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2-27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中考课本专题复习
篇一: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狼

关于狼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心狗肺、杯盘狼藉、狼吞虎咽

歇后语:狼头上长角——装样(羊),狼看羊羔——越看越少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

专题:荷

1、咏荷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2、荷还有哪些名称?

荷华、水芙蓉、水芸、芙蕖、菡萏、莲花、睡莲等。

专题:长城

1、 有关长城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传说很多,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谚语、俗语、歇后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3、长城有很多的关隘,请你列出三个关隘名称: 山海关 玉门关 嘉峪关

4、万里长城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创造的一项奇迹。它激励我们发扬长城精神,即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树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为祖国增光添彩。

5、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功:结束诸侯国纷争,统一中国;修建长城,使人民免受匈奴的侵扰。

过:为保住自己的基业,使秦朝传之万世,而大兴土木,修造长城、阿房宫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

专题:鸟

有关鸟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鸟的美:体形美、色彩美、鸣声美、姿态美、人性美

2、鸟的分类:主要分成供玩赏的、肉类的和捕虫的三类。

3、鸟与仿生学:

A、飞机是由飞鸟仿生而发明出来的。B、"电子鹰眼"是仿鹰眼而发明出来的。

专题:叶

写叶的诗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叶的形状:针叶、心形叶、掌状叶、羽状叶、椭圆形叶、倒卵形叶、披针形叶

2、叶的非凡本领:

A、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B、调节气候,净化环境C、可做饮料,可做饲料,可加工成药材。

D、检验大气污染。E、建筑学上的仿生利用。F、勘察矿藏,预报天气,预报地震。G、作为书写纸张。

专题:气象与物候

1、古代诗词中的物候: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有关气象与物候的成语: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皓月千里、秋高气爽

3、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如"月晕午时风"、"石润而雨"、"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

4、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国.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来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徒、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气象与物候》专题,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扣住保护动物、森林等生态环境来谈、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有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专题:广告多棱镜

1、广告词、宣传语的概念

广告词,又称广告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词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包括广告的标题和广告的正文两部分。狭义的广告语则单指广告的标题部分。

2、拟写广告、宣传语:

示例:献血: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交通安全:带着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说普通话: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保护长城:爱我中华,护我长城。 满腔热情爱中华,众志成城护长城。

专题:我心目的语文

1、有人说:语文是一种诗人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烂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那么你心中的语文又是什么呢!语文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奇妙世界,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眼光却欣赏,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她,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她,那么在你的心灵词典中,又是怎样诠释语文的?请用“语文是„„”的格式拟写一条“格言”,表达你对语文价值的理解,并对你的“格言”作简单的阐释。

示例:语文是一首诗,一首穿越时空隧道的诗。

语文是一座桥,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

语文是位善于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老师。

语文是陪伴我们一生的良师益友。

2、文学的魅力

语文带领我们走入文学的殿堂,在那里你结识了哪些著名的作家?阅读了哪些不朽的名著? 示例:语文是郁达夫风里的故都,是朱自清静谧的荷塘„„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

3、精神魅力

你从语文的学习中感悟到了那些人生的哲理?

当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点燃最后一根火柴时,善念和同情,博大与仁慈的爱也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田。当欧亨利把永不飘落的"最后一片叶子"呈现给我们时,我们顿悟无私的奉献、真诚的关爱乃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

物候学谚语
篇二: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物候学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蛐鳝着地爬,下雨勿用话。

鸡鸭勿上舍,明朝呒晴天。

蚂蚁移窝,天井成河。

蛇拦道,雨来到。

鸡早舍,天将变。(阴雨转晴)

猪叼草,雪花飘。

猫(吃水)晴狗(吃水)落。

泥鳅跳,风雨到。

蛙声急,风雨息。

蜘蛛收网,雨水必降。

燕子低飞,大雨可期。

燕子低飞蛇行道,一场大雨将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缸脚潮,下雨兆。

蚂蝗沉水天气晴,蚂蝗浮水雨将淋。

蜻蜓成群飞,天要下阵雨。

蜻蜓高,谷子焦;蜒蜻底,一把泥。

雨中知了叫,晴天马上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放晴。

鸡上棚,雨乒乓。

燕子来,好种田;嘎鹅来,好过年。

猪颠风,狗颠雨。

灶灰湿成块,定有大雨来。

烟勿出洞连日雨。

桕子叶里笑,明年白米呒人要。

布谷叫,清明到。

鸦风鹊雨。

咕鸭鸟,夏前叫,勤俭反给懒惰笑。

节气,物候与谚语

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它包括三个方面:

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

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下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植物物候的谚语:

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

桐子树开花,霜雪不再落.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物候是大自然最直接的语言,候鸟,昆虫的出没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时令的变迁:家燕惊蛰始见,立冬南飞;

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

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

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

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麻雀囤食要落雪.

