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琵琶行文学常识青衫

教学参考 时间:2020-02-01

【www.myl5520.com--教学参考】

文学常识
篇一:琵琶行文学常识青衫

第二章 文学常识(考点归纳)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人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的观点。

A.孟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B.《爱的教育》是英国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至13岁的小孩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以日记体形式讲述了一个叫阿廖沙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C.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他的作品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小说家,《爱的教育》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而阿廖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童年》里的人物。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东汉末年某一儿童将圆周率背诵至第7位

B.唐代女性以细腰为美,瘦身成为当时妇女中流行的时尚

C.清朝末年中山装开始在国人中流行

D.19世纪末我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A项考查了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科学家——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B项巧妙地利用现代人们追求以“瘦”为美的观点,来考查唐朝当时的人体美观点。C项从服饰方面来考查历史文化知识。清朝时人们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

4.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所涉及的文言经典名句大都直白、浅显,只要有基本的古文阅读能力即可明白其意,不难回答;另外③中语句是关于学习的方法的,不是关于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拿准了这一点,运用排除法,就可以轻松作答。

5.按文学体裁给以下课文分类正确的是:( )。

①《听潮》②《海燕》③《在烈日和暴雨下》④《故乡》⑤《分马》⑥《济南的冬天》⑦《梅岭三章》⑧《七根火柴》⑨《周总理,你在哪里》⑩《菜园小记》

A.①③⑥⑩

B.③④⑤⑧

C.②⑦⑨⑩

D.④⑥⑧⑩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B项中均为小说。

6.下列诗句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岑参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杜甫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白居易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D项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A项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B项是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C项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诗句。

7.下列关于人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朝代是隋朝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C.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孔子

D.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源自于魏源的《海国图志》。

8.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 )。

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

B.小马没有食物

c.儿子突然病故

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苦恼》主要是要体现出俄国社会里的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9.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也可以从研究领域来分析。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

1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出自( )。

A.林则徐

B.龚自珍

C.魏源

D.纪晓岚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一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13.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李白苏轼欧阳修

B.自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

C.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欧阳修

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①“司马”指白居易,自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他那时被贬为“江州司马”。②“陈王”指曹植,曹植被其兄长曹丕封为“陈王”。③“继东坡”是指在东坡之后,“高唱大江东去,是指词的风格与东坡相同,即豪放,很明显应指辛弃疾。④“欧阳修”和“司马迁”都编写过史书,但“幽愁发愤”的情形只属于司马迁。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

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明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B项“明清传奇”错,应为“明传奇”。

15.下面对几种文体的有关常识叙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来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来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B.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

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体的有关常识。C项对小说的三要素的表述,人物和故事情节这两个要素是正确的,另一个要素应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有助于表现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而后者决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主人公或悲或喜的命运。二者比较起来,社会环境更为重要,所以C项表述不完整。

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桃花源记》的作者,分别是战国时代的韩非、战国时代的列子和晋代的陶渊明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C.《陋室铭》、《马说》、《醉翁亭记》的作者刘禹锡、韩愈、欧阳修,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作家

D.《君子于役》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C项中对三篇课文章作者姓名的判断是正确的,说“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作家”是错误的,欧阳修是北宋作家。应选C。

17.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

①王维②王安石③苏轼④吴敬梓⑤柳宗元⑥欧阳修

A.②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①④⑤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考生在答题时,有的可能错选A项,把唐代作家柳宗元当做宋代作家;有的可能错选C项,把三个不同朝代的作家当做同一朝代的作家;有的可能错选D项,把清代作家吴敬梓误以为唐代作家。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我国现当代诗坛群星璀璨,优秀诗歌众多,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树》等

D.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8项中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有问题,因为“谢灵运”是东晋文学家。而

唐代的应为“孟浩然”。因此,答案选B。

1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D项杜甫、杜牧、杜荀鹤并非“一门三父子”,C项班彪、班固、班超并非“都是大文豪”,A项曹操、曹丕、曹植与峨眉无关。诗中赞颂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20.下边是几组作者或作品,从文学知识的角度看,该组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莫泊桑

B.巴尔扎克

C.都德

D.海涅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该组中海涅是德国诗人,其余是法国作家。

21.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④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①梅花在冬日开放,②中由“登高”可以看出是深秋,③中写“热”,自然是夏季,④写清明,是春天。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 )。

A.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C.诸葛亮七擒孟获——陈汤平定匈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

琵琶行
篇二:琵琶行文学常识青衫

琵琶行(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2、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方法: 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用PPT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营造气氛。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 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三、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 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 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 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四、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

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 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 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五、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六、整体感知,疏通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琵琶行文学常识青衫。

2、播放朗读视频(PPT),初略感悟,正音。

3、齐读课文

七、解读序言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掌握序言中重点文言字词:

1、左迁:降职(补充:右迁,升职)

2、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命酒: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

4、因为:因此创作,为动词,写作,创作

5、长句:古义:七言诗,今义: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

6、歌以赠之,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作歌

7、命曰:命,名词作动词,命名,题名

序言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

八、课后作业

利用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梳理文句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2课时

一、导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走进诗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三、利用课文注解,梳通文意,思考问题:

问题(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③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问题(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问题(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思路点拨:

① 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京倡(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商妇(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官(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谪官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恨(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诗人与琵琶女比较: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 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三、 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

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3. 对比欣赏: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蛴攀:登攀。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⑤滂滂:流淌的样子。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阅读提示]

《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

[参考解说]

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 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 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

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 《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

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

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

导入 :(2分钟)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声响彻千年而不衰。下面我们来重点赏析这传世的琵琶曲。

一:自读课文并讨论课文整体思路。(5分钟)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喟。 二:.具体分析 (35分钟)

每一次的演奏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一): 一奏:水上琵琶声。

一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学生试图从景物描写中体味情感。

(萧瑟——凄凉)

(二): 二奏:精彩演绎,精读、细读,朗读指导。(重点)

1、教师范读或听配乐朗诵。

2、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悲愤激越——戛然而止

3、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①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喻体 曲子特点

急雨 急促

私语 轻柔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莺语花底 悠扬婉转

泉流冰下 缓慢低沉

冰泉冷涩 沉咽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 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昂

裂帛 戛然而止

B、通感(通于视觉,通于触觉,通于感觉)

(再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里也会唤起各种形象,象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直到刀枪相击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声类声中也会唤起以声类形,即听觉通于视觉了。再象“莺语花底滑”、“水泉冷涩”,“滑”和“冷涩”是触觉,即听觉通于触觉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

C、巧用拟声词和叠词:摹声 嘈嘈 切切 间关 幽咽 呕哑 嘲哳

D、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凄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jiaoanxiazai/10114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