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贯通农业生产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为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采购提供信息服务,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行业的知识供应和科技服务,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提供零距离接近生产实际的机会,吸纳社会包括政府的资金,保障平台能自我了良性运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资源优化整合原则

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资源整合。

这是符合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原则,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对资源的整合主要指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把归口各行业、各部门面向农民的培训项目引导到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上来,把大专院校和

2016年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篇四:强化教育培训,农民职业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

2016年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部署,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培育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38号)要求,结合新疆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思路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的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培育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尊重农民意愿。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通过提升培训质量和宣传引导,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立足产业培育。立足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培育对象特点,分类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培育,强化培育的针对性。

突出培育重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对象,以粮食和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领域,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环节,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从事实业”为目的,以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为核心,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培训,提高扶贫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目标任务

2016年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农场主、精准扶贫对象等,提高培训效果,提升能力水平,形成自治区、地方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计划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00人,其中青年农场主300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31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00人,精准扶贫对象4569人。主要任务如下:

(一)完善培育制度体系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完善适合新疆自治区区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支持提高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要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根据农民教育培训经历、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水平,以县级为主组织认定,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建立初、中、高“三级贯通”的资格证书制度,形成上下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更新和晋级体系。

(二)建立健全培育机制

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农机化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培育机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育工作。

(三)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在全区确定76个示范县,以整地(州、市)和示范县(含现代农业示范区)及贫困县(市)为重点区域,兼顾其他地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具体方案另发)为引领,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创新实施内容

(一)锁定培育对象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培育对象,结合精准扶贫目标,按照“培训一人、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的思路,大力开展创业脱贫培训。各县(市)要认真开展主导产业摸底调研,掌握培育对象的产业规模、从业年限、技能水平、培训需求、政策要求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纳入培育对象库。要制定相应标准,遴选好培育对象,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

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训,坚决杜绝“凑人头”“被培训”等现象。原则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60周岁。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职学历教育的衔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二)明确培育主体

培育工作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具体实施,按照相关条件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对多方资源进行遴选,确定一批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并向社会公开。实训基地要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结合。自治区农业厅负责统一组织青年农场主的培养和示范性培训。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落实本县培育工作,按要求选送学员到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进行培育,防止以分派培训任务的方式招标培训机构。要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吸收市场主体充分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培育效率。

(三)遴选优秀师资

按照统一建设、分级使用的原则,建立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每县要根据需要遴选一批优秀师资纳入师资库,对入库师资要严格把关。各地要分级建立师资库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和考核管理机制,原则上选派入库师资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并对入库师资实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师资。鼓励优秀师资在全国范围内授课,发挥好入库师资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自治区农业厅每年将统一组织开展1—2次入库师资轮训。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要加强培训规范以及教材建设,推出一批精品课和精品教材。

(四)规范培训内容

各县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分产业、分班次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课程、学时数、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地点、考试考核等。培训课程设置分综合课程、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三大类,推行“2+X+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必须开设包括《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在类的两门以上课程。专题课程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创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建设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民手机应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法律基础与农村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美丽乡村建设》等,各地须根据学员生产经营领域

至少开设一门专题课程。专修课程主要包括《粮油产业规模生产经营》《经作产业规模生产经营》《园艺产业规模生产经营》《家畜规模养殖与养殖场经营》《家禽规模养殖与养殖场经营》《水产养殖经营》《其他产业生产经营》等,各地须根据学员从事产业至少开设一门专修课程。

同时,各地县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启动“三个千万亩”发展需求,重点加大对“三个千万亩”相关技术支撑及种植谷子、花生、籽用南瓜、籽用西葫芦、万寿菊、薰衣草、甘草、高原香蒜、食葵等9种小农特色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地开设多个小农特色作物专题培训班。南疆突出谷子、花生、洋葱、红花、孜然(小茴香)、万寿菊、高原香蒜、籽用南瓜、籽用西葫芦、甘草;东疆突出大麦、花生、洋葱;北疆突出谷子、大麦、红花,食葵、香紫苏、籽用南瓜、籽用西葫芦、芝麻、薰衣草、高原香蒜、甘草、贝母等专题培训。同时,积极开展粮食全程机械化、棉花机采和植保、番茄辣椒等特色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要以课程为基础,开展模块化教学,产业生产经营,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分段进行培训。

(五)创新培育方式

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要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明确培育目标,注重分类指导,建立指导员制度,做到“一班一案”。突出需求导向,实行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建档立案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对考核合格者要进行统一认定,以县为主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要加强认定后职业农民的管理和知识更新,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育工作,探索农民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等方式,提高培育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继续发挥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暨五大职教集团的作用,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构建多层次培养职业农民立交桥,定向培养职业农民,探索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185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