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四时之外 刹那永恒|《四时之外》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自荐书 时间:2022-12-02

【www.myl5520.com--自荐书】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四时之外朱良志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对未来的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

  (选自《文艺争鸣》2011年第8期)

  6.下列对“四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

  B.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

  C.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

  D.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间和空间只会带给人局限,谁都无法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B.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的最高境界。

  C.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

  D.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沧浪亭里有一小亭,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里的风景却令人难忘,人们都觉得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B.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当下此在的感受,认为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因此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C.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交织到一起,因为无法比较它们的短长、大小,所以只能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

  D.作者通过分析刘希夷、张若虚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强调的是这些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试题答案:

  6.C(A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而非“四时之外”的内涵;B理解肤浅,这只是表面意思,而不是其实质;D是对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超越思想的评价。)

  7.D(A理解有误,原文有“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刹那永恒的思考”等意思的表达;B无中生有,由原文“由当下所见一月”可知禅家强调的是当下;C以偏概全,原文是“中国诗人……都能……”错。)

  8.D(A理解有误,原文是“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B欧阳修强调的是“对未来的预想”。C强加因果,原文是“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269000.html

推荐内容