狗进灶,雪就到.

猪衔草,寒潮到.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

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露水重,天气晴.

霜夹雾,旱得井也枯.

霜后南风连夜雨.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优化训练(含答案)
篇三: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第四单元

16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滹沱(tuó) 萃(cuì) 涪万(bèi) ...

B.花卉(huì) 悯蚕(mǐn) 贾思勰(xié) ...

C.黄宗羲(xī) 瀛洲(yínɡ)循环(xún) ...

D.馨香(xīn) 觳文(hú) 相得益彰(zhānɡ) ...

提示:A项中的“涪”应读“fú”。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治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置。

B.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C.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密秘。

D.春未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提示:A项“治理名言”的“治”应为“至”。B项正确。C项“秘密”应为“秘密”。D项“春未”的“未”应为“末”。

答案:B

3.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或补充上下句。

(1)_______________,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

(2)“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这是_______的诗歌。

(3)“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这是_______的诗歌。

(4)“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这是_______的诗歌。

(5)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6)______________,六亿神州尽舜尧。

(7)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答案:(1)离离原上草 春风吹又生

(2)李白

(3)李益

(4)刘禹锡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春风杨柳万千条

(7)春风不度玉门关

4.填空。

竺可桢,_______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他在_______学、_______学、资料考察、科学普及等方面都有建树。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和_______合著的《物候学》是他的科普创造思想的代表作品。《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选自_______。“唐宋诗中的物候学”说的也就是从_______这一特殊领域,介绍物候学知识。

答案:浙江上虞 科学 教育 地理 气象 宛敏渭《物候学》 唐宋诗歌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指互相配合得很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

B.觳文:历史上一种汉字的形式。

C.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D.推敲:指写文章时对文字和思想感情的斟酌。语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提示:B项“觳文”指绉纱的皱纹,比喻水的波纹。

答案:B

2.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 )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提示:根据“物候”这一概念便知。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答案:D

3.阅读下列诗句,结合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涵的物候现象。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提示:结合“物候”概念和学过的课文做题。

参考答案:(1)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

(2)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4.“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本质”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根据全文中心“物候”这句话所在的上下文以及课文第2段倒数第四行“大自然的本质,即大自然的规律”字样可推出“本质”一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本质”一词的意思是自然规律。

5.“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语言”用了什么修辞?“语言”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紧密结合课文理解“语言”的内涵。

参考答案:拟人。“语言”指自然现象。从某种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就是物候,显示了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6.

下面四首诗,不含有对物候歌咏的一首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杜甫)

C.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

D.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陆游) 提示:A、D两项是说花草荣枯,因时而异。B项是说候鸟的分布因时、因地而异。 答案:C

快乐时光

机不可失

老师问杰克:“请你告诉我,什么时候摘苹果最好?”古诗词中的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说完他转身对其他学生说:“不准提示!”

杰克站起来,不假思索地回答:“下雨的时候最好。因为园丁呆在屋里,狗也不在园子里。”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1.陆游的诗歌《初冬》中,描写了初冬的哪些物候现象?

提示:根据“物候”概念便知。

参考答案:房屋上的瓦片上有白霜,枫叶被染红,纷纷飘落,梅花长出蓓蕾等。

2.《鸟啼》中描写的候鸟活动分别与哪些农时活动有关?揭示了什么自然规律? 提示:先把每句诗的意思理清楚,再归纳段意即可。

参考答案:二月布谷鸟叫,预告开始春耕;三月黄鹂鸣叫,养蚕的农妇苦于缺少桑叶;四月布谷鸟叫,蚕上架;五月鸦叫,农民忙于除草。鸟可以预告农时。

3.作者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可以揭示出什么物候规律?

提示: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概括结尾段段意即可。

参考答案:物候是因地、因时而异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诗中有科学(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

是(1) 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是(2) _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是(3) _______,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4) _______。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

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A”(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B”,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4.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

提示:仔细阅读四句诗,再细读题干,调整“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的顺序即可。

参考答案:远景 全景 中景 特写

5.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提示:此题需要我们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苏轼是宋代词人。

参考答案: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唐诗。

6.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

提示:联系上下文“登高望远”“登高便于观察”并熟悉杜甫诗就能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

提示:根据第⑧段下文提示词语“奔流到海”“复回”“天上来”就能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这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

提示:这是一个过渡句,“古诗词”是承接上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是启示下文。

参考答案: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深层探究

9.唐宋诗词中的物候,是作者当时想到的,然后写在诗里的吗?

提示: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他们能了解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唐宋大诗人热爱大自然,歌咏大自然,经历丰富,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因而编的诗句能反映物候现象。

参考答案:唐宋诗人、词人作为文学家,他们是借助一种现象(景、物)来表达思想或抒发情感,未必是想着哪种物候现象,指示着哪个季节的来临。

中考链接

(2010河北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168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