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语文教案 时间:2020-02-02

【www.myl5520.com--语文教案】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篇一: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 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这是生物学课程的另一基本性质。

既然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生物学教学就必须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每一个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材编写人员、生物学教师,还是教研人员,都应在实现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并向学生展示课程的这一性质。

违背这一性质的做法举例:

例1、就我们所知,仍有少数学校领导把生物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学,采用“搭带头”的方法,甚至让语文、体育教师或学科教师上生物课,结果是错误百出。如听体育教师讲“生物的四大组织”出的错。

例2、有教师至今仍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观察草履虫”。

(三)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所以,初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将“生物技术”列为十个标准之一,高中课程标准将“生

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专题”列为三大选修模块之中的两个模块。

(四)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在自己阅读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讨论: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本节有何意义?在教学中你怎样努力去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二、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一) 中学生物教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1、 1840年鸦片战争后

英国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中国开始设立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等。

2、 1902年清朝开设博物课

在当时制定的《奏定中学课堂章程》中,规定中学课堂开设博物课,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

3、 1949年后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概况

主要谈解放后经历的沧桑及各阶段取得的主要进步。(参考①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7~P13。②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P10~20)

⑴ 1949~1958年:1952年以前苏联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为蓝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⑵ 1958~1960年: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初三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

⑶ 1960~1966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生物学。1959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全日制学校要以教学为主,使教育从新走上正确的轨道。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1963、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全国统编质量较高的中学生物教材。

⑷ 1966~1978年:十年动乱,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农业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八字宪法”、“四大作物一头猪”。《医疗卫生》主要是针灸、中草药。

⑸ 1978~1981年:开设初中生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写了教材。教材中适当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初中生物学增加了仿生学的知识,高中生物学增加了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简单阐述遗传工程学、仿生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成就,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⑹ 1981~1990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8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起草了中学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并编写了一套新的教材,从1982年秋季开始使用。1985年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教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生物学两种要求的教学纲要(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并出版了高中生物学两中不同教学要求的课本(甲种本、乙种本)。

⑺ 1990~2000年:1992年对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

1996年教育部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与1992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大纲相匹配。2000年,教育部又对上述两大纲进行修订,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和《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

⑻ 2000~现今: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生物课程标准》,并在同年秋季开始实验。2003年4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师举例(河南某矿井发生毒鼠强毒死数人的事)说明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学员举例说明。

2、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自学)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自学)

三、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一)学员通读教材(10分钟)。

(二)专题发言:请一位来自温江的学员介绍本地区自2002年来,在初中实行“综合理科”教学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讲座: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教学探索——温江区科学课程实验研究报告

关于“综合理科”采访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见文本教案绪论部分第四页。

(三) 学员讨论:分科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那些优势和局限。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学习本节的目的:生物新课程师资培训已到第五个年头,在学员对《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初、高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学习、再认识《中学生物课程标准》。

一、 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见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2~4)

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之中去!

01年教育部颁布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当年秋四川郫县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进入实验。 在世纪之交,我国擂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鼓。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所不可比拟的。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课程改革?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一)时代的发展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

1、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创新人才。

举例:农耕时代靠的是土地和农民,工业时代靠的是机器和工人,Paul M. Romer 在“经济增长”一文中以日本、印度和美国为例,说明贫困国家之贫困并非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匮乏,而是创意。

2、 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际实

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当前社会还面临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匮乏、人口迅速增长等,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民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基础教育上,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上。

各国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之一:学校教育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表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

说明:本调查在96~98年进行。调查对象:9省市城镇、农村16000名学生,2000名

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科教

文卫大部分委员,对93年义

教课程执行情况的问卷调

查。

直接原因之二: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

直接原因之三:生物科学发展迅速,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不能与知识适应

说明: “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校长与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最好的目标,选择该项的人数分别达50%和35%。

认为学生“公德”与“政治信念”较好的人数只有20%左右。至于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与个性,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人数仅约10%。

老师们,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肩负的重担。

这次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催人奋进,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曙光!

中学生物教学论教案
篇二: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中学生物教学论教案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一) 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

三、时代的发展对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好生物学教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教学中一些因素的变化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如生物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中学生物课程内容的更新,社会的发展要求生物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去面对他们的现实生活,这些变化使生物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但是,教师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一轮生物学课程改革。

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 “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而“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师范学习的重点。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一) 角色的转变

(二) 主动参与

(三)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这门课程只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下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才能顺利的走上讲台。 在这门课程结束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喜欢不喜欢生物学教师这个岗位?

我的哪些特点适合做生物学教师的工作?

作业:

1.到图书馆查询生物学教育期刊。

2.通过互联网访问至少一个生物教育网站。

3.购买或借读《生物课程标准》及中学生物教材。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 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 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 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intrgrated science),

也称作“科学”(science)、或“自然科学”。

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biology)。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

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地区初中学段开设分科的生物课程,在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的生物课分别称为“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

20世纪90年代初,初中生物学课程淡了学科内的再分科,同时在原有课程内容适当删减的基础上加入了遗传、生态学的内容。修改后的课程计划中,初中各年级生物学统称为“生物”。

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分科课程的学校仍然是绝大多数。

从世界范围来看,综合理科的课程设置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的迅速发展还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综合理科发展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60年代受一些发达国家理科课程改革运动的影响,另一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参与和推动。这使得综合理科课程在许多国家初中学段确立了它的优势地位,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

我国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 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驾御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二、 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

教育部颁布的另外一种课程文件是《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

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学习的成果。

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对比:

共同点: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不同点:

(一)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二)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三) 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四) 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五) 生物课程标准隐含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门教科书。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目前,各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第三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制定生物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前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提出的培养目标

(二)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 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 中观目标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

教育方针 生物学课程 单元目标或 章、节教学 课时计划

或教学目 目标(或学 模块目标 目标 教学目标

标 段目标

国家指定 学科课程(专家制定) 教师制定 教师制定 教师指定

图1-1 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三、 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我国2000年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1.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我国7~9年级学段的生学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习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 初步掌握神巫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 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 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关和价值观。

(5) 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

1. 知识方面的目标

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1) 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3) 爱国主义教育:

(4)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和学习生物科学有积极和正确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之成为不断学习的动力。

3.能力方面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① 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实体镜等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以及正确的使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常用工具。

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有:徒手切片、制作装片、染色,解剖无脊椎动物,观察动物行为并做出解释,估计种群密度,使用检索表,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测定等。此外,高中生还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中学生物教学论dddd
篇三: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 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7.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密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8.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0.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 (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116